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德意志的荣耀 >

第4章

德意志的荣耀-第4章

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德意志的荣耀》    第4节 
作者: 盖世太保 
         
  说起这个鲁道夫·;赫斯。季明知道他,可以用大名鼎鼎和如雷贯耳来解释。1894年4月26日,鲁道夫·;赫斯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港一个富裕的德国侨商家里。赫斯家族在亚历山大很有声望,鲁道夫的祖父克里斯蒂安·;赫斯创办了亚历山大进出口公司,1889年他谢世时,亚历山大市曾下半旗向他致哀。鲁道夫的父亲弗里茨·;赫斯威严正直,他一心想让长子鲁道夫将来继承他的产业。鲁道夫的母亲克拉拉也出生名门贵族。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他从商学院解救了出来。1914年8月20日,时年20岁的赫斯加入了巴伐利亚第七步兵团,成为了一名步兵。他先后参加了以帕、阿图瓦、凡尔登、福克沙尼等多次战役,因表现英勇而被晋升为少尉。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在一次送信的途中结识了同是通讯兵的希特勒。后者于1916年因伤休养的时候去过他的家。1918年春,他被批准当上了飞行员,在奥格斯堡附近的勒希费尔德兵营的第四飞行员学校里接受训练。1918年11月1日,他到西线的第35飞行中队投入在法国法伦谢讷地区上空的最后一次空战,他想效仿德国战功勋章(蓝色马克思)获得者戈林,但这个愿望却没有实现:他没有击落一架敌机。 

  1920年,赫斯加入纳粹党,曾写过《谁将是拯救我国的人》一文。1921年,当他第一次听到希特勒演说时,他发现这就是他文章中的人物,他认为拯救德国非希特勒莫属。他说:“希特勒就是德国,德国就是希特勒。”1923年,在希特勒发动的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中,他亲自拿着冲锋枪守着大门。政变未遂,他与希特勒一起入狱。狱中,希特勒口述《我的奋斗》,赫斯作为希特勒的私人秘书及副官记录了有关内容。1933年,希特勒上台,不久任命赫斯为纳粹党的副领袖,授予他在“处理与党务有关的一切问题上,可以以我的名义做出决定”的权力。这时候他还有两个发明。一个就是发明了元首这个词,还有一个就是发明了让后人永远记住的口号:Heil—Hitler(嗨!希特勒)意思为希特勒万岁。 

  开战之初赫斯积极协助希特勒并亲自参与了德国对奥地利、捷克和波兰等国进行侵略的决策。但是在二战开始以后,随着德国军事上的节节胜利,赫斯的地位有所下降。而这时候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他于在1941年5月10日莫名其妙的开着一架ME…110飞机跑到了英国的苏格兰。制造了著名的“赫斯跳伞事件”。然后此公被英国政府羁押一直到了战后,最后被判处无期徒刑。不过这家伙倒是比较长命1987年8月17日他在坐落在柏林威廉街23号的斯本道监狱自杀身亡,活了93个年头。 

  看到了眼前的这个人,这个他现在所谓的父亲,季明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接着他把目光转向了抱住他的那个贵妇,现在所谓的母亲——海伦·;赫斯。海伦·;赫斯1896年生,出生在美国的波特兰。其祖籍是德国的不来梅,父亲有犹太血统,是美国商人联合会成员。而她的母亲则出生在德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912年她在北非度假时遇到了当时年仅18岁的赫斯,两人很快坠入爱河,接着于同年他们两个在亚历山大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接着第二年也就是1913年他们的长子沃尔夫·;赫斯出生了,1914年长女丽莎出身,1915年我们的主人公(现在的)威廉在德国出生,1918年德国战败,他们全部移民到了美国。最后一个是他们最小的女儿格萝特,于1920年3月出生在美国。而赫斯一家也于同年从美国搬迁到了德国的柏林。在那里海伦再次遇见了希特勒,1926年她成为希特勒的新闻秘书和形象顾问。 

  说完了季明现在的父母,那再说说我们的现任主人公(现在的)威廉·;鲁道夫·;赫斯的真实情况吧。这个威廉(我们暂且就这么称呼他吧)现在已经17岁了,人也不笨,长得也很帅气,本来家里排行老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突然他的妹妹格萝特因为猩红热于1924年死了,而平时没人疼,也没人爱的他,一下子就变了最小的孩子。立刻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各种突如其来而来的关怀和温暖把他炫得晕晕糊糊的。还好,这孩子并没有被宠坏,反而非常的听话,而且对人也非常的有礼貌。 

  除了对人彬彬有礼之外。我们的威廉对音乐也非常的有造诣。四岁的时候他就喜欢听乐师和母亲弹奏的钢琴声,6岁的时候他最常去的地方是教堂。不是因为他信仰基督教,而是因为那里美妙的管风琴和优美的唱诗班的吸引,到了他10岁的时候,威廉就能弹出几首非常美妙的钢琴曲,而14岁时,他就能够在自己家举办的沙龙酒会中,为前来参加的来宾们弹上几曲助兴了。而如同威廉自己所想和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来看,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可爱的孩子对音乐的感性和悟性非常的强,只要适当的做些打磨,再加上请个明师稍为的指点几下,假以时日他们相信威廉一定能够成为像贝多芬和德沃夏克那样著名的音乐家。 

  但是呢,他的父亲赫斯可不是那么想的。季明14岁的时候也是赫斯本人在政治上取得了极大成功的时候,1929年赫斯所在的国社党已经在全国拥有了将近300万党员。离登上政治最高峰只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不过现在,他的最大的希望也是最迫切的希望就是能控制军队。不过现在德国的武装力量却只掌握在两个人的手中,一个便是以德国总统兴登堡为首的军官团,这些由容克贵族为其后盾的军人他们掌握着德国的十万国防军的绝大多数;还有一个便是由纳粹党三号人物罗姆,这个有点胡子,长得胖胖的家伙控制着在全国的大约由二十万人组成的武装冲锋队。这对于他,一个即将执政的党的副首领而言,是十分的被动的。于是这个在政治上高瞻远瞩的赫斯先生在1929年把自己的小儿子年仅14岁的小威廉送到了德国最好的军校——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去读少年班。而我们主人公的故事也从此开始了。 


第一篇 第六章 格罗兹里步兵学院的“败类” 

  第六章 格罗兹里步兵学院的“败类” 
  赫斯把自己的宝贝儿子送到军校去读书的时候虽然算的非常的好。但是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己的儿子究竟喜不喜欢军队,爱不爱战争。 
  事实证明赫斯的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可爱的小威廉非常不喜欢战争。在他看来一切的什么战争都是多余的。与其一帮人在那里为了一寸土地或者半个钱袋打来打去,你杀我,我杀你的,还不如大家都坐在那里倒一杯酒,然后弹一曲钢琴,相互交流一下音乐心得呢。 
  可是事情往往会事与愿违,有时候你越不想做的事情,他越会发生。当威廉被他的父亲选中的时候,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他还是无奈的选择了屈服。毕竟相自己发号施令的是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儿子,特别是作为一个德国家庭的子女来说,服从就意味这一切。于是当时才小学毕业的他便打起包袱,告别了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姐姐们,来到了德国最好的军事学院——柏林的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 

  如果说美国最好的陆军学校是西点军校,英国应该是那个皇家步兵学院,而苏联则有可能是伏龙芝军事学院。不过说道历史悠久,论学校的综合素质,还有培养的军官的水平,他们都不及德国的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 
  这所建于菲列特大帝时代的军校,是德国乃至世界最好的军事学院之一。他座落于柏林的郊区,那里是柏林通往外省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整个校园的围墙由大块大块的坚固花岗岩砌成,上面长满了青苔,足以显示其年代的久远。学校的四周有高大的了望塔和射击孔,院子里是教室、宿舍、而那些供实战演习用的营房、马厩以及储存弹药和食物的仓库则一应俱全,可以说这所学校是一所不折不扣的半要塞化的城堡。 

  而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名将也是多得数不胜数了。从伟大的《战争论》的缔造者克劳塞维茨,到创建了总参谋部的沙恩霍斯特;从在莱比锡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一世的格奈森诺,到在土伦击败拿破仑三世的毛奇(其实毛奇最先在丹麦的军队中服役40岁才到该学校进修)、还有那个制定了非凡计划的史立芬等等等等。这些人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全部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而德国在一战中80%的高级军官,二战中60%的高级军官均就读过此学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所学校撑起了德国军队的脊梁。 

  虽然名校当前,但是在当时,我们的小威廉可不是那么想的。当他看到那灰色的石墙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这里是要关他一辈子的监狱。虽然这么想,但是他还是不敢反对,特别是在他临走时,一直对他冷冰冰的父亲,拍着他的肩膀对他说:“以后家族的荣耀就看你的了。”一旦扣上家族的荣耀这个帽子,可怜的小威廉就再也没话可说了。于是他暗地里激励自己:“伟大的普鲁士皇帝菲列特二世不是一开始也不喜欢军事的么?可是后来他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家。那么我想我也应该可以吧。” 

  不过呢,有些事情往往是不遂人意的。特别是军事这玩意,玩的好不好是要看天赋的。有的人的脑子转的快,有的人的脑子缺几百根弦,而这些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别看威廉在音乐上呼风唤雨,钢琴、小提琴弹的极熟,拉的极溜,可是面对什么步兵单兵战术、实弹射击、挖战壕,他可是看了就头大,特别是沙盘军旗推演。看着高高低低的山头上,插着各种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旗子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这些或方或尖的五彩的旗帜就像一个个漂亮的音符,而那高地不平的用沙子堆成的山坡和公路就好像承载着那些音符的五线谱。于是当战术老师开始用教鞭指着那些旗子做着战术讲解的时候,就会听到威廉那动听的歌声。有时候,威廉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间冲到讲台前,然后一边皱着眉头,一边拔下一面或者两面旗帜,然后顺着哼了几声,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往往到这是教官的训斥也紧随其后而来:“威廉士官!你这是在干什么?你以为这里是柏林歌剧院么?”“你在这里搞什么鬼?立——正!威廉士官!”“威廉士官!我命令你立刻绕学校操场负重跑三圈,跑步走!快!快!快!”教官们经常气愤的挥动着教鞭高声的命令着可怜的威廉。 
  “是!长官!”这个时候的威廉似乎清醒了许多,他立刻收腹挺胸,然后双脚一并,后跟“啪”的一声发出一声响,接着他朝长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双手握拳到腰部,接着伴随着同学的嬉笑声跑出了教室。本来么,偶尔犯一下错误,被罚跑个一两圈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是呢。像威廉这么一上战术课就睡觉,一做沙盘推演就跳出来拔旗帜的家伙。可以说在整个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将近几百年的历史上还是没有过的。 

  “这个白痴一样的家伙,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