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 >

第4章

6070-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民村-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9年成立平原省,安阳为省辖市。1952年撤销平原省,安阳市划为河南省,仍为省辖市。    
    殷商文化    
    安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在“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评选中名居榜首,“殷墟”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位于安阳市殷都区的商代宫殿遗址,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所在地,历经八代十二王,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中国最早的古代都城。以甲骨文、青铜器、易经为代表的殷商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和辉煌。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一章、历史名都《名城名镇民村》 古迹新景

    古迹新景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的殷商文化和岳飞庙、红旗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安阳特色文化。此外,天宁寺塔(文峰塔)、二帝陵、灵泉寺石窟(万佛沟)、袁林、明福寺塔、修定寺塔等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安阳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小南海风景区、珍珠泉风景区和旖旎的太行大峡谷、林虑山自然风光,令中外旅客留恋忘返。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也成为不可多得的旅游景观。    
    羑里城遗址:商朝末期纣王囚禁西伯姬昌(即周文王)的地方,也是文王演易的处所。内含龙山文化和商、周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城台南有一石坊,上书“演易坊”3字。文王庙建在城台之上,庙内古柏参天,西侧有文王演易碑一通,东侧是清乾隆帝南巡时立下的御碑,上刻草书诗一首。    
    天宁寺塔(文峰塔):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建。清乾隆年间,彰德府知府黄邦宁修葺此塔,在门额上题写“文峰耸秀”4字,故又称“文峰塔”。塔顶扣着一个巨大的宝刹。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一章、历史名都《名城名镇民村》 风味特色

    风味特色    
    安阳传统菜肴,种类有六七种之多。既有用料考究、制作精细的“海烩菜”、“上烩菜”;也有选料普通、价格便宜的“行烩菜”;还有用料简单的“扁粉菜”;又因使用烹调器皿不同而派生出的“沙锅豆腐”、“沙锅海烩”。    
    安阳“三熏”:“三熏”包括熏鸡、熏鸡蛋、熏猪头肉。成品呈柿红色,油润闪亮,肥而不腻,浓香纯正,回味绵长,凉吃热食,佐酒下饭均可。    
    安阳蓼花:安阳传统名点,久负盛名,蓼花的主要原料系优质糯米、黄豆、白糖、饴糖、桂花等。形状酷似盛开的蓼花,故叫蓼花。    
    安阳炒三不沾:也叫桂花蛋,是安阳传统名菜,也是豫菜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炒三不沾,它以不沾锅、盘、筷而得名,色、香、味、型具佳,上口软香油润,甘甜不腻。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一章、历史名都《名城名镇民村》 北宋的都城——河南开封

    北宋的都城“东京”——河南开封    
    开封,古称大梁,又名汴梁,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北濒黄河。1982年国务院批准开封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沿革    
    开封这个名字,始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代景帝时,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今日开封城在春秋时期为仪邑,战国时期为大梁。五代时期,梁、晋、汉、周四朝相继在此定都,号称东京。北宋建隆元年亦建都东京,置开封府。金灭北宋后,天会十五年设汴京路开封府,路和府均治开封。海陵王贞元元年立开封为南京,改汴京路为南京路。宣宗贞佑二年金迁都南京,成为在开封定都的第七个朝代。自元之后,开封为中原省治。民国时期为河南省会。    
    1948年10月24日解放开封,设特别市,仍为省会。直至1954年省会迁郑州,开封变为省辖市和开封行署驻地。1983年撤地建市。    
    文物古迹    
    开封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迄今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有铁塔、相国寺、禹王台、龙亭、延庆观、山陕甘会馆、岳飞庙、镇河铁犀、古城墙等。还有周王府、金明池、州桥地下遗址等。最具代表北宋都城东京的要属。    
    铁塔:900年前的铁塔位于开封市东北隅。宋皇佑元年建于开宝寺上方院夷山之上,因外壁以褐色琉璃砖砌成,浑然铁铸,俗称“铁塔”。塔高55。08米,高耸入云,结构坚固,历经近千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    
    龙亭:位于开封市西北,原为宋、金皇宫的一部分,明朝在此建周王府,清康熙三十一年建万寿亭,后改名为龙亭。殿前东为潘湖,西为杨湖,中为驰道。道上建有五孔玉带桥,桥南为朝门。门前东西侧石狮为宋朝遗物。    
    宋都御街:宋都御街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于1988年建成的一条仿宋商业街。北宋时期,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熏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是供皇帝御驾出入,显示尊严气派的主要街道。新建的御街是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的,南起新街口,北至五朝门,全长400多米。是《东京梦华录》的缩影。    
    包公祠:位于开封市包公湖畔,包公名包拯,在北宋时期任开封府府尹,一生为官司清正廉明,不畏权贵,被人民称为“包青天”。包公祠占地1000平方米,有一个正殿和两个配殿,殿内塑有包公像,陈列有关包公的文物及其生平事迹展览。    
    风味特产    
    开封是荟萃南北精华的“豫菜”发源地,灌汤小笼包子、锅贴、杞县红薯泥、切馅烧卖等。还有“鲤鱼焙面”、“三鲜铁锅蛋”、“红薯泥”、“决明兜子”等宫廷豫菜。这里面的典故更是不胜枚举。    
    宋城御猫:相传,北宋年间著名剑侠展昭,不但武艺高强,而且忠君爱国,为民除害,被钦封为“御猫”。烹调师刘金根据此掌故,精心构思,细致选料,精工处理,运用精巧的造型艺术,使“宋城御猫”的高雅形象跃然盘中,给人以出神入画、优美和谐的艺术感染力,宜作为高档宴席的大件冷拼。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一章、历史名都《名城名镇民村》 汤在此建商国——河南商丘

    汤在此建商国——河南商丘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陇海铁路线上。豫、鲁、皖三省物资重要集散地处,北邻山东省,南邻安微省。素有“豫东门户”之称。    
    历史沿革    
    载商汤灭夏前,初都于此,称“南亳”。西周灭商,咸王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始建宋国。宋国都城址在今商丘市区西南部。秦统一中国后,始置睢阳县,因城址位于睢水之北故名。汉高祖五年始封彭越为梁王,都定陶(今山东定陶),睢阳属之。公元前168年,淮阳王刘武徙都睢阳,称梁国。三国时属魏国谯郡。晋代属豫州。后魏时称梁郡。北齐时称睢阳郡。隋初复称梁郡,开皇十六年置宋州。唐代称睢阳郡。五代十国时仍称宋州,后梁置宣武军,后唐改称归德军。北宋时称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升应天府为南京,为陪都。元代称归德府。明初降府为州,明嘉靖以后至清末皆为归德府治所。1913年裁归德府,所属各县划归豫东道。1914年改属开封道。    
    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专员公署。后改商丘市。    
    历史胜迹    
    从远古时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商丘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祖先们在这里上演了一幕幕彪炳史册的历史活剧的同时,也给商丘留下了许许多多名胜古迹。    
    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有商丘作为华夏之邦商品、商业、商文化发祥地之隐喻。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之说,为防金木相克,古城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成为中国古城中的唯一。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商丘古城内出过两位大学士(宰相)、五位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巡抚、御史、总兵等。由于几千年来黄河决口所致,在目前商丘古城以下还叠压着西周宋国和汉唐朝时的睢阳古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归德府城等几朝古城。    
    燧人氏陵:商丘古城西南三里,有一座高约10米的古冢——燧人氏之墓。因燧人氏是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这座陵墓又称燧皇陵。墓前有一通高大石碑,“燧人氏陵”四个大字镌刻其上。    
    火神台:亦称阏伯台、火星台,传说五帝之一的唐尧封他的哥哥阏伯于商丘负责管理火种。因阏伯管火有功,后人认其为“火神“。阏伯所居之台被称为火神台,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台。    
    仓颉墓:史称仓颉为黄帝的史官,汉字是由他创造的。传说仓颉在造字之初捉了许多甲壳类昆虫,并将昆虫沾了黑水让其在草叶上爬行,以昆虫爬行时所留下的印记来造字。由于初期造字并不多,不够使用,仓颉焦急至极,竟然又急出了一双眼睛——一张面孔上长了四只眼。    
    此外,还有伊尹墓、孔子避雨处、孔子还乡祠、庄子故里、陈胜墓、刘邦斩蛇碑、造律台、木兰祠、芒砀山汉墓群、八关斋、应天书院、三陵台、白云寺、壮悔堂等。刘口黄河故道自然风景保护区更是给这个古老的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故道内还有林七湖、吴屯湖、任庄湖、张阁湖、郑阁湖,一派北国水乡风光,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名城名镇民村》 第一章、历史名都《名城名镇民村》 中华文明的摇篮——西安

    中华文明的摇篮——陕西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南。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有“八水绕长安”之说。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    
    历史沿革    
    公元前11世纪起到公元10世纪初,先后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西汉时期,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唐代以后,西安结束了千年帝都的地位,但仍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重镇。北宋时的长安城,人口减少,已失往日风采。皇庆元年改为奉元路。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清代继续沿用西安府名。1913年,民国政府在关中地区设立关中道。1914年撤销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结束了汉代以后一城由两县分管的局面。    
    全国解放后,西安市是中央直辖市之一,为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所在地。1953年大区撤销,改为陕西省辖市。    
    帝王之都    
    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从奴隶制臻于鼎盛的西周,到封建社会达到巅峰状态的唐王朝,先后有西周、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1140年之久。自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904年,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