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 >

第40章

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第40章

小说: 爱的日记 作者:不详[外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后4个月,医生们策划施手术,爱丽斯则频频往返范德比尔特。在这些旅程中,西尔玛总在爱丽斯身边。她已和丈夫雷门谈及这个没有脸的女孩,他也同意应尽一切努力帮助。
  1977年1月的一天晚上,帕金斯夫妇接到爱丽斯母亲打来的电话,告诉他们家里发生剧烈纠纷。雷门说道:“当时我想到的是有人会伤害那小女孩。”帕金斯夫妇由一位警察局长陪同赶过去。爱丽斯的母亲已等在门口。“接过去吧,”她说,把爱丽斯像一捆包裹似地递给西尔玛,“我无法再照顾她
  爱丽斯16个月时,体重只5公斤,连翻身也不会。“如果当晚我们没有把她接过来,我想她一定活不了多久,”雷门说,“但我们要她。”
  许多人劝帕金斯夫妇不要领养爱丽斯。“他们认为我们无法应付一切问题,”西尔玛说,“但家里的人已全部爱上了她。”
  今天爱丽斯已7岁,在马利维尔的艾维瑞脱特别教育学校就读。
  除了正常功课之外,还接受职业疗法及语言治疗,她懂得250个字,并开始学造句。
  她在家里的生活和别的盲童相似。她绕过各种障碍物认路无误。
  西尔玛说:“她仿佛有个内在雷达系统。她总是似乎知道前面有危险,于是慢下来或停下来。”
  她喜爱的消遣是在雷门在后院安装的秋千上玩。她往往独个儿在后院里溜达,西尔玛在厨房随时可通过窗子注意她。
  爱丽斯的前途问题很多──包括社会排斥问题。使人诧异的是,孩子们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爱丽斯,而且常常袒护她。有一天上学时,有个女人第一次见到爱丽斯,脱口而出地问道:“那怪物是谁?”
  站在附近的一个小女孩说:“太太,那不过是爱丽斯罢了。”于是她拉着爱丽斯的手带她上教室。
  爱丽斯还要接受更多的手术。林治医生说:“我们要做眼窝,装上一双人造眼,使她看来更正常。”
  同时,爱丽斯生命中又有一次重大改变。她正式由帕金斯家收养。西尔玛说:“她一直是我的小女孩。公事文件只是办个正式手续罢。”

  言语难诉的爱

  有一种感情是朴实而深厚的,超越言辞的爱。
  1980年春天,珍妮弗,快8岁时,肿大的右腿出现了溃疡。必须采用某些措施,否则如果发生严重感染,就得截肢。匹茨堡T。D华盛顿康复医院的迈克尔。阿历克山大医生建议,让珍妮弗来做两周的实验治疗,因为该办法对另外一些淋已水肿的人已产生了疗效。
  爱德华夫妇同意了。珍妮弗的腿被一种袖带交替缠裹住,袖带连着一个泵,这个泵按设计压力不断送出气流,以推动淋巴液流向心脏。但不幸的是,这种泵对珍妮弗效果并不大,膝部的肿胀倒是消退了,可脚和大腿更肿了。
  老爱德华来看望珍妮弗。当他看见孙女用这种单压力泵时,感到难以容忍。忽然他眼睛一亮:自己年轻时,曾学过工程,而且在当经理时,曾有过7项发明专利,现在第8项专利的构恩已开始形成──他骄做地称之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发明”。
  他建议医生,不能把整个腿裹在袖袋里,而是从脚到大腿向上逐渐移动压力以推动液体向心脏流动。但是怎样才能做到呢?老爱德华发誓:“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会为孙女做些事情的。”
  在以后的三个月中,他一头钻在地下室的工作间里。这位坚毅的老人常常工作到深夜。他对生理学知之甚少,就频繁去图书馆查阅医学书籍。其间,他的心脏病发作了两次,但他毫不理会妻子不许他过分劳累的警告。
  一个新装置终于诞生了。1980年11月15日,当阿历克山大医生在自己的胳膊上试验了老爱德华的泵的安全性,便立即决定让珍妮弗使用这种泵。这种新型泵由两个专为珍妮弗设计的袖袋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一个放在右臂上,一个放在右腿上,每个袖袋分成三部分,每部分在特定时间接受特定的压刀。
  第一个星期里,珍妮弗每天用泵8小时,效果明显,看到患腿渐渐消肿,每个人都为之振奋。
  一个月后,珍妮弗的右手出现了关节外形。她的眼睛闪问发光,兴奋地叫道:“妈妈,我手上的骨头都突出来啦!”
  在以后的几个月中,她的两条腿渐渐变得差不多粗细,珍妮弗和祖父愉快地分享每一点进步带来的喜悦。她学会了在自行车上重新掌握平衡,学会了不拖着腿走路。一天,珍妮弗回到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对祖父说:“爷爷,我现在跑得比班上的任何人都快!”老人眼睛湿润了,他感到再没有哪件事比听到这些使自己更幸福、更快乐。
  就在老爱德华完成泵的研制工作后的两个月,他的右眼视网膜出血,加上他的另一只眼以前就有病,这样老人失明了。
  索尼亚说:“是坚强的意志使他能等到泵发明完成后才失明。”
  现在珍妮弗以百倍的关心照顾回报爷爷的恩情。她给他读报纸,行走时总是拉着爷爷的手。索妮亚又说:“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特别的,这种情感不是华而不实的,而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是朴实而又深厚的,这是一种超越言辞的爱。”

  妈妈,我不让你死

  10岁的洛迪牢记父亲的嘱托:你是家中惟一的男子汉!
  1980年6月10号早上,美国得克萨斯州潘翰德尔农场的主人把10岁的儿子洛迪叫到跟前,抚弄着他的头发说:“洛迪,我要出门办事去了,你现在是家里叫唯一的男子汉,要好好照顾妈妈。”
  洛迪点点头。每逢爸爸不在家,洛迪就俨然是个撑门户的男子汉,帮助妈妈照管农场和小牛。妈妈海伦不久前做过一次大手术,身体刚复原,不能太劳累。
  下午天气变坏了,海伦开车到学校来接洛迪。回去的路上雨越下越大,当车拐上通往家中的柏油路时,时间约是晚上1O点35分。这时夹着冰雹的雨猛泻下来,2~3米以外便是一片朦胧。当车开到一条小河边时,因河水泛滥,他们怎么也找不到路。海伦将车速放得很慢。
  突然,车陷进一个坑里,发动机哼了几声便熄火了。洛迪蜷缩在汽车后座上,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
  借着闪电,海伦看见小河变成了近200米宽的一片洪水。不一会,水漫上了座位,他们的身体开始感到麻木。不能坐在汽车里等死。
  母子二人费了好大力,打开车门下了车,手搀着手想从桥上涉水过河。可是刚一迈步,激流便把他们俩抛起来,卷进了洪水,抛过同桥一样高的河堤。
  在黑暗的激流中,海伦紧抱着洛迪的腰不放。他们幸运地抓住了一道铁栅栏,虽然铁棍的断头将海伦左臂上的一片肉戳了下来,而且露出了骨头,可她死也不松手。时间慢慢过去了,冷水泡得他们浑身麻木,不久,他们抱着的柱子也快被水淹没了,只好转移。洛迪又抱住了根电线杆,而海伦却被激流卷走了。
  洛迪惊恐地看着妈妈消失在黑暗中。这时他想起了爸爸的话,便放开电线杆去追妈妈。洛迪还不太会游泳,只会“狗爬式”,但他要救妈妈,不能让妈妈死!洛迪游进漩涡,将手伸到正在漩涡里无力打转的妈妈的脖子下,托起她的头,喘着气说:“妈妈,不要紧,有我在呢。”
  就在这一刹那,海伦和洛迪又被卷进激流,洛迪的一只手拉着桂在妈妈的脖子上的提包带子,双腿不停地蹬水,空着的一只手不顾一切地划水。几分钟后,他手脚发软了,游不动了,可他想起爸爸的话,便一次次鼓起劲头,坚持游下去。有好几次,他都哭着想:“游不动了,再也游不动了……”可小洛迪并没有沉下去,他保护着妈妈,在冰凉湍急的洪水中坚持了整整3个钟头!
  凌晨,洪水将海伦母子冲到了浅水中,他俩没有力气站起身来,只好在黑暗中爬行。海伦无力地对洛迪说:“你一个人往前去吧!找到人再来救我,”可小洛迪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妈妈。他知道,他一旦离开,妈妈肯定会被淹死。他要守在妈妈身边,他不能让妈妈死。
  天快亮时,洛迪发现了一间无人的空房子,他帮着妈妈爬过去,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差不多不省人事的妈妈拖进屋里,再把地上的一堆草分出一半作“床”,让妈妈躺上去,将另一半盖在妈妈身上,然后,坐在一旁守护着。
  ……

  痛失吾爱

  你一口气饮尽了我们给你的爱,便回身跑开了。
  生命给我们的感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我们年仅10岁的儿子,在生命的花期,因突发白血病而遽然凋谢……
  那是怎样一个清冷的夜啊,我们的儿子,来不及叫一声爸爸妈妈就匆匆离去了。
  从天而降的巨大不幸击中了我们。随着太平间冰冷的柜门那惊心的关合声,爸爸再也支撑不住,一下子昏死过去,妈妈则在医生的监视下泪流满面,茫然地吞服着这世界上最苦的药    儿子)在悲痛中,我们满脑子漂浮的都是你的影子。记得在幼儿园时,你争强好胜。敢为人先的品性就已显露无遗。“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手风琴合奏少不了你,三句半最后抖包袱的半句非你莫属,团队歌舞表演中的你──正在发号施令的小军官,不时往上拽拽裤子,逗得满场笑声四起。事后你悄悄告诉爸爸妈妈:“现在,他们都知道我是你们的儿子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上学了,你在学习和活动中更是事事争先,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四年来,你的聪明天赋和勤奋好学赢得的每学期一本的三好学生证书,时常让我们感到骄做。唯一让你对自己成绩不满意的科目是体育课。这也难怪,你个头不高,圆圆胖胖,有些运动项目对你而言确有难度。为了通过前滚翻测试,一连几天放学回家后。你让爸妈当教练兼观众,把被褥铺在地板上一遍一遍地在上面练,累得你满头大汗。
  呼呼直喘。直到有一天,你兴冲冲地告诉爸妈你终于通过测试,还得了高分。你感叹道:“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服输的性格,你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自我。“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表率”,班主任这样评价你。就在去年11月中旬的主题班会上,你扮成一个导游,左手执妈妈帮你做的导游旗,右手捧着爸爸送给你的集邮册,神采飞扬他讲解着,带领同学们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段录像竟成了老师送给爸爸妈妈最珍贵的礼物。你的不辞而别,让所有认识你的人无不心痛落泪。
  儿子,你走了,你一口气饮尽了我们给你的爱,便回身跑开了。
  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了你的喊声、笑声,却又时时刻刻、真真切切地回荡着你的欢声笑语。

  捎往天堂的衣服

  烧纸钱儿、烧东西,都是希望把这些送到阴间。
  我考研第二天,小姑死了,25岁,花季般的年龄。
  大家封锁了消息,直到第三天最后一门考完,我才得知噩耗。第一感觉不是震惊,而是根本就不相信,离婆家越近越在心中印证着那个事实,谁会拿死同我开玩笑啊!
  走进家门,发现婆婆一人在家,陪护的人刚去,公公得了心梗,也蒙在鼓里,丈夫去为小姑料理后事去了,我不知怎样开口说话,只记得叫了声“妈”,泪水就来了。婆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