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山水狂飙(伍近先) >

第3章

山水狂飙(伍近先)-第3章

小说: 山水狂飙(伍近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于一炉。中央军不能插足四川,咄咄怪事!年前贺国光参谋团入川,好费周折!现在看来,参谋团要掌握川军方面的情况,都是不无困难的,也就只好跟着说什么‘收兵暂息’。卑职浅见,刘湘如能东来,当令他在中央军入川问题上作出承诺。有此一着,其它的事情也就好办了。”陈布雷说:“四川1926年易帜,川军的改编,实在是徒有虚名,各派军阀沿袭旧有的防区制,内部一直不统一,这是四川地方当局不服从国府军令政令的根本所在。在刘湘来说,也是一大难处。我想,作为省主席的刘湘,利益所在,是不会不同意打破防区制的。中央支持刘湘,在四川打破防区制,当是要务之一。”
  蒋介石漫步点着头:“对,一个中央军入川的问题,一个防区制的问题……墨三,你有什么看法?”
  顾祝同嘟囔道:“就怕刘湘不敢东来。”
  “哦?”蒋介石正要说什么,杨永泰匆匆跑来:“委座,南京来电。”说着便把一纸电报递给蒋介石。蒋介石接报展阅,眉头禁不住一跳:“他真还来了……”
  陈诚问杨永泰:“谁?”
  杨永泰说:“刘湘到了南京,等候接见。”
  蒋介石问杨永泰:“夫人现在在何处?”
  杨永泰说:“夫人明日即从青岛返回南京。”
  蒋介石说:“回城。明天一早飞南京!”
  且说刘湘在接到蒋介石从西安发出的邀请电报后,原本不想东去南京的。“六路围攻”全线崩溃,刘湘的精神也崩溃了,他的“四川王”美梦近乎破灭,正着手“请辞本兼各职”。再者,他也不难想到,老蒋在这种情况下约他“会商”,显然不只是要把他个人怎么样,而是要把四川来个“彻底蒋化”。他不想背上“葬送四川”的罪名。所以,他迟迟不予复电成行。后来,他的幕后人,时任四川安抚委员会主席的张澜,一再劝说他:“现于今,四川是这么个烂摊子,你就从此一蹶不振,这不是好事。共产党未必能赤化全川。这样拖下去,兴许又拖出个各派混战的局面来。老蒋方面,现在全国抗日浪潮高涨,他也许有些新的考虑。当然,姓蒋的要出些难题是肯定的,但是,你不是也有难题可出么?”一个“难题”之说,提起了刘湘的精神,壮了他的胆量。张澜还说:“川军剿共固然不力,他老蒋在江西的第五次‘围剿’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这一次再要搞不好,加上前几次的,败仗不是打得比川军还多么?”刘湘说:“先生说的是,搞得好,也许能获取某种支持;他要是跟我过不去,我就撂挑子,看他怎么来收拾四川这个残局。”就这样,刘湘安排了自己的“后事”,怀揣“请辞本兼各职”的辞职书,带着他的幕僚杨芳毓、张必果、唐华、王蕴滋、傅常等,便一路人马来到了南京。
  刘湘是11月20日从重庆乘船赴南京的,他根本不知道湘江之战的事,自然也就想不到未来的“南京会商”将是怎样的一种光景。他和他的幕僚一到南京,便吃了何应钦的当头一棒。当时,何应钦在南京主事,他得知刘湘到了南京,不迎不见,只说了两个字:“等吧!”4天头,刘湘被告知,委座将即刻回到南京,他心里才松活了一下。谁知蒋回南京以后,他又挨了一棒。当何应钦把刘湘参加“会商”的名单呈报给委座的时候,蒋介石说:“什么什么?就说是会商嘛,也不是国家对国家,政府对政府嘛!这是中央对地方,国军总部对部队!我说的会商,就是找他们来谈谈嘛,用不着那么多人嘛。告诉刘湘,就让他和杨芳毓来见我就是了。”当何应钦把委座的“意思”通报给刘湘的时候,刘湘顿时觉得“完了”,想起了自己不久前在内江要跳河自尽的事,悻悻道:“这里有长江、玄武湖……”幕僚们出主意说:“没得法子,见还是要见的,大不了我们几个也叫他剿了。押是不能随便画的。”只有杨芳毓有些受宠若惊,说:“还是好说好回吧。”
  这一天,刘湘便带着杨芳毓来到了蒋介石与之“谈话”地点。
  他一踏上台阶,就见蒋介石神采奕奕,左右是何应钦、陈诚、陈布雷、贺国光,心里又顿时悚然,暗自道:“这叫谈谈么?”蒋介石倒还热情,主动伸出手来,亲切地叫他的字号:“甫澄兄,一路行船辛苦了。你也不预告一声,我是昨天才从南昌赶回来的。这位是杨芳毓,贺国光陆大的同窗?”
  “委座贵体康健,党国之幸。”刘湘嗫嚅了一句。落座寒喧几句以后,刘湘说:“委座,卑职刘湘请罪来了。”刘湘一看阵势,自然得采取“哀兵政策”,他哭丧着脸,差点没挤出几滴眼泪来。他见蒋介石没有吭声,接着说:“‘六路围攻’的仗没有打好,有负全川父老,有负全国父老,有负委座教诲。”
  蒋介石这才接了一句:“打仗嘛,胜败兵家常事。”
  刘湘说:“倒也是。四川的仗历来难打,山大水深,道路崎岖,好藏好躲,就是不好搜。不知中央这边如何?想必不至于……”
  刘湘的“不至于……”把蒋介石前几次的失败都暗示出来了,委座心头的火被点着了。
  “这一回呐,”蒋介石说:“我就不与你甫澄兄相陪了。我们打了个大胜仗!在全州以南湘江两岸,打掉他三分之二,10万之众只跑脱3万。朱、毛在军事上恐怕比四川的徐、张要强得一点吧?”
  刘湘惶然。他想表示一点高兴,竟没有高兴起来。他在心里嘀咕:“怪不得你老蒋今天精神这么好!”刘湘陆军学堂出身,参加过辛亥革命,28岁当军长,在新军阀战争中支持过蒋介石,时年才43岁,脑子也还好使。他想到,他此刻面前的蒋介石,不只是大权在握的中央,还是个打了剿共胜仗的大军之帅。没说的,只好软中来点硬的了。他说:“委座,我刚才说了,仗没有打好,有负委座教诲。其实,四川的事情,不只仗不好打,其它的事情也难办,你一块,他一块,明听暗不听,卑职又不才。所以,我还是请辞本兼各职,回成都乡下教书去是了。”说着,从怀里掏出辞职书来,呈给蒋介石。
  蒋介石愣了。他没有看刘湘的辞职书,顺手递给了何应钦。刘湘刚才的话,有令他高兴的,也有令他作难的。他真还有点怕刘湘甩手,一走了之。他自己就干过“引退”的事。
  何应钦见委座闷着,便帮腔说:“不必灰心啊甫澄兄,第二次‘围剿’,我在江西的仗也没有打好嘛。委座会体谅我们的难处的。”
  陈诚:“甫澄兄,请你到南京来,就是要商量商量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辞职的话就不必再讲了。”
  陈布雷说:“‘六路围攻’失利,委座到现在还不曾在公开场合说过川军方面一个不字。当然,委座是很关心四川方面的事情的。诚如甫澄兄刚才所言,你一块我一块,自然就形不成一种合力了。”
  刘湘说:“不才无能,当有合适人选主持川政才好。”
  鬼才相信“四川王”的谢位之举。蒋介石两眼盯着刘湘说:“你想把现在的烂摊子甩给那个?让我去给你收拾那个烂摊子吗?内乱当头,外患在即,一个军人,能临阵脱逃吗?你手里至少还有个21军嘛,还有那么一片地方武装嘛。我托张澜先生劝你来趟南京,就是望你把四川的事情好好拿起来,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嘛,你却要教书去!听说,你在内江渡河时,还有过杀身成仁之念,那是真的有负全国父老了。当然,我是不信的,不信你的杀身成仁,也不信你现在的请辞本兼各职。你要辞职,打报告就是,还须带那么多人到南京来干什么?”
  刘湘一看“天机”被蒋介石捉住,又意识到蒋介石还是要用他,他心里的“四川王”又蠕动了起来。他说:“委座,我来南京之前,张澜先生倒是给我说过,就当前四川的局势,我是不该辞职的。但是,困难实在太大了。还得说到‘六路围攻’,为什么仗没打好?就部署来说,应当说是没有啥子问题的,一百几十个团的兵力也是够用的,可就是没打好,问题在哪里?各顾各,都想保存实力。当共匪收缩阵地时,不敢进兵,怕消耗自己;当共匪在万源突破以后,又都不下力堵截,都忙着拉回自己的防区。光我21军,自然力不胜任了。这是一。第二,经费实在短缺,因为是防区制,税收就那么一点点,打点小仗还可以,打大仗就难以为继。现在部队能有几挺机枪就不错了,炮是根本买不起的,部队给养也很困难,生活差,管理、纪律都不太好。由于经费短缺,又带来第三个问题,军事设施也没法搞,修个碉堡都没钱。没有碉堡,守不敢守,攻不敢攻,没有依托。听说江西修了不少碉堡,我们好羡慕,也想效仿,可是……”
  蒋介石心里乐了,说:“你这个川军头目也知道碉堡的重要了。我们的这一位,”他指着何应钦说:“跟着共党骂我们在前线修碉堡是造乌龟壳。可见不经一事是不长一智的。甫澄兄,你刚才讲的这几点倒是实情,元靖(贺国光)也曾谈及过这方面的情况。这一来,问题也就清楚了。怎么办呢?我看,第一,打破防区制。怎么打破法?一是你刘湘还是出任省主席,同时是剿匪总司令,中央和军事委员会再下一次命令。为政一家,要真正的统一,不能再搞那个块块。为了搞好四川的统一,也为了小统一服从大统一,元靖的参谋团可以搞大一点,算是中央的一个派出机构,主要是帮助参谋军事,也为将来必要时中央的军队进出四川方便,不要到时候又扯皮。为了便于工作,杨芳毓和元靖是老同学,也可参加到这个机构里面来。第二呐,四川的军队也是国家的军队,在这点上,同中央的军队是一样的,因此,此后,四川的20军、21军、22军、23军、24军、28军、29军,总共7个军的经费,概由中央负责,不够的,省府有权在本省发行公债。如何,请甫澄兄斟酌。”
  刘湘的脸面大红。他既兴奋激动,又感到恐慌不安。他这是大进大出呐,一时竟难置可否。
  何应钦说:“甫澄兄,很圆满呐!”
  陈诚说:“委座对四川够关心的了。”
  刘湘这才说:“卑职非常感谢委座的爱护。只是,诚如委座所指,四川现在还是一块一块的。事关各方,可否待我回川同各方面商榷一下再作定夺?”
  陈布雷说:“机不可失呀,甫澄兄!”
  杨芳毓这时说了一句:“我想,刘总司令个人是好说的。”
  蒋介石指着杨芳毓的鼻子:“你呐?”
  杨芳毓一身都抖了,竟出语陈述:“小的好说,小的好说。”
  何应钦和陈诚禁不住“哧”地笑了。
  蒋介石横了何应钦和陈诚一眼,起身踱着步子,语调更加铿锵起来:“我讲的四川要统一,军队由中央负责,是考虑到党国利益之所在。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我就不讲了,眼前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令人乐观的,谁也不应陶醉于湘江一战的胜利。朱、毛股匪残部3万余众,过湘江继续西窜,他能往哪里去?他能不看上湘鄂西?不看上四川?这就有些麻烦呐。我要特别提醒一句,共党中央还在。他们一当实现同贺、萧的会合,接着就会图谋同徐、张的会合。会合以后,聚巢何处?在湖南他们未必施展得开,但在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