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叶兆言 故事 关于教授 >

第5章

叶兆言 故事 关于教授-第5章

小说: 叶兆言 故事 关于教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位。苏教授在垂暮之年;一下子得到了许多辉煌的头衔;他终于时来运转;成了学校的金字招牌;成了中文系的镇系之宝;然而在我们刚去拜师的时候;苏教授除了是一名退休十几年的老先生之外;什么都不是。他早就被人忘却了;正在平静地等待着自己的末日。记得那天苏教授正坐在书桌前;举着放大镜;十分吃力地读原版的莎士比亚著作。由于我和苏教授已经见过面;加上很乐意想向马路表明这一点;在一开始;我和苏教授像老熟人一样地说着话。与前一次的经验全然不同;这一次苏教授的情绪似乎特别好;他可能是看书看得疲倦了;正好希望有人来聊聊天;调节一下情绪。马路在旁边一言不发;事后他告诉我;他为自己最初的表现感到很不安。他觉得自己完全像一个不学无术的乡巴佬;笨嘴笨舌;肯定已给苏教授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坏印象。马路问我是否注意到;当苏教授问起我们的年龄时;听说马路已经三十多岁了;竟然无意识地皱了皱眉头;然后故意把头扭向了别处。“苏抑卮在我这年纪;早就是学已有成的名教授;而我呢;刚刚是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生!”马路垂头丧气;不无感叹地说着。从苏教授家出来;马路一直闷闷不乐;他显得很沮丧;脸上竖着的纹路加深了许多。去食堂吃饭;他排队站在我前面;临到打饭的时候;将饭盒递给服务员;好半天说不出后来。看得出马路是真心地感到不愉快。苏教授是他心目中的偶像;他似乎明白自己无论怎么用功;都不可能达到苏教授的境界。马路告诉我;这一段时期;他特地去图书馆;查阅了一些有关苏教授的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他对苏教授有了进一步的全新认识。事实上;苏教授要比马路想象得更有学问。正是从马路那里;我第一次听说了做学问也讲究童子功。马路告诉我;早在二十八岁以前;苏教授便遵从其恩师黄侃的要求;读完了唐以前的所有典籍。黄侃是章太炎先生的大弟子;是当代著名的大学者;他所以对苏教授提出这样的要求;是觉得唐以前留下来的典籍并不多;容易读完;又是非读不可的书;有了这个基本功;往后研究任何一门学问;就好办得多。据说为了检验苏教授的学力;黄侃曾让他重新圈点《十三经》。苏教授花了大约四个月的时间;终于圈点完毕;这样的故事如今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大学前三年留给我的印象;是大家都拚命用功。文化大革命这场噩梦已经结束了;百废待兴;同学们的经历差不多;好不容易有了学习机会;谁都想把虚度的年华;尽快弥补过来。我们这一代人;是少年失学的一代。和苏教授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相比;我们几乎都是文盲。世界上最珍贵的;永远是那些失去的东西;因为失去;所以珍贵;因为珍贵;就格外珍惜。追回失去的时间是当时的主旋律;我永远忘不了当时刻苦用功的情景;到晚上十点钟;是规定拉闸的时间;寝室里的灯灭了;几乎没有人立刻睡觉;人们捧着书来到楼道上;围坐在昏黄的路灯下继续看书;窄窄的过道人满为患;有的人干脆钻到厕所里去用功。我不知道女生宿舍的情况怎么样;反正在男生宿舍里;能憋在厕所里看书的人;必须有非凡的忍受能力才行。那么多的大男人共用一个厕所;那里面的尿骚味弥漫;熏得人睁不开眼睛;划一根火柴说不定就能点着。虽然大学里永远会有刻苦用功的学生;但是像恢复高考那几年的不要命;也许是有史以来不多见的。苏教授最初给我们讲解的是《古文观止》。由于对我和马路的实际水平;缺少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苏教授决定从这本旧的古文入门教材开始。在正式开讲之前;他好像只是挺随意地点到了这本书;让我们回去好好准备;说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逐一查字典找注解。说好了下一讲;是讲解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时间定在一个星期以后。在这一个星期里;我只是把书找来了;然后在临睡觉前;匆匆地看了一遍。相比之下;马路要比我认真得多;他一本正经地准备着;显然想向苏教授证实自己的水平。看得出马路稍稍有些不快;因为他觉得《古文观止》里的很多文章;自己不光是看过;而且有许多已经能背诵;好不容易拜了师;只是教这些浮浅老掉牙的文章;颇有一点不甘心。这显然又是一种中学老师的教法;马路觉得以苏教授的学问;应该和我们讲莎士比亚;讲东西方文学的比较;讲西方的《红楼梦》研究;或者讲美国人的敦煌考正。一个星期以后;我和马路正式去苏教授处上课。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从这节课开始;除了寒暑假;我和马路风雨无阻;坚持在每周的同一时刻;去苏教授家听他讲课。我们本来的目的;只是想开个小灶;从苏教授那里偷学一些东西;然而没想到苏教授讲得实在太精彩了;于是去他那里听课;反而成为我们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换句话说;听苏教授讲述已经成为我们的主课。我们从苏教授那里得益非浅;第一次上课;由于我没有作准备;苏教授让我把全文先通读一遍;结果我大出洋相;有几个字念错了;还有好几个根本不知道怎么念。苏教授不动声色;让马路纠正我的讹音;然后又让他给我串讲。马路尽其所能地粗粗讲了一遍;这篇文章他曾经背过;在水平上;一下就和我拉开了很大的距离。苏教授依然不动声色;既不批评我;也不表扬马路;等马路说完了;他点了点头;就“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租”这一句;侃侃而谈;一口气说了一个多小时。我忘不了第一次课后;从苏教授家出来;马路脸上洋溢着的幸福感。由于马路有着比我好得多的基础;他对苏教授讲学的精到之处;有更深的体会。他承认自己在来上课以前;曾经一度怀疑过苏教授的真诚。他承认自己曾怀疑苏教授答应给我们上课;很可能是一种敷衍;只不过是糊弄糊弄中学生。事实让马路再度对苏教授充满激情;现在;他开始十分具体地感受到了苏教授的博大精深。苏教授的讲学;从表面上看;带有一种非常随意的闲谈性质;他口若悬河;引经据典;同时又是绝对的深入浅出;常常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水平;是不是能真的弄懂。苏教授的本事就在于;就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短句;都可以由此及彼;带出一连串的有趣话题。在后来的讲课前;他总是要我们先精读原文;去查一切可以查到的注解;认真比较前人解释的不同之处。在正式开讲前所做的准备工作;永远是越多越好。事实上;他教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千万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古人的观点;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譬如通过学习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从史学看;可以触类旁通三国史;从文体看;对“表”的写作方法;可以做一系列瞻前顾后的比较;区别出异同;从文风看;又可以认识与两汉以及前秦文章;在遣辞造句上的差别。在那段时间里;我实际上同时拜了两个老师;一个是苏教授;一个则是马路。每当我有什么疑问的时候;总是先直截了当地向马路请教;马路不仅是我学习上的老大哥;而且成了我偷懒取巧的活字典。人和人之间的水平差异;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道。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知道不足;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知道别人的学问究竟有多大。马路在学习上的刻苦精神;一直让我感到深深的恐惧;我觉得自己无论如何用功;都不可能像他那样玩命地学习;因此也就永远不可能像他那么杰出。我本来就不如他;而我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正在越来越远。就像他觉得苏教授深不可测一样;我对马路也感到一种无奈的敬佩。马路无疑是我们中间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在我们被乱七八糟的课程;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马路居然还能分出精力;去哲学系旁听德国古典哲学;此外;受苏教授能掌握多门外语的影响;他还开始了第二外语的学习。马路足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楷模。那是一个被誉为“科学的春天”的时代;知识突然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当时活跃在辜莘学子心目中的偶像;是进行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陈景润。一时间;书呆子再也不是骂人的话;知识突然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硅码;由于马路骄人的学习成绩;他成了我们这一代学子心目中的当代英雄。

4

马路死于大学四年级;现在回想起来;马路只是死于贫血;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大家心目中;马路是班上的一面旗帜;他刻苦用功;废寝忘食;有着用不完的旺盛精力。时代在进步;大家似乎不太相信;这世界上竟然还有什么叫作贫血的毛病;就算是有;好像也应该是女人的专利。一个人死法可以有许多种;可以死于癌症;死于爱滋病;死于意外的车祸;但是无论怎么样;也不应该跟说笑话似的死于贫血。这是一种应该属于旧小说上的疾病;应该和旧社会的长袍马褂联系在一起。没人注意到马路的脸色十分难看;在那个玩命死读书的年代里;很多学子脸上都是面如菜色。校方已经意识到这样下去的危险;一再警告大家要加强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便意味着失去一切。不管怎么说;校园永远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地方;这里永远也不该成为年轻人的墓地。这里将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材;不断地产生出最新最活跃的想法。美好未来和辉煌前途;正在不远处等待着大家;为了不辜负社会的厚望;同学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体育锻炼;有人学打拳;有人去练单杠双杠;还有人打排球。大多数的人却是跑步;这显然是一种最简单省时;又非常有效的锻炼方法。记得那时候;每天天刚蒙蒙亮;马路总是第一个爬起来;穿着那种裤褪很小;小腹部开着小便开口的旧式棉毛裤;哆哆嗦嗦地从过道跑过;然后沿着宿舍楼;一气跑上三圈。谁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身体状况正越来越差;他总是越跑越慢;先还是一路小跑;后来就只剩下跑步的下意识动作;到最后完全已是散步。谁也没有意识到;他身上的生命之火;正在慢慢地熄灭。他跑得实在太慢了;也许正因为如此;马路从来不和大家一起锻炼;体育课测试一千五百米;他比别人少跑了近一圈;成绩仍然是不及格;还差一点昏到在操场上。也许是做了父亲的缘故;马路的衣着打扮;显得有些过于随便。他不修边幅;永远是差不多的打扮;就那一身外套;就那一双鞋。上体育课时;他总是喜欢脱去外套;穿着一身到处都开始绽线的白色棉毛衫裤;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他的行为难免有伤风化;小腹部的小便开口像一张裂开的小孩嘴;嚣张而且放肆地张开着;十分显眼地露出了里面的旧花短裤。最过分的是;旧花短裤甚至会凸出一块;挤在那张开的小嘴里。操场上有很多女生;有本班的;也有外班的;他自己无动于衷;别人见了;忍不住要为他着急。没人从经济上去找原因;那时候大家都是一门心思死读书;没时间去琢磨别人的私生活。同学们只是在事后;在回想中;才突然想明白他当时实在是太不容易。大家突然十分感叹;觉得他苦苦地读了三年书;什么也没得到;就这么说走就走了;真是太冤枉。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马路当时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他妻子那份极其微薄的工资。马路虽然己经当了十年的公社中学教师;由于他从来就不是什么正式的教师编制;因此享受不了工作五年可以带薪读书的待遇。换句话说;马路是靠老婆养着才上大学的。他和班上那些比他小得多;仍然要靠父母寄钱养着的同学一样;每个月都盼着邮局汇钱来。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