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越寂寞越美丽 >

第3章

越寂寞越美丽-第3章

小说: 越寂寞越美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锼埂焙汀靶前涂恕笔且恢直泶铮Ρ春兔琅蔷尤欢际亲骷摇I罘绞奖涞萌绱硕嗖捎秩绱嗣糟蛭≡裉啵馕蹲拍囊恢盅≡穸际谴砦蠛秃蠡凇S谑侵荒芨≡曜牛诓煌男幸道铮煌镜拇竺爬镒醋ィ蛘咦哿耍逦读耍裘屏耍约喝OHO。    
    其实我们都像一艘船,在不同的时段里,靠上不同的码头,却总归要启程。没有永远靠岸的船。有风浪来的时候,总要找一个抛锚地或者避风港,但是风和日丽的时候,除了船坏了或者搁浅,我们总得在茫茫的海上漂。大多数的船是有目的地的,然而,天涯有多远,大多数船并不知道。我们看到的,只是海水、风浪、不确定的行程,以及可能擦肩而过的同样漂泊的船。只要在旅程上,每一艘船都孤独。    
    漂着,感觉着,生出一点乐趣。回首前尘,如果还能不那么闷,已经是成功。至于途中的艰难险阻,不提也罢了——人在江湖漂嘛。    
    关键的问题是,已经由不得我们不漂。    
    


第一部分:男人看食 女人看衣第6节:离婚女子俱乐部

给自己一个微醺的理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在咖啡厅里喝酒。    所有的咖啡厅都是这样:昏昏欲睡的音乐和暧昧的灯光,在夜里会有这样的错觉——把灵魂放在酒杯里暂且醉倒,给自己一个逃避的借口。    这里的酒总是这样:加一点点的冰兑半杯酒,很慢很慢地喝,两片柠檬和满杯的不足为外人道的心事,等到酒在脸上桃花一样地绽放的时候,微醺的境界是喝酒的人想要的,介乎醉与不醉之间,心事便在酒里发酵。    想忘的事情,总不可能忘掉,但是这么多人,会相信在真实的生活里找不到的温暖,需要到酒里去找,而且只有咖啡厅那样的地方,比酒吧安静,比家里嘈杂,关键是可以看到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这样陌生的孤独的人,单独地或者成群地寂寞着。于是酒许给我们一点温暖。在这个都市的夜空里,多少孤独的灵魂需要到酒里去寻找一点温暖?    天河北有一家咖啡厅,庭院里有一株咖啡树,据说是老板专门从巴西运来的。传说咖啡树下可以等到爱情故事,不知道相信这样传说的人到底还有多少,但是这家咖啡馆的生意一直不错,并不是因为这株咖啡树,而是因为这里的咖啡做得很地道。招牌上,一些著名的咖啡还有介绍,比如“爱尔兰咖啡”。煮咖啡的小姐说,她以后也要去开一家咖啡馆,就卖爱尔兰咖啡,多么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其实,这个“爱尔兰咖啡”既不是咖啡,也不是酒,却有咖啡,也有酒,有咖啡的醇厚,有酒的浓烈,有思念,或者说,是思念压抑了许久后发酵的味道。    在那一点点威士忌在胃里温暖地化开之后,很多人,喝下去的,还有希望吧,尽管那一点点希望,可能只是幻觉,可是,我们的人生,到底有多少希望,是变成了现实的呢?    偶尔躲在酒里微醺,是一种很好的感觉。在清醒与麻木的衔接里,给自己一个喘息以及遗忘的理由。    在印刷精美的招牌上,有这样的名人名言:“我以我的金钱换我的时间, 以我的时间唤我的灵魂。”是咖啡还是酒里,有我们的灵魂?还是只有在酒里,我们才有灵魂?  大都市的女人,离婚回复单身的越来越多了。    日前和一个女友聊天,她说,她有套房子,已经接待过好几拨闹离婚的女人。每一个离婚的女人后面的故事,都精彩绝伦,有极高的娱乐性。而她自己,也是离过婚的女人,感叹女人真的要离一次婚,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懂事。    这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难道,对女人来说,“结婚等于贬值,离婚等于升值”是真的?    一个女友离婚的时候说,真好,终于不用再老是检讨自己什么地方不好,什么地方做得不够,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了。她的离婚故事,简直是一个007在中国式离婚大战中的实用版本,在心力交瘁的两个多月里,流过的眼泪伤过的心,是前半生加起来的平方还要多。体重锐减,一天三顿从来不感到饥饿,只有不停地说话,才能保持一种身心的平衡,否则,她说,她一定会疯掉。在整个过程中,安慰她的,让她放松,给了她实质性帮助的,都是女人,连请的律师,都是女的。在终于起诉到法院,并且申请了诉讼保全,查封了丈夫名下的资产后,那一度气焰嚣张的男人低声下气地问她:“没有挽回的余地吗?”“你要怎样才肯撤诉?”他忘了他曾经何等厚颜无耻地说:“那都是我的婚前财产,你要离婚,我决不拦你!”意思是,你要走,可以,净身出户吧。    身为男人,这样的表现,让人目瞪口呆。    更有一位女友,丈夫在外面和一个三陪女好上了,总是夜不归宿。做妻子的到这份上还死心塌地地爱着他,维护着男人的面子,装做什么都不知道。饶是如此,那男人终于和她摊牌:“你放过我吧,我要崩溃了,我们离婚吧。”他这一说,女人也要崩溃了。而外面那位职业风尘女子,还对男人说:“你回家吧,过你的日子去吧!”    然后,就有男人说:良家妇女没味道。    诚然,风尘女子因为职业就是和男人纠缠,她们当然明白男人的需要,而且,既然是职业,当然敬业啦,否则要下岗的——谁敢拿工作开玩笑?    离过婚的女人等于死过一次。也未必吧,也许是凤凰涅磐。退一步讲,明知道是烂疤,如果不忍痛割掉,还等着它癌变,搭上性命?曾有人说:“抽烟的女人都相亲相爱。”似乎应该篡改一下,变成:“离婚的女人都相亲相爱。”   干脆,就成立个离婚女人俱乐部,再写一本《离婚指南》,从如何弄到男人的证据,怎么维护自己的利益,到如何既出气又不犯法还让人家无可奈何,一天一小节。这样的专栏或者书,一定会畅销吧?


第一部分:男人看食 女人看衣第7节:财富面前你我平等

  最近一直在看本地一家报纸策划的关于“人才”标准的讨论,大意是,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年薪,年薪10万人民币以上才能称为“人才”。    这种概念,把许多人都屏弃到垃圾桶里去,和“人才”无缘。    可是细想想,年薪10万够干什么呢?一个月维持一个家庭的基本开销都要3000…4000元,剩下来的钱,够买楼还是够买车?年薪10万的概念,也不过是月收入8000元左右。    看看下面这些资料:    美国《财富》杂志是这样评价“金领”的:年龄在25岁至45岁之间,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经营策划能力、专业技能和一定社会关系资源,年薪在15万美元到40万美元之间。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金领”高收入阶层的月薪大都在10000元以上;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市场价格在80万元左右;有一辆进口车或至少有一辆奥迪、桑塔纳等档次的国产轿车,饮食不超过家庭总支出的1/4。    就是说,在财富面前,人人平等。财富是法律之后的另一道门槛,你无法逾越,就说明你的能力有限。况且,这个年代已经不是“怀才不遇”的年代,你没有能力让自己的财富变得充盈,是你的无能。就是说,假如你的学富五车不能折合成货币含金量,那就不叫“才”,充其量是一些小情小调,或者是让生命锦上添花或者火上浇油的东西。    很势利吧?    但有什么是不势利的呢?我们不幸生在一个不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的时代,不是可以几首诗文可以换来名满天下的时代,我们只能为了生存和“阿堵物”折腰——银行催着供楼款呢,杜甫同志还有地方盖茅屋,去问问地产商,城中的地皮有多贵吧,我倒想盖间茅屋啊,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哪里见?偌大的广州城,也就一座白云山,你敢在白云山下盖茅屋?想以实践检验什么叫“以身试法”?嘿嘿。    由此我知道,为什么总说咱们法制不够健全,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古时候人少嘛,在哪里盖间房,哪用谁批啊,官府还担心人气不够旺,没人开荒种地搞农业建设呢,引进移民都来不及——现在谁引进民工?只提“引进人才”了,而且最好是持外国护照喝过洋墨水的人才,年薪才10万?太少了啊,供楼的首期都不够呢。    当然当然,充其量咱也就是“人”,离“才”远着呢。两年拼做一年,都还没赶上10万的槛,所以,只好打算立志放弃当“人才”,努力把人做得好一点,算是意外收获了。    

     

35岁危机    

  猛然间发现,35岁以上的人都不知在干什么。采访一位三十出头的事业有成的成功男人,他提供了一个信息:在外企打工超过10年的那一拨人,现在还在外企做的已经很少了。我好奇:“那都去干什么了?”答曰:“移民了,或者自己开公司。”    这一说,发现不光是外企,在所有的行业,35岁以上的人,好像都人间蒸发了。据说世界卫生组织对“青年”的定义是“45岁以下”,这个定义对不对姑且不论,60岁才退休的话,35岁是什么概念?那个成功男人还说了一件事:他有一朋友,也就40岁吧,在外企做到了很高的职位,再跳也不可能有更高的位置了,于是移民新西兰——可是去那里干什么呢?没有理由去放羊吧,于是拿着新西兰政府的救济金,在广州市郊的一个“新村”里,钓鱼度日。    听着有点毛骨悚然的味道。怎么办呢,又不能养一群孩子玩,和鱼们对话?我不敢揣测那人就不享受这样的生活,可是,所有违反常理的事件,不是当事人特别卓尔不群,就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吧。——有头发倒是谁愿意秃?钱赚够了?李嘉诚还没说自己够了呢。    可是竞争是什么?如这位业界精英说的:在IT界,哪有40岁以上的人的位置?那些只有20岁的小孩子,有的是创意啊。IT是什么?现在不过是一大菜市场了——卖一把青菜可能只赚一毛钱,卖一台电脑呢?也不过是50块、100块的赚头吧,算起利润率,恐怕还不如做鞋的呢。    都在叫提速,原来人也是这样提速的——也就是加速折旧了。从前的人是“人生70古来稀”,儿孙满堂,练练字,吟两句诗,节奏是慢,但也不算没有享受生命。现在倒好,都现代化了,什么都快,连钱也是要赚快钱——因为35岁以后就要考虑退休问题了,不快行吗?    所以没有人,会静心经营一点东西:一段婚姻,一个职业。生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命运和一艘船相似:永远渴望着靠岸,但是漂泊却是注定的宿命。    对着电脑打稿子的时候,耳边想起女友的话:最幸福的女人,是比家庭主妇多一份职业,比职业妇女多一个家庭。赚钱就快乐吗?调查显示:家庭年收入只有5万元以下的人,普遍比年收入10万的人“有幸福感”,我不知道这个调查是怎么做出来的,因为我不缺幸福感,就缺钱。    听到一个更好玩的消息,说是有一家公司,最愿意招35…45岁的“师奶”来工作,因为这个年龄层次的人都比较负责任,而且孩子一般也上学了,她们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是吗?这样的境界,才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吧,为了享受。


第一部分:男人看食 女人看衣第8节:婚姻不是鞋子

  常常有人将婚姻比喻为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