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没有任何借口ⅱ:提升执行力 >

第10章

没有任何借口ⅱ:提升执行力-第10章

小说: 没有任何借口ⅱ:提升执行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裁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笑:“小伙子,你表现不错,你被录取了!在你之前,已经有50人参加考试,可没有一个人及格。”他接着说:“在纽约,像你这样有专业技能的人很多,但像你这样专注工作的人太少了!你会很有前途的。”    
      果然,哈里斯进入公司后,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对工作的专注和热情,很快就被总裁提拔为经理。    
      执行的第三个要义是行动。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今天可以执行的事不要拖到明天。每一个工作,不论是经营事业、高级推销工作或科学、军事、政府机关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的人来执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都会先考察你是否能成为立即执行的能手,然后才决定是否聘用。    
    


第三章责任到此,不能再推只要一执行,借口就消失(3)

      成功的人物并不一定要在行动前就解决好所有的问题,而是在遭遇困难时能够想办法克服。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一遇到麻烦就要想办法处理,做立即执行任务的能手。如果你不立即执行,再好的构想也会落空。另一方面,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如果确实执行并且继续发展,都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约翰·华纳梅克先生是个了不起的商人,他是白手起家的。他时常说:“如果你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话,根本成就不了任何事。”有很多好计划没有实现,只是因为你一直在说,“我现在就去执行”,然而马上开始的时候,却说:“我将来      
    有一天会开始去执行的。”为了避免“万事俱备以后才行动”所引起的重大损失,我们需要通过自己对计划的实际执行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除非真正身体力行,否则永远没有收获。拿破仑也认为,天下最悲哀的就是,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    
      现在就应该去执行。只有行动才能使人变得更成熟,“立即去做永远是成功的法则”。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去实现自己所向往的目标,想做什么就尽快去做,然后再考虑不断完善目标。    
      作为一名员工,必须牢牢把握的一点就是:立即去执行你应该执行的事。    
      执行力的强与弱,已成为一支军队、一个企业能否强大的关键因素。西点的教育告诉我,一个具有执行力的军队,就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就是一支常胜的军队。而在后来商场的经历也告诉我,一个具有执行力的企业,就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一个具有执行力的员工,就是不找借口的员工,就是永远能出色完成任务的员工。    
      对一个员工来说,工作,就是一种职业使命,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员工要完成老板交付的任务,就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接受任务就意味着做出了承诺,做出了承诺,就要无条件地去执行。    
      卡罗·道恩斯原来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后来受聘于一家汽车公司。工作了6个月之后,他想试试是否有提升的机会,于是直接写信向老板杜兰特先生毛遂自荐。老板给他的答复是:“任命你负责监督新厂机器设备的安装工作,但不保证加薪。”    
      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工程方面的培训,根本看不懂图纸。但是,他不愿意放弃任何机会。于是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自己花钱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安装工作,并且提前了一个星期。结果,他不仅获得了提升,薪水也增加了10倍。    
      “我知道你看不懂图纸,”老板后来对他说,“如果你随便找一个理由推掉这项工作,我可能会让你走。我最欣赏你这种工作不找任何借口的人!”    
      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是成功者是失败者。    
      道恩斯如果起初以不懂图纸为由,拒绝这一项工作,也许便没有后来的拥有千万富翁的道恩斯了。    
      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抱怨,执行就是他一切行动的准则。    
      我们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事实:许多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认真工作,他们努力奋斗,他们用心去想、去做……但是由于过程太过艰难,种种原因让他们越来越倦怠、泄气,终于半途而废。    
      他们不知道,要想达到一个目标,必须没有任何借口。只有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完美地执行你的任务。    
      “执行,不找任何借口”,看起来好像有点冷漠,没有人情味,但它却可以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无论你是谁,在职场上,在人生中,无需任何借口,失败了也罢,做错了也罢,再妙的借口对于事物本身也没有丝毫的用处。许多人生中的失败,就是因为那些一直麻醉我们的借口在作崇。    
      优秀的员工从不在工作中寻找任何借口,他们总是把每一项工作尽力做到超出客户的预期,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也就是“满意加惊喜”,而不是寻找任何借口推诿;他们总是出色地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他们总是尽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对同事提出的帮助要求,从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迟。“没有任何借口”做事情的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力。    
      不要让借口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搬开那块绊脚石吧!把寻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因为工作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失败没有借口,成功也不属于那些寻找借口的人!    
    


第四章提升执行力结果决定一切(1)

     如何理解真正的西点精神?也许我需要把西点的传统再复述一遍:在西点,凡是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在我多年奉行西点准则的日子里,我不断地体会这四种回答的真正含义。最终我体会到,在这四句话中,每一句话都是很重要的,每一句都有它深刻的含义。在回答问题时,西点      
    要求每个学员只能用这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方式回答,它实际上告诉学员:你要为你的回答负责,为你所做的一切负责。    
      “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它体现的是西点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    
      没有任何借口——提升执行力西点的这种精神不仅重视事情执行的过程,它更注重事情执行的结果。在战争中,是由最终的结果来评判一支军队执行任务的情况。如果一个自以为是的士兵自认为很好地执行了上级的命令,但是最终没有取得胜利,上级并不认为他是一个有力的执行者,是一个好士兵。一个好士兵的唯一标准就是:执行到底,取得胜利。    
      “结果决定一切”也许会使许多人的努力看上去白费了。但历史就是按照这种法则在运转的,所谓“成者王、败者寇。”所以以结果来评判执行力,就是对一个人执行力的最佳评价。    
      在我所知的著名企业中,百事可乐就是这样一个以“结果决定员工成就”的公司。百事可乐推崇一种深入持久的“执行力”文化,强调公司员工“主动执行”公司的任务,100%地去完成它。而那些业绩优秀的员工总是能得到公司的嘉奖,而那些业绩不佳的员工则会被淘汰。这种以“结果论成败”的企业文化塑造了一支有着坚强战斗力的员工队伍,竞争中,百事可乐逐渐成为可口可乐唯一的对手。    
      美西战争时,哈里中尉被派驻南部高地担任陆军连长,负责带领150名美军士兵参加战斗。后来,他曾这样描述发生在那次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上级命令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一个偏远的地方修建一个临时跑道。长官希尔中校和我们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一天,他前来视察进度,看到用有孔钢板搭建的地基,他认为我们做得不对,便怒声问道:“是谁下令这样建的?”我马上回答:“报告长官,是我。”    
      由于在西点所受的训练,让我养成勇于承担后果和责任的习惯。如今,发生这种情况,我还是按以前的习惯回答,当然,我也希望可以有另外的回答,以避免这样直率地暴露我的失误。中校听后非常生气,不过他并未再说什么。大家都认真地讨论,以求找出一种合适的弥补方法。其实,当时我有很多借口可找,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从而开脱我自己,但最终我没有那样做,我选择了相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是最好的决定,尽管这样我的自尊会受到一定的损害。    
      一个月以后,在我的团队中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天,我接到上级的命令,让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把所有人员和设备转移到距此地50公里外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去修建一座被损坏的大桥,以便能迅速地恢复高地的粮食和其他供应。而就在要转移的时候,我们负责驾驶用来搬运挖土机的挂车的普列向我报告:“长官,我的车子刹车坏了。”我们俩对视了一会,心里都明白,季风季节刚刚过去,而在这个季节中,受雨水和泥土浸泡的机车已受到极大的损坏,并且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根本没有配件可换。但任何车辆没有刹车都是绝对致命的,更何况这辆挂车还得负重一辆重达40多吨重的挖土机,跋涉泥泞不堪的山路,没有刹车就等于自杀。最后我对普列说:“如果不把那个挖土机拉过去,在那边我们就根本没法工作,只有靠它才能把损坏的桥梁挪开。我们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呢?”    
      后来,他无奈地说:“长官,我可以试一下用引擎减速,但如果那样的话,到那边后,这辆车就彻底损坏了。”我考虑了一会,问道:“普列,那样的话,你能确保成功吗?”我很明白,这样就是要他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这次任务的成功,我也等着他可能拒绝的回答,到时,我就只能再去想别的解决办法——但其实已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最后,普列说道:“长官,我试试看吧!”    
      队伍行出发后,我和普列都提心吊胆,在一种极其紧张的心态下走完50公里的路程,未敢松一口气。到达目的后,那辆车的确报废了,但普列总算活过来了,挖土机也完好如初。当普列走下挂车的那一刻,我看见他摇摇晃晃,似乎快要崩溃了。的确,在这以前,我从未要求过我的部属冒这么大的风险,以后也再没有过,我以普列为荣,真的!    
      让普列去冒这样的生命之险,当时我的内心其实还是经过一番斗争的。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这种感情如同父子、兄弟,我碰到的确是一种人生的两难问题——我为什么要求我的兄弟去冒这样大的危险,为什么?    
      但我现在也一直认为,我那次的决定是对的,如果事情会重现一次,我还会那样去做,当然这种想法并不是因为普列的平安无事,而是一种团队责任、一种集体精神、一种执行精神。从感情上讲,我还是很高兴,他并未因此而丧生,否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