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614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614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要亡我大汉啊。
  金雪原大议之后,骠骑大将军李弘先后送走了北疆几十位诸军将领、诸府长官和胡族诸王,独独留下了弥加、柯比熊和阙昆。在弥加这位长辈的主持下,李弘把风雪娶进了自己的帐篷,几年魂牵梦绕的心愿终于得偿。晚上,大家开怀畅饮的时候,赵云对李弘说,上次大人娶小雨夫人的时候,也就是这些人,都是你卢龙塞和幽州的战友。结果其他人碰到一个骂一个,都说你偏心,看不起他们,结果你这次还是这样。李弘伤感地摇摇头,指着坐在旁边的老拐道,不一样了,许多人都不在了,卢龙塞就剩我们这些人了。老拐眼睛红红地说道,大人,哪里不死人?哪个人不会死?能死得轰轰烈烈,这是几代修来的福气,也是高兴事。来,喝酒,这碗酒算是老伯的,我代他喝了。老拐大口大口地吞着烈酒,泪水悄然滴落。
  年前,李弘看到风雪的身体渐渐好转,而从洛阳传来的消息又越来越紧张,随即决定带着中军离开大漠。小王弧鼎和弃沉要跟着李弘一起南下,被李弘严词拒绝了。李弘说,你们跟着我好几年了,也该过点安稳日子,你们当真要陪我死在战场上吗?你们只要好好活着,我心里就高兴。如果有仗打,我又打不过别人,我就来喊你们帮忙。
  过年的那天,大军赶到了高阙。驻防高阙的穆斯塔法非常兴奋,吃饭的时候总是缠着李弘要从军。他现在是日逐王刘冥的手下大当户,算是领军的匈奴高级将领了。但穆斯塔法不愿意,他已经没有至亲的族人了,身无牵挂,他想像金日磾一样,建下赫赫功勋名扬天下。(金日磾是孝武皇帝朝的大将,托孤大臣。原来是匈奴休屠王太子,被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俘虏后押到长安养马,后来成为孝武皇帝朝的一员悍将,深为孝武皇帝信任。)李弘笑着说,我现在有二万名会骑马的北方壮士,如果你能把他训练成一支可比匈奴人的铁骑,你就是我北疆军中的校尉,将来有机会,你一定能入朝为官,成为大汉国第二个金日磾。穆斯塔法大喜,当即应承。
  李弘立即把卫峻雷子喊了来,叫他们立即从灾民中征募二万青壮组建第一支名副其实的汉军铁骑。骧武中郎将卫峻是这支铁骑的主持,雷子和穆斯塔法为副,驻军地点就在乌拉尔山下,杨树湖畔(今乌梁素海)。李弘对卫峻雷子说,这两万青壮可带家眷同行。这些铁骑士卒和家眷在匈奴人的帮助下于杨树湖筹建牧马苑,为大军养战马,争取自己养活自己。没有地种,就改畜牧吧,人总要想法子生存下去。这支铁骑士卒平时养战马、训练、畜牧,以牲畜代替军饷。
  度辽将军赵云领一万骑驻军五原。这一万骑目前主要是匈奴人和羌人,而留在大漠里的一万风云铁骑主要是乌丸人和鲜卑人。大漠上的风云铁骑将在开春后扩建到三万,其余两万铁骑由胡族诸部提供。按照司马朱穆的驻防方案,阴山以南要保留两万铁骑,度辽军为一万,新建一万,但李弘临时修改了,他命令卫峻新建两万铁骑。赵云准备向李弘告辞的时候,李弘却叫他一起到云中大营去,说另有要事安排他。
  这时李弘接到了天子圣旨,天子要求他速速南下平叛。李弘看都没看,随手就把圣旨丢给了田畴,“收起来。董卓现在越来越不象话了,名为社稷,实则为他自己。他为什么不能主动退回长安?他退回长安了,这社稷还有什么危险?还有袁绍他们,起兵造反就是造反,还给自己脸上贴金,说什么铲除奸佞。那奸佞就是他们自己。打仗的时候都是一群窝囊废,争权夺利的时候比谁都跑得快。”
  田畴伤病初愈,脸色苍白,他迟疑道:“大人不打算南下了?”
  “时机还没到。”李弘冷笑道,“等他们焦头烂额,没办法收拾了,我再南下。要杀,就杀个干净。老虎不发威,他们还以为我是病猫。一帮祸国殃民的东西。”
  正月下,云中大营。
  赵云看到蔡琰,惊喜万分,竟然非常失态地冲上去,一把抱住了,好象生怕蔡琰飞掉了一般。蔡琰一张脸涨得通红,又喜又羞,但抱着赵云的那双手,却是用尽了全身力气。站在军帐门口的朱穆失声笑道:“子龙,那可是蔡先生的女儿。你可不能失礼,违反军律是要掉脑袋的。”
  赵云抱着蔡琰转身对朱穆兴奋地叫道:“她是我夫人。”
  朱穆摇头大笑。“子龙疯了,子龙疯了。”
  徐荣的南下震撼了京畿,所有人都知道骠骑大将军坚决站在了朝廷一面支持董卓。卫阀以最快的速度答应了筱岚提出的所有条件,包括退出军械作坊的经营。作坊是由骠骑大将军府和卫阀共同所有,骠骑大将军府负责经营制造,而卫阀仅负责投钱和拿取收益。有关屯田和赈灾物资的供应,卫阀也让出了很大一部分,仅负责供应其中的三成。其他七成都有其他商贾供应。为了表示道歉和合作的诚意,卫阀家主亲自到临汾和筱岚商谈,而且还一次捐助了五千万钱的粮食和物资。长安徐陵紧随其后,把晋阳军械作坊的经营制造权也让了出来。
  筱岚并不满意,谈了一天后,以身体不适为由,不谈了。卫阀很着急,四处托人打探情况。一个商贾告诉卫阀,说北疆有位将军去年就看上了蔡先生家的女儿,但因为要出塞打仗,提亲的事就耽误了。听说骠骑大将军知道河东卫阀和蔡先生成为亲家后,大发雷霆,因此……
  卫阀家主卫逐大吃一惊,幡然醒悟。他很为难,亲家可是名震天下的蔡邕,自己毫无理由的毁婚,不但败坏了卫家声誊,更连累了蔡邕的清名。他急忙打听那位将军是谁,如果那位将军家中已有妻室,这事可能还有回旋余地。结果打听的结果让卫逐又大吃一惊,对方竟然是北疆第一悍将,大汉国最年轻的将军赵云。卫逐又急又怕,病倒了。父亲病倒了,儿子卫彻当家,他倒是雷厉风行,一面在河东大肆散播骠骑大将军恃强凌弱逼人为妻,一面派弟弟卫固急赴洛阳向蔡邕说明毁婚的原因。
  卫阀和蔡家的婚约解除了,筱岚的病也好了,双方的商谈顺利结束,卫阀的危机安然度过。
  蔡琰偎在赵云怀里,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赵云担忧地说道:“先生能答应吗?”
  “许伯伯给我起了一卦。”蔡琰眉开眼笑,鲜红的小嘴凑到赵云耳边低低说了几句。赵云剑眉微皱,不以为意地笑道,“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这话你不信也罢,但先生最好能信,这样我就能娶你了。”
  赵云和蔡琰到中军大帐要拜谢李弘,李弘急忙拦住,他笑着对蔡琰说:“小雪是我抢来的,筱岚也是我抢来的,我就不信抢不到你?不要说是卫阀,现在就是天子要你,我也敢抢。”赵云和蔡琰目瞪口呆。
  “子龙,你在云中陪陪文姬,度辽军就交给扬烈中郎将杨明。过一阵子,我们可能要南下。”
  审配来了,同行的还有清秀儒雅的陈琳。
  李弘闻讯之后,亲自赶到辕门外迎接。审配和陈琳大为感动,两人要大礼磕拜,被李弘笑着阻止了,“正南兄,四年多了,你还好吗?”
  审配笑道:“没什么好不好,混一天是一天。每次听到你打了胜仗,我就邀请几个朋友到家喝喝酒,聊聊天,跟他们吹嘘说,这个豹子你们认识吗?哦,你们不认识,可我认识,我们是朋友,我这条命就是豹子救的。”
  李弘大笑道:“正南兄还记得我离开冀州时,你对我说的话吗?”
  审配笑脸上闪过一丝忧色,“当日我只是劝你对他多加防范,凡事小心一点,无论如何先把命保住,谁知道他现在竟然成了祸国之臣。”
  李弘摇手笑道:“正南兄说过了。今天我们不谈国事,只谈家事。走,走,先到我的军帐喝点酒去。沮大人还好吗?”
  审配摇摇头:“我很长时间没看到他了?”
  “怎么,你们不在州府任职了?”
  “不在了,我们早就回家了。”审配落寞笑道,“杨奇大人到任后,我们因为政见不和,都回家了。”
  “现在呢?韩馥大人到任后,你们是不是都回来了?”
  “没有。”审配勉强一笑道,“今天我能来,主要是因为你我关系特殊,韩大人需要我出面,所以……”接着他挥挥手,“算了,算了,不说了。文丑、张郃、高览,他们在不在这里?”
  “实在不巧,他们随麴义将军南下晋阳了。”李弘遗憾地说道。 
 
 
 
  
第一卷 立马横枪篇 第十二章 日蚀苍黄 第十八节
 
  酒菜端上来,很简单的几样菜肴,只有一盘羊肉,一小瓮肉汤。李弘看到审配和陈琳都没有举筷,尴尬地笑道:“塞外不比冀州,很苦很穷,最近又闹雪灾,食物非常紧缺,所以……”
  审配摇头笑道:“我本来以为塞外的人天天吃的是牛羊,喝的是马奶,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
  朱穆面色微红,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塞外灾民太多,加上集中在云中、定襄两郡的百万民夫,我们早就难以为继了。现在不要说吃肉,能喝上肉汤就不错了。”
  杨凤冷笑道:“冀州府有钱募兵,有钱打仗,却没钱给北疆赈灾,甚至到现在还拒绝接收滞留在北疆的百万民夫。你们不要忘了,没有这一百多万人给我们运送粮草辎重,我们怎么征服大漠?冀州府这种无耻行径,也叫振兴社稷?”
  陈琳脸色一沉,刚要反驳,被审配摇手制止了。他没有拿筷子,而是端起耳杯轻轻呡了一口。酒入口中,审配顿时脸色一苦,眉头紧皱,差一点吐了出来。这时,陪坐四周的赵云、玉石、颜良等人却已经开始大吃大喝了。颜良笑道:“审大人,从过年后,我们就没有这样吃过了,这都是沾你的光啊。我们大人现在食邑八千户,是我们这里最有钱的人了,一般我们都吃他的。不过大人很小气,俸禄、食邑基本上都贴补伤兵用,剩下的一点给两位夫人,轻易是不请客的。”
  大帐内哄然大笑。
  “我是请审大人和陈大人吃饭,什么时候说请你们作陪了?”李弘指着他们笑道,“下次不许到我这里来蹭饭。”
  “你不喊我们,两位夫人会喊的。”燕无畏抹了一把胡子上的酒渍,笑眯眯地说道,“有夫人在行辕,我们伙食好多了。”
  大家一边说笑,一边热情地敬酒,审配和陈琳无奈,勉为其难地吃了一点。樽空酒酣,众人谈兴大发,很自然地说到了北疆的雪灾,然后就是洛阳的危机。不久,双方一言不和,随即争了起来。玉石、颜良等人说各地州郡举兵攻打洛阳是叛乱,袁绍等人都是大汉逆贼。而陈琳极力反驳,说董卓骄纵枉法,废黜少帝,擅权迁都,犯下了累累罪行,董卓才是大汉奸佞。杨凤更直接,说这些人统统都是大汉奸佞,迟早都要死无葬身之地。李弘急忙阻止,散席了事。
  审配和陈琳带来了三公檄文,带来了弘农王的“诏书”,还有一封袁绍写给李弘的书信。袁绍在书信中洋洋洒洒地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局势,陈述了利弊,请求李弘响应讨董之举,急速起兵南下。出兵的钱粮冀州愿意承担一部分。
  李弘拒绝了。
  李弘对审配和陈琳两人仔细解释了北疆目前的困难,认为自己没有南下的条件,而且自己也不同意三公檄文里给董卓所定的十条罪状,更不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