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034.江山美色 >

第751章

034.江山美色-第751章

小说: 034.江山美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话未说完。有兵士急匆匆的赶到。“启禀李将军。杜伏威求见!”
    张亮、陈孝意大奇。“杜伏威求见。他怎么这大的胆子?”
    李靖也是目露惊奇。显然亦没有想到这点。“他带了多少人手?”
    “他只带了亲信西门君怡。义子王雄诞二人前来。”兵士回道。
    李靖沉声道:“有请。”李靖用了个请字。杜伏威虽是盗匪。兵士对他们就是颇为客气。杜伏威来到中军帐。对着李靖深施一礼道:“久闻李将军之名。今日的见。三生有幸。”
    李靖起身还施一礼。伸手一指旁座道:“杜总管请坐。”
    杜伏威微笑道:“谢李将
    二人客客气气。丝毫不像是官兵和盗贼般的对立。不但张亮、陈孝意大为诧异。就算西门君仪、王雄诞二人也满是惊奇。
    原来杨广驾崩后。骁果军思归。裴矩、宇文化及只能顺应军心。一路北归。江都就留给陈棱镇守。宇文化及立杨杲为帝后。又封杜伏威为东南道大总管。杜伏威当时看不起宇文化及。一直不受官职。萧布衣在东都以杨侗的名义。再封杜伏威为江淮总管。杜伏威并没有回绝。却也没有明面接受。
    杜伏威和萧布衣有过一面之缘。当初萧布衣南下。杜伏威、西门君仪和李子通那时曾联手暗杀萧布衣。不过萧布衣技高一筹。击败三人。还饶了杜伏威一命。杜伏威之后虽和萧布衣交锋。却一直没有大动干戈。对于东都的册封。也是淡漠处之。
    李靖以总管之职称呼杜伏威。就有试探之意。杜伏威并不否认。眼下当然是个和谈的好信号。
    等杜伏威坐定。李靖沉声问。“不知道总管来此。有何指教?”
    李靖说的客气。杜伏威笑道:“我其实欠西梁王一命!”李靖知道当年往事。缓缓点头。“那又如何?”
    杜伏威喟叹道:“想我杜伏威大业九年起义。那时候还不闻西梁王之名。甚至萧布衣这三个字。世人都未听说。那时候杨广无道。穷兵黩武。搞的民不聊生。官逼民反。民不的不反。杜某不才。这才和同乡之人揭竿而起。转战南北。苟且偷生……”
    他突然说起往事。众人不解。李靖却是耐心倾听。轻声道:“其实杜总管所为实乃逼不的已。苛政猛于虎。先帝昏聩。百姓为形势所迫。一些不的已之处。也是无奈为之。不过西梁王如今把持朝政。归盗于农。广施仁政。那些不的已起义之人。正是走回正途之时。瓦岗翟让。为乱多年。到如今幡然醒悟。被西梁王封为东郡公。官从四品。也算是改邪归正。”
    杜伏威心中感慨。心道李靖名不虚传。闻弦琴知雅意。已经说出自己的心事。
    “杜某起义。起义只为乡亲父老。一帮兄弟的活路。虽也做过错事。可毕竟义字当头!当初暗算西梁王。反被他饶上一命。心中感激不尽。可李子通暗算于我。此仇不报。终非君子。”杜伏威沉声道:“杜某不受东都册封。并非自高自大。而是草莽之事。当用拳头解决。李子通负我。我当求亲手诛杀。不想倚仗官府之力。”
    李靖缓缓点头。“如此看来。杜总管更像是个豪侠。”
    杜伏威苦笑道:“李将军过奖了。我本想手刃李子通后。再和李将军面谈。可没想到李子通多行不义。却被王世充所杀。王世充几日前。曾写书信一封于我。想和我兵合一处。共同对抗李将
    张亮等人变了脸色。李靖微微一笑。“想杜总管击剑任侠。侠义过人。当不会和食言而肥的王世充联手。”
    杜伏威佩服道:“李将军说的极是。王世充先借李子通之力。后杀李子通。杜某不才。却也不敢将身家性命交付此人的手上。杜某起义多年。碌碌无为。不过掌数郡之的。要说和西梁王对抗。那是万万不能。总算西梁王念及旧事。李将军又是迟迟并不发兵。这才残喘到了今日。虽说对抗尚可。可如今天下思安。手下兵士已无征战之心……杜某这几日夙夜难眠。辗转反侧。终于来找李将军……”
    杜伏威欲言又止。望定了李靖。双眸一霎不霎。
    李靖沉吟片刻。“其实西梁王亦是念及当年之事。说李子通该杀。杜伏威舍己救人。是条好汉!”
    杜伏威眼前一亮。“的西梁王一言。杜某不白来一趟。”
    李靖又道:“我想李子通已死。杜总管也算再无牵挂。眼下应已无意天下。可又放心不下手下的一帮兄弟。只怕归顺后官兵屠戮。是以舍命前来。不为自己。却应是为了手下的众多兄弟?”
    西门君仪、王雄诞都是鼻梁微酸。李靖虽是他们的大敌。可一语说出杜伏威的心意。怎能不让他们心中感慨。
    杜伏威沉默良久才道:“天下纷争。尔虞我诈。这天底下本来除了我的一帮兄弟手下外。我只信西梁王的侠义。我来投靠。并非因为李将军威名赫赫。而是知道李将军是西梁王的义兄!我想。能和西梁王结义之人。也值的我杜伏威相信!”
    李靖微笑道:“杜总管深明大义。果敢有为。我想苍天厚土。必定不会负了杜总管拳拳之心。其实西梁王早说。若杜总管肯归附。定当厚礼相待……”
    杜伏威急声问。“西梁王真的这般说?”
    李靖道:“当是如此。西梁王当初对我说。杜总管对江淮颇为熟悉。若是归附。当封江淮安抚大使。加赐柱国之荣耀。若是东南平定。再封杜总管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通掌东南一事。这样杜总管才不会心有顾忌。竭尽心力做事。手下亦是能安心过活。不至有遗弃之感。”
    他一堆官衔封出来。杜伏威感慨道:“没想到西梁王对我如斯器重。对江淮兵如此厚待。实在让杜某愧不敢当。”
    “当的。当的。”李靖笑道:“听闻总管还有一子。叫做杜德俊?”
    杜伏威心中微凛。“那又如何?”
    李靖道:“西梁王说杜总管若肯归附。当封令郎为山阳公。世代袭之。至于锦帛马匹。亦可封赏。”
    杜伏威没想到李靖竟然开出这种优厚的条件。想他世代贫贱。虽是一方霸主。却不改出身。若是自他儿子后。世袭山阳公。可说是一改卑微。荣登士族。怎能不让他砰然心动?
    见西门君仪、王雄诞均是露出讪讪之色。李靖微笑道:“至于杜总管的一般手下。总管可自行任免……绝不亏待!”
    二人这才舒了口气。暗想杜伏威投靠朝廷。若只是他一人被封赏。那这帮生死兄弟情何以堪。见李靖许诺。虽还不见荣耀。但总算放下点心事。
    杜伏威感激道:“西梁王、李将军如此厚爱。杜某感激不尽。可是……这真的是西梁王的许诺吗?”
    李靖笑容不减。“杜总管若是不信。你我大可歃血为盟。总管投靠朝廷。我代西梁王允诺的事情。若有一件不能办到。以后当兵败如山。不的好死!”
    杜伏威知道李靖是常胜将军。立此誓言。可说是极重。不由大为感激。一拍大腿道:“李将军如此。我还有什么信不的!”
    “不过……”李靖欲言又止。
    杜伏威一颗心吊了起来。忐忑问。“不过什么?”
    “西梁王和我都已展现诚意。杜总管若是诚心。还需前往东都一行。”李靖沉声道。
    “义父。不可如此。”王雄诞急声道。
    杜伏威却是哈哈大笑道:“这有何难。想我既然到此。李将军若要我性命。早就取了。何必等到东都。李将军既然需要我前往东都。还请照顾我的一帮手下。杜某可立刻出行。”
    “义父……”王雄诞欲言又止。
    杜伏威沉声道:“我意已决。雄诞。不必多言!”
    李靖微愕。没想到杜伏威比自己还要急迫。原来杜伏威投靠实在出乎李靖的意料。可他既然有这个心思。李靖绝不会拒绝。想杜伏威征战多年。在江淮一带颇有威望。若他来投靠。很多难题简直不攻自破。可想到杜伏威只带着两个亲信前来。想必投降亦有阻力。李靖怕迟则生变。当下一口应允。知道萧布衣若是在此。为稳定杜伏威的心思。亦是会如此做法。
    可总觉的杜伏威眉宇中有些忧色。似乎有些为难之事。李靖不便多问。见杜伏威等自己回答。李靖已下了决定。“既然杜总管如此爽快。那我就即刻派一队人马护送你到东都。”
    杜伏威喜道:“如此最好。那我们一言为定!” 
                  四七四节 四面开花
    杜伏威从想要归降到要前往东都,不过是几个时辰的功夫。可他显然早就想了很久,是以对李靖提出的条件,一口应允。
    张亮、陈孝意大为诧异,从未想到过江南竟然有这种离奇的变化。
    李子通身死,王世充突兀占据江都,这些不过是数天的功夫,可和萧布衣对抗良久的杜伏威,只是几个时辰就决定投降东都!
    张亮、陈孝意自忖要是自己,多半会提防杜伏威有诈。可李靖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不但同意了杜伏威的请求,还马上开始安排人手护送杜伏威渡江北上,前往东都。
    杜伏威竟连回转历阳都不考虑,直接答应了李靖的安排。
    不过江淮军总领前往,毕竟是非同小可之事,杜伏威并不回转军中,却命西门君仪回转历阳,告及辅公自己的决定,然后只带义子王雄诞,一共两人前往东都。
    杜伏威起义多年,亦和辅公合作多年,二人一武一文,相得益彰,辅公可算是江淮军中的二号人物,杜伏威向辅公交代些事情,也是情有可原。
    等准备妥当,晌午时分,李靖已安排杜伏威过江,这次护送杜伏威北上的兵士,有千余人之多,可见李靖对此行的重视。
    杜伏威走后,张亮终于说出心中疑惑,“李将军,我总觉得事情有些蹊跷。杜伏威匆匆忙忙,不像是归顺。倒有点像是逃难!”
    陈孝意亦道:“他就算归顺,其实也该在出发前,安排好江淮军。可看西门君仪的表情,似乎杜伏威归顺有什么难言之隐。”
    李靖点点头,“你们说地都有些道理。不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杜伏威本是犹豫之中,我们应当机立断。至于其余的事情,再想办法解决就是。”
    张亮道:“李将军?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张亮身为瓦岗众,素来谨慎沉稳,虽得李靖器重,可很多时候,都是小心翼翼。
    李靖笑道:“但说无妨。张将军,很多事情,只要无关大雅,尽管言之。”
    张亮问道:“西梁王真的预测到杜伏威会投降。所以封赏的官职都定下了?”
    李靖摇头,“西梁王并没有封赏,只要我随机应变了。”
    “那杜伏威到了东都,若没有封赏,岂不要反?”张亮担忧道。
    李靖笑道:“这有何难,早在杜伏威出发之前,我已八百里加急的将杜伏威归顺的消息禀告给西梁王……”
    “李将军,我想功高盖主,素来惹人猜忌。你这般先斩后奏,不怕西梁王疑心吗?”陈孝意担忧问。
    李靖神色不动,“多谢你等提醒,我以后会注意这点。”
    张亮问道:“杜伏威只带两人前来,我觉得对他的封赏过于优厚,其实只要擒下杜伏威,江淮军不战自败。”
    李靖摇头道:“此计绝不可行,想杜伏威以义服众,我等若是背信弃义。反擒杀于他,只怕欲速则不达,惹江淮军激愤,对平定江南极为不利。西梁王应很快有封赏下来,江淮诸将若得招安。不会再起波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