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3615-新发现的鲁迅 >

第13章

3615-新发现的鲁迅-第13章

小说: 3615-新发现的鲁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畲箢仁窍冉峄楹罅蛋硪晃桓锩哐铋湽彩侨绱耍赡芑褂兴溃筒槐乜贾ち恕0旎橐鲈斐尚矶啾纾膊豢赡芏际敲挥邪榈幕橐觥H缃裣攘蛋蠼峄橐灿行矶嗟谋纭H诵哉飧鋈醯悖挥幸蛭橐鲂问降母谋涠谋洹6杂谡庖坏悖逅氖逼诘奈幕⒚腔埂安恢烙兴馈薄D鞘焙颍嗣堑乃嘉椒ɑ共怀墒臁0旎橐鲋饕巧硖迳系氖拢苋菀妆环羟郴H说乃嘉椒ǎ潜冉仙羁痰奈侍猓姑挥斜还思暗健!   
    但从前没有听到苦闷的叫声。即使苦闷,一叫便错;少的老的,一齐摇头,一齐痛骂。    
    然而无爱情结婚的恶结果,却连续不断的进行,形式上的夫妇,既然全不相关,少的另去姘人宿娼,老的再来买妾: 麻痹了良心,各有妙法。所以直到现在,不成问题。但也曾造出一个“妬”字,略表他们苦心经营的痕迹。    
    鲁迅从自身的痛苦出发认识婚姻的实质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用前面说的三段式,从包办婚姻推导出“无爱情结婚”、“形式上的夫妇”,再导出“少的另去姘人宿娼,老的再来买妾”的理由是“无爱情结婚”即包办婚姻。而一般的嫖妓或纳妾者大约都没有想到过在逻辑上竟有这样充分的理由。看看今日的情形,自由恋爱而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太多了,如今有了自由恋爱又去买妾(“包二奶”)和宿娼的人也太多了。甚而至于法律专家们都在苦苦地研究如何修改《婚姻法》以便把他们绳之以法呢。可见,包办婚姻为自由恋爱取而代之以后,实质问题——“无爱情的婚姻”仍然没有必然地解决。婚姻与恋爱的关系非常复杂,永远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其实,鲁迅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思想上的。    
    可是东方发白,人类向各民族所要的是“人”,——自然也是“人之子”——我们所有的单是人之子,是儿媳妇与儿媳妇之夫,不能献于人类之前。    
    可是魔鬼手上,终有漏光的处所,掩不住光明: 人之子醒了,他知道了人类间应有爱情;知道了从前一班少的老的所犯的罪恶;于是起了苦闷,张口发出这叫声。    
    但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帐。


第一部分婚姻与自由(6)

    朱安“本来也没有罪”,母亲包办了婚姻,罪在母亲,而归根结底罪在四千年的中国文化。一年前,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用另一种方式说出来的也是这个意思。鲁迅意识到虽然对自己的包办婚姻不满意却不能自由恋爱,忍痛立下了“陪着做一世牺牲”的决心。多年以后,才说出了“我可以爱”的肺腑之言。    
    一开始,鲁迅做牺牲的方式是很彻底的,先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式的悲歌慷慨,“后来预计并不确中”;北平时期分居而耐寒的生活,那非有超人的毅力和抗寒能力不可;再以后“思想变了”就又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上海要暖和许多了。当然,“陪着做一世牺牲”绝对没有那个必要,只不过是在思想上有一些困难。    
    竹内好说: “他喜欢使用的‘挣扎’这个词所表现的强烈而凄怆的活法,如果从中抛开自由意志的死,我是很难理解的。”(《鲁迅?序章——关于死与生》)当鲁迅决心“陪着做一世牺牲”时,就无异于“自由意志的死”,这种生活就是“挣扎”。鲁迅终于摆脱了这种“挣扎”。鲁迅“挣扎”的心路历程如果不是充满了矛盾,就不正常了。可是人们总以为前后一致,没有矛盾的思想才是伟大的,其实,那是弱智的特征。越是深刻的思想越会有矛盾、有困难、有悖论,这可能才是有深度的思想的特征。有人以为否定鲁迅思想中的矛盾,就是维护鲁迅的形象,但是笔者不以为然。这其实是在矮化鲁迅。笔者“我心中的鲁迅”是内心充满了矛盾,苦苦探索真理而常常感到虚无的孤独者,由于身心的痛苦而“挣扎”的思想,常常有悖论。鲁迅自己在许多地方都明确说出这种苦恼。    
    做一世牺牲,是万分可怕的事;但血液究竟干净,声音究竟醒而且真。    
    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鸮便鸱鸮般叫。我们不必学那些才从私窝子里跨出脚,便说“中国道德第一”的人的声音。    
    我们还要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我们要叫到旧帐勾消的时候。旧帐如何勾消?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热风?随感录四十》)    
    文中的“……”是本来有的,鲁迅有一些潜台词不便于说出,也无非是“欲有所可爱”的意思。这位青年人的思想不算深刻,只是抒发了自己的悲哀,鲁迅的思想就太深刻了,要完结中国四千年文化的旧帐。既然男女双方都没有错误,有错误的当然是中国的文化(礼教)和中国的社会制度(家族制度)。鲁迅后来又说: “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南腔北调集?关于妇女解放》) 虽然说的是妇女的解放问题,但是在潜意识中也包括了自身的包办婚姻。那么,打倒了“周公孔圣人”,也就解放了怨偶。基于此种认识,所以鲁迅认为要成功地反抗包办婚姻就必须算四千年中国文化的旧帐——把中国传统文化或文化传统一锅端掉。在《长明灯》这篇小说里,鲁迅塑造了一位有几分狂人精神的先觉者、“疯子”、“不孝子孙”,他一定要熄灭他家乡吉光屯的命根子——从梁武帝时代就点亮了的那盏长明灯。由于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和阻扰,他就要求更彻底地解决办法: “我放火!”把古庙与长明灯一锅端掉。这个“疯子”与“狂人”一样也是鲁迅的化身。他“年级这么大了,单知道发疯,不肯成家立业”,显然是暗示鲁迅不肯承认自己的包办婚姻。鲁迅所说的“解放社会”也就是毁坏旧社会: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以一锅端掉的毁坏方式算四千年中国文化的旧帐——自然也就“解放了自己”。不毁坏包办婚姻,一切都没有意义。    
    “陪着做一世牺牲”并非心甘情愿,反抗就不可避免,然而阻力甚大,反抗就过火了。因个人身心遭受不幸而痛恨“古老的国度”和东方文化,要求彻底毁灭中国文化(鲁迅最激烈的名言是: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是当时许多中国文化精英们的共同特点,发掘这种态度的心理基础——潜意识,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人永恒的苦难,具有重大意义。全盘西化的思想在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中间是很普遍的,这在当时算是很深刻的思想罢,如今这种思想依然很流行,然而理论上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时间问题。俗话说: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解放社会与澄清黄河一样,不知须要多少代人的正确的努力才能完成。何况还有“歧路”。当年严复访问欧洲,在伦敦与孙中山有一次会面,谈到中国社会的前途,严复主张从教育入手进行改良。孙中山说: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施行家也。”对时间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似乎是思想家与革命家的一个主要区别。李长之认为鲁迅不是思想家,是否也考虑到这一点?社会转型要马上见效,改良太慢了,不如一锅端掉,这是革命家的特征。如果“解放社会”是指建设新社会,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据说是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再解放自己的包办婚姻当然就更来不及啦。    
    从包办婚姻中醒过来极其容易,大概从包办婚姻存在的那一天起就有人醒过来了。有病毒必有抗体,一阴一阳谓之道,岂有等四千年之后方才有人觉悟之理?问题是要解放社会从而解放自己,就感到征途太遥远,不走捷径就等于无路可走。据外国书萨特的观点看来,人注定是自由的。实际上鲁迅还是自由的,他找到了先解放自己的捷径,从而发生了理论上和道德上的困难。鲁迅当然不可能不认识到这一点,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也说过: “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阿尔志跋绥夫曾经借了他所做的小说,质问过梦想将来的黄金世界的理想家,因为要造那世界,先唤起许多人们来受苦。他说,‘你们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他们的子孙了,可是有什么给他们自己呢?’有是有的,就是将来的希望。但代价也太大了,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惟有说诳和做梦,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就是梦;但不要将来的梦,只要目前的梦。” 所以鲁迅才有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哀,因为他又走进了另一个梦——现在的梦。所以在《野草》中有许多次的“梦见……”。人从此梦醒来之后即进入彼梦,彼此彼此,人生似乎总也逃不出庄子式的梦。庄子太“陈腐”了,那么,就用外国书时髦的方式表达: 人的本质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人人都处于两种同样客观,又相互矛盾的可能性的存在之中,所以人是虚无的存在。“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这个判断等于说,黄河清了,我的包办婚姻就解决了,内在的否定正如它的肯定一样客观真实,肯定与否定是一体两面,呜呼,无法可想。鲁迅本来也明白这一点,看他的《阿Q正传》就知道: 阿Q在梦中命小D搬赵家的家具时想的是: “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因为只有“搬得快”才能即生成就,解放了自己,然而这是梦。


第一部分婚姻与自由(7)

    除了时间上“要搬得快”的困难之外,还有另一个更深刻的困难: 以社会为中心,重社会,轻个人的观念并非新思想,而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如果说鲁迅没有看出一矛盾,似乎是不可思议的。虽然鲁迅从来也不进行深刻地理论思辨,但是基本的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的一致性总不会缺乏。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本质到底怎样,人如何获得幸福的问题。走“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之路有没有可操作性?为了避免离题,仅从个人身体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中的基本形式——性的表达方式的角度谈一谈。请看英国作家戴?维?劳伦斯的观点,劳伦斯要求人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认为: 当人真正去爱一个人的时候,这种爱可以滋润人的灵魂。人可以通过人最基本的行为即性行为,使人得到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满足。人可以不通过社会而得到幸福,只要两情相悦就行。人的成功也不需要社会,性爱的满足可以表示他的成功,性爱是使双方获得伟大力量的武器。劳伦斯的这些观点,挑战了工业革命时代英国社会的流行观念: 国家利益重于个人利益,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个人要成功必须通过社会,等等。所以他的书《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就不为英国社会的舆论所容,而长期受到封杀。劳伦斯写的外国书简直就是英国的《金瓶梅》,既然外国书也有相互对立和矛盾的观念,我们读外国书也就有可能产生读中国书的效果。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对某些“赞美中国人”的外国书表示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