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当中国称霸海上 >

第18章

当中国称霸海上-第18章

小说: 当中国称霸海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飧龀鞘械拿帧!卑堇锩运肇菟怠#ǎ┕赜诼菁拥妹拇担渭癕alacca——thecityoflivinghistory”,MalaysianDigest(January31;1980),4.    
    三年之后,满剌加的人口增至2000人。王城则建于靠近港湾的一座突显的山坡上;在这座山的山脚下以及蜿蜒流过城内的马六甲河(MalaccaRiver)的对岸,则盖有成群的草顶高架木屋。横跨河上的桥梁,连接了两边的住宅区,并作为市集,为居民及新兴的海外贸易提供所需物品。由于靠天然资源这一途径难以取得生计,满剌加的幸存者依靠海外贸易,并仰赖其位于印度尼西亚香料群岛与印度马拉巴尔(Malabar)海岸间的中点位置为生。这个城市的市集,及时成为整个印度洋上知名的交易地点。人们在当地用丁香、肉豆蔻以及其他香料,连同珍珠、鸟羽、蜡,以交换印度的纺织品。满剌加也以其本身所产的锡,来交换其他东西。拜里迷苏剌旋即与正隔着一个海峡且相互竞争的苏门答腊商港发生冲突,而他大胆地派出武装巡逻船,强制经过的外国船只到访满剌加。关于满剌加以巡逻艇强制过往船只进入港口,参见PaulWheatley;TheGoldenKhersonese;Westport;Conn。:Greenwood;1973;308.当郑和到达满剌加时,他大概不知道拜里迷苏剌这种侵略性的贸易活动,否则绝对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从中国的观点来看,承认满剌加国的主权之用意,是为了提高这个地区的稳定性。郑和赠予拜里迷苏剌两枚银印,一顶官帽,以及一条皇家的腰带和官袍,并立了一块石碑,正式宣布这个城市及其周围是一个国家。朱棣亲自审阅了要给满剌加国的石碑的碑文。这对一位中国的皇帝来说,实属罕见的态度。在他在位期间,后来只做过三次,而它分别是为了增进对日本国、泥国,及印度南部的柯枝国之间更紧密的邦交。    
    明成祖在满剌加的碑文上,以致力“有功于天地人之事”来描述“圣德之君”的职责。他已故的父亲“太祖圣神”,就是这样的一位君主。而且,由于这位明朝第一位皇帝的“余恩淑庆”,所以满剌加现在才能享有太平安康。朱棣认为满剌加的愿望,是“愿同中国属郡,超异要荒,永为甸服”,并且正式地封这个邦国的西山为“镇国之山”,从而提升满剌加国为藩国的地位。关于成祖御撰碑文的讨论,参见WangGungwu(王赓武)“EarlyMingrelationswithSoutheastAsia:Abackgroundessay”;inJohnK.Fairbank;ed。,TheChineseWorldOrder;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页1968;56—57。这一纪念性的铭刻还包含了盛赞满刺加及其国王的一首诗:王好义善思朝宗,    
    愿比内郡伊华风。郑和在满剌加国竖立的碑文,见《明太宗实录》,卷四七,其全文如下:“朕惟圣德之君,大有功于天地者,范围参赞,相协陶甄,日月星辰以之明,寒暑岁功以之成,天得以为天,地得以为地,各位其所而田宁,万物由是化生,是其一心之运经纶之妙,有出于天地之外而大于天地者,不可以名言也。昔朕皇考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统天大孝高皇帝,以圣人之位,为三才之主宰,和调阴阳,保合造化,贯通宇宙之中,包括天地之外,智无不周,动与神会,凡在天地之中,有生之类,莫不阴受其赐,自生自育而不自知,四十余年于此矣。朕缵承鸿业,㱮迪先猷,膺兹福庆,嘉会万邦。乃永乐五年九月,尔满剌加国王遣使来朝,具陈王意,以谓厥土协和,民康物阜,风俗淳熙,怀仁慕义,愿同中国属郡,超异要荒,永为甸服,岁岁贡赋,顿首请命,纯诚可嘉,实朕皇考余恩淑庆延及尔,用致于斯远。惟古先圣王,封山奠域,分宝赐镇,宠异万国,敷文布命,广示无外之意。其封满剌加国之西山,为镇国之山,锡以铭诗,勒之贞石,永示其万世子孙、国人,与天无极。诗曰:‘西南距海中国通,输天灌地亿载同,洗日浴月光景融,雨岩露石草木浓,金花宝钿生青红,有国于兹民俗雍,王好义善思朝宗,愿比内郡伊华风,出入遵从张盖重,仪思杨袭礼虔恭,大书贞石表尔忠,尔国西山永镇封,山君海伯翕扈从,皇考陟降在彼穹,后人监视久益隆,尔众子孙万福崇。’”    
    然而不管“华风”是什么,拜里迷苏剌对它似乎不太关心。他最关心的是立刻摆脱暹罗的统治——他拒绝支付暹罗国王每年预期的48盎司黄金的贡品。于是激怒了暹罗人,继续地骚扰满剌加,但暹罗也知道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了。立刻入侵满剌加是毫无困难的,然而这却会危及暹罗与中国之间的贸易。    
    郑和在满剌加获得乌木、黄莲香,以及当地所产的一种叫“打麻儿香”的树脂,它可以作为防水材料与照明的灯油。在历史上,马来半岛是古代著名的黄金产地,在基督纪元前的几个世纪里,曾吸引无数的印度商人,但在明代的记录里却并未提及黄金。对中国而言,满剌加国还算是一个有价值的贸易伙伴,因为它是前往印度洋的必经孔道。在后来的远征中,郑和在此设立了仓储站,在返航的最后一段路程之前,可以将整个来自印度洋及南洋的货物,聚集、储藏于此地。郑和在靠近港口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拥有四门及更鼓楼的排栅城垣。在城栅内,是库藏、仓厂,日夜有人小心看守。关于满剌加国的中国厂栈,见Yingyaishenglan;113—114.    
    译注:见马欢,《瀛涯胜览》,《满剌加国》条,页二五。这个设施,到底是一个除了远航期间之外即完全关闭的厂栈,抑或是作为郑和往后远征期间在满剌加的一个持续运作的永久性殖民地,则是一个谜。日后,费信(在远航中伴随郑和的一名军官)似曾暗示当属后者,而且这些迁移来驻守的中国人也可能在满剌加娶马来人为妻,建立家庭。    
    正统元年(1436),费信在所写的《星槎胜览》一书中,描述马来人时指出:其“身肤黑漆,间有白者,唐人种也”译注:费信,《星槎胜览》(冯承钧校注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8年),前集,《满刺加国》条,页二○。。就像许多华南的中国人一样,马来人是早期夷族的后裔。在往后的许多世纪里,这些夷人与来自印度的皮肤较黑的殖民者混血。早期东南亚铜鼓的风格特质(螺纹、长舟和头带羽饰头巾的人)尝残存在马来人的纺织品、竹雕及传统房屋装潢上。关于满剌加人的编织式样,参见RichardWinstedt;TheMalays:ACulturalHistory;Singapore;GrahamBrash;1981;页162—164。虽然佛教与印度教在1世纪已传到马来半岛,但许多古代的宗教与民俗信仰,依然继续留存。郑和与其随行的人员,就带着好奇心,记下了这些事情。他们发现马来人信奉一种叫Semargat的神灵,这种神灵无所不在,存在于人群、牲畜、舟船、屋室、树木、江河中,处处皆是。(美拉尼西亚人与波利尼西亚人称之为Mana。)若侵犯锡矿的神灵,锡矿将产不出锡来。犹若谷物种子,若自母体摘下,必不能重新发芽。关于满剌加人的神灵信仰,参见Winstedt;TheMalays:ACulturalHistory;7。中国人注意到马来人有关于矿场、庄稼的特殊风俗,也从马来人那里知悉所有的神灵,不论是好是坏;其中最可怕的是生前含冤不白的人的鬼魂。    
    郑和的通译马欢,谈到一种可怕的“尸头蛮”,这种鬼魅据说是死于分娩的妇人的游魂。这种鬼魅出现在夜间,仅有一颗头颅,下面悬吊着五脏六腑,常攫食无助的新生小儿。    
    马欢记道:“夜寝则飞头去,食人家小儿粪,其儿被妖气侵腹必死。”关于尸头蛮,见Yingyaishenglan;84。译注:马欢,《瀛涯胜览》,“占城国”条云:“尸头蛮者;本是人家一妇女也,但眼无瞳人为异。夜寝则飞头去,食人家小儿粪,其儿被妖气侵腹必死。飞头回合其体,则如旧。若知而候头飞去时,移体别处,回不能合则死。于人家若有此妇,不报官除杀者,罪及一家。”(见页五—六)而“满剌加国”条云:“如占城尸头蛮,此处亦有。”(见页二五)马来人通常会在他们屋子下方设置荆棘之类的东西,引诱尸头蛮的躯体落入陷阱,让他们免于受害。    
    另外,满剌加国的人也十分惧怕能将本身变成恶虎、而且偷偷地接近他们的人。在马来半岛内地的高原上,据说在一些村子里,有虎妖住在用妇女头发覆盖着屋顶的小屋里。郑和的随行官员记录说,这种会变来变去的“黄虎……有暗花纹”。他们说,老虎在进入村子后,化身为人,混在人群当中。马欢说:“自有识者,擒而杀之。”关于虎妖,见Yingyaishenglan;113.译注:见马欢,《瀛涯胜览》,“满剌加国”条,页二五。当地人认为第一次怀孕的妇女,最容易受到虎妖的攻击。据说这种虎妖,可以在距离七山、七谷之遥,就闻到首次怀孕的妇人的甜美血气味。虎妖喜欢攻击怀孕的妇人,参见HajidAbulMajid,“SomeMalaySuperstitions”,JournaloftheMlalayanBranchoftheRoyalAsiaticSociety;4:4(1928);42.不过,人们可以用特殊的咒语来压制这种虎妖:    
    吓!法力无边的婆罗门(Brahma),大地之神,攫走这只猫!不要伤我的身体!愿我师尊法力高强解救我。吓!法力无边而且高强的阿里(Ali)!    
    屈下身来爱怜我,给我慈爱,赐我福气!祈求我师尊的庇护。这道符咒,参见“Malaycharms;Kelantan”;collectedbyAnkerRentse;JournaloftheMalayanBranchoftheRoyalAsiaticSociety;9:1(1931);146.    
    或许是因惧怕虎妖侵害,郑和手下多半紧靠于满剌加港口中他们的船只附近。在这块异国的土地上,郑和一行人似乎并未成为爱冒险的探险家。虽然在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满剌加,同时将天主教传进满剌加之后,虎妖常遭驱邪术围剿,但这种信仰并未消逝,而且在乡下流传到现在。    
    


第二部分第六章 奇异的国度:满刺加和锡兰(2)

    当郑和要起锚离开前,他送了拜里迷苏剌一队护卫及一艘船,以载着拜里迷苏剌和他的整个家庭去中国。这位新的藩臣,带着贡品及赠礼,想要对永乐皇帝表达其本身的感佩。从满剌加国,宝船船队起锚航向苏门答腊,停靠在苏门答剌国及东海岸靠近淡洋(Tamiang)的另一个地方;根据费信的记载,郑和手下在那里“伐木”。由于船舵在长程航行中容易磨损,乃促使郑和不时留心能在紧急时刻用以更换的合适硬木。在暹罗国的森林中,他发现了桃花心木,那是一种非常硬而且重的木材,可以做成出色的船舵。为了取得这种优质木材,郑和用黄金跟暹罗人交换。关于暹罗所产的桃花心木,参见孔令仁等,《郑和——令哥伦布黯然失色的大航海家》,页152。另外,在苏门答腊内陆及其他印度尼西亚岛屿的森林中,则出产一些珍贵的树脂,如脑香(译按:即樟脑)、乳香,与可以用来制造熏香的沉香;另外,又有胡椒、生姜、药草。硫磺是另一种重要的药材,大量硫磺则发现于苏门答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