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三国随章侃 >

第50章

三国随章侃-第50章

小说: 三国随章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统的落凤坡乃是杜撰,但是历史上却不乏类似真实的故事,如同时代的北方,张杨部将杨丑杀了张扬,而眭固又杀杨丑后屯兵犬城。眭固字白兔,便有人称兔见犬不利,要求他离去,眭固不从,被曹操派遣的史涣杀于此。仔细翻开史书,其中如此的故事不在少数。

    成名人物的成败得失都可以与那些人名地名联系起来,而成为其成败得失的证据,这与一个人成名之后称赞其祖坟风水好是一个道理,用之后的结果来分析之前的原因,或者用模棱两可的故事来解释,这个道理无论是一般的算命瞎子还是谶纬的专业人士都是一样的,就好象演义中猇亭大战那个所谓仙人画的图,既可以表示蜀军惨败,也可以表示吴军惨败,甚至可以说是两军交锋,必有兵士损伤,而其中最重要一点便是那贤人李意什么都没解释,就说天意不可泄露,那之后便可任意解释。这就好象一个相声中说的瞎子算命伸出一个手指便可有无数意思一样。

    但是,即便知道是牵强附会的故事。可人在世界上是太过于弱小的生物,命运的无常,人命的弱小,使得人在精神上需要一种寄托,尤其对于命运的失败需要一种解释,即便这种解释是牵强附会,是借口。于是谶纬迷信便得而行其道,所谓的宿命论更能为老百姓接受。

    庞统身为可安天下的凤雏,在战场上被杀死,是不能被人接受的,但是假如加上落凤坡,刘备梦见神人击臂这样的暗示征兆,读者便可以接受了,因为人可以与人斗,不可与命斗,这就是老百姓的思考方式。

    《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关羽等人描写得如此的神通广大,可却又最终失败,虽然这种悲剧英雄更煽情,但是仍旧需要一种方式来解释为何如此神通的诸葛亮却会失败。得到了卧龙凤雏的刘备为何不能安天下?(即便不是历史,却要遵守历史的结果,篡改了历史,却要自圆其说,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一种悲哀吧。)而宿命论则成为最好的办法,庞统之死只是一个前奏,诸葛亮对战司马懿时屡屡最后时刻功亏一篑,最后续命油灯被魏延踩灭,都是想说明一点,即便再厉害的英雄,再伟大的谋士,都无法与命抗衡。(假如历史上没写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相信演义中出现一个坠龙原也不希奇)

    一个神通智慧的英雄,却要面临一个失败的悲剧事实,或许只有宿命论对于读者才是一种最好的解释吧,至少在那个时代是如此的。

正文 第六十四章 降将们

    三国随章侃第六十四章降将们

    (演义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

    本回演义中有许多降将出现,但是这些降将投降后的表现和投降的心理却截然不同,我们先看看这第一位降将:

    严颜:其实严颜在上一回便投降了,只是上一回严颜只是投降而已,严颜本来是反对刘备入川之人,有称刘备入蜀是放虎自卫,而之后他与张飞战,失败后被擒,面对张飞砍头危险也面不改色,有“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的豪言,然而在张飞壮其言而释之后,却投降了,他为什么会投降?从他的豪言看,并不象一个虚张声势之人,还真有着一死之心。或许是因为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吧,古人讲究“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待之”不畏惧砍头威胁而却在国士待遇下屈膝的多的是。这并不希奇,刘备得蜀之后,之前一大批反对刘备入川的人都为刘备所用。比如李恢,刘巴,黄权,吴懿,李严等人。只是想针对严颜在本回演义中的这段表现说几句:

    “从此取雒城,凡守御关隘,都是老夫所管,官军皆出于掌握之中。今感将军之恩,无可以报,老夫当为前部,所到之处,尽皆唤出拜降。”张飞称谢不已。于是严颜为前部,张飞领军随后。凡到之处,尽是严颜所管,都唤出投降。有迟疑未决者,颜曰:“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自是望风归顺,并不曾厮杀一场。

    “我尚且投降,何况汝乎?”这真是一句好话啊,因为我投降了,所以你也应该投降,所谓同甘共苦吧,否则我做降将,你做忠臣。那我的脸面哪里放?

    不过演义中或许冤枉了严颜,因为在三国志中提及这段时,只说到“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而没有说到严颜劝降各路守将之事,或许是因为之后的那句“飞所过战克”引起了作者的联想吧。不过既然是战克,则未必是严颜劝降了。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做下了如演义中严颜一般的事,那便是吕文焕。

    吕文焕,南宋襄阳守将,在襄阳力敌蒙军多年,最终力不能支而投降,投降后在蒙军攻打临安战役之时任先锋,一路劝降南宋守军。他与演义中的严颜到真的是很象。自然,也不止他一个了吧,一开始有求死之心而后投降一心效忠新主人的实在太多了,如明末的洪承畴,一开始被皇太极俘虏时也是一心求死,连崇祯都以为他以死殉国,而专门祭奠之,结果却做作了一番投降了,后来力主入关,并招抚江南。实际上许多次的改朝换代都是在降将们的帮助下完成的。我们继续再看演义中的几位降将:

    “赵云解吴懿见玄德。玄德曰:“汝降否?”吴懿曰:“我既被捉,如何不降?”

    这是降将中的通常情况了,这类降将们不被擒时说不定还继续做着忠臣,但是一被擒时便投降了。还有一类降将则不同,我们继续看:

    “忽见城上一将,拔剑砍翻刘璝,开门投降。玄德军马入雒城,刘循开西门走脱,投成都去了。玄德出榜安民。杀刘璝者,乃武阳人张翼也。”

    杀守将卖功与人,这也是降将中的一种,若是被擒投降,那自是屈人一等,而且若非有身份的人,说不定就当场杀了,而若是杀守将卖功与新主人,那不单显得主动,还立了一功,这也是一些降将们常为的做法,只是这个作法极其不齿,会被人瞧不起,演义中魏延在当初长沙杀韩玄时便被诸葛亮险些杀了嘛。

    不过,演义中这几处都是虚构,如同严颜那事一般,吴懿在史书中并没有被擒投降的记载,张翼也未有杀刘璝一事,至于魏延杀韩玄,更是胡诌。但是下面一件事,却是真实的:

    杨阜在马超来攻之时尽遣族人与之为战,便是在太守投降时也不改其志,私下密谋,结党攻马超,使其败。

    这种人不改其志,明虽降而实不降,留之无益。纵使不杀之也要私下提防,而马超却杀了投降与已的太守,却不杀一心与之为敌的杨阜,不杀之也不能让之为其所用,不能用也不提防,就让之私下串联结党密谋。再加上当初中曹操计谋,可见马超确实有勇无谋,非人主之才。

    其实降将的日子并不好过,所谓降将,若不是对方实力远远强过自己,那何况投降,可既然对方强过自己,有着自己的嫡系实力,那又岂会重视降将呢,至多为了让更多的人投降给予几个空头衔,而实际权力并无,其目的还是驱使这些降将为自己卖命,而自己的嫡系留在后面督战以保存实力,蒙元满清能以几十万众入主中原,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以早降的再去打后降的,如此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说这中原天下都是降将打下来的,也不为过。

    即便如此,降将也被百般提防,毕竟不是嫡系,所以把他们列为提防对象,总是放心不过,如马超吧,他在张鲁处也算不上降将,只是客卿身份,也被张鲁百般提防,而那马超却毫无办法,为何?手中无权了。其实若是无权还就罢了,若是有权便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如那三藩,便是因为是汉人降将,又有如此大的权力,实在不放心,才被康熙要削除之啊。

    说回三国,三国之中,曹魏孙吴或用宗亲,或用嫡系,如蜀汉中这般以降将为主体,日后的大将军都是让一个降将姜维来做的,确实也不多见。

正文 第六十五章 古代的钱

    三国随章侃第六十五章古代的钱

    (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

    本回演义刘备终于得到了益州,入蜀一战结束。战事平息后要做什么呢?自然是论功行赏啦。自古以来,军功最为丰厚,这点即便开始重文轻武的宋朝也不例外,凡是有重大战事胜利者,其指挥将领必然赏赐丰厚无比,丰厚是丰厚啦,给钱是不吝啬的,但是给权死活不肯了,反而要削弱权力,不让他们再有立功机会,为何?正因为军功太丰厚了,生怕再立功赏无可赏。不过这赏赐也是应该的,沙场征战不同一般,是提着脑袋做事的,可以说是用性命换的赏赐,这种情况下吝啬是不行的,就好象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不封赏三军便挥军攻辽,三军无斗志,这也是攻辽失败的一大原因,再好比汉朝初兴,汉高祖没有及时封赏各路诸侯将士,便引得众人不满,竟然商议着造反,汉高祖接纳了张良的建议封自己最痛恨的雍齿为侯才平息,可见战后及时的封赏是多么的重要。

    论功行赏先是封官,演义中写道:

    “玄德自领益州牧。其所降文武,尽皆重赏,定以名爵:……及旧日荆襄一班文武官员,尽皆升赏。”

    不过此时刘备所占不过两州之地,正式官职还是当初的左将军而已,他封的官职怎么也不可能高到哪里去,何况对于一般将士来说,实物奖励这些眼前就看的到的利益更为重要。演义中对此写道:

    “遣使赍黄金五百斤、白银一千斤、钱五千万、蜀锦一千匹,赐与云长。其余官将,给赏有差。”

    演义如此写的好象就留守荆州的关羽得到了最高赏赐,其他征战沙场的将士反而不如之,其实并非如此。《三国志张飞传》中记载:

    “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其余颁赐各有差。”

    也就是说,是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四人得到了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的战后最高赏赐。至于其他将士虽然不及这四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刘备攻打刘璋与众人约定:“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所以入成都后,刘璋积累的那些财物都是用于赏赐众将了,连成都的屋舍和城外土地都一度被提上这赏赐名单,后在赵云的进言下没有实施。得到富庶的益州,刘备还一度军用不足,后在刘巴的铸造直百钱的建议下才恢复元气,都是这封赏闹的。古代战争费用高不光是作战费用,战后高额的赏赐也是一大因素,所以文官主政时都不愿意打仗,打败了固然麻烦,打胜了那些赏赐也不是小数目。

    回到正题,说起关于对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四人的赏赐,其实这就涉及一个古代货币,或者我们俗称的“钱”的一个问题。

    先说这“金各五百斤”,许多人都有很大的意见,认为这并非是真正的黄金,而是铜。确实,在古文中很多“金”的意思并不是指黄金,而是钱的代名词,或者是铜,但是并非说古文中所有的“金”都不是黄金的意思。实际上在汉代,货币体制一直是以黄金和铜钱为基础,铜钱作为下币,一般是进行小额交易的货币,黄金作为上币,主要用于赏赐、捐税征收、赎罪费、贿赂。在西汉时黄金使用相当频繁,但是到了东汉时期便逐渐减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