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过往红尘 作者:平儿 >

第12章

过往红尘 作者:平儿-第12章

小说: 过往红尘 作者:平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爽然叫嚷,萧红面对穷途的态度,她在永远无法统一、永远矛盾中坚持着的人格理想,恰恰是时光之河里流出来的桃花片,让人顿觉望眼欲穿想要知道那花的来历,这也是在今天萧红仍然让我们不能忘怀和爱戴的理由:她从不放大自己的穷途,爱与痛,血和泪,悲壮与无悔,她经历着,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一切不过就是为了生活,不过是觉得生下来就该活着这就是萧红对苦难别样清醒和深刻的颖悟和了解。

  因为这是个不会为任何人停留的世界。

  这里所说的穷途,当然不仅指肉体的贫困或伤害,更指精神发展的难以维系。而且现实总是没有给萧红提供一个关于拯救的承诺。仅是从身为女人的角色意义,她两次怀孕生育亦都使她陷入极其尴尬的处境,让她无奈地体验了没有爱情的生育与无意义的动物般的生育苦痛。她跟萧军在一起时,肚子里怀着那个抛弃她的负心男人的孩子。和端木结婚时,却怀着萧军的孩子。这种割裂状态折磨着她。

  一个孩子生下来被送走了,不知所终。一个孩子小产死了。身体内部的血肉分离和无法填补的空洞,使萧红的小说也找不到爱情的爽然一喜。爱情,这个一贯是作家讴歌描写的重点,也是五四以来现代女作家表现的重要主题,在萧红的小说中是一个沉默的缺席者。

  生活终究是自己的,生活终究是说不清的。

  生命就是这样,走呀,来呀,很寻常。快乐或者无可奈何地看尽沧桑都是过程。

  活就自在地活,死去就死去了。这其实就是萧红对于爱情与生命的理解。用简单的喜悦和悲伤、快乐和痛苦来回应一个时代和一个性别群体对苦难的无解。  


  如此,萧红活出了自己的本色的人生。她像一树拐弯处突兀的花,也像白雪中燃放的白烟,我们看到了,不难理解她的悲哀和凄凉。但从萧红的角度,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去抗争却仍然无从把握人生的游离,在她所处的时代,在她说笑、谈论着的时候,又有谁能从她的角度读解一堆白烟在白雪中燃放时无能为力的呼喊呢?

  萧红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充实而硬朗的,又是寂寞而凄凉的。

  我想,这就是一个个体的女人浓缩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性别群体的悲哀之后的超越吧。

  “严寒把大地冻裂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大地就裂开口了。”“人的手被冻裂了”,“水缸被冻裂了”,“牛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人们早晨起来竟推不开门了。”

  把东北的冬天描写得这样壮美绝伦,萧红这样的女子,又是多么的大气。

  在远远近近里葱葱郁郁起来的三月,这样想着萧红,愈走愈静,市井的车声楼影倒像隔世或来世的玄事了。事实上,纵观所有的人生,又哪里有绝对的幸福呢?

  但快乐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一时一刻的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就让我们抓住并放大这一时一刻吧。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萧 红

    一九一一年,在一个小县城里边,我生在一个小地主的家里。那县城差不多就是中国的最东最北部——黑龙江省——所以一年之中,倒有四个月飘着白雪。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甚至于无情。   
    有一次,为着房屋租金的事情,父亲把房客的全套的马车赶了过来。房客的家属们哭着诉说着,向我的祖父跪了下来,于是祖父把两匹棕色的马从车上解下来还了回去。为着这匹马,父亲向祖父起着终夜的争吵。“两匹马,咱们是算不了什么的,穷人,这匹马就是命根。”祖父这样说着,而父亲还是争吵。九岁时,母亲死去。 父亲也就更变了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每从他的身边经过,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所以每每在大雪中的黄昏里,围着暖炉,围着祖父,听着祖父读着诗篇,看着祖父读着诗篇时微红的嘴唇。   
    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着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窗外的白雪,好像白棉花一样飘着;而暖炉上水壶的盖子,则像伴奏的乐器似的振动着。     
    祖父时时把多纹的两手放在我的肩上,而后又放在我的头上,我的耳边便响着这样的声音:“快快长吧!长大就好了。”   
    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低调、乖巧、包容、聪慧、坚韧等等,这些性格品质与她美丽的容貌和甜美的微笑融合,她能够最大限量地去得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胡蝶的贵妇风度和妩媚柔情的面容。 
    


    明媚胡蝶:街灯照亮黑夜的塔  


  蝴蝶翩翩飞来的时候,是阳春。千树万树的花开,蝶舞花飞,千瓣万瓣,千蝶万蝶。这自然界的盛景繁华里,是怎样的一番让人迷失的朗晴?

  那天是下着雨,雨一直下,持续而又缠绵地不肯停歇。我在这持续的雨中看时间一片一片地剥落下去,看得恍惚。就觉得这些雨把我的青丝换成了白发,我看见自己渐行渐远,像记忆中的故乡在千里之外分外模糊。而这样的雨天,我总是整夜地失眠,看夜晚的城市渐渐变得像遗迹一样静穆着,令我倔强也令我无限绝望。于是就格外想念阳光的味道,想像隔夜就是一树花开,络绎不绝的蝴蝶款款飞来,哪怕只是浮生若梦呢,对生活也是一种慰藉。

  后来我总是胡乱到书柜里翻书,有一夜我翻到一本现在忘了书名的什么书,在这本书上,我看到一个艺名叫胡蝶的女子的照片,真正的是笑靥如花,她如花的晴朗像横空里有人吹着笛,湖光山色都变成了乐音。我的心情突然就雀跃,像花飞舞。哦,这么美好的女子,在她生时,该是可以安慰很多的心灵的吧?让人们在忙的时候停下来记住她,就像我们不经意中听到悦耳的声音。可是我看到她生活的年代,却是像一辆失速的滑车,血雨腥风的光景令人们如履薄冰。她长成蝴蝶的那些年里,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烽火硝烟,人间春色自树顶跌碎,差不多每个人的心都是顶向风雨的斗篷。这样大乱的人世,却造化了如此明媚的女子,她承接着大众的目光,翩飞的舞姿轻灵、飘逸、生动、感人,也怪不得人们要喜爱她。

  而这个给了很多人梦幻般美好的女子,她自己又有过怎样的旅程呢?那样的年代就像寒冷的日子,人们常常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一些零碎的温暖。给人温暖和安慰的胡蝶,她又遇到谁,与谁朝夕相对?我读着胡蝶一生的故事,后来就喟叹她的不负期许。她曾说过自己是个思想非常传统的女人,但我阅过了也越过了她一生的经历、归宿,她的行事为人和追求选择,我以为,她是一个处事传统而思想不传统的女人,她的思想观念有女性的生存局限和困惑,但在行为表现上她却始终很得体。这种得体,体现在她的低调、乖巧、包容、聪慧、坚韧等等方面,这些性格品质与她美丽的容貌和甜美的微笑融合,她能够最大限量地去得到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她给自己取胡蝶的艺名,也真的是像一只张着翅膀的蝶,从青春年少到暮年老成,她扇动着翅膀坚定而又顽强地找寻花香的方向。而失去春天的日子里,她用寂静无声的双翅陪侍日升时的浩淼,那絮金带给她的斑斓和明亮在夜晚又是期待的街灯,亮在当街的路口,叫所有临近的人都有信心回家。

  在中国新女性运动发展史上,胡蝶从女性生存的角度演绎出了一部以柔克刚的声色剧。这部剧有瑕疵,但剧情审美,结局美满。

  所以,她是大众的骄子,求证春暖的精灵。

  而有这般光一样灿烂明亮的女子陪在所有人的身边,就像可以随时用手掬起一捧阳光;当我们把脸贴近掬起的阳光,又有谁不会觉得愉快呢。  


  胡蝶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电影皇后。她当选电影皇后的时候是1933年。这一年,上海《明星日报》发起了选举电影皇后的活动,这是三十年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对于电影明星的选举活动。《明星日报》希望能够因此“鼓励诸女明星之进取心,促成电影之发展”。

  在此之前的1924年初,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在上海公演,这部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黑白无声,却给长期处于封建束缚下的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使得整个大上海流光溢彩,由电影引起的诸多话题成为当时上海滩的时尚,16岁的少女胡宝娟给自己取了一个胡蝶的名字,瞒着父母去投考当时由著名戏剧家洪深先生等人主持的中华电影学校,并顺利地被录取。1925年,拍摄了大中华影片公司的第二部影片《战功》,这是她的处女作。

  1924年到1927年,胡蝶相继在“天一”、“友联”等公司主演了《秋扇怨》、《梁祝痛史》等20余部古装片,如同一只斑斓的蝴蝶,历经了静谧而遥远的茧中领悟,已是流光记景,往事不回。1928年,她改投明星公司,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这部电影用蜡盘配音,胡蝶在片中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和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该公司导演郑正秋、张石川认准了她的表演才华和在观众中的号召力,直至请人专为她写剧本,使她步入艺术事业的辉煌时期。这期间,左翼电影运动在“一二八”事变后风起云涌,一批左翼文化工作者大举进军电影界,为上海电影界带来了新气象。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胡蝶饰演女主角秀娟,而后相继主演了左翼的电影《女权》、 《脂粉市场》、 《盐湖》、 《永远的微笑》 、《春水秋波》等影片。在郑正秋编导的有声片《姊妹花》中,胡蝶一人兼饰大宝、二宝两个外貌酷似,但身份悬殊、性格迥异的孪生姐妹,被认为是她电影生涯中最为出色的代表作。这部影片在当时打破了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接连公映两个月不衰,盛况空前,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后来到东南亚、日本、西欧诸国上映,也大获好评。而后,她在影片《空谷兰》中又一次饰二角,依然演技精湛,巩固了她在影坛的地位。 


  如此,胡蝶便同几十个女演员一起被推选为《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的候选人。选举自1933年1月1日(即《明星日报》创刊之日)开始。半个月以后,《明星日报》逐日将选票数字刊登在报上,投票一直延续到2月28日下午10时截止。

  最后胡蝶获得群众票选21334票,以绝对优势当选为中国的第一个电影皇后。在夺得《明星日报》发起的影后选举桂冠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