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548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548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白骑被李玮的豪气所感染,心中顿时大定。
  “你安排两万屯田新兵警戒水陆两道之后,立即带领其余八万屯田兵增加训练时间。”李玮说道,“这八万人,将来我们还要用。”
  “李大人,我们要不要向天子和朝廷上一份奏章?”张白骑问道,“这样我们也师出有名,免得给将军大人惹来麻烦。”
  “不写。”李玮坚决地说道,“洛阳的人都疯了,他们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利益连国家社稷都不要了,我们还客气什么?这奏章天子看得到吗?”
  张白骑想想也是,接着他又问道,“大人,这两万屯田老兵的粮饷你是不是帮忙解决一下?大人既然不同意从从远征大军的粮饷里调拨,你总得想个解决的法子?”
  “我知道。”李玮笑道,“你让统领这两万屯田兵的都尉郭勋和刘遇立即到行辕来一趟,粮饷我都会给他们的。”
  盐铁都尉谢明晚些时候也赶到了行辕,同行的还有卫阀的家主卫逐和长安巨贾徐陵。
  李玮和他们寒暄一番后,随即说到了洛阳的局势。卫逐和徐陵都很担心,洛阳一旦动乱,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现在远征大漠的车骑大将军李弘和他的十六万远征大军。李弘如果远征失败,北疆如果因此陷入大乱,受损最大的就是卫逐、徐陵这些巨商富贾。他们在北疆投入的巨额钱财转眼就烟消云散了。
  李玮和谢明一再向他们保证,说洛阳即使大乱,远征大军即使粮草断绝,车骑大将军和北疆大军也会安全撤出大漠。由于各方的努力,尤其是各地商贾们的大力帮助,现在云中城和晋阳两地已经囤积了三个月的粮草,足够十六万大军撤出大漠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北疆的事,而是洛阳的事。”李玮笑道,“你们的消息远比我们灵通,你们应该知道洛阳的现状是什么。不论车骑大将军是不是远征大捷,洛阳的大乱都已经不可避免了。如果洛阳长乱不止,北疆势必难以为继,很可能在短期内陷入崩溃的险境,所以……”
  李玮故意停下不说了。卫逐和徐陵相视一笑。徐陵说道:“将军大人要了我们半条命,但李大人更狠,竟然连我们另外半条命也要了。”
  李玮哈哈一笑,手指徐陵道:“伯羽,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你这么说,未免太不近情理。今日的大汉国已经风雨飘零,你们这些商贾再想年年赚个盆满钵满已经不现实。你们一向自诩眼光独到犀利,那你们说说,今日的大汉国,哪里的前景最好?”
  徐陵苦笑道:“你让我想想。北疆和洛阳的局势现在都不明朗,我无从揣测将来的命运,但你建议我把所有家财尽数迁到河东或者晋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将军大人已经要了我的半天命,我再把另外半条命交给李大人又有何不可?”
  李玮笑道:“还是伯羽兄眼光独到啊。请伯羽把我的意思带给麴忠和长安的一些商贾,让他们考虑考虑,是否举家迁到河东或者晋阳来,将军大人一定会举手欢迎。”
  徐陵连连答应。
  这时卫逐问道:“李大人,京畿一片混乱,这河东的安全……”
  “我已经征调了两万屯田兵赶到风陵渡驻防,后期还要视洛阳的情况再征屯田兵到黄河北岸一带驻防。”李玮安慰道,“十月谷物就要收割了,为了能给远征大军囤积一些粮草,我必须要保护好河东的安全。所以你们放心,洛阳即使战乱纷飞也不会波及到河东来,不过……”
  李玮不怀好意地笑道:“典农中郎将张大人对我抱怨说,他的屯田兵缺少武器,没有军饷,不知道诸位能不能捐赠一点?”
  送走了卫逐和徐陵后,李玮和谢明两人难得轻闲,随即坐在大帐里对弈一局。
  “敛之,你这次娶亲,将军大人和我们都没到安邑来恭贺你,你不会不高兴吧?”李玮看看谢明,笑着问道。
  谢明笑道:“不会。将军大人和你们都忙着远征的事,我哪敢打扰?”
  李玮轻轻放下一粒黑子,不动声色地说道,“你还记得徐将军主掌镇北将军府的时候,在龙山大营对你说的话吗?”
  谢明微微一笑,点点头。
  “听说你娶亲的时候,府门前车水马龙,数日不绝。”李玮说道,“是真的吗?”
  谢明神色一紧,勉强笑道:“我主掌盐铁,成天和商贾打交道,朋友难免多一点。”
  “王瀚王大人主掌大司农府四年,到河东上任的时候竟然连掾史都征募不到。”李玮笑道,“敛之,你要好自为之啊。”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一章 鹿死谁手 第十二节
 
  八月下,洛阳。
  前将军董卓兵逼函谷关的消息传到洛阳后,中官非常恐惧,赵忠和张让等中常侍一面派人携带重金贿赂董卓,一面派人联系上军校尉曹操,同时齐聚长秋宫苦苦哀求太后。
  太后听从赵忠和张让等人的意见,下旨拜前将军董卓兼领凉州牧,主掌西凉军政,命令他接旨后立刻返回凉州。
  司隶校尉樊陵亲自赶到函谷关会晤曹操。樊陵和曹操父亲曹嵩是多年的故交,他是看着曹操长大的,两家的关系非常密切。樊陵对曹操说,你祖父过去是大长秋、费亭侯,主掌皇宫,赵忠、张让这些人都是你祖父的故吏。我和朝中许多大臣当日受你祖父的举荐和提携得以入朝为官,也是你祖父的故吏,所以我们和赵忠,还有你父亲,都属于中官一系,这是事实。现在大将军何进和朝中的一帮大臣要置中官于死地,假如中官一倒,我们这些人还能活多久?大将军何进和太傅袁隗这些人能信任你,重用你吗?现在你牢牢抓住西园军的兵权,不就是担心自己性命不保吗?
  “宫内的侯爷非常信任你,他们甚至把西园军的实际兵权都交给你了。”樊陵说道,“上月车骑大将军率军南下威逼天子和太后要铲除中官,你迫于京畿形势带领西园军站在了何进一边,此事侯爷们理解你当时的处境,所以都没有怨怪于你。此次黄河以北已经没有了车骑大将军的威胁,你应该怎么做?你不会再帮何进对付侯爷、许大人和我,还有你祖父的一些故吏,你父亲的一帮老朋友吧?”
  “伯父大人不要担心,我抓住西园军不放,当然不会是为了对付宫内的侯爷和几位伯父大人。”曹操笑道,“伯父大人回城后告诉几位侯爷,此次只要几位侯爷能够说服太后坚决顶住大将军、太傅大人和朝中部分大臣的压力,这洛阳的形势马上就会发生变化。”
  樊陵惊喜地问道:“孟德,你是说袁隗那个老混蛋要对大将军动手了?”
  “对,伯父大人既然已经看出来了,大将军心里自然也有数了。”曹操捋须笑道,“不过太傅大人在中官未除之前是不会对大将军动手的。太傅大人行事稳重,此时正处于肃清宫内中官的关键时候,所以他不会做出让大将军感到生命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的事。如果让大将军感到了士人对他的威胁,大将军势必要和中官互相妥协联手对付士人,那士人就有灭顶之灾了。”
  “太傅大人最近和董卓在函谷关秘密见了一面,然后又悄悄赶到孟津和执金吾丁原大人、河内太守王匡大人密谈了很长时间。”曹操低声说道,“丁原的父亲过去是袁阀的故吏,王匡是袁阀的亲戚,东郡太守桥瑁是前太尉桥玄的儿子,桥玄和袁隗的关系你是知道的,那可不是一般的莫逆之交。还有从泰山募兵而回的骑都尉鲍信,他父亲也是袁阀的故吏。回援京师的七路兵马里有四路和袁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正是大将军何进迟迟不愿意把这些军队并入北军的真正原因。”
  “丁原已经快做了一个月的执金吾,但他至今没有统领北军,而他的军队也一直滞留在孟津,根本没有到平乐观北军大营的意思。王匡已经是河内太守了,朝廷不催到他河内任职,他竟然也无意北渡黄河。桥瑁也是,前段时间洛阳无事,他应该回东郡了,但他借口陛下大婚执意留在洛阳不走。”曹操小声说道,“这些人表面上看都是大将军何进的人,但其实都是太傅大人手上的力量,他已经在暗中悄悄做好了对付大将军何进的准备。”
  “大将军何进肯定清楚这一切。他要想独掌权柄,控制洛阳,他首先就要把京畿一带的所有军队牢牢地控制在手。北军、南军、西园军、董卓的西凉军,还有七路回援京师的兵马,他都要完全控制才行。”曹操手捋浓密的胡须,眨眨一对精干的小眼,轻轻说道,“伯父大人你看,现在大将军何进手上只有一万北军和张辽、张扬、毋丘毅的三路兵马,南军的虎贲羽林因为是戍守皇宫的精锐,所以大将军和太傅大人各自控制了一半,目前就剩下西园军和董卓的西凉军还在两人的争夺之中。大将军只要稳住董卓,控制西园军,他就能控制洛阳局势,彻底掌控国家权柄。”
  “所以……”曹操望着樊陵,一字一句地说道,“今日洛阳的危机,完全是大将军刻意制造出来的。”
  樊陵浓眉紧皱,脸显惊色。
  “太傅袁隗和袁绍、王允等人为了逼迫大将军诛杀中官,他们以大将军的名义一面命令各州郡府衙捕杀中官亲族,一面在河南尹和洛阳城内大肆捕杀中官,大将军为什么迟迟没有做出回应?他为什么不响应士人以雷霆手段诛杀中官?他为什么对袁隗和袁绍欺瞒他的行为视而不见?他为什么纵容袁隗和袁绍假借各种罪名捕杀中官?”曹操冷笑道,“大将军的纵容和士人的杀戮激怒了太后,她把中官又征召回宫了。中官再次入宫后,大将军又干了什么?他命令虎贲中郎将袁术带着虎贲羽林封锁了皇宫,他听从了袁绍的建议,暗中命令董卓率军逼近函谷关。大将军先是有机会杀中官,但他不杀,现在中官入宫了,他却不惜和太后翻脸又要执意杀中官,为什么?大将军和太后反目为仇,这对大将军有什么好处吗?大将军是不是太愚蠢了?”
  樊陵霍然惊醒,“大将军这是在逼迫太傅大人让步,以便让他完全控制西园军。”
  “对,伯父大人说得对。”曹操得意地笑道,“太后和赵侯爷他们自始至终都是大将军手上的棋子,而太傅大人和朝中的那帮大臣们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大将军缺了他们士人就无法治理国家。他们根本看不起大将军,结果大将军步步示弱,把他们全部诱进了圈套。”曹操大笑道,“洛阳稳定的根本其实不是由谁掌控这京畿的十一万大军,而是朝堂上的权力平衡,这一点只要不是白痴都能看得出来。中官一死,朝堂上就剩下了大将军和士人两大权势,双方为了国家权柄,势必要针锋相对,斗得头破血流。这就象大将军窦武死后的十几年里,中官和士人互相倾轧恶斗一样。但那时中官和士人都没有控制军队,谁都奈何不了谁。现在不一样,现在双方手上都控制着军队,一旦朝堂上的权力纷争不能解决,双方肯定要动用军队,所以这大乱是无法避免的。”
  “大将军不是白痴,他当然知道士人对权柄的渴望,他更知道维持朝堂上的权力平衡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所以他不会杀了中官,他要用中官来牵制士人,用中官来达到自己完全控制京畿军队和攫取权柄的目的。
  “大将军韬光养晦许多年,刻意隐藏自己的实力,结果朝堂上的权贵们都把他当作了一个平庸的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