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预备青春期 >

第4章

预备青春期-第4章

小说: 预备青春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补拙 (弥补我们的弱势)    

  在提出以上两个建议之后,现在我要提出第三个建议,不知你是否已经准备好了?你应当了解一个很重要的词,那就是“补拙”。“补拙”二字的含义看似高深,事实上却十分简单明了,也就是集中自己的力量以弥补自己的弱点。换句话说,就是弥补自己的弱势。我们可以将这两个字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也就是用“补拙”的办法来对待我们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发挥自己某方面的优势,来补足其他方面的缺点,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


第一章 摆脱自卑感,获取自信心摆脱自卑感,获取自信心(6)

  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学校中的“靓女”或者“帅哥”。如果你恰好在“其貌不扬”这类人之列,完全可以潇洒地对自己说:“好吧!就算如此,又有什么好自卑的呢?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像我这么相貌平平的人,况且,外貌不能决定我存在的价值,我又何必为此而自寻烦恼?我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能够建立我自信心的事情上,我可以努力成为学校乐队里最优秀的喇叭手;可以在兼职的工作中表现得十分出色;可以养几只兔子来玩并借机赚点外快;我更可以努力读书,考出优异的成绩来;或是我要看看自己能够交多少朋友;我还 可以尽我所能把篮球打得更好;可以学习弹钢琴、打鼓,将来成为一位有名的钢琴家或鼓手;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有良好的人品(这点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可以学习打网球;也可以学剪裁;可以用素描或者油画等艺术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可以写诗歌和小说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成为一个美食家。”你或许还可以学习如何照顾小孩子,将来成为训练有素的儿童护理工作者。    

  你瞧,只要你有上进心,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呢!你可以学习将自己所拥有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将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是建立自信与自我接纳的第一步。你会发现即使你长得不算漂亮(或者不英俊),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也不够富有,但你仍然可以博得别人的关注,甚至是青睐。一旦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就知道自己是很有价值的人,即使别人拒绝了你,你也不至于被深深地伤害。因此,我建议你学习一种能令你感到自豪的技能,渐渐地你就会拥有更好的自我意识,也会逐渐喜欢自己,而当你越来越喜欢你自己的时候,别人也会随之越来越喜欢你。    

  4。结交真正的朋友    

  下面是我给你的第四个建议。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帮助你建立自信心。当一个人知道有人喜欢自己的时候,他(她)就会更容易接纳自己。真正的朋友接纳你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你无须容貌出众或者才华过人,也不必拥有大量的财产,他(她)仍然会喜欢你。现在,你一定特别希望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得到一个好朋友的最好方法就是先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这是一句古老的箴言,但是这句话中蕴涵的哲理在今天仍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你如何做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毫不费力地结交到新朋友呢?你必须时刻牢记:你每天所遇见的人要面对的问题和你是一样的。认清这个事实可以帮助你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并赢得他们的尊重。记住:千万不要取笑、捉弄别人,也不可以嘲笑、讽刺别人,相反地你要让他们感觉到你十分尊敬他们,也愿意接纳他们,你的心中有他们,你视他们为重要的朋友。你需要下一番功夫来思考和学习如何向他人表达你的尊敬与爱意。    

  但是,在你关心、尊重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让你的行为变成表面上的客气和虚假的奉承,也就是说你对朋友们的敬意必须是发自内心,是真诚的。假如你只是虚情假意,别人可以识破。学习保护别人的名誉,这样,别人也会如此对待你。要敏感于别人的感觉和反应。记住,他们的心中和你有着相同的需要。善待别人,永远不要挖苦别人,也不要和朋友耍手段,欺骗朋友。有人误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威慑力,可以在侮辱他们、嘲笑他人的缺点之后,侥幸逃过惩罚。然而,事实上,别人绝不会忘记你加给他们的侮辱,会伺机报复。他们或许不会揍你一拳(不过,也许他们会揍你一顿!),不会失声哭泣或者当场跑开,或许他们也没敢当场反唇相讥,甚至连一句反驳的话都没说,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被伤害,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以牙还牙,反过来伤害你。他们可能会议论你,让其他的朋友厌恶你。    

  善待他人; 赢得友谊    

  相反,你如果善待别人,别人会记得你的慷慨,会寻找机会回报你的善良。如果你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注意善解人意、包容和掩盖别人的过失,在众人都嘲笑、孤立一个人的时候,你能向他(她)伸出援助之手,你会惊讶地发现你能够交到许多朋友。你也会发现,善解人意不仅能够赢得友情,也能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心。    

  最后,我想用几句简短的话来提醒和勉励那些还没有经受自卑感折磨的人。我希望你还记得我在本章开头所讲的那个比喻———不是每个人都要跌进“万丈深渊”,不必和多数人一样连人带车跌到谷底,你完全可以绕道而行不要让自己被自卑感俘虏。当你的心中发出微小的声音,对自己说:“事实上,你毫无价值,是个失败者,有问题的人,你是个丑八怪,你思考问题的方法有问题,和正常人不同,不会被周遭的人所理解和接纳,每个人都在嘲笑你,认为你是个笨蛋,你的一生注定要失败,你的生活将是一团糟……”你一定不要相信这些声音!    

  努力握住你手中的方向盘,小心地绕过自卑的幽谷,只要你肯依靠别人的帮助,他们会帮助你安全通过的。


第二章 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做自己随波逐流,还是坚持做自己(1)

  对你来说,“妥协”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呢?它与你每一天的生活有直接的关系吗?抑或只是一个存在于字典当中的神秘单词呢?也许你以前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单词,但是现在必须了解它的含义,因为它会在你的青春期里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妥协”这个词是指一种从众的意愿(愿望),即“渴望与周围的人一样”———做他们都做的事;说他们都说的话;思考他们都思考的问题;穿他们都穿的衣服。一个妥协的人 害怕与众不同,他要求自己的言谈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均要与大多数人一致,他强烈地感到自己必须与别人相同。妥协就意味着接受当今时代被人推崇的、居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风尚、举手投足的姿势(包括走路和讲话的姿态)等等。在我们的社会里,存在着一股极大的压力,逼迫着我们向大众所认同的标准妥协。    

  岗前培训的哀歌    

  事实上,“妥协”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青少年中间,我在下面所举的例子将告诉读者妥协是如何发生在成年人身上的。    

  当我刚刚进入洛杉矶儿童医院工作的时候,院方要求我务必参加岗前培训。所谓的岗前培训就是每一位到医院就职的新员工在开始工作之前所接受的集体训练。雇主试图借着这样的培训来帮助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和所在的岗位。尽管院方的用意是好的,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岗前培训却是十分的乏味———似乎培训主管故意将培训设计得如此无聊!主讲人没完没了地介绍该院的医疗保险制度、退休金制度、正确使用电话的方法,以及一些类似的单调、乏味的话题。由于事先就风闻训练的枯燥,我在参加医院的岗前培训之前就担心如何才能忍受培训的煎熬。    

  虽然如此,我还是在当天早上9点准时到达培训地点。那天共有12位新员工接受培训,我恰巧又是其中惟一的一位男士,其余11位女孩子看起来都很年轻,我猜测她们即将踏上的岗位一定是秘书,或者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而且她们很可能都是刚刚踏入社会。那天培训的气氛十分“冰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大。换句话说,这些女孩子们彼此都很陌生,而且个个都很紧张和胆怯。她们一个接着一个、安安静静地走进来,轻轻地围坐在一个马蹄型大会议桌的旁边。她们都不说话,除非有人主动向她们提出问题,如果哪一个年轻的女士需要讲话,就会把头低下,并且用一只手遮住嘴巴,深怕其他人听见。    

  咖啡带来的希望    

  我能够看出可以使所有受训者(我们这12个人)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保持清醒的有效方法就是培训主管向我们提供大量的咖啡———这也是当时我们惟一的希望!果然,在墙角的桌子上一个硕大的咖啡壶正在咕噜咕噜地发出过滤的声音,然而,没有人提及咖啡。于是我只得假设:咖啡壶可能在几分钟以前才刚刚插上电源,现在咖啡一定还没煮好。但是,很明显,房间里的11个女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咖啡壶上面了,因为只要咖啡壶发出咕噜声,她们就会转过头看看咖啡壶。此外,桌子上还摆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油炸圈饼,整个房间都弥漫着诱人的香味。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提起这些美食。    

  负责培训我们的女讲员走上主席台,开始长篇大论的演说。她的声音单调又干涩,单单第一主题就列出了42个小标题。她讲了一个多小时,其间仍旧没有人提到咖啡。听众席上的女孩子们不停地打哈欠、昏昏欲睡,用胳膊肘支着头,眼睛不时地瞟着墙角的咖啡壶。    

  终于,在一个冗长的介绍之后,主管发话说:“好了!现在大家休息一下,去喝杯咖啡。”不过,她并不打算让这11位女士同时到咖啡桌前取咖啡,她认为自己想出了一个更好的主意。她转向坐在桌子尽头的那个女孩,说道:“你想不想喝杯咖啡呢?”    

  然而,这个年轻的女士偏偏非常害羞,不敢确定自己是否愿意首先去取咖啡。很明显,她知道在其他10个女孩之前取咖啡很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比方说,她可能会在取咖啡的路上跌倒,或许咖啡壶的塞子会陷在壶口而难以被拔下来,或者手会被热咖啡烫伤。当她环顾整个房间,考虑接受取咖啡邀请的危险性的时候,我留心观察了她的神情,几秒钟后,她垂下眼帘,说:“不,谢谢!我还不想喝咖啡。”    

  我知道她其实很想喝一杯咖啡,她只不过打算等到其余的人都走到休息桌旁边的时候,在无需“冒险”的情形之下悄悄地拿一杯咖啡。这样,她的自我就被好好地保护起来,不致受到任何伤害。我觉得她很有趣,就坐在桌子对面静静地打量着她。    

  与咖啡有关的恐慌    

  于是,那位女主管问下一个女孩:“好吧!你怎么样?想不想喝杯咖啡呢?”    

  你一定会猜到,让第一个女孩感到窘迫的“危险”也“威胁”着第二个女孩,更严重的是,她还面临一个新的困难,第一个女孩仿佛已经代表其他的人表达了一个意思:“今天我们不打算喝咖啡”。虽然表面上她只代表一张“选票”,但似乎是全体一致同意了她的意见。第二个女孩所要承受的压力仍然太大了;于是她也只得说:“不;谢谢!”第二张选票又宣布作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