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

第34章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第34章

小说: 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津和海海却玩得特别开心。满地的棍棒、玩具、纸片都有特别的含义,墙上五颜六色的线条、圆圈是他们的“杰作”,好几个花瓶也葬身于他们的手下,更不用说家里的糖果糕点放哪儿,由他们任意挥霍、浪费了。津津的父母为有一位这样的邻居而叫苦不迭,三令五申儿子不许去海海家玩,也不要让海海到自己家里来玩。可是再多的规定也挡不住海海那擂得“震耳欲聋”、令人尴尬的打门声。每一次海海走后,父亲都要指着满地狼藉的“战场”告戒津津:千万不能学海海呀!这样的孩子绝对没有人喜欢的。    
    恐怕所有的家长都会把海海这样的人作为反面教材,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孩子自己呢?却并不理会父母的忠告,他们和海海这类同伴玩起来,特别过瘾,一点不枯燥,单调,所以,他们特别乐意与海海这样的朋友一块玩。    
    我们既然不能选择邻居、环境,不能控制和指挥别人,那么想办法改变现状也许是个好主意。比如海海,你既不能不让他进屋,那么就应该在他进屋后对他有所规定或为他提出建议。家长应该明白这一点,就是像海海这样的“坏”孩子,其实也并不真的坏,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罢了。相反,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有较强的创造性,如果能让他们扬长避短,就可得到意外的收获。    
    津津的父亲后来改变了对海海的态度,每当海海到家时,他就让海海和儿子津津一起去倒垃圾,买小物品等等。每次做完事回来汇报时,都是海海“打主力”。显而易见,海海干这些事的胆子大些,能力强些。而且,只要有事干,海海就不那么顽皮了。发现了海海的长处后,就不再觉得海海那么讨厌了。海海身上有些“可贵”的东西,是很多孩子都没有的。比如,海海无论在哪儿,都可以一屁股坐到地上去,立即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这种“不拘小节”,是他内心没有约束的表现,是他能进行“创造”性玩耍的基础。很多孩子画画,喜欢一板一眼,非常规范,可海海的画却“生动”无比:眼睛不是长在一边脸上,就是长在头顶上,他画的人,似乎永远都是“残疾”人,可不知为什么,看了以后,却不得不暗暗叫好:大胆、有想像力、有创造性。    
    


第三部分第8章 如何对待孩子的交往(4)

    其实,让孩子和海海这样的人交往,会受到影响,变得灵活的。只是在交往前,要叮嘱他们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有危险,其余的就不必过多干涉了。父母们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善于发现并引导、利用这些长处,为我所用,就能为自己创造出一个新的环境,能使生活变得更愉快。    
    正确对待孩子的异性朋友    
    小洁读初三,是班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是最近妈妈发现小洁的书包里有男生的电话号码,而且放学常有男生陪伴回家。为此,妈妈大为恼火,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将这些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于是严格规定,小洁放学15分钟后必须到家。此外,还时常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小洁放学回家的路上,以观其动态。在家里,一听到有男生来的电话,马上卡断,并一个劲地询问打电话的是谁。小洁自幼都很听妈妈的话,但对妈妈的这种做法百思不解。她哭着对妈妈说:“这些都是班上的同学。最近班上开展一对一活动,自己是干部,有责任帮助同学。再说,我们也没有做什么嘛。”妈妈一听更火了,大声地说:“帮助同学干嘛非找男生?马上就要中考了,自己都忙不过来,还帮别人,万一帮出事怎么办?不行,我不同意!”没过几天,当妈妈又发现小洁和一男生在放学路上边说边走时,顿时怒不可遏,冲到那个男生面前,气势汹汹地说:“你跟着我们小洁干什么?小流氓,给我滚开!”小洁一听着急了,拉着妈妈说:“我们在谈今天的作文课。”妈妈根本不听,不由分说地拉住小洁就走了。回到家后,妈妈狠狠把小洁打了一顿,并且非要让女儿说清楚,和那个男生是什么关系。任凭小洁申辩她都不信,于是把小洁关在屋里,说:“不说清楚不准吃饭!”小洁被关在屋里越想越伤心,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会变得如此反常?自己又错在哪里?如果班上同学和老师知道了,该怎么想?她突然感觉有口难辩,伤心至极,无脸见人。终于写下“还我清白!”四个大字,切腕自杀。    
    无疑,小洁之死是母亲之过。人是需要朋友的,人不仅需要学会与同性伙伴相处合作,也需要与异性伙伴交往。这是人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但异性伙伴之间的交往合作,往往令家长紧张,尤其令女孩家长不安。可见,教育孩子和如何认识孩子与异性伙伴的正常交往,是培养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家长应该掌握的一种教育方法。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看待孩子与异性伙伴的交往呢?首先,应问明原委,不能不问清红皂白地横加干涉,粗暴防范。这样做,只会造成“抽刀断水水更流”的相反效果,只会使像小洁与同学之间的纯洁、友爱的同学关系恶化,造成心灵上的伤害而走上绝路。其次,家长应从正面对孩子讲解分析青少年性心理与对立情绪,使孩子深切体会父母是真诚的关心、爱护他,从而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第三,作为父母,也不要限制男女青少年的接触。要告诉孩子,一个心理发展正常的人,是不会惧怕与异性伙伴交往合作的。一个人成年后,需要一位倾心的异性做终生伴侣,但更需要许多同性与异性的朋友合作开创事业。所有的家长应鼓励男女青年正常交往,在班级集体中,像兄弟姐妹那样真诚、平等地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与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第四,家长应该学点心理学知识,才能发挥心理医生的作用,为孩子排忧解难。这样,才有可能减少像小洁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第三部分第8章 如何对待孩子的交往(5)

    正确对待孩子的“早恋”    
    孩子正常地结交一些异性朋友,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经常在一起,产生一些朦朦胧胧的情感层面的东西,也不是不可能的。从生理及心理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孩子能发生“早恋”通常有以下原因:    
    1生理成熟。现代男女均在16~1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的最高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异性吸引的存在。    
    2道德观念相对薄弱和自制力不强。孩子把谈恋爱当作儿戏,丝毫不考虑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或者产生激情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3家长往往对这个问题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导致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4有的学校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不正确,要么对学生的早恋现象置若罔闻,要么绝对禁止男女学生的个别交往。    
    5社会对中学生的“早恋”过多渲染,描写中学生早恋的文学作品、影视节目则对学生的“早恋”起到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6各种流行于文化市场的不健康东西,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    
    如果发现孩子有“早恋”行为该怎么办呢?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同时,要进行一些适当的性、恋爱、婚姻教育,先打打“早恋”的预防针。当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时,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如临大敌。可以告诉孩子:喜欢心目中特定的异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都会发生的,但这种喜欢只能保持在友谊层面,因为你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阶段,生理、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如果因为“早恋”荒废学业、贻误前途是非常可惜的。    
    2如果发现孩子陷入“早恋”,孩子对所爱慕的对象魂不守舍时,家长不能用讥讽、责骂甚至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更不能冲向学校、对方家中,或向邻里诉苦,弄得满城风雨。最好的办法是理解孩子,体贴孩子,运用“冷处理”的办法。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但要给以热情、严肃的忠告。引导孩子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适当地讲讲爱情的社会道德性和爱情的权利责任。明确告诉孩子,中学生谈恋爱最后“终成眷属”的还不到3%,而且对学业有影响。    
    3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发泄其充沛的精力。    
    


第三部分第8章 如何对待孩子的交往(6)

    孩子成了“笼中鸟”    
    有些父母把孩子圈在屋子里,尽量让他们少与外界事物接触,少了解外界的信息。特别是居住在楼房里的人们,楼层住的越高,越善于这样做。他们的理由是,自己的工作很忙,家务事多,没时间带孩子出门;他们怕孩子在外面玩会着凉、中暑;怕孩子到外面玩会把衣服弄脏;担心孩子在外面玩会受伤以及担心被别人欺负等等。总之,他们有充足的理由把孩子圈在屋里,终日让他们面对空空的四壁,很少了解外面的世界,很少与同伴交流、游戏。    
    古今中外有很多因隔离信息造成孩子变成白痴的事例。明成祖朱棣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后,把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作为人质带到了北京,并把他关起来,只给他丰富的衣食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却很少让他与外界接触。这样的生活直到朱文圭57岁时才结束。结果这位皇帝的亲生儿子,变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傻瓜。众所皆知的狼孩,以及由熊带养大的熊孩等很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心理学工作者也对此做过试验,他们把自愿接受试验的人关入一个四壁空空,一点外界信息都接收不到的实验室内,只供给充足的食物。在这样的环境下,受试者感到烦躁不安,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幻觉。经过多次试验,几乎没有一个人在这种环境里能够忍受一星期。对刚刚受试完毕的人进行心理测验,发现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部分丧失,不能正确地识别几何图形,不能完成精细的动作,智力明显降低。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对孩子绝不会那么残酷,我们只是相对那些经常带孩子外出,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的人做得少一些而已。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相对地减少,使孩子相对减少了了解自然和社会的机会,也就使孩子的发展相对受到了限制。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还小,等大了他会有很多时间和机会与外界接触。事实上,年龄越小智力发展越快,错过了这个时机会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狼孩回到人间后,虽然经过精心的照料与教育,四年才学会六个单词,六年才学会直立行走,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幼儿和儿童,给以大量的外界刺激,让他们尽量地接触、了解外界事物,接收外界信息,对其发展,特别是智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要让孩子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的要求。    
    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条件,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自然难以上升为理性认识,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