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德意志的荣耀 >

第798章

德意志的荣耀-第798章

小说: 德意志的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这是在战前不曾发现的。最令人震惊的并非兵是它储备有大批可用的武器、装备、被服、坦克和火炮,其储备数量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之,德国情报部门对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如此迅速地认识并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感到惊讶。手册承认,德军大大低估了苏联的组织能力和苏联政府、最高统帅部与参战部队随机应变克服困难的能力。但是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却不同意金策尔的看法。他认为领导被数字牵着走的现象是令人不能容忍的。他提醒情报军官在这方面应切实负起责任。勇敢顽强的德国士兵使那些只知累计数字的参谋自惭形秽。于是3月31日,哈尔德断定金策尔已不再符合他的要求。4月初,由格伦接替金策尔任东线外军处处长。格伦是参谋总部的参谋,早先是哈尔德的私人副官。他是个能干的军官,战争初期曾任第213兵师的作战科长。但他同金策尔一样,是个参谋人员,而不是情报专家。410日的情报判断提出的看法是,苏军已动员了所有的人力资源,再不能组建新的坦克部队了。哈尔德将这个文件转呈给希特勒。此时,希特勒的自信心又骤然增强。他认为,是他,即他自己阻挡了苏军的反攻,使德军安全地渡过冬天。以前,德军习惯以对抗军事演习的形式对大规模进攻计划进行预先演练。自从勃劳希契被撤职以后,这种制定作战计划的方法被废弃了。各种计划,从大政方针到细枝末节,都出自元首聪明的头脑。194245日,希特勒签署了41号指令。一篇冗长而杂乱无章的说教。它规定了今后东线作战的方针。指令规定的总任务不再是一举打败苏联,而是消灭苏联武装部队,使敌人离开他们最重要的军事工业中心,而且“越远越好”。至于何时达成这项目标,也没有作出规定。希特勒对攻占莫斯科已不感兴趣。他又拣起了一年前的想法:为了消灭顿河以西的敌人,并夺取高加索的油田与通道,主战场应转到南方。列宁格勒已成为次要方向,如果能从其它战场抽调足够的兵力,就继续围困。然而,清除刻赤半岛的守敌,夺取塞瓦斯托波尔,消灭哈尔科夫以南伊久姆突出部上威胁德军之敌,则是当务之急。夏季来到了,元首与哈尔德之间又在原来的问题上争论起来。哈尔德对德军能否实施深入敌战略纵深的大规模作战表示怀疑。他希望德军在恢复全面攻势之前最好保存实力。据他看来,在此期间可以采取进攻行动,但目标应该是有限的。他再次表示赞成在中央集团军群地段上发动有限的进攻。与此相反,希特勒把去年的所有论据又都翻了出来,说人们过高地估计了敌人,不管怎样,苏军毕竟在冬季大反攻中消耗了力量;高加索石油在苏联的战争努力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敌人会不惜代价地保护这些石油资源;德国若无所作为,可能影响法西斯盟国的态度,土耳其也不例外等等。除了这些陈词滥调,元首还提出了新的其它论据。盎格鲁撤克逊人将于1943年入侵欧洲大陆,这大是在所难免了,为此,在东线,一定要在1942决定胜负。要求把北方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撤离迭米扬斯克与尔热夫…维亚兹马两大突出部的建议置若罔闻,仍然坚持他的看法,说拉平这些地区的战线便会放跑更多的敌人。他规定的总目标是消灭苏军残存的军事力量,并切断它的武器来源。但是,军事力量一词的确切含义未予明确;军事工业中心的位置也未指明。这次作战的特定的主要目标是:在夺取高加索油田和占领高加索山脉中通往土耳其和伊朗的通道之前,先歼灭顿河以西的苏军。而就是这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却让德军的指挥体系出现了问题。因为无论攻占斯大林格勒,还是进抵伏尔加河,既未列入总目标中,也未列入特定目标中。也就是由于这个才造成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 

  所以,对于隆美尔提出的建议,季明是绝对不会答应的。但是他同样知道,要说服眼前的这帮人还是不容易的。想到这里他几乎不假思索的开口了:“我有办法。 

第六部 第二百四十八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当然,季明这句话一出口,再次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当然,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年轻人会说这句话。因为从战争开始到现在,只要是争论,这个小家伙总是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战术。并且加以解释。更何况,这次的攻击都是这个小家伙想出来的。众人根本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所有人都只是围着这个计划来实施罢了。 
  “哦?”听了季明的话出口,隆美尔显得有些惊讶。他迅速的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开口道:“威廉将军,您的计划是什么?您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突击部队能够顺利的突破俄国人的防线到达莫斯科。你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突击部队能够成功的攻克这座城市,要知道,在三个月之前,我们集中了四个集团军都没能办到的事情,现在单单凭借两个集团军就能够办到么?” 

  面对隆美尔的质问,季明再次的笑了笑。他知道,这次如果不把隆美尔给说服。那么他就不会取得会议场上所有人的同意。甚至包括已经默许的博克。而和那么多德国高级军官,在没有外界压力下自有辩论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想到这里,季明的内心就不由自主的沸腾起来。在微微的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季明再次缓慢的开口道:“我知道各位对我的这个战略目标心存疑惑。我也知道,在各位看来。我地这个战略目标实在是来的太大了一点。甚至在你们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随着这个‘但是’。季明忽然把话锋一转:“但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不可能,一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只需要我们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考,还是有可能成功的。所以,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战术是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德意志的荣耀》 第770节     
      
    由牛扑webnop搜集整理    
  
  
  《德意志的荣耀》    第770节 
作者: 盖世太保 
         
  “那么威廉将军你准备选择什么样的战术呢?或者说你准备使用什么样地战术来实现你将部队打到莫斯科地计划呢?”季明这边地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声音就抢先冒了出来。季明微微的抬头看了看。说这句话的是第四集团军的一个少将参谋。之前季明并没有见过此人。于是对于对方充满挑衅的话语他只是毫不在意的笑了笑。然后继续说道:“刚才有人问我们用什么战术来实现这个目标。那我就来告诉大家我将采取什么样的战术!”说道这里,季明再次来到了那张硕大地地图的前面,然后拿起了教鞭。“这次我将采取一个很不一样的战术来实现此次的战役目标。首先,按照刚刚我们说过的战术,一部分的部队先集结在对方攻击线头的两翼对对方突入我们防线的部队实施有效地打击。然后切断对方突入部队地退路。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装甲部队收回。围歼对方的可以交给原有的防御部队和一部分地新部队来实施。接着我们开始第二阶段的攻击。也就是利用对方突击的下来留下来的缺口,开始进行逆向的攻击。先采取步兵和炮兵协同式的攻击,在俄国人的防线上打开一个或者数个缺口。然后再投入坦克部队进行扩张。等到坦克部队到达作战极限的时候再投入第二梯队的摩托化步兵再次冲开缺口。然后再投入坦克部队……如此往复通过不不断的交替前进就可以使我们的部队到达莫斯科……”说完这些,季明慢慢的放下了教鞭。然后充满得意的神情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这是我想出的具体的战术,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意见?” 

  不出季明的所料。当季明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在场所有的人都傻了眼,因为季明的这个计划实在是让他们说不上来。说好吧。这个计划好像有很多的漏洞,说不好吧。但是这个计划只要实施的到位那么还是有把握取得胜利的。如果说这个计划是一个新的计划,但是那些例如滚动突击。步兵撕开缺口坦克深入的战术好像都能够在操典中找到。可是如果说这个战术是一个老的战术的话。但是季明提出的很多东西都是新颖的,至少不是单纯的将那些战术杂七杂八的糅合在一起。而是非常有层次。或者说非常有目的的选择突击的方式。所以,这种战术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感到了一丝莫名其妙。但是,就算是这样。在场的所有人仍然感到一丝的疑惑。因为他们根本 

  这位年轻的指挥官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威廉将军!”看到自己陷入了难以思考的境地。还是隆美尔率先跳了出来。他用缓慢的语气开口道:“威廉将军,您的战术我有些明白,但是又有些不明白!”隆美尔说了一句让他自己都不懂的话。“这个战术好像我在哪里看见过!好像是……” 
  “是俄国人的战术。”季明满脸微笑着对其解释道:“按照实际上来说应该是俄国人没有完成的战术。这个战术的名称叫大纵深突击作战!”不过季明解释完这个名词之后,在场的所有人还是一脸的茫然,于是季明只能继续的耐心的解释道:“所谓大纵深突击作战,是指为了粉碎敌人庞大的集团军,必须连续实施一系列在时间上互相联系并能导致全线胜利的战役。他们在分析当时几场战争的经验和新式兵器的发展情况后,得出结论: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连续的战役来消灭敌人。连续战役的理论的实质就是在实施头一个战役的过程中就考虑并准备下一个战役,以防止供应中断和运输堵塞,达成战斗行动的连续性,不给敌人以变更部署和组织战斗的时间。连续战役的胜负主要取决于后勤工作是否跟得上。根据这个理论,方面军被认为是一个战略单位,遂行统帅部赋予的任务。它应当统辖一个战区内的军队,并应当能够为了解决一个总战略任务而在几个作战方向上实施进攻。进攻地带的宽度定为300…40公里,战役的纵深定400里。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基础是二战以前前苏联图哈切夫斯基等人所提倡的突破口理论……所谓突破口理论就是:将进攻部分分为几个梯队,其中第一个梯队主要有步兵组成,在炮兵、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在诸兵种协同突破敌人防线,扩大并巩固突破口,第二个梯队主要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主要任务是穿过突破口,并向纵深发展胜利……这是一个没有考虑到对手反应的静态模型。在实战中,当第一梯队突破突破口时,往往遭到敌人反冲击,封闭突破口,所以第二梯队还需付出很大的代价来继续突破……所以,这时候就分为两种看法,一种是等突破口还没有完全突破,但是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时,就投入第二梯队,协助第一梯队完成突破,并发展胜利……第二种看法是就是要第一梯队完成突破之后,拓展并巩固突破口之后,再投入完整的装甲部队发展胜利(所以又称为纯突破口理论)……而在战争实践中,往往采用第一种更有有利……而何时投入发展胜利的第二梯队是获得胜利与否,战果大小的关键,也是指挥官对战场战机把握能力的考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