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四卷吴浊流:面对新语境 作者:石一宁 >

第29章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四卷吴浊流:面对新语境 作者:石一宁-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还是梦,伫看民主解愁颜。 
  崇拜黄金是异端,须将热血挽狂澜。应知鼠辈潜天下,未见松筠怕岁寒。不仅范蠡留义魄,岂无关羽表忠肝。从来历史多矛盾,信有人间行路难。 
  七律五首《信有人间行路难(和汉文君拾杜甫句作辘轳体)》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223、224页。 
   
  偏爱诗人癖,无为误半生。不才非业果,多病履榛荆。辗转追亲泪,忧愁痛国情。少陵时入梦,佳句总难成。 
  五律《偶成》同①,第202页。 
   
  神州遍地泣哀鸿,骨肉相残热战中。落日豪华余艳在,残威尚染满江红。 
  七绝《偶感》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109页。 
   
  读书忧患始,尸位漫贪生。国步艰难日,何堪烽火盈。 
  秋风何寂寞,霜气透疏棂。箕豆相煎急,中原带血腥。 
  五绝《偶成》之二、三同①,第38页。 
   
  遍地疮痍感,苦分骨肉忧。蛮风摧故土,浊水祸瀛洲。兄弟阋墙下,江山半壁留。重重晴又雾,东海一孤舟。 
  五律《偶感》同①,第212页。 
   
  澳门门外立多时,西望中原慨叹之。兄弟阋墙燃豆壳,釜中豆泣本同枝。 
  嚣然世事本无奇,时局纷纷将欲移。历史循环今既定,不须慨叹不须悲。 
  愁烟怨雾锁重重,望断自由却笑侬。击楫宁无千里志,雄心未已振寰中。 
  七绝三首《在澳门与大陆隔界地点远眺有感》(台北)《台湾文艺》第52期(1976年7月)。 
   
  在这些诗作中,作者表达了对民族历史的反思与对祖国的深挚恋情,而且还寓含着对两岸分裂、同胞隔绝的痛心和哀伤。 
  另一些诗作,则直接反映和批判了国民党腐败政权统治下的台湾社会的黑暗现实: 
   
  光复十七载,疮痍迄未收。劣绅为废举,金棒出风头。税吏敲商户,贪官上酒楼。自由只高唱,为国几人忧。 
  回忆作奴役,沦亡五十秋。过喉忘苦热,忧国愧前羞。舞弊官商结,满城风雨愁。马关条约恨,痛定再思不。 
  五律二首《光复节有感》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214页。 
   
  人人光复节欢呼,谁记曾沦日寇奴。巧吏不知亡国恨,天天犹在闹贪污。 
  七绝《光复节有感》同①,第141页。 
   
  还有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景仰: 
   
  欲明大义反遭殃,痛哭临流独断肠。人去千秋遗迹在,汨罗沉骨不沉香。 
  七绝《屈原沉江》同①,第116页。 
   
  明知虎穴撄强虏,凛凛精忠孰与俦。十九星霜甘雪窖,谁思此牧为神州。 
  七绝《苏武》同③。 
   
  东方廿纪一豪雄,帝制驱除唱大同。遗嘱精神今昔感,满园春色有无中。未成革命身先死,长使斯人泪不穷。今日紫金山下过,停车拜谒仰英风。 
  陵庙堂堂半岭留,精灵常在护民忧。钟山今尚腾王气,一望中原四百州。 
  七律、七绝《谒中山陵》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156页。 
   
  二,述志自励。 
  这一类的诗作抒发了作者的意气和志向,流露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性格和乐观豪迈的情操: 
   
  执鞭尸位十余年,润笔休嗤薄俸钱。久雨方知晴日好,息肩才觉俗情牵。半肩行李空怀壮,两袖清风自适然。变幻人间同塞马,任他宦海几推迁。 
  七律《休职有感》同①,第221页。 
   
  神经作痛卧床中,腊鼓冬冬迫岁穷。待治心情愁更切,有灵药石望奇功。文章无价嗟时异,世味辛酸历古同。且把吟诗忘病苦,耐寒松柏待春风。 
  七律《岁暮感怀》同①,第225页。 
   
  岁月感何匆,今朝花甲逢。雄心犹未已,壮志每悬空。往事多荆棘,前途梦彩虹。生涯忧患始,忍耐效愚公。 
  五律《花甲书怀》之一同①,第210页。 
   
  百转回肠热,莫疑心火红。长逢时势乱,久为逆流忡。清淡容吾老,无私悟色空。远方多美景,变幻有无中。 
  五律《偶成》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214页。 
   
  逝水韶光何太匆,今朝六十又春风。倩看细菊依篱下,惟爱孤梅傲雪中。到处青山迎逸客,难抛壮志学仙翁。敢将秃笔评中外,力挽狂澜策大同。 
  七律《六十初度》同①,第226页。 
   
  临危心愈壮,有难莫辞艰。诗要吟千首,梅经雪不殷。 
  五绝《苦病寄钟肇政》之三同①,第60页。 
   
  梦过人生七十何,山河虽复恨犹多。不辞玉碎填沧海,震起文澜万丈波。 
  七绝《读芳格来诗有感》之三同①,第147页。 
   
  三,爱情与友谊。 
  爱情与友谊的篇章在吴浊流的诗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部分的作品集中而鲜明地展示了诗人宏富炽热的情感世界和真诚坦率的性格。爱情是人类永不枯竭的情感,也是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的爱情是千姿万态的。有幸福的爱情,也有痛苦的爱情;有平凡的爱情,也有伟大的爱情;有现实的爱情,也有梦想中的爱情……吴浊流的诗篇表现了爱情的无限复杂的内涵和丰富多彩的形态: 
   
  低头眼含泪,使我内心忧。相对无言久,她愁我更愁。 
  五绝《无题》之一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76页。 
   
  柳腰纤细意姗姗,画饼充饥泪自潸。蝶梦春光春易老,顿教薄命是红颜。 
  愁中得句懒推敲,明月何堪上柳梢。总为东风频问讯,春情一片总难抛。 
  年年回忆食秋瓜,折柳长堤别绪赊。犹记当年分别话,路旁不采意中花。 
  相如持病为怜香,飘泊桃花引恨长。一领青衫千点泪,痕斑犹在惹人伤。 
  孤灯独宿夜悠悠,辗转怀卿徒自羞。蜡烛有心似流泪,替人憔悴替人愁。 
  七绝《双峰余情》之十五、十八、廿一、廿二、廿六同①,第83、84页。 
   
  一缕痴情可奈何,千愁万解总徒劳。沈沈客舍灯无焰,永夜怀人月自高。 
  情到深时意更狂,一时如隔九星霜。愁怀奈得黄昏候,独对青山望夕阳。 
  绣阁春深锁碧云,隔帘消息总难闻。风清月白无聊夜,一样心情两地分。 
  流浪江湖月几圆,伤怀莫看并头莲。人生苦闷多情泪,应有痴魂哭杜鹃。 
  七绝《剑潭笔泪》之二、三、四、六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85页。 
   
  寂寂春宵欲睡难,孤灯挑尽独凭栏。诗成未敢香笺寄,又恐伊人带泪看。 
  七绝《客舍愁思》之三十同①,第92页。 
   
  吴浊流爱情诗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其多描写男方双方无法结合的爱情,因此,爱情始终停留在相思和幻想阶段: 
   
  恨不相逢未嫁时,当年何必意迟迟。十分秋色团圆夜,独对嫦娥只自悲。 
  七绝《双峰余情》之四同①,第81页。 
   
  识君犹记廿年前,热血犹留友爱篇。太息使君先有妇,暗弹清泪染诗笺。 
  花谢蜂愁旧梦痴,纯真神圣有谁知。伤心莫问往时事,恨不相逢未娶时。 
  七绝《回忆青春》之三、十同①,第92、93页。 
   
  吴浊流以七绝形式创作的长诗《芳草梦》,叙述了男主人公与恋人从相识、相爱到分手的过程。全诗缠绵悱恻,感情深沉,其中一些描写颇为真率大胆。作品中生动精辟的句子俯拾皆是,透出一种巨大的心力: 
   
  林间小路共徘徊,神秘心灵叩不开。奋力抱来深一吻,牡丹花下不知哀。 
  寂寞林中叶落声,风吹草动变虚惊。突然放手急离去,似失秦珠十五城。 
  身不自由恋是痴,爱情如水水流西。水到成河河到海,汪洋巨浪溃长堤。 
  默默无言呆一时,无言愈久愈生悲。早知恋爱原非福,投入爱河悔已迟。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132、133页。 
   
  作者在《芳草梦》中营造了一种迷离朦胧的意境,以表达理想的爱人可望而不可亲的痛苦与感伤。吴浊流的婚姻家庭虽然颇为美满,但他与夫人并未经过恋爱的结合,在感情生活上,这对一个情感丰富的诗人而言未免是一种不幸,至少是一种深深的遗憾。他以爱情诗来寄托自己今生已无可能实现的爱情理想。他的爱情诗因而也多是描写有始无终、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男女哀怨。《芳草梦》或可视为吴浊流爱情诗的代表作。 
  吴浊流描写友情的诗篇,情深意重,亦别具境界: 
   
  上智校庭映夕辉,纷纷叶落似花飞。千言万语难分手,步步回头不忍归。 
  七绝《与陈永昌博士握别》吴浊流:《东游杂感》。同①,第379页。 
   
  归去扶桑不易逢,神驰千里苦萦胸。忽闻君病惊疑起,望断云山几万重。 
  七绝《惊闻工藤教授卧病》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108页。 
   
  四,家庭亲情。 
  家庭亲情也是吴浊流极力抒写的一个题材。这方面的诗作描绘出了诗人作为一个仁爱的丈夫、操心的父亲以及孝顺的儿子、慈悌的兄弟的形象。如以下两首: 
   
  爆竹满城扬,老妻忽卧床。茫然迷似睡,佳节也浑忘。一连三昼夜,茶水未曾尝。纵使长不醒,如何不慌张。除日无佳味,元旦亦寻常。只望老妻醒,无心对壶浆。初二才知觉,举家喜若狂。醒来只流泪,惹我增悲伤。 
  五古《老妻除日卧病》同①,第248页。 
   
  凡事毋须多怨叹,精神一到总无难。青山何处无荆棘,荆棘丛中茁秀兰。 
  七绝《示儿》同①,第120页。 
   
  吴浊流还善于将亲情置于社会关系和现实事件中表现。与广阔的社会背景相联系的亲情,显得更为感人,也更有意义: 
   
  弹爆轰轰贯耳鸣,愁心一片故乡情。万雷齐震乾坤动,似有妻儿唤我声。 
  七绝《十月十二日美机轰炸台北在防空洞内感作》吴浊流:《吴浊流选集(汉诗·随笔)》,(台北)广鸿文出版社1967年4月初版,第119页。 
   
  为女变傻瓜,求人只自嗟。岂知平日友,多是巧言家。 
  五绝《为儿求职感》同①,第53页。 
   
  五,风景游记。 
  风景游记在吴浊流诗作中不仅数量多,而且想象自由奔放,语言瑰丽绚烂,表现了诗人展开心灵之双翼,遨游天地自然的浪漫情怀。作者并不孤立地表现风景,而是即景生情,情景连结,景中有情,有人,有生命的运动。人与风景、人与自然互相对话,彼此交融。有的作品,在写景之中还融入了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