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

第40章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第40章

小说: 诊断学第七版教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脉搏短绌(pulse deficit),产生的原因是过早的心室收缩(心室内仅有少量的血液充盈)
不能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到周围血管所致。心房颤动的常见原因有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
冠心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少数原因不明称特发性。
    3.心音(heart SOtand)  按其在心动周期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可依次命名为第一心音
(first hea rt SOLlnd,S1)、第二心音(second heart 801Jnd,S2)、第三心音(third heart
S01.1nd,S3)和第四心音(:fourth heart sound,s。)(图2—5—31),其产生机制和听诊特点见
表2—5—13。通常情况下,只能听到第一、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可在部分青少年中闻及。第
四心音一般听不到,如听到第四心音,属病理性。
表2—5—13心音产生机制和听诊特点
    心脏听诊最基本的技能是判定第一和第二心音,由此才能进一步确定杂音或额外心音
所处的心动周期时相。通常情况下,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判断并无困难:①S…音调较
S。低,时限较长,在心尖区最响;Sz时限较短,在心底部较响;②S。至Sz的距离较sz
至下一心搏s。的距离短。但是,在复杂的心律失常时,往往需借助于下列两点进行判别:
①心尖或颈动脉的向外搏动与S,同步或几乎同步,其中利用颈动脉搏动判别S,更为方
便;②当心尖部听诊难以区分s。和s:时,可先听心底部即肺动脉瓣区和主动脉瓣区,心
底部的s,与S。易于区分,再将听诊器体件逐步移向心尖部,边移边默诵St、Sz节律,进
而确定心尖部的S…和Sz。
139
140
第二麓|傣掩|检查    i||。|
    4.心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心音强度改变:除肺含气量多少、胸壁或胸腔病变等心外因素和是否心包积液
外,影响心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心肌收缩力与心室充盈程度(影响心室内压增加的速率),
瓣膜位置的高低,瓣膜的结构、活动性等。
    1)第一心音强度的改变:主要决定因素是心室内压增加的速率,心室内压增加的速
率越快,s?越强;其次受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的位置和上述其他因素影响。
①s,增强:常见于二尖瓣狭窄。由于心室充盈减慢减少,以致在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位
置低垂,以及由于心室充盈减少,使心室收缩时左室内压上升加速和收缩时间缩短,造成
瓣膜关闭振动幅度大,因而S…亢进。但是,二尖瓣狭窄时如果伴有严重的瓣叶病变,瓣
叶显著纤维化或钙化,使瓣叶增厚、僵硬,瓣膜活动明显受限,则S,反而减弱。另外,
在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动过速时,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可使S。增强。
②s?减弱: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左心室舒张期过度充盈(包括由肺静脉回流的血
液加收缩期反流入左房的血液),使二尖瓣漂浮,以致在心室收缩前二尖瓣位置较高,关
闭时振幅小,因而s…减弱。其他原因如心电图P—R间期延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使心
室充盈过度和二尖瓣位置较高;以及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
收缩力减弱均可致S…减弱。③S。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颤动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前
者当两次心搏相近时s,增强,相距远时则s。减弱;后者当心房心室几乎同时收缩时S。增
强,又称“大炮音”(cannon SOlmd),其机制是当心室收缩正好即刻出现在心房收缩之后
(心电图上表现为QRs波接近P波出现),心室在相对未完全舒张和未被血液充分充盈的
情况下,二尖瓣位置较低,急速的心室收缩使二尖瓣迅速和有力地关闭使s。增强。
    2)第二心音强度的改变:体或肺循环阻力的大小和半月瓣的病理改变是影响S:的主
要因素。sz有两个主要部分即主动脉瓣部分(Az)和肺动脉瓣部分(P。),通常A。在主
动脉瓣区最清楚,Pz在肺动脉瓣区最清晰。一般情况下,青少年P。》A:,成年人P。一
Az,而老年人Pz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