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青蛇之流光飞舞 作者f浮云y >

第39章

青蛇之流光飞舞 作者f浮云y-第39章

小说: 青蛇之流光飞舞 作者f浮云y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碧莲啊了一声回神。“……我只是随便翻书看看,不记得哪些人是霸主,只记得哪些人的名字好听。”
  “要说名字好听,自然数我戚宝山啦!入‘宝山’岂可空手而回?来来来,吃东西啦,碧莲来看你娘给咱包了多少好吃的!啧啧。”
  戚宝山窜出甲板,一人抬了一张桌子三张凳子出来。“今儿天气好,咱们在外头吃吧,看看四周的景致。”
  
  江上景致千年如旧。
  千年前的往事却如虚影空传。
  韩娘本为韩娥,周朝时赴齐遇劫,途中哀歌一曲,竟至绕梁三日。
  后成玉琴,名为绕梁,献于庄王。
  庄王迷恋琴中幽魂,朝政难思。樊姬献谏,庄王终以铁如意锤碎琴身,以绝情念。
  一瞬间,春秋战国时候那些情事,竟已距离如此遥远。
  韩琴的幽绪,渐渐溶入江水运河中,化为飞沫。
  
  一时暖风熏然。
  船家夫妇在船尾轻轻对唱起来船歌。
  
  “姐儿头上一枝花呀一枝花。
  迎风随浪逐呀逐彩霞。
  春来冰雪儿化,江上对对绿头鸭。
  姐儿的小嘴不呀不说话,只随我归家。”
  
  俚俗曲子,听得人忍俊不禁。
  “喂,仕林啊。”戚宝山啃着牛肉,忽然动心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许仕林一呆。“我?”
  “是啊。上科的状元可是娶了位郡主呢。要是你考中状元的话……至少也有相辅千金,名门闺秀供你挑吧?说说看,你喜欢啥样的。”
  许仕林凝神细想。“那宝山兄,你喜欢什么样的呢?”
  “我当然是喜欢碧莲妹妹这样的了!还用问?”戚宝山答得坦荡。
  仕林瞟一眼碧莲,见碧莲听而不闻,正努力剔一块排骨,忍不住一笑。
  “我呀,我喜欢,恩……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轻云蔽月,回雪流风……就这样的吧。”
  
  “好熟的句子……”
  戚宝山皱眉苦思,却被碧莲一口说破——“他喜欢的是宓妃。”
  “宓妃又是谁?”
  许仕林噗嗤一笑。“洛神。”
  “这也太……太……太奢求了吧?人间绝色倒也罢了,这洛神可是仙子呀,仕林你真要寻个天仙样的女子才肯么?”戚宝山一脸正直地问。“况且,你本来已经这么漂亮秀气的,再找个仙女,该生下什么样的儿女来?……想不出,想不出。”
  “我开玩笑的,宝山兄。”许仕林悠悠道。“人生一世,要寻一个携手同游之侣,断不在才貌姿质,而在于心。”
  “什么心?”
  “砰然心动之心。”
  戚宝山不依不饶。“仕林啊,我虽是粗人,好歹也不笨。你绕来绕去,还是没答我,什么样的女子会让你砰然,然后心动嘛!”
  “遇到了才知啊!”仕林笑嘻嘻地,一派无辜神色。
  
  碧莲装作没有倾听他们对话,只是看住两侧悠悠江流。
  多年不曾离开江南北上了。
  这十年来留在许仕林身边,她不敢妄动一步。
  而紫竹林方面,亦再未派员前来杭州。
  许仕林便如一个文采极佳相貌风流的普通少年,读书应考,渐知世故,终于成|人。
  如今这一考,一动,一中,一行。
  万千缠绕的暗流漩涡,尽在舟底。
  
  杭州的光风霁月,残雪余晴都成过往。
  接下来的修罗戏场,该是汴梁。
  




(3)

  汴京。
  赵煦将硕大的青花一脚踢翻。
  刘贤妃红着眼圈坐在一旁。
  偌大一个延庆殿中,竟无人敢来劝慰。
  
  隔了好一阵子,才听内侍通传:“太后娘娘到——”
  两宫太后,来的自然是心疼嫡亲子的朱圣瑞。
  “母亲!”赵煦不等朱圣瑞开口,便先自撩衫跪下了。
  “皇儿!”朱圣瑞一惊,皇帝因为何事行此大礼?“快快起身,莫教外人看见了。”
  赵煦烦闷地起身,扶着朱圣瑞到榻上坐下。
  
  “国师今日陛见,上奏请立简王为皇太弟。”
  朱圣瑞一惊。
  
  刘贤妃委委屈屈地过来叩见。
  “娘娘要为臣妾做主。臣妾是个无福之人,没法子保住茂儿……可是这三千后宫,莫说还有皇后姊姊在上,难道全不能生养了不成?”
  ——太子赵茂,不足三岁。半年之前,染病身亡。
  “起来说话。”朱圣瑞嘴上安慰着,心却如针刺样痛。
  ——后宫自能生养,但命祚不长的,却是皇帝本人,又能奈何!
  林灵素为赵煦续命已有九年之多。
  当初言明:少则三年,多则十载。
  眼见着,便是尽头了。
  
  “母后。”哲宗向爱妃投去抚慰的目光,斟酌许久才开口。“儿臣想要立贤妃为后。”
  不等朱圣瑞开口,哲宗便抢道,“皇后久居瑶华宫学道,自号华阳教主,于这些宫务上本已极淡。前日里她来探贤妃,这也是她提出的心意……”
  朱圣瑞忽然掩面垂泪。
  ——这后宫的小儿女,却兀自争斗不休。
  “母,母后……”赵煦急上前来扶。
  “没事,我是想到茂儿……还有之前你那两个夭折的闺女……唉。愿我大宋,国祚永昌。”朱圣瑞合十喃喃祝祷。
  ——时日无多,由他去吧。
  “母后,是,允了?”
  “我允了又有何用?慈寿宫那个,才是你母后。”
  ——前朝向皇后是神宗嫡妻,才是官面上的“母后皇太后”。朱圣瑞忝为生母,只能被奉为“圣母皇太后”而已。
  “她?”赵煦挑眉。“只要母后答应,慈寿宫那里无须费心。”
  “皇儿。”朱圣瑞忍不住苦口婆心。“你这些年,对我,太糜费了。而慈寿宫怎说也是后宫正位,纵然那边韬光养晦,你却绝不可有半点失礼。”
  “知道了。”赵煦口中答应,心中却全不以为意。
  朱圣瑞深深看他一眼,心神渐稳下来。
  ——该来的,终究要来。该走的,总是要走。
  
  在延庆殿中驻留了小半个时辰,逗弄了会才两个月大点的康懿公主,朱圣瑞才摆驾回宫。
  来请安的赵似早已经等待多时了。
  “母后!”虽已成年,但赵似在朱圣瑞面前仍如孩童一般欢叫。
  “孩儿给母后请安,母后去哪了?”随随便便的礼仪,全然马虎。
  “先前在延庆殿看看小公主。等急了?”朱圣瑞笑着吩咐内侍传点心上来。
  “母后哪里是去看小公主的,是去看皇帝哥哥和贤妃娘娘的吧。”赵似伸手便抓来吃。“圣瑞宫的小厨比孩儿府里的好上数倍,母后,你也尝尝这梅花包子。”
  “知道你孝顺。”朱圣瑞瞬息千念,想起赵煦的抱怨和贤妃哭红的眼眶。——国师请立简王为皇太弟——国师虽然道法无双,但这后宫人情世故,又如何懂得?如此一来,赵煦和赵似兄弟之间,怕是要生嫌隙了。
  “似儿,近些日子在忙什么呢?”
  “母后我说给你听你莫骂我。三哥带我去了瓦肆,那可好玩了!有叫什么‘说书’的,就是一男一女讲故事古记儿什么的听,可着劲的精彩……”
  听住赵似喋喋不休,朱圣瑞忽然觉得从没有过的疲倦涌上心来,面上笑容忽然僵硬。
  ——这万事纷扰,世间劫难,到底要与谁人共担?就凭她区区一力么?
  “母后,母后。”半日才发现赵似在摇她。“母后莫恼,以后不去了便是。”
  朱圣瑞缓过一口气来。“似儿……你……多争口气。将来,路还长着呢,咱们母子……得一块儿过,明白么?”
  “母后。”赵似怔了一怔。“不是还有皇帝哥哥么?母后莫要忧怀,这辈子皇帝哥哥孝顺您母仪天下,孩儿我呢,就伺候母后开开心心,不好么?”
  朱圣瑞低首,眼泪差点又要夺眶而出。“好儿子……都道你不读书,不进取,可为娘的看着,你心里竟是比谁都明白。”她握着赵似的手。“只是……天命难违啊。”
  “母后究竟是听说些什么混账事儿了?还是后宫有谁嚼舌……”赵似跪在她膝下,伸手去拭她的泪。
  “都没有,都没有。”朱圣瑞强作欢颜。“好孩子,你去吧。母后累了,歇歇便好。”
  
  离了圣瑞宫的赵似一身轻松。
  一个小内侍过来伺候,得空悄然传话。
  “殿下,三殿下叫问,今晚上还去不去了?”
  “去!”转眼才答应自家母后的事全抛脑后。“跟三哥说定个好位子,等等我。”
  内侍压低声音。“三殿下说,今儿不去瓦肆了,他安排了个更好的地方。”
  赵似眼睛一亮。“哪儿?”
  “矾楼。”
  赵似吓了一跳。“那可是……青楼?!要母后知道了……”
  “所以三殿下叫奴婢问问五殿下,敢不敢去,要敢的话,他就多定一间房。”
  赵似犹豫了片刻,哈哈笑出了声。“这世上还有老子不敢的事情么?去就去。”
  
  延庆殿中。
  贤妃才生下小公主不足百日,不能侍寝。
  皇帝同贤妃用完晚膳,便待要离宫。
  刘贤妃却屏退众人,神神秘秘地进言。
  “皇上,国师请奏之事……”
  “爱妃莫挂在心上。朕已经当场驳回了。”
  “臣妾前几日听母亲说,这道门中人,也如医家或是御厨一般,竟分门派。国师虽然德高望重,但近来有从江南而来的一位高道叫白犀子的,公开宣斥国师的《五雷玉书》为伪经,自称乃是道门正统,老君之后。”
  赵煦皱了皱眉。林灵素虽得罪了天家夫妇,但几朝太后包括自己生母,都奉他如神。贤妃此举,倒叫赵煦为难。
  贤妃却也不是鲁莽人物,紧笑道,“臣妾原想,不过又是个江湖骗子。谁料到,前几日与皇后闲聊,皇后竟读过此人所著的《摄生论》,还称颇为有理。”
  “哦?”赵煦倒是起了好奇之意。宫中崇道之人众多,太后朱圣瑞便是一名,孟皇后又是一名,且青出于蓝,造诣十分深厚。
  “臣妾是想,不如将此位高道所著之作进呈给太后娘娘,也许可以辩论一二,亦是真金不怕火炼的盛事。”
  “嗯,如此甚为妥当。”赵煦心喜爱妃考虑周到。“如此,今夜朕便留在延庆殿中,先看看令皇后和爱妃双双称道的这著作有何道理。”
  “谢皇上!”贤妃未料到此举还能留下赵煦过夜,虽不能侍,却可如寻常夫妇般同卧闲话,不由得大为欣喜。
  
  “有生必有死乎?若生必有死,起必有灭,修之何为!人心洞洞,虽孺子无明,见花开而喜,犬逐而笑;耄耋安居,纵绕膝天伦,以衰病为累,以辞世为恸;此人之常也。虽冬藏而春种,夏作而秋收,然残枝败叶,瑞雪盖后,自滋生机,更焕丰年;此天之常也。是故天地有道,厌遽而喜恒,人间有道,悲死而乐生……”
  
  “好!”赵煦大赞。
  刘贤妃自瞌睡中抬头,朦胧见赵煦仍在案前苦读。
  “官家。”
  “真是好著作。爱妃明日替我安排那位高道入宫,朕要见见!”
  “臣妾敢不遵命?……这天寒地冻的,明日还要早朝,皇上不如早点歇了吧……”
  
  “不。此事不便白日进行,万一母后得知,传入了国师耳朵里……”赵煦精神奕奕,突发奇想。“爱妃,你可能为朕安排,即刻与此高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