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

第197章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197章

小说: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领,号为馆主,常令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学生三十人,校书郎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二人,楷书手三十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潢匠九人,亭
长二人,掌固四人。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
得参议焉。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其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学之制焉。
    中书省 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谒者”二字。历代但云中书。后周谓之内史
省,隋因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炀帝改为内书省。武德复为内史省,三年改
为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光宅改为凤阁,神龙复为中书省。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五
年复旧。
    中书令二员。 汉、魏品卑而付重。魏置监、令各一员,历南朝不改。隋省监,置
令二人,正三品。隋文帝废三公府僚,令中书令与侍中知政事,遂为宰相之职。隋曰内
书令。武德日内史令,寻改为中书令。龙朔为西台右相,咸亨复为中书令。光宅为凤阁
令。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为中书令。天宝改为右相,至德二年复为中书令。本
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月九日,与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后不改也。
    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厘万
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慰
劳制书,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凡大
祭祀群神,则从升坛以相礼。享宗庙,则从升阼阶。亲征篡严,戒敕百僚,册命亲贤,
临轩则使读册。若命之于朝,则宣而授之。凡册太子,则授玺。凡制诏宣传,文章献纳,
皆授之于记事之官。 武德、贞观故事,以尚书省左右仆射各一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
人,为知政事官。其时以他官预议国政者,云与宰相参议朝政,或云平章国计,或云专
典机密,或参议政事。贞观十七年,李勣为太子詹事,特诏同知政事,始谓同中书门下
三品。自是,仆射常带此称。自余非两省长官预知政事者,亦皆以此为名。永淳中,始
诏郭正一、郭待举、魏玄同等,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旨平章事。自天后已后,两省长官
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为宰相。其仆射不带同中书门下三品者,但厘尚书省而已。
总章二年,东台侍郎张文瓘,西台侍郎戴至德等,始以同中书门下三品著之入衔。自是
相承至今。永淳二年,黄门侍郎刘齐贤知政事,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后两省长官,
及他官执政未至侍中书令者,皆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
    中书侍郎二员。 汉置中书,掌密诏,有令、仆、丞、郎四官。魏曰中书郎,晋加
“侍”字。隋置内书省,改为内书侍郎,正四品。武德初为内史侍郎,三年改为中书侍
郎。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易号。至德复为中书侍郎。武德定令,与尚书侍郎俱第四
品。大历二年九月,与门下侍郎共升为正三品也。  中书侍郎掌贰令之职。凡邦国之
庶务,朝廷之大政,皆参议焉。凡临轩册命大臣,令为之使,则持册书以授之。凡四夷
来朝,监轩则受其表疏,升于西阶而奏。若献贽币,则受之以授于所司。
    中书舍人六员。 正五品上。曹魏于中书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按章。高贵乡公于通
事下加“舍人”二字。晋于中书置舍人、通事各一人。自魏、晋、齐、梁,诏诰皆出于
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通事舍人但掌呈奏而已。或通事有文字者,别敕知诏诰。至梁
武,制诰专令舍人掌之,兼去“通事”二字,但云中书舍人。隋曰内史舍人,置八员,
掌制诰,品第六。寻升五品上。炀帝改内书舍人,置四员。武德初为内史舍人,三年,
改为中书舍人。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改易。
    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
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
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国有大事,若
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贺,亦如之。凡册命大臣于朝,则使持节读册命之。凡将帅有
功及有大宾客,皆使劳问之。凡察天下冤滞,与给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凡百司奏议,
文武考课,皆预裁焉。
    主书四人, 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二十五人,书令史五
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修补敕匠五十人。
    右散骑常侍二员, 从三品。  右补阙二员, 从七品上。  右拾遣二员, 从
八品上。  起居舍人二员。 从六品上。  右常侍、补阙、拾遣。掌事同左省。起
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之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以记时政损益。季终,则授
之于国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 从六品上。通事舍人,奏谒者之官也。掌宾赞、赞受事,隶光
禄勋。晋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隶中书。东晋曰通事舍人。隋因晋制,置十六人,从六
品上,又为通事谒者。武德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四方馆,属中书
省也。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
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凡军旅之出,则命
受慰劳而遣之。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以视其疾苦。凯旋,则郊迓之,皆复命。
凡致仕之臣,与邦之耋老,时巡问亦如之。
    令史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
    集贤殿书院: 开元十三年置。汉、魏已来,职在秘书。梁于文德殿内藏聚群书。
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后周有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隋平陈之后,写群书正副二本,藏
于宫中,其余以实秘书外阁。炀帝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贮书。自汉延熹至隋,皆秘书掌
国籍,而禁中之书,时或有焉。及太宗在籓府时,有秦府学士十八人。其后弘文、崇文
二馆皆有。玄宗即位,大校群书。开元五年,于乾元殿东廊下写四部书,以充内库,置
校定官四人。七年,驾在东都,于丽正殿置修书使。十二年,驾在东都,十三年与学士
张说等宴于集仙殿,因改名集贤,改修书使为集贤书院学士。其大明宫所置书院,本命
妇院,屋宇宏敞。永泰元年三月,诏仆射裴冕等十三人,每日于集贤书院待诏。
    集贤学士。 初定制以五品已上官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每宰相为学士者,
为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  学士知院事一人, 开元初,以褚无量、马怀
素、元行冲相次知乾元殿写书,及在丽正,乃有使名。张说代元行冲,改院为集贤,以
说为大学士,知院事,说恳让大字,诏许之。自是,每以宰相一人知院事。
    副知院事一人, 初,宰相张说知院事,以左常侍徐坚为副知院事,因为故事。
    判院一人, 初在乾元殿,刊正官一人判事,其后因之。  押院中使一人。自乾
元殿写书,则置掌出入,宣进奏,兼颂中官,监守院门,掌同宫禁。  侍讲学士,
开元初,褚无量、马怀素侍讲禁中,名为侍读。其后康子元为侍讲学士。
    修撰官,校理官, 并无常员,以官人兼之。  待制官, 古之待诏金马门是。 
 留院官,检讨官。 皆以学士别敕留之。  孔目官一人,专知御书典四人, 并开元
五年置。  知书官八人, 开元五年置,掌分四库书。  书直、写御书一百人,拓
书六人,书直八人,装书直十四人,造笔直四人。 并开元六年置。  集贤学士之职,
掌刊缉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
求焉。其有筹策之可施于时,著述之可行于代者,较其才艺而考其学术,而申表之。凡
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
    史馆: 历代史官,隶秘书省著作局,皆著作郎掌修国史。武德因隋旧制。贞观三
年闰十二月,始移史馆于禁中,在门下省北,宰相监修国史,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及
大明宫初成,置史馆于门下省之南。馆门下东西有枣树七十四株,无杂树。开元二十五
年三月,右相李林甫以中书地切枢密,记事者官宜附近,史官尹愔奏移史馆于中书省北,
以旧尚药院充馆也。  史官。 古者天子诸侯,皆有史官,以纪言动、历数之事。到
后汉明帝,如当时名士入东观,撰《光武纪》,而史官因以他官兼之。魏明帝始置著作
郎,专掌国史,隶中书。晋改隶秘书省,因而不改。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
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  监修国史。 贞观已
后,多以宰相监修国史,遂成故事也。  修撰直馆。 天宝已后,他官兼领史职者,
谓之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也。元和六年,宰相裴垍奏:“登朝官领史职者,并为修撰,
未登朝官入馆者,并为直馆。修撰中以一人官高者判馆事,其余名目,并请不置。”从
之。  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四人,亭长二人,掌固六人,装满直一人,熟纸匠六人。
史官掌修国史,不虚美,不隐恶,直书其事。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继
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诛赏废兴之政,皆本于起居注、时政记,以为实录,然后立编
年之体,为褒贬焉。既终藏之于府。
    知匭使。 天后垂拱二年,置匭以达冤滞。其制,一房四面,各以方色,东曰延恩,
西曰申冤,南曰招谏,北曰通玄。所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盖古善旌、诽谤
木之意也。天宝九年,改匭为献纳。乾元元年,复名曰匭。垂拱已来,常以谏议大夫及
补阙、拾遣一人充使,受纳诉状。每日暮进内,而晨出之也。
    翰林院。 天子在大明宫,其院在右银台门内。在兴庆宫,院在金明门内。若在西
内,院在显福门。若在东都、华清宫,皆有待诏之所。其待诏者,有词学、经术、合炼、
僧道、卜祝、术艺、书奕,各别院以禀之,日晚而退。其所重者词学。武德、贞观时,
有温大雅、魏徵、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褚遂良。永徽后,有许敬宗、上官仪,皆
召入禁中驱使,未有名目。乾封中,刘懿之刘祎之兄弟、周思茂、元万顷、范履冰,皆
以文词召入待诏,常于北门候进止,时号北门学士。天后时,苏味道、韦承庆,皆待诏
禁中。中宗时,上官昭容独当书诏之任。睿宗时、薛稷、贾膺福、崔湜,又代其任。玄
宗即位,张说,陆坚、张九龄、徐安贞、张垍等,召入禁中,谓之翰林待诏。王者尊极,
一日万机,四方进奏、中外表疏批答,或诏从中出。宸翰所挥,亦资其检讨,谓之视草,
故尝简当代士人,以备顾问。至德已后,天下用兵,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
尤择名士,翰林学士得充选者,文士为荣。亦如中书舍人例置学士六人,内择年深德重
者一人为承旨,所以独承密命故也。德宗好文,尤难其选。贞元已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