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汉帝国风云录 >

第825章

大汉帝国风云录-第825章

小说: 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代人把大汉中兴了,也许下一代人就会把大汉重新推进倾覆的深渊。”李弘低声轻叹道,“所以,你不要想许多了,还是竭尽全力,先把大汉从倾覆的深渊里拉出来吧。”
  张燕沉默良久。
  “大将军可有什么交待?”
  “继续削弱河北门阀富豪的势力。”李弘说道,“我们占据冀州的时候,曾利用经学学术上的分歧和清理土地的机会打击了一批士人。上次你督领河北军政的时候,又利用叛乱和肃贪打击了一批士人。这次,我去关中勤王,你趁机利用在河北三州推行‘计口授田’的机会,大量撤换郡县长官,尽可能多的安置北疆军中的各级将领到郡县任职。”
  “如果长公主和河北诸府大吏反对……”张燕为难地问道。
  “我去关中勤王,事关社稷安危,谁敢在这个时候和我对着干?”李李弘伸手拍拍张燕的肩膀,郑重说道,“一旦勤王成功朝廷就要重建,官制就要进行重大修改。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进入朝堂主掌权柄。如果我们不能主掌权柄,如何保证社稷中兴?如何保证新政能够按照我们的设想推广实施?如何保证天下芸芸苍生逐渐过上稳定而富足的日子?”
  张燕神情凝重。
  “我们要想主掌权柄,阻力很大,如何避免重蹈董卓的覆辙?如何避免重蹈李傕和郭汜的覆辙?很简单,和士人共掌权柄,就象现在的河北一样。给士人部分权柄,让他们治理国家,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社耀的中兴,国家的富强。”
  “但天子和朝中的百官们会同意吗?肯定不会同意,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给他们造成的伤害太大了,他们绝不会相信我们这些武人,尤其是我这样出生低贱,手段血腥的武人。”
  “勤王一旦成功,我们就受到天子和朝中百官的掣肘,再想像现在这样做事,根本不可能。所以……”李弘望着张燕,一字一句地说道,“我要把现在的长安朝廷彻底清除。”
  张燕骇然变色。
  “长安朝廷没有了,我们才能主掌权柄,才能重建朝廷。这个朝廷里的公卿百官就是我们,就是我们现在河北诸府的各级大吏,这样我们才能保征牢牢控制权柄,才能保证持续推行新政,才能保证朝廷大臣对天子和大汉的绝对忠诚。”
  “重建之后的朝廷,武人和士人共掌权柄,互相制约。虽然朝堂之上的士人势力依旧很庞大,但我们根本不怕。此时各地郡县的太守、县长县令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武人,士人既控制不了军队,也控制不了郡县,他们还怎么对付我们?谁胆敢叛乱,死去的就不是他一个士人,而是一帮士人。这些顽固而保守的士人死得越多越好,我们有的是年轻的士子。现在晋阳大学堂和邯郸大学堂里的诸生多得是,他们学得都是新经学,对大汉今日的危亡和新政兴国的理解非常透彻,我们尽可能用他们充实朝堂和各级郡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上下同心,集结最大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中兴社稷。”
  张燕躬身受命。
  “大将军占据关中之后,我是率军南下攻打中原,还是继续待在河北督领军政?”
  “南下攻打中原的事交给羽行兄(鲜于辅),你给他提供粮草辎重,保征他顺利占据中原。”李弘说道,“你过去是黄巾军大帅,由你坐镇河北,不但能稳定河北民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威慑长安朝廷。只要你在河北,我在关中就非常安全。”
  张燕迟疑了一下,小声问道:“大将军是否认为羽行兄……”
  “你不要多想,我不是不相信他,而是河北的确需要你来坐镇。一来,‘计口授田’你非常有经验,有关各级府衙虚报人口和田地不足的问题你都有妥善处理的办法,所以此事必须由你主持推广。二来你在流民中有很大的号召力,现在流民正在开挖中兴渠,这些人需要你去安抚。至于第三嘛,就是幽州军的问题。幽州军将士对你不熟悉,你很难驾驭他们,而幽州铁骑对攻占中原又非常重要,所以此次南下平叛的重任只能交给羽行兄。”
  “大将军估计大军何时可以渡河南下?”
  李弘想了很久,最后说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十月之前,关中的事就能结束。”
  李弘、张燕和三府大吏议事完毕后,已经是深夜了。
  军帐中,烛火摇曳,小雨和风雪各自抱着熟睡的孩子,正在焦急地等待着李弘归来。
  “这次出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小雨担忧地说道。
  “总要一年半载。”风雪轻轻吻了一下孩子的额头,无奈地苦笑道,“等他回来了,孩子大概能走路,能喊爹了。”
  “这么长时间看不到他,两个孩子肯定会把他忘记了。”
  “你画一副像,天天给两个孩子看,她们就不会忘记了。”风雪笑道,“等他回来了,你马上画一副,否则就来不及了,明天早上他就要走了。”
  “什么事来不及?”李弘掀开帐帘,笑着走了进来,“孩子还没睡?”
  “她们要等你回来再睡。”小雨哀怨地看了他一眼,“可你天天都回来这么晚,难得看到你一眼。”
  “我们担心孩子把你忘记了,所以准备给你画一副像。”风雪把孩子轻轻放到榻上,一边走过来帮他解下皮甲,一边小声说道。
  李弘心里一酸,笑容顿时僵住了。
  “长公主来了,说是要送送你,看你没回来,在这坐了一会儿,刚刚才走。”小雨站起来说道,“你还是先到长公主那里去一趟,她肯定还在等你。”
  李弘犹豫不决。
  “快去吧,如果她见不到你,一晚上都不会睡的。”风雪亲昵地推推他,低声劝道,“长公主长大了,有心事了。”
  李弘叹了一口气,转身向帐外走去。
  ****
  三月下,东武阳。
  苍亭渡口。
  数百艘船只往来穿梭,把一队队铁骑将士送到对岸。
  龙骧将军赵云和武毅将军高览并肩站在黄河大堤上,望着大河上忙碌的船只,低声说笑着。
  “孩子刚刚出生,你就渡河南下作战,夫人会不会埋怨你?”
  赵云摇摇头,高兴地笑道:“等我回来了,孩子就会喊爹了,哈哈……”
  一个斥候纵马飞驰而来,“右将军急书。”
  赵云急忙打开书简匆匆看了一眼,两道剑眉顿时紧锁,面色冷峻。
  “怎么了?”高览问道,“吕布又来催了?”
  “他被曹操和袁微的两支大军一前一后围在巨野,形势非常危急。”
  “叫他往东郡方向撤,他不听,非要往徐州方向撤,结果被包围了。”高览不满地说道,“他既然不信任我们,为什么又要向我们求援?张大人根本不应该让你去救他。”
  赵云挥手命令站在不远处的传令兵即刻传令,各部加快渡河速度。
  “正清,你随后渡河,赶到范县附近接应我们。”赵云拍拍高览厚实的肩膀,“我先走了。”
  ****
  三月底,壶关。
  征西将军徐荣急报大将军,长安大乱。
  三月中,李傕、郭汜终于反目成仇,兵戈相见。双方屯兵城外,数次交战。
  三月丙寅日(二十五日),李傕派自己的侄子李暹领五千大军包围了未央宫,强行督请天子移驾出宫。公卿百官毫无办法,只能徒步跟在车驾后面,和天子一起到了城外李傕的大营。天子刚刚离宫,李傕的军队就冲进了未央宫,肆意抢掠财物,掳掠奸淫宫女。
  郭汜大怒,率军攻打李傕。
  天子急忙派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尚书令王隆、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大司农朱俊、将作大匠梁邵、屯骑校尉姜宣等十几名公卿大臣到郭汜大营中去调解。郭汜不予理睬,把他们全部扣做了人质。
  朱俊激怒攻心,呕血而死。
  李弘怒不可遏,以八百里快骑急令徐荣、麴义、杨凤等北疆大将,急速杀进关中。 
 
 
 
  
第二卷 乱世豪雄篇 第五章 势如破竹 第二十节
 
  三月底,武关。
  蒯越领三万荆州兵赶到武关会合袁绍。
  袁绍、蒯越、段煨过去都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三人当年曾多次率军出征平定叛乱,彼此交情甚深。自董卓入京后,三人便各奔东西,转眼就是五年。此番再度相聚,感慨万千。段煨在关中设宴款待袁绍和蒯越,三人谈起往事,想起这几年的风风雨雨,俱是惆怅不已,唏嘘难言。
  “大汉的劫难就要过去了。”袁绍感叹道,“只要李傕和郭汜打得两败俱伤,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拿下长安,如此则勤王可成,社稷可兴啊。”
  “难啊……”蒯越摇摇头,“虽然董卓死了,李傕和郭汜这些叛逆也快败亡了,但大汉最大的叛逆却越来越强了。如今李弘雄踞河北三州,实力骤增,要想击败他,难似登天。”
  袁绍和段煨互相看看,相视无语。
  六年前,李弘为了攫取北疆军政,曾公然率军南下威逼天子和朝廷。五年前,他为了割据北疆,又拒绝南下讨董,致使大汉迅速走向了倾覆。三年前,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王霸之业,又率军攻占冀州。两年前,他为了彻底稳定河北,又率军攻占了幽州。今天,他坐拥河北三州,实力越来越强悍,已稳居大汉各势力之首。如果此时再让他挟持了天子和朝廷,大汉社稷的倾覆也就再难挽回,不可避免了。
  蒯越忧心忡忡地说了一大堆,最后对袁绍说道:“今日天下,能抗衡李弘者,只有大人你了。大人若能联合各地州郡,齐心协力,先勤王,后平叛,则社稷还有中兴之希望,否则……”
  袁绍苦涩一笑,“我正是看到局势的危急才不得不改弦易辙。你们要知道,我重新尊奉当今天子,对我来说其实意味着……”
  “大人的命运其实掌控在大人自己手中。”蒯越笑道,“当今天子若是中兴之明君,若想保得大汉江山,他必定要倚重大人,大人就是大汉中兴之能臣,将来必定能名扬青史。当今天子如果昏庸无能,无法承担中兴之大业,大人未尝不能仿效霍、伊之事,重建皇统,重振汉祚。”
  袁绍一阵狂喜,两眼蓦然射出熠熠神采。他极力抑制住内心的激动,语调平静地问道:“这是景升兄的意思,还是你……”
  “这是景升兄的意思,也是所有忠诚于大汉臣子的心愿。”蒯越神态庄重地说道,“当今天下,谁不想汉祚重兴?谁不想大汉天威垂临天下?谁不想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大人只要本着中兴大汉之念,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得到各地州郡大吏的鼎力支持。比如大人此次入关勤王,不就是得到了各地州郡大吏的大力相助吗?”
  袁绍脸显笑意,拱手致谢。心中对勤王成功后的诸般筹划更有信心了。
  关中的急报连番传来。
  李傕以天子的名义下旨,督请段煨率军到长安,攻杀郭汜,而郭汜则以天子被李傕狭持,李傕纵容手下烧杀掳掠皇宫为名,督请段煨率军攻杀李傕,拯救天子。
  张济、王方则先后急书段煨,请他以关中安危为念,不要率军北上长安,以免袁绍趁机入关,大家一起完蛋。张济在书信中说,我和王方即刻赶到长安斡旋,尽可能让李傕、郭汜两人握手言和。此次长安之乱,和长安朝廷的公卿大臣们有莫大的关系,李傕和郭汜肯定是中了他们的离间计。
  紧接着,更坏的消息传到了武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