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527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527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勿庸置疑。并州的现状你我都清楚,李弘的要求不会离开北疆,也不会离开并州。这对大汉国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妥。如果并州的屯田成功了,灾民解决了,北疆稳定了,我大汉国离振兴还远吗?”
  “无论是奸阉还是外戚执掌权柄,他们对大汉国所造成的危害都要远远大于车骑大将军。我们看到过奸阉如何擅权害国,听到过外戚如何祸国殃民,但你看过李弘贪赃枉法吗?听过他祸害一方吗?”袁绍十分敬佩地说道,“他是一个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
  何颙笑笑,小声说道:“本初,太傅大人要是知道我们还在暗中帮助何进,甚至还在暗中操控洛阳的局势,他会把我们杀掉的。”
  “我叔父和卢大人他们都老了,胆子太小,做事太保守。按他们那种办法,奸阉和外戚之祸要到何时才能解决?十拿九稳?我看十拿九不稳,迟早都要出事,要自取死路。你说,董卓能信任?能重用?将来能轻易解决掉?这么多年了,他们连一帮阉人都搞不定,还能搞定董卓?董卓应该让他回西凉,而不是进京。”袁绍不满地说道,“不就是废除个幼帝嘛,怕什么?难道还怕担当弑主之名留下万世骂名?这帮老糊涂,到时会后悔的。”
  “太傅大人要是知道你在背后这样骂他,他会打断你的腿。”何颙笑道,“城内的军队都出城了?”
  “都出城了,就剩下护卫皇宫的南军和我司隶校尉府的两千人,第一个目的已经达到。”袁绍拍拍何颙的肩膀说道,“几万大军屯兵洛阳城,稍有不慎就是玉石俱焚之局,那时不要说皇宫,就连天子恐怕都保不住了。现在洛阳城算是没事了,京畿要乱给它乱去,无关痛痒。”
  “河南府的郡国兵呢?”
  “奸阉不许子师的军队进城,所以,他只好把军队留在虎牢关了。”袁绍说道,“你这时才到洛阳,是不是到函谷关去见孟德了?”
  何颙点点头,“孟德说,他已经把赵忠的两个心腹赵融和夏牟调到孟津了,要是动手的话,就往死里打。”
  “目前我们的兵力不够,要等大将军把王匡毋丘毅和张辽他们征调回京才能动手。”袁绍笑道,“西园军一出城,我们就能控制五营兵马。只要有了军队,事情好办多了。现在留给奸阉的日子也已经不长了,如果车骑大将军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京畿的威胁,那么,外戚之祸也能迎刃而解。”
  “事情要一件件做,急不得,急则生变。”何颙说道,“这么多年了,何进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难道还不知道?小心为上。”
  袁绍大笑,“伯求兄,快走吧,太傅大人正在尚书台等你消息。我们边走边谈,你把车骑大将军的要求说给我听听,都有些什么?”
  深夜,尚书台。
  何颙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依旧强自支撑着向太傅袁隗、司徒丁宫、司空刘弘、尚书令卢植以及九卿诸卿等十几位大臣禀报北疆之事。
  “先帝给李将军的遗诏的确是命令他在北疆大战结束后立即南下拥立小皇子为帝。”何颙说道,“李将军没有给我看先帝遗诏,我也没有要求看,但以李将军对大汉国的忠诚,他敢率部南下,已经说明了一切。既然我们双方谁都不愿意在今天这种情况下祸乱国家,那么,我们就权当先帝的遗诏里没有这道命令。”
  “但李将军并不愿意违背先帝的旨意,他担心自己和北疆诸军的前途,担心并州的屯田和数百万灾民,他不相信当今天子和朝廷会象先帝一样全力支持他,所以他执意要南下入京。我百般劝说,最后李将军答应只要天子同意他提出的所有条件,他将放弃南下入京,放弃先帝的托付,继续为大汉国戍守北疆。”
  赵忠和张让奉太后懿旨,今天也参加了尚书台议事。两人听何颙说到这里,不禁互相对视一眼,心想李弘不会提出什么诛杀奸阉之类的恶劣条件吧。
  “李将军说,考虑到目前大汉国的形势,今年他已无意率军北上攻击鲜卑国。”何颙看看众人惊愣的眼神,继续说道,“李将军在近期内将迁移百万灾民进入河套以南屯田,另外,他还要安抚边郡百姓,修葺关隘城池,在边郡驻军,所以,他需要天子给他一百亿钱。这一百亿钱里包括粮食、军饷、军械、屯田物资等等。李将军说,如果朝廷无力在年内筹集这么庞大的物资,那就把钱给他,他自己来办。”
  “由于北迁并州的灾民越来越多,并州无论是田地还是钱财都已经难以支撑。为此,李将军要求把西凉的北地郡,幽州的代郡和上谷郡,冀州的中山国和常山国五个郡国划入北疆屯田范围,加上已经实施军屯的河东郡,李将军需要在并州九个郡以外再加六个郡屯田。”何颙苦笑道,“安置灾民屯田这本无可厚非,但李将军不仅仅是在这十五郡屯田,他还要在这十五郡驻军,要以驻军校尉兼领这十五郡的太守。他的理由是一为戍边御敌,二为弹压暴乱。”
  大臣们神情惊怒。刘弘愤怒地说道:“这一州六郡不是他的藩国,军政还轮不到他说了算。”
  袁隗对众人摇摇手,“不要说话,听何大人说完。”
  何颙说道:“李将军说,北疆屯田从现在开始,以十年为期,这十年内,并州不再设州牧,十五郡太守由驻军校尉兼领,十五郡的军政大权皆由李将军主掌。十年后,他交还十五郡的军政大权。另外,这十年内,这十五郡的赋税不再上缴国库,全部用来屯田和安置灾民。十年后,屯田成功,这十五郡的赋税重新上缴国库。”
  “这十五郡除了河东郡,目前都很贫瘠,李将军担心屯田难以为继,所以要求天子在十年内把冀州的赋税全部拨付给幽并两州。为了确保冀州赋税收入不受战乱的影响,李将军要求在冀州驻军。”
  大臣们再也忍受不了,太仆杨彪更是怒骂出声。
  袁隗站在来,挥手说道:“不要吵,听完再议。”
  何颙摇摇头,有气无力地说道:“李将军说,十年内,他要在北疆筹建三十万边军,其中有十万是铁骑。这三十万大军的军资,李将军要求天子务必立即支付五十亿钱,他要立即在五原、云中一带筹建养马场和十万铁骑,以便在将来北上攻击鲜卑国。”
  “还有吗?”
  “李将军要求天子立即把渤海王和长平公主送到冀州藩国,否则……”
  “否则怎样……”袁隗问道。
  “否则他将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洛阳。”何颙一脸痛苦地说道,“北疆大军实力强悍,还有匈奴铁骑和乌丸铁骑助阵,我们实在难以抵御,请诸位大人三思啊。”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章 风雨如晦 第二十五节
 
  何颙说完之后,尚书房内反对痛斥之声此起彼伏,许多大臣神情激动,大骂李弘恃功骄纵,目无法纪,以重兵威胁天子,肆意践踏大汉律,明为大汉重臣,实为汉贼。
  袁隗思索良久,然后举手示意众臣安静下来。
  “李大人如果手持先帝遗诏,挟重兵南下,我们如何应对?是继续拥立当今天子还是遵从先帝遗诏?”袁隗连连摇头,长叹道,“先帝,这都是先帝……”
  大臣们不明白袁隗这话是什么意思,一个个沉默不语。
  “自从中平元年的卢龙塞大战开始,李大人就一直率部奋战在北疆和西疆的各个战场上。六年来,李大人为大汉国抗御外敌,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功勋。他是我大汉国的英雄,更是我大汉国的忠臣,这一点不容置疑。”袁隗缓缓说道,“今日他之所以南下,还是因为他忠诚于先帝,忠诚于大汉国,如果他置先帝遗诏于不顾,苟安于北疆一隅,难道他就是先帝的忠臣了?是我大汉国的忠臣了?汉贼一说,未免太重了。”
  “今日之局面,皆源于先帝,这一点,诸位大人应该很清楚。”袁隗平静地说道,“李大人没有以先帝遗诏告天下,没有以书策胁天子,仅仅以粮草不济为借口率兵南下晋阳,已经算是考虑得很周全了。他让何大人带回来的诸般条件,虽然违背大汉律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是为了北疆的安危,为了并州屯田的成功,为了北迁的数百万灾民的生存。这一点,诸位大人也应该很清楚。”
  丁宫、卢植和何颙颇为敬佩地看着袁隗,而其他大臣们却越听越心惊,已经渐渐明白袁隗的意思。
  “李大人手里拿着先帝遗诏,肩上担负着北疆安危,面对着的却是今日洛阳的危局,你叫他如何自处?”袁隗看看众人,忽然笑道,“北疆大战结束后,我们为什么担心李大人会南下?那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他的处境非常艰难,进退皆难以立足,所以我们才让何大人北上一探虚实。”
  尚书房内静寂无声。大汉国的重臣们个个凝神沉思,谁都不再说话。参隶尚书事处理国政的太傅大人突然说出这番话,自然不是无的放矢。他难道还有更好的解决之策?
  “太傅大人能否说说应对之策?”太仆杨彪问道。
  “凡大汉律允许范围内的要求,我们当然应该答应,凡本朝有先例的要求,我们也可以答应。凡违背大汉律的要求,我们坚决不答应。”袁隗手捋长须,一字一句地说道,“但我们也有要求,李大人今年必须北上征伐鲜卑国,否则,他拿什么来向天子证明他对大汉国和天子的忠诚?”
  众臣恍然大悟。
  大臣们随即商议具体的对策。
  北疆今年用于河套以南屯田,迁移灾民,修葺城池的一百亿钱可以调拨,但考虑到今年黄河下游再次发生大水,并州必须接受更多北迁的灾民。
  因为灾民大量涌入并州,北疆的确需要增加更多的屯田区域,所以朝廷同意李弘的要求,增加包括河东郡在内的六个郡给北疆屯田。
  同意车骑大将军在十年内总督十五郡的军政,再加上他还要兼领三州两郡的兵事大权,所以朝廷认为并州牧的确没有设置的必要,因此免除了董卓并州牧一职,但朝廷认为并州必须重设并州刺史一职。
  在十年的屯田期内,不确定因素太多,再加上并州本身的贫瘠,朝廷同意这十五郡在十年内无需向国库上缴赋税,但朝廷认为这十年期应该从中平四年开始算起,也就是说还剩下七年时间不用向国库上缴赋税。
  考虑到北疆的现状和大汉国财政的匮乏,朝廷不同意李弘在北疆组建三十万边军,只同意李弘保持现有的二十万边军规模,这其中还包括十二万屯田兵。当然李弘所要的那五十亿钱的建军军费也就没有了。
  现在长平公主已经到了河间国,只有渤海王还羁留在洛阳。不过渤海王何时返回藩国,只能由天子和太后钦定。
  至于李弘要求在十五郡驻军,以驻军校尉兼领太守的事,还有在冀州驻军,以冀州赋税填补幽并两州的事,朝廷绝口不提。
  最后,朝廷要求车骑大将军李弘立即重整兵马,准备在八月北上征伐鲜卑国。
  大臣们的这个奏议被赵忠和张让两人带到了长秋宫请太后过目。
  太后听完赵忠的禀报,又仔细看了一下奏议,然后说道:“本宫对朝政的事不是很懂,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要李弘能戍守北疆不再南下就行,但小董侯无论如何不能离开京城。”
  “臣也是这么想。”张让说道,“李弘提出要在冀州驻军,又要渤海王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