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494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494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弘躬身再行一礼,苦笑不语。王瀚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但他要考虑后果,要考虑自己阻止董卓和两万北军进入并州的后果。何况,董卓是久居边塞的大将,他当然知道逼反并州流民意味着什么。那是一场灾难,他不但会失去现在所有的一切,他还会把自己的性命丢掉。他会愚蠢到这种地步吗?北疆大战大胜之后,他在并州站住了脚,那时他要实力有实力,要贪污就贪污,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为什么非要选择这么一个最不恰当的时机?
  李弘还是认为董卓不会如此短视。董卓在西疆待了几十年,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在军政两个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么点事难道他都看不出来?他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北疆大战期间贪赃枉法所获得的利益远远比不上他在大战后非常安全地贪赃枉法所获得的利益。李弘认为董卓绝不会行此下策。王瀚未免太小看了董卓,说得也过于危言耸听了。
  桑羊好象看出了李弘的心思,他手捻短须,不急不慢地说道:“董卓是朝中老臣,深悉为官之道,对今日洛阳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上个月天子要征调他回朝为九卿之一的少府,他以西疆叛乱未平,部下都是羌中悍兵难以管束为借口拒绝了。按道理在朝中为九卿,而且还是少府这个肥缺,当然要比领军戍守边疆要好,他为什么不干?回朝为卿一直是董卓梦寐以求的事,多年来他为了能回朝担任重臣花费了许多心血,等到真有这个机会了他却拒绝了天子,为什么?皆因为时机不当。”
  “现在洛阳各方权势为了皇统已经斗得头破血流要刀兵相见了,此时回朝董卓在根基未稳,手无兵权的情况下,很可能要被洛阳的血雨腥风撕成碎片,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握重兵暂驻西疆。只要有兵有权,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可以静观时局的变化以便给自己捞取更大的利益。”
  “那么,这次天子征调他率北军入并州,他会不会答应呢?”桑羊看了众人一眼,笑道,“我看他不会答应。北疆大战已经开始,天子此时征调他为并州牧率军进入并州,其目的太明显了。一是借机剥夺他对西凉军的兵权,二是利用他控制长城以内的并州郡县,以便将来掣肘和削弱大将军的实力和权势。第三嘛,当然是兔死狗烹了。将来大将军对朝廷的威胁如果解除了,董卓的作用没有了,天子立即就会把他从北疆连根拔掉。董卓的根基在西凉,任他如何努力,要想短期内在并州重建自己的根基根本不可能。并州现在就像黄河里的滔滔洪水,稍有不慎,就会堤毁人亡。董卓是什么人?他在这个时候会站到风口浪尖上自寻死路?”
  “退一步说,董卓在天子的威逼利诱下率军赶到了并州,并且他考虑到大汉国的兴亡和自己的将来,倾尽全力治理并州,一心一意帮助大将军出塞远征。”桑羊看看李弘,问道,“大将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并州是不是就不会乱了,北疆大战也一定会成功?”
  李弘点点头。
  “那大将军就错了。”桑羊苦笑道,“并州一样会崩溃。大将军还记得黄巾军将士是被谁招抚的吗?还记得当初信誓旦旦地向黄巾军将士做出承诺的是谁吗?还记得一力承担并州的军屯和民屯的是谁吗?还记得向各地巨商富贾大肆赊借欠下上百亿巨资的是谁吗?还记得赈济安置数百万灾民答应给他们土地给他们生存希望的是谁吗?”
  李弘脸色异常难看,征北将军府的掾史们有点心惊肉跳了。
  “大将军,你带大军出塞作战没有关系,那些追随你的黄巾军将士,那些信任你的巨商富贾,那些把生存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屯田兵,流民灾民们,他们会认为你在为大汉国浴血奋战,在为他们的生存浴血奋战,所以他们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帮助你。但一旦他们知道你不仅仅是出塞大战,还带着大军再也不回来了,其后果是什么你考虑过吗?”
  “你背弃了对黄巾军将士的承诺,你拖欠着巨商富贾的上百亿欠资,你放弃了保护和照顾数百万流民灾民,试问,黄巾军将士还会追随你誓死奋战吗?巨商富贾们还会给并州提供钱粮物资吗?屯田兵,数百万流民灾民,他们还会信任你,还会安安心心满怀希望地期盼你的归来吗?”
  桑羊神情悲哀地连连摇头,“大将军,你除了打仗,除了戍守边塞,难道就不能为北疆做得更多吗?就不能为并州的百姓做得更多吗?就不能为大汉国做得更多吗?”
  李弘心内的震骇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呆呆地站着,满脑子的绝望和痛苦。自己怎么会走到这等绝境?想想六年前自己在鲜卑国跟铁狼练功习武,跟着大帅纵马草原,日子何等逍遥自在,哪里想到历经艰险杀回大汉国后,竟然一步步走到这等无可挽回的绝境。
  今天我可以阻止董卓进入并州,但明天呢?北疆大战之后呢?屯田五年之后呢?我要是死了呢?难道自此我就和这北疆的土地,我就和这块土地上的百姓生死相依至死不分吗?李弘想到了李玮当日在翼城城下的惊人之语。今天自己不会危害大汉社稷,但明天呢?明天陛下要是杀我,我岂不要拥兵自重对抗朝廷对抗陛下了吗?
  李弘突然明白了天子为什么要杀自己,洛阳的大臣们为什么也说自己是大汉国最大的威胁。北疆就象一头嗜血猛兽,自己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它吞噬了,化作了这头嗜血猛兽的灵魂。自己和嗜血猛兽已经合为一体,自己就是这头嗜血猛兽,一头随时会危害大汉社稷的猛兽。
  李弘既恐惧又无力,他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奈和残酷。现在不是自己在主宰北疆的命运,而是北疆在主宰自己的命运。他已经无路可走了。虽然他不愿意背叛陛下也不愿意背叛朝廷,但面对摇摇欲坠的大汉国和北疆,他除了选择背叛已经没有任何出路了。
  个人的荣辱和大汉国的兴亡比起来,算的了什么?
  “大将军,北疆大战已经开始,你没有任何选择了。”王瀚走近面色惨白的李弘,语重心长地说道,“北疆大战是胜还是败,大汉国是兴还是亡,尽在大将军一念之间。”
  “大将军,董卓会不会来我们不知道,但两万北军一定会进并州,你的征北大将军府一定会离开晋阳。”桑羊痛心地说道,“董卓来不来并州其实不重要,他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大将军你,只有你才能决定并州的安稳,决定大汉社稷的安稳。大将军请务必早下决断,以免祸国殃民。”
  李弘长叹出声,恭恭敬敬地给王瀚和桑羊分别躬身行了一礼,“两位大人一心为国,不惜直言相劝,感激不尽。”
  李弘拜别王瀚和桑羊,带着众人继续北上,同行的有典农中郎将张白骑。
  军屯的大营设在临汾。因为春耕即将开始,张白骑和典农中郎将府的所有掾史都常驻在临汾军屯大营。
  李弘和张白骑握手而别。张白骑问:“大将军即将出塞,临行前可还有什么嘱咐?”
  李弘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低声说道:“我已经叫谢明通知了几家给军屯提供物资的商贾,春耕物资可能要暂时延缓几天才能运到临汾。”
  张白骑心领神会,点头笑道:“大将军放心,我立即让几万屯田兵到安邑去闹一下。”
  “过几天,太原、上党还有西河郡的灾民估计要小小暴乱一下,你接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五万屯田兵沿永安、襄陵一带驻守,把通往并州的水陆两道运输全部封锁。除了物资,一个北军士兵都不要放过去。”
  张白骑犹豫了一下,问道:“大将军是不是先把征调屯田兵的军令给我?”
  李弘从怀内掏出一个皂囊递给他,“征调屯田兵的事,我有权先斩后奏,所以你不要担心陛下会降罪。你上奏陛下的时候,要记住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我头上,你不要自找麻烦。另外,装备五万屯田兵的武器我回到晋阳后,立即给你送过来。”
  张白骑躬身回道:“大将军放心,我张白骑即使举兵再反,也绝不让一个北军士卒走进并州。”
  李弘笑道:“事情不会那样严重。并州一乱,就没有人愿意来了。我给了董卓这么好的一个理由,他当然更不会来了。你要注意行事策略,不要露出破绽,暴露了我们的本意。”
  李弘回到龙山大营,立即召集鲜于辅、张燕和左彦三人会面。李弘把河东太守王瀚和长史桑羊的担心说了一遍,然后说道:“我已经决定了,不让董卓和两万北军进入并州。”
  鲜于辅张燕左彦显然也没有想到征北大将军府离开晋阳出塞后会对并州造成这么大的危机,三人面面相觑,神情非常震惊。张燕顿时打消了要率部出塞作战的念头,对他来说,并州的安全远比出塞作战重要,这可是黄巾军和数百万流民的希望所在。并州一旦乱了,不但先前的努力全部前功尽弃,就连大家心中仅存的那点希望也荡然无存了。
  李弘把自己的想法详细说了一下。李弘说,为了不让陛下和朝廷怀疑并州暴乱是我们自己做的手脚,此事务必要做得逼真,要严守机密不能露出半丝风声。
  “大将军请放心,做别的事我们黄巾军可能不在行,但做这种暴乱的事我们绝对是行家里手,不会出任何纰漏。”张燕笑道,“只是暴乱发生之后,老大人一定十分着急,我担心他的身体……”
  “陛下和朝廷都会相信赵岐的话。”李弘无奈地说道,“没办法,只有骗他一次了。”
  鲜于辅想了一下,问道:“并州刺史丁原丁大人已经接到了圣旨,他马上要率三千郡国兵回河内了。丁大人一走,而董将军又不能到任,那州府事务由谁暂为代理?”
  “就由飞燕兄代理吧。”李弘说道,“你们两个都不要走了。暴乱发生后,我立即上奏陛下,由羽行兄坐镇征北大将军府,飞燕兄督领并州军政,这并州我们无论如何都要抓在自己手上,以确保北疆大战的胜利。”
  “董卓不来惹这个麻烦倒是有可能。”左彦说道,“但那两万北军……”
  “王屋山的白波黄巾军马上就会骚扰河东和河内两郡,那两万北军估计很难从河东脱身了。”
  四月上,朝廷陆续接到了河内的屯田兵聚众闹事,太原上党和西河三郡灾民暴乱,还有太行山和黑山黄巾军下山掳掠并州郡县的消息。天子非常恼火,督促前将军董卓立即率军赶到并州去。这时,董卓却上奏陛下,说自己不愿去并州,还说了一大堆理由。天子勃然大怒。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九章 风卷残云 第二十七节
 
  董卓不愿意离开西凉,大将军何进就更不愿意西进凉州了。
  大将军何进上奏天子,说最近青徐兖三州闹饥荒,蚁贼没有粮食支撑无法继续攻打城池,纷纷撤进了泰山和黄河沿岸,许多叛乱军队更是在一夜之间溃散一空。同时间冀州灾民人数暴增,青徐兖三州的百万灾民蜂拥越过黄河进入了冀州。现在冀州不堪重负,形势岌岌可危,暴乱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大将军何进恳求天子暂时延缓西进凉州的时间,以便大军驻守冀州控制局势。
  冀州牧杨奇一日三奏,哀求天子火速调拨赈灾钱粮以安抚境内的流民。杨奇说,陛下在冀州最危急的关头调走北军,根本就是瓦上添霜,会让冀州的形势更加恶化。冀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