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预备青春期 >

第16章

预备青春期-第16章

小说: 预备青春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培基:我在潘瑟达那已经住了5年了,我在纽约长大的,5年前由于我父亲来潘瑟达那工作,我们全家才搬过来。我今年16岁。    

  杜布森:你的兴趣是什么?    

  培基:我喜欢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那是我最大的爱好。    

  杜布森:我可以证明,培基是一个打篮球的好手,其实,上星期二我们刚刚在一起打过篮球,他可以从七八米以外的地方进行远投,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好,刚才各位都已经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所在学校,大家也都了解了各自的爱好。看到各位对自己都有某个程度的了解,我真的是很高兴。我碰见过许多年轻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真实的爱好;他们不喜欢弹钢琴、打篮球、演话剧……也不愿参加辩论比赛或者做家务。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种很悲惨的人生境界,不过,今天我首先希望大家就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试图描述了青少年时期一个人可能产生的种种自卑感。我指出一个年轻人可能会对以下想法深信不疑:世上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他是个失败者……人们都在背地里嘲笑他……他或是不善言辞、或是丑陋、或是贫穷……他做事情比不上别人……他不知道该如何与人合作,总是一副笨手笨脚的样子……总而言之,他的人生是一个悲剧。


第六章 敞开心扉与青少年坦诚交谈敞开心扉与青少年坦诚交谈(2)

  当今社会的许多年轻人都染上了这类可怕的自卑感和不满足感,甚至连成年人也要受到自卑感的困扰。我曾经拜读过了喜剧演员伍迪·艾伦所写的一本书,他在书中提到他这一生中惟一的遗憾就是不能脱胎换骨,成为任何一个其他的人。我想伍迪·艾伦不必感到孤独,因为许多年轻人都恨不得从自己的皮肤下钻出来,变成别人。    

  今晚在座的四位似乎个个都对生活很满意。你们看起来泰然自若、轻松而且对生活充满     

    

了信心。但是我想问你们,是否也曾有过自卑感?是否曾经对自己现在的样子感到失望?你是否也曾感受过我刚才所提及的那些自卑情绪?    

  嘉里妮:我敢保证我有过。我在上初一的时候,曾经被自卑感所困扰。    

  杜布森:和我们分享一下你那段艰难岁月,好吗?    

  嘉里妮:我上小学五年级的那年夏天,我爸爸去世了,那时我正经历身体和感情的变化,而且,我的心里没有为自己的发育和成熟做好准备,这时,爸爸突然离开了我。在匆匆忙忙之中,我糊糊涂涂地上了初中一年级,并不知道我是谁,我是怎么回事。我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对未来也没任何盼望,那的确是我生命中的一段艰难时刻。    

  杜布森:你后来是怎么克服那些困难呢?    

  嘉里妮:我妈妈鼓励我多交朋友,尽可能多参加社交活动。那几年我开始对基督教产生兴趣。我的妈妈和哥哥不晓得该如何帮助我解决内心的问题,幸好我的爷爷奶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我们搬到爷爷奶奶家,于是我就有机会跟着他们去教会,我参加教会举办的主日学,这对我帮助很大。    

  杜布森:嘉里妮,你刚才说你读初中一年级时遇到这些问题,我对此不感到诧异。因为初一、初二这段时间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最沮丧的阶段,这时候人的自卑感最强烈。据我所知,有许多13岁的年轻人对自己下个这样的结论:“我是个没有价值的人!”    

  在座的其他嘉宾是否还有过掉进自卑谷的经历呢?    

  达瑞尔:我有过。我的情形和嘉里妮不太一样。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是校刊的编辑,这份工作也带给我一点成就感,我在学校也小有名气。但是,我的问题是来自教会。由于我很爱学习,在学校里也挺活跃,又是参加演讲比赛和其他文体活动,所以,我自然或多或少地显得与众不同,也就被朋友们孤立了起来。当时我不参与教会为初中生组织的活动。我还特别记得我参加的那次由教会组织的海滩短途旅行,我兴奋地去,回来却十分失望,喊出了我的不满。在整个旅途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被人嘲笑和捉弄,坦率地讲,我快被气炸了,那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次旅行。我实在不明白大家为什么对我那么不友善。    

  杜布森:我对你在教会中的朋友们很感兴趣。他们会不会是由于你爱学习才不尊重你呢?    

  达瑞尔:我想是的。在我们朋友圈子里,每个人都应当讨厌学校。他们期望我也会说:“别提学习了!老师是毒品,学校的规章制度烦琐得像监狱,喜欢念书的人都呆呆的(言下之意,不是正常人)!”直到现在,我大部分的朋友还是觉得上学是件既枯燥又无聊的事,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成绩。他们常常说:“我不要学这些内容了,考试也不考这部分。”我认为这种想法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我在初中的时候,对各门功课都很感兴趣,我也开放自己,和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但其他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像我这样开放自己。于是,我就显得很突出,成为众矢之的。从那时起,我也学会封闭自己。这种心态一直持续了两年之久,后来才逐渐摆脱这些情感,又开始在主日学里当众讲话,也希望在心灵深处得到自由。    

  杜布森:达瑞尔,你说得很好。年轻人常常因开放自己而被取笑、捉弄、讽刺。他们的感情因此而深受伤害,只能伤心地回到家中,大哭一场,从此开始封闭自己,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得处处谨慎、十分保守、也很虚伪。    

  达瑞尔,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朋友不能像你那样开放自己?很可能他们也由于开放自己而受到伤害,只不过,他们比你早尝到了那苦涩的滋味。他们也吃尽了自由表达自己思想和直言不讳的苦头,结果就形成一个令人不舒畅和感到紧张的社会,任何一个人犯了一个“社交”上的错误,一出校门,就会被讥笑。生活真是充满艰辛啊!    

  达瑞尔:这压力的确很大。比方说,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应该“酷”一点,我所说的“酷”是每个人都不要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要在众人面前展示真实的自我,如果你没有按照大家的期望去做事,打破了这个潜在的规矩,就会有人嘲笑你太懦弱。不过,好在现在已经有青少年意识到大可不必如此小心谨慎地生活,我曾经在我们学校看过一张海报,上面写着说:“酷的时代已经过时了(“酷”已经不再酷)!”但假如你真的不再“酷”,那却成了一个伤害自己最便捷的途径,你会尝到自讨苦吃的滋味。    

  杜布森:几个星期前,有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女儿正在读初中一年级,每天早上都会在5点半醒来,然后用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思想:“我今天应该怎么做才能不犯错,不会招致别人耻笑,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一天?”这岂不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吗?希丝莉,我打赌你也一定有过类似的经验,是不是?


第六章 敞开心扉与青少年坦诚交谈敞开心扉与青少年坦诚交谈(3)

  希丝莉:我还记得上初中一年级的第三个星期,我遇到了类似的难题。那时我刚刚转到一所新的中学,虽然认识了一些朋友,但是对周遭的环境都不熟悉。我长得矮小,差不多只有1。5米高,在学校里是个小矮个儿。那时候我晓得学校里有个身高1。77米的女孩子,绰号叫“大贝莎”。贝莎是全校最剽悍的女孩,只要她一到,孩子们都吓得拔腿就跑,我觉得那时她太嚣张了,同学们也不想见到她,像老鼠见到了猫。但是,有一天我和同学正打算上楼的时候,碰到了她,她竟然踢了我一脚,我很不高兴,回过头和她理论了几句,她变本加厉地     

    

踢了我一脚。我只能悻悻地回到家中,没有和任何一个人提及此事,我心中十分难过,就大哭了一场。我的父母问我为什么嚎啕大哭,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们,他们认为贝莎这样做实在太无礼了。于是,他们就打电话给校长,告诉他这件事。爸妈也告诉我要像对待其他同学那样对待“大贝莎”,她之所以踢我是因为她对自己高大的身材感到很窘迫,事实上,她并不见得那么卑鄙,她企图用做“大姐大”的办法来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同时让自己也不必面对身材比同龄女孩都肥大的问题。    

  杜布森:希丝莉,我认为你的父母给了你一个很好的建议。当不同的人面对自卑有不同的反应,达瑞尔提到了一种面对自卑的办法,钻进一个壳里,言谈举止尽量和大家保持一致,小心翼翼地和周遭的人相处。也有的人用另一种办法来解决内心自卑的问题,变得易怒和暴躁,希丝莉所提到的名叫贝莎的女孩就属于这种人。但你是否曾经想过,她的同伴第一次叫她“大贝莎”的时候,她心中是什么滋味,当孩子们见到她拔腿就跑的时候,她心中又是怎样的滋味?如果我是贝莎,遇到这两种情形,或许也会想踢人。贝莎被深深地伤害了,所以她要用伤害别人的办法来释放心中的伤痛,包括她踢希丝莉。希丝莉,第二天,你是如何与贝莎相处的?    

  希丝莉:她有一伙朋友,其中三个人总是凑在一起,形影不离。每一次我在走廊上遇到她们时,都会冲着她们微笑。我想起初她们一定很生气我这样做,但是,我继续冲她们微笑,这以后她们再没欺负过我,我们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杜布森:你是不是也渐渐接纳了自己呢?    

  希丝莉:我想我还……。    

  杜布森:你还在努力,对吗?    

  希丝莉:是的。    

  杜布森:或许你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直努力来学习接纳自己。    

  希丝莉:我知道了。    

  杜布森:大多数的人都在努力地接纳自己。培基,你好像要说些什么,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培基:刚刚你谈到被朋友们伤害的感觉,我也有过同感。几年前,我在一个意外事故中受了伤,整个夏天脚都是跛的,去上学的时候也只能穿一双样子很可笑、专门为伤员设计的鞋子,我实在不想穿那双怪鞋,所以总是把我平时穿的鞋子偷偷地带出家门,一有机会就把那双奇怪的鞋子脱掉,穿上正常的鞋子,以免别人会笑我。一晃几年,我都是如此,心中饱受煎熬。那时候大家总是叫我“瘸子”,但事实上,我根本不是跛子,这样的嘲笑对我心灵的伤害极大,甚至到今天,有时我还会萌生这样的想法:“我要是能和某某体育明星一样优秀,该多好啊!由于我是个伟大的运动员,别人就会真心诚意地喜欢我……”这就是我的梦想———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人,而不是常常被人取笑的对象。    

  杜布森:在座的各位竟然都有同样的感触,这不是很有趣的事吗?这也正是我的观点:自卑感困扰着许多青少年。如果我们选出100个青少年,把我刚刚问过你们的每一个问题来问问他们,他们要给我们讲的故事一定会和刚才你们分享的经历大同小异———被嘲笑、由于与众不同而被排斥、不能被接纳……这的确是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现在我想请大家告诉我,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