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韩信挂帅 >

第8章

韩信挂帅-第8章

小说: 韩信挂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可以。”
  张良伸手抓了一小把黄金,放在腰间,向项伯一拱手。“哥哥请回,小弟去也。”
  “路上多多保重。”
  张良顺大路往东走,走了一阵回头看,见项伯还在那儿站着没回去,张良抬了抬手,意思是请回吧,转身又走了一阵,再回头看,项伯仍在那儿站着,真是难舍难分,相互又招了招手,再走一阵就谁也看不见谁了。项伯回城暂且不表。
  单说张良,边走边回头看,见项伯不在那儿站着了,他也不走了。因为他不是真走。前边已经说过,告辞走,说是去访道求仙,那是不让项伯对他有怀疑。既然项伯已经回城了,还往前走干什么。一看,在前面村头上有个小酒铺,张良迈步进了酒铺。伙计忙让座。张良要了些小菜和两壶酒,吃酒是为了消磨时间,等到天快黄昏了,算完帐,走出酒铺,他直奔咸阳,又溜达回来了。
  在将要关城的时候,张良进了城,顺着城墙往南走,见一个破庙,年久失修,庙门的围墙全没了。张良来到大殿前边,见一个老道衣衫褴褛。张良上前深施一礼: “道家。”
  “啊,施主。”
  “我是由外地来咸阳访友的,因为店中太乱,我喜欢清净,愿在您的庙中打扰几天,请多行方便,临走多,留香资。”
  老道一听,临走多留香资,出家人不爱财,也是越多越好,忙说:“施主,如不嫌庙中破旧,招待不周,就请住下。”
  老道看在多留香资的份上,把张良留下,把偏殿的门打开,打扫一番,安置床铺,让张良住下。
  第二天,张良拿出两块黄金,跟老道说: “道家。”
  “什么事?施主。”
  “这儿有两块黄金,一块给你买米面油柴,另一块您把它换成铜钱,替我买几样东西可以吗?”
  “可以可以,您说都买什么吧。”
  “买一个渔鼓,一个简板。”
  “噢,唱道情用的。”
  “正是。”
  “还买什么?”
  “再买些糖果、花生之类的东西,换些铜钱回来就行了。”
  “不买别的啦?”
  “不买别的了。钱不够我再给你。”
  “够用,用不了的用。”
  “剩下就在你那儿存着吧。”
  老道高兴的拿着黄金走了。
  这老道一块黄金都没有用完就把东西都买回来了: “施主,你要买的东西都买全了。”
  张良看_看,说,“很好,我还得跟您借点东西。”
  “借什么?”
  “借身道袍。”
  “道袍倒还有一件,可是,比我身上穿的这件强不多梦o”
  “越旧越破越好。”
  “那有现成的。”
  老道去不多时,拿来一件旧道袍,又旧又破,补丁摞着补丁:“施主,就是太破旧了,这儿还有个窟窿,我给您补一补。”
  “别补,这再好也没有了,就是要这样的,放这吧。”
  老道放下道袍,心说:他准备这些东西,要做什么呢?又不好问。张良说: “这就行了.我穿上这件道袍,去访友,看他们如何对待我。”
  老道一听,噢,这是化装去试探他的朋友,笑了笑,没说什么。
  简短截说,张良开始化装,把发髻打开,伸手往灰尘厚的地方抹一把,往脸上、脖子上、脚上一涂,再穿上那件破旧的道袍,把糖果、铜钱装满了两个袖筒,左手握着简板.左臂抱着渔鼓。右手“嘣嘣嘣”一打渔鼓,活象一个疯癫的老道,谁也认不出他来。
  在傍黑天的时候,张良由庙里出来,在街市之上边走边唱,右手打着渔鼓,左手打着简板,口中唱道:
  今有一人,隔壁摇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富贵
  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张良边唱边跳,抖抖擞擞。他抖擞什么呢?为的是让袖筒里的铜钱、糖果往外漏,这么一抖擞,就撒了一地,招得小孩们跟着拣。张良反复地唱了几遍之后,小孩们跟了一大帮。在跟着拣铜钱、糖果的时候,张良趁乱进胡同走了。孩子们拣完了地上的铜钱、糖果再找疯老道,没了。
  就这样,张良每天早晚两次,神出鬼没地在街上这么一唱,每次都带些糖果、铜钱撤在地上。小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疯老道,因此,小孩们出来玩,都希望遇见这个疯老道。
  话说这一天,张良正在街上走着,迎面来个小孩,见着张良用小手一指,又一吐舌头,意思是真巧,出门就遇见他了。张良见这小孩挺机灵的,一招手:“这儿来。”
  小孩子来到张良面前,张良抓了一把糖果给他,说:“吃吧。”
  “唉。”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歪毛儿。”
  “这名很好。”
  张良见四处无人,叫小孩坐下。小孩坐在张良身旁,吃着糖果。张良问·“歪毛,你听我唱的好听吗?”
  “好听,我们大家都喜欢你。”
  “都喜欢我?”
  “啊,我们出来玩都愿意看见你。”
  “我能学会吗?”
  “能学会,来,我教你一句,你跟着念一句,一会儿就学会了。”
  “唉。”
  “今有一人。”“今有一人。”“隔壁摇铃。”“隔壁摇铃。”“只闻其声。”“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不见其形。”“富贵不还乡。”“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如衣锦夜行。”
  一连教了几遍,小孩说:“我会了。”
  “会了,你唱唱我听听。”
  “好,今有一人,隔壁摇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对不对?”
  “对,对!你学得真快,真聪明,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
  “不知道。”
  “我告诉你,这歌叫‘消灾去病延寿长生歌’。”
  “叫‘消灾去病延寿长生歌’。”
  “你知道为什么要唱这个歌吗?”
  “不知道。”
  “我告诉你,因为现在天降大灾,人得死一大半,有衣无人穿,有饭无人吃,有活无人做,有路都无人走啦!”
  “啊,那怎么办哪?”
  “不要紧哪,一唱这个歌儿,就可以消灾去病,而且延寿长生,就死不了啦。”
  “那我就唱。”
  “光你唱还不行,你得往外传,传十个人免一身之灾,你自己就死不了啦!传一百个人就免一家之灾,你们一家子就谁也死不了啦,要传一千人就免一方之灾。”
  “不传行不行呢?”
  “不传可不行,学会唱了不往外传,就吐血而亡。”
  “那我就传。”
  “你是有福之人,所以我先传给你。传可是传,要有人问你这歌儿是跟谁学的,你怎么说呀?”
  “我就说跟老道学的。”
  “唉,那可不行,我是神仙哪,泄露了天机,可有杀身之祸呀。”
  “那我得怎么说呢?”
  “你就说晚上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神仙教给你的,醒来就会唱了。”
  “唉,有人问我就这么说。”
  张良把糖果都倒给了这个小孩,“你回去传去吧,我将归天去也。”
  说罢张良就走了。小孩子真以为他是神仙呢,也高高兴兴地走了。张良这招可够厉害的,你就知道这是谣言,也没办法去追查,梦里的神仙上哪儿找去呢。
  没过几天,咸阳城里是小孩都会唱了。小孩传小孩快呀,三五成群列一起连跳带唱,有的大人也跟着传,到处都昕到唱。三唱两唱就唱到宫里去了。霸王得知以后,这天晚上,他穿上便服,出后宫来到街上,果然,见小孩们都在唱,“今有一人,隔壁摇铃……”霸王到小孩们跟前问:“你们唱的这是什么歌?”“这歌叫‘消灾去病延寿长生歌’。”
  “你们都会唱吗?”
  “我们都会唱,因为要天降大灾,人得死一大半,有饭无人吃,有衣无人穿,有活无人做,有路都无人走哇,唱这个歌就可以消灾去病,延寿长生,你会不会唱?不会我教给你。〃 ‘
  “这歌是打哪里传来的?”
  “当初有一个小孩晚上睡觉,梦见神仙教给他的,醒来就会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会唱了。”
  “再唱一遍我听听。”
  小孩们又唱了一遍。霸王点点头回官去了。
  次日早朝,满朝文武上殿,山呼已毕。霸王问, “现在街市之上出了一件大事,你等为何不奏明寡人?”
  众文武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一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问道:“大王,发生了什么大事?”
  “街市之上,到处都唱着‘今有一人,隔壁摇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这还不算大事吗?”
  众文武一听齐说:“大王,这算什么大事,各家的孩子都会唱,不过是几句童谣罢了,这也值得报告大王吗?”
  大家心说:这事也要报告大王,那大王不成小孩子了。
  “怎么不值得报,这是天降童谣,句句都说的是寡人。”
  “怎么是说得大王?”
  “怎么不是我呢,这头一句: ‘今有一人’,你们谁能算一个人?”
  众文武一听又是一愣,心说:我们怎么不算一个人呢?不算一个人算什么?霸王指指大家说。“你们不能算一人,‘一,再加个‘人,字念大,最大还大得过我去吗?今有一人,就说的是我。 ‘隔壁摇铃’,是名声在外,天下谁不知道我西楚霸王。 ‘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也说的是我,天下都知道我西楚霸王,谁又见过我呢?这叫‘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这也说得是寡人。”
  “这又怎么说的是大王呢?”
  “要讲富贵,你们谁能超得过寡人?吾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才叫真富贵。富贵了就得回家,不回家就如同穿着华美的衣服在夜晚走路,谁看得见呢。”
  “哪,这又说明什么?”
  “这是上天叫我迁都哇,我得顺从天意,迁都彭城。”
  原来霸王是听了这几句童谣就要迁都。众文武互相对视,都没说什么。
  这时,谏议大夫韩生,出班启奏。 “大王,这童谣不足以信。”
  “怎么?”
  “有章有曲谓之歌,有章无曲谓之谣,这童谣纯属谣言,是人编造出来的,哪儿是什么天意,大王千万不可迁都,咸阳是离开不得的。”
  “为什么?”
  “大王,还记得老亚父(范增)临走时说过的话吗?他说咸阳这地方是兴旺之地,东有蛲山、函谷;西有兰池、大陇,南有武关、蛲关,北有泾渭、潼关。三山八水,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周家以此兴隆,秦家以此霸业。大王哪能轻信谣言,轻易离开此地而迁都彭城呢。再说,尺地莫非王有、一民莫非王臣,天下都是您的,您在哪儿哪儿都是您的家,还还的什么乡呢。”
  “唉,既然尺地莫非王有,我愿在什么地方建都,就在什么地方建都。”
  “大王,那范增说陛下不可离咸阳,亦必有见。”
  “寡人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岂范增所能知者,吾意已决,不必烦渎,下殿去吧。”
  韩生见霸王不听谏,下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果然矣。”
  霸王一听,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问陈平, “他说的是什么话?”
  陈平为难了,心说,韩生啊,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我要说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可就活不了啦。大王问到我头上了,不说还不行,怎么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