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民国十大军阀大结局 >

第7章

民国十大军阀大结局-第7章

小说: 民国十大军阀大结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本意是想给冯玉祥戴顶高帽,表示对冯玉祥的器重,笼络热乎一番的。谁知就这几个字弄巧成拙,自从被吴佩孚赶出了河南,冯玉祥脑后就长了反骨,想着报这被辱之仇,被逐之恨,第二次直奉战争一开打,他就感到机会到了,之所以还隐忍不动,是因为心存忌惮,吴佩孚“常胜将军”的名头还是唬人的,再说,他这几天看到的报纸都是由直系控制的,都是说战事如何让人乐观,让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份电报让他知道了事实的真相,冯玉祥不再犹豫,立即变后队为先锋,回师直捣北京,发动政变。战局也急转直下,奉军发起全面反攻,“常胜将军”要面子呀,尚不肯退,幸亏段祺瑞来电相劝,劝他不要任性使气,要是做了俘虏,那对面子更有损。段祺瑞是北洋元老,接受他的意见可以说是尊敬师长,吴玉帅这才为他逃跑找到了借口。    
      这一退,一直退到了鸡公山,一路上的委屈就不用说了,真是墙倒众人推,路过洛阳,这本是吴玉帅的开府之地,陕西督军就是那个送万民伞的刘镇华,过去对吴玉帅是何等巴结,现在居然从潼关发来电报,限吴佩孚24小时之内走人。    
      于是,再走武汉,那里是他的部将萧耀南的地盘,火车尚在河南境内,萧已经发来急电,话虽说得客气,态度却是斩钉截铁,请老上司“车驾勿履湖北”。天地虽大,堂堂的吴玉帅连个容身之地也没有了,只能在鸡公山上安营扎寨。    
    


秀才将军—吴佩孚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吴佩孚再度风光;两面作战,南北同时用兵。没料在南口被冯玉祥部顽强抵抗;等他击退冯部,南下对付北伐军时,为时晚矣    
      此时的张作霖正风光,能打败吴佩孚,还有什么人打不败?于是奉军纷纷入关,一路下江南,连取安徽、江苏、上海,直系中有一位后起之秀叫孙传芳的,时任浙江督办,眼见得奉军侵入了他的势力范围,振臂一呼,联合起江苏、江西、安徽各省的地方军阀,挂起了五省联军大旗,给奉军迎头痛击,将其一口气赶到了山东境内方才罢手。    
      孙传芳这个人很精明,懂得“出头椽子先烂”这个道理,不想树大招风,成为众矢之的,因此又推出吴佩孚,各路军阀也纷纷捧场,计有十四个省的地方实力派一致推举吴玉帅为他们的掌门人,打起了“讨贼联军”的旗号,对抗奉张。    
      不过,吴佩孚这个讨贼联军却是讨赤不讨张,他有两个对手放不过,一个是号称北赤的冯玉祥,那是让他有刻骨之痛的;另一个就是号称南赤的广东国民政府,继承了孙中山的北伐遗志,那是要夺江山的。吴佩孚对共产主义十分反感,认为那是异端邪说,自以为铁肩担道义,要挽狂澜于既倒,重新收拾人心,匡扶正道,以救中国。    
      恰于此,三湘变乱,给了他再展手脚的机会,逆历史潮流而上,要与革命的进步势力周旋一番。    
      就广东革命政府而言,湖南的地位十分重要,那是北伐的通道,现任省督赵恒惕已经老朽,他的手下实力人物唐生智,早想着取而代之了。因此暗中与广东方面联系,想借助一臂之力,谋取湖南。赵恒惕驽马恋栈,当然不肯下台,于是寻求吴玉帅的支持,吴佩孚拈着胡须,心里打着算盘,别看他现在是十四省联帅,其实仰人鼻息,没有尺寸之地,因此想把湖南占为己有,何不乘此浑水摸鱼。再说,如果取了湖南,那就是将广东政府的北伐通道堵死,一石二鸟,何不为也?    
      主意打定,他对赵恒惕拍起了胸脯,假如唐生智敢犯上作乱,本帅当拔刀相助。    
      听说吴玉帅要助自己的对手一臂之力。唐生智也暗暗害怕,于是也悄悄地向吴佩孚示好。    
      吴佩孚却一阵冷笑,这是他的连环计,先让唐生智反赵恒惕,然后再以助赵的名义讨唐生智,湖南这块地盘必将落入自己的手里。    
      因为有吴玉帅的默认,唐生智果然发难,将赵恒惕赶出了湖南,因为吴玉帅没有像他许诺的那样拔刀相助,赵恒惕摇摇头,长叹曰:“连吴玉帅那样一言九鼎的人都食言而肥,真是人心不古。”从此心灰意冷,息影政坛。    
      吴佩孚反而来了精神,一改漠不关心的态度,对唐生智派到汉口的代表欧阳任露出了狰狞,限他24小时内让出军事重镇岳阳,并通电讨赤,彻底断绝与两广的关系。说着话,他命人取过纸笔,握管挥毫,龙飞凤舞地写了一个“兵”字,又在上下两端写下北南二字。    
      “本帅既可向北方冯玉祥用兵,过去的账还未算清。”说着,一道黑线划向了上方。    
      “也可向唐孟潇用兵。”一道黑线又划向了下方,犹如一柄黑色的锋刃。    
      欧阳任一哆嗦,却也无比气愤,心里恨恨道:“吴子玉欺人太甚。”    
      唐生智也是一团火直往脑门子上蹿,对着随欧阳任一起来长沙的吴佩孚的代表谭道南大声嚷嚷:“吴子玉不要小视湖南,他有陆军海军,可以分三路五路进攻长沙,我却集中兵力,突破一点,直取武汉。”说着,从腰间掏出手枪,重重往桌子上一掼,“或者吴玉帅的这块金字招牌被打碎,或者这件东西解决了我。”摆出了拼命架势。    
      吴佩孚就是要逼着唐生智和他刀兵相见,当即升帐点兵,挥师湖南。唐生智的兵马不是对手,望风而逃,很快就丢了湖南大半。无可奈何之下,唐生智只能加入广东政府的阵营,寻求支援。北伐战争也因此而引发,本来广东方面正因为“中山舰事件”而政局动荡,无暇北顾,但唐生智的求援不能不理,不然,丢了湖南,不要说是北伐,连大门都让人堵上了。于是,叶挺的独立团率先上了前线,蒋介石率大军随后而行,准备与吴佩孚一场恶战。    
      就在这节骨眼上,吴佩孚却率主力离开了湖南战场,他以为唐生智已没有回天之力了,湖南战事大局已定,于是又构思新的宏图。现在,他已急着北上,去会见昔日的对手张作霖,两人此番是解释前怨的。在吴佩孚的心中,最恨的还是冯玉祥。现在的张作霖,日子很不好过,“屋漏偏逢连阴雨”,江南的溃败,还没让张作霖顺过气来,手执重兵的郭松龄又于1925年11月下旬在滦州倒戈,直杀到张作霖帐前。    
      关于郭松龄反戈的动机,有许多说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冯玉祥挑动其间”,冯玉祥也不隐瞒,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承认了此事。    
      郭松龄这一击之威力,丝毫不亚于冯玉祥当年发动的“北京政变”,如果不是日本人干涉,张作霖都打算通电下野了。尽管后来转危为安,但是奉军的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恢复。所以,张作霖也和吴佩孚一样恨透了冯玉祥。1926年初,正式致电吴佩孚,提出联合问题,吴佩孚很爽快地答应:“以前冯玉祥倒戈,令我痛心;如今郭松龄倒戈,也令你痛心,我愿帮助你。”    
      吴张联合,也有政治上的一致和需要,他们两人都是以消灭“共产”、“赤化”为己任的,吴佩孚的部下在北京对中外记者露骨地挑明吴张联合的反革命目的:“奉直妥协的政策,是先扑灭北方赤化,然后再扑灭广东之赤化,期实行全国之刷新。”在张作霖的邀请和催促下,吴佩孚于1926年5月26日,挑选精兵2100人组成卫队,挂上四十节车皮,唱着自编的《满江红》,意气风发,启程北上了。    
      一路上马不停蹄,待赶到前线,奉军已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南口打得热闹非凡,守卫南口的是西北军中最出色的将领之一的鹿钟麟,南口防线也是由苏联人帮助修的,依地形而建,阵中有阵,沟壕相连,火力网纵横交错,张作霖的东北子弟兵也不知有多少在这里抛尸埋骨,魂飘异乡。    
      奉军久攻不下,吴佩孚洋洋得意出马了,他在长辛店设立总司令部,亲自指挥南口之战。他眯缝着眼睛,用漫不经心的语气向东北军将领打下包票:“十天之内拿下南口。”    
      东北军的将领气得眼睛发黑,要知道,攻打南口的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张大帅的公子张学良所指挥的三、四军,吴佩孚的狂妄也太离谱了。    
      西北军让吴佩孚栽了面子,十天过后,对手寸步难进。南口攻下后,已是两个月后的事了,吴佩孚已品尝不出胜利的滋味,待他日夜兼程地赶到武汉,北伐军已经打到了汀泗桥,完全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    
      号称天险的汀泗桥,只守了两天,就被北伐军给突破了,这时候他才感到大事不妙,亲自到贺胜桥督战,这是守卫武汉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再有闪失。    
      贺胜桥之战,是北伐以来湖南战场最险恶一战,双方都是死力相拼,真正称得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吴佩孚一生征战四海,见过无数阵仗,会过多少强敌,也未见今日之恶战,他一跺脚,喝道:“组织督战队,一步也不准退!”这是他屡试不爽之法宝,“置之死地而后生”,凭此一招,多少次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有一位旅长震撼于眼前的血肉横飞,神经陷入了崩溃,不自觉地向后退去,只听得半空中响起一声霹雳,一道白光闪过,吴佩孚手起刀落,血雨和刀光齐飞。    
      “有逃跑者,杀无赦!”吴佩孚咬牙切齿,用手指着倒在血泊中的那位旅长。    
      然而吴佩孚的大刀队只能阻于一时,他们的脚下,鲜血汩汩而流,尸体堆成一片,阴风回旋,腥臭逼人,不知多少将士成了督战队的刀下之鬼。    
      前面的枪声一阵紧似一阵,北伐军的攻击步伐坚定而有力,吴佩孚两只手上都沾着血,他的面目因愤怒和恐惧而狰狞,他预感到这一仗败了,悄悄地命令身后的火车生火待发。随着一阵绝望的长嚎,溃兵们向督战队发起了冲击,他们躲不过前方的弹雨,又难避身后的刀网,进退无路,求生无门,只能如此了。    
      就算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也没有如此狼狈过,威风尽丧,连火车头都来不及换,打着倒车仓皇而走。    
      刚刚逃回武昌,北伐军又围了上来,乘胜攻城,吴佩孚大怒,当时正值夏天,烈日炎炎,他也不顾斯文,光着个膀子在城头上督战,守将刘玉春暗暗佩服,这吴玉帅果真不怕死,于枪林弹雨中眼睛也不眨一下。主帅镇定如此,这仗就打得颇为卖力,直到暮色沉沉,北伐军尚未得手,怏怏鸣金收兵。    
      刘玉春草草地填了下肚皮,又出来巡城,路过伤兵营,只听得里面高唱吴佩孚自编的《满江红》,不禁惊诧,士气为何如此之盛,待走了进去,发现吴佩孚正和一群伤兵饮酒高歌。原来,吴佩孚的指挥所就与伤兵营毗邻而设,他在用餐时,耳闻一阵阵伤兵的哀号,于是坐不住了,让马弁拎着两坛烧刀子随后而行,他一进伤兵营,就长跪不起,口中念念有词:“昨日在贺胜桥,我用大刀逼弟兄们卖命,侥幸不死的,今日里又是穿肠洞臂,我吴某人有欠你们的。”    
      见堂堂的吴玉帅跪在自己的面前,许多伤兵感动得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吴佩孚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