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9月20日 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 (张世君) >

第1章

9月20日 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 (张世君)-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2年9月20日 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 (张世君)
  主讲人简介张世君,女,重庆市人,1951年11月22日生。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导师。
  张世君教授出生在重庆市中区一个工人家庭,贫困的家境养成了她吃苦耐劳,健全自由的天性。心中牢记母亲的口头禅“叫花子养儿——一辈不强二辈强”,奋发读书向上。靠着她哥哥打扑克牌赢来的书籍,从此有了书看,也与书结缘。她在做了教授以后,鼓起勇气在45岁的时候去报考博士生,要给自己一个挑战。48岁穿上博士服,她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满足。她热爱教书,热爱写作,热爱创造的生命。至今已经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4部文学作品。
  欧美小说情节演化模式(下)
  在19世纪文学中和传记小说同时出现的,或者说稍后出现的,另外有一种小说模式,就是编年史模式。为什么叫做编年史模式呢,就是说它采取的是一种编年史的历史记事手法,按照年代来叙写社会的风情和人物生活的这么一种小说结构,编年史小说。按照这种编年史的历史记事手法来写的小说就很多了,最著名的有风俗编年史。我们把它分类,风俗编年史,描写社会风情的这么一种历史,这是历史家不写的历史,是风俗的历史,由文学家来完成了。比如说像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有97部,另外像马克·吐温的《镀金时代》,写的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繁荣,另外像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写的是俄国1812年抗击法国入侵的这么一个战争事件。
  另外就是很多家族小说,写家族小说,家族编年史。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有20部,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有两个三部曲,托马斯·曼是德国作家,写的《布登勃洛克一家》,也是部家族小说。
  我们看这些编年史小说,它都有编年史的特点,最大的特点还是它的时空特点,就是历史时空。也就是说,它的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都是真实的,人物是虚构的。就是说在真实的历史时间,历史环境下,讲述一个虚构的人物故事,这样一个特点。这种特点就跟我们中国小说的讲史小说不一样了。我们看我们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有几分真实,当然也有几分虚构,但是不完全是虚构。西方的编年史小说就是故事是虚构的,时间是真实的,它真实到哪个程度?我们看编年史小说有个特点,小说的开端都是真实的某年某月某日,比如说《高老头》的开端是写:“1819年上,正当这幕惨剧开场的时候,公寓里的确住着一个可怜的少女。”公元1819年,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法国19世纪20年代,如果你有那个时代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你就可以想象那个时代。比如说像《邦斯舅舅》的开端,它写的时候是怎么说呢,1844年的春天,在巴黎街头走着一个60岁的男人,他身上穿着1819年时代的服装。你看他给你交代得这么详细,哪个年代,穿的是过去年代的服装,而这个老头子在 “亚眠安和会”之前就一劳永逸解决了他的穿衣问题。那么我们根据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到,这个老头子是个老古董,因为他生活在1844年,还穿着1819年的服装,而且在那之前,他一劳永逸解决了穿衣问题,也就说他穿衣问题永远停留在过去20年前,就没有变过了,你说这个人是不是生活在过去时代,或者心态还在过去时代?而果然这个人物是个古董收藏家。每一次巴尔扎克的小说开端都是交代时间。
  《战争与和平》也是这样。《战争与和平》整个有10卷,在这个当中,基本上每一卷都要交代时间,比如说第9卷的开端是这样写的,从1811年年终起,西欧军队开始加强武装和集中,到了1812年这些军队怎么怎么样,怎么运作这些,你看他给你讲清楚了,1811年。因为1812年法国侵俄出现了,它一下给你交代了一个历史背景。
  这样的一个特点,我们看它表现的就是社会的全景生活。既然叫编年史,编年史它就不是描写某一个人的生活,表现的是社会全景生活,也就是它写的故事就像切开一个社会的横剖面,就把它切开来看,而不像传记小说是写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它不,它截取生活的一段来写。如果我们把生活比喻成一条河流,无终无止地在流淌,而编年史小说就截取河流中的某一段,某一个时间段来写。或者写1819年,1844年就这么一段,那么一个横剖面剖下来的,它就是表现的社会全景生活。
  表现社会全景生活的这么一种形式,就形成了多条情节线交织,这跟传记小说不一样了,我们说传记小说只有一条情节线,而编年史小说都有多条情节线,交织在一起。我们看《高老头》,《高老头》有高老头的故事,被两个女儿抛弃的故事。还有拉斯蒂涅的故事,就是贵族青年拉斯蒂涅的故事,他如何接受社会教育,最后发展成一个个人野心家,发展成一个不断向上爬的贵族,这是拉斯蒂涅的故事。还有那个逃犯伏脱冷的故事,另外还有医生皮安训的故事,还有一个很有名的贵族就是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故事,就讲她怎么失势了,年老色衰,受到上流社会的冷落,要退出上流社会回到她家乡去的故事。你看,就有几条情节线。我们看《战争与和平》也是有几条线,它同时写战争与和平,前方与后方,同时写俄国和法国,拿破仑军队和库图佐夫军队,同时写了四大家族。四大家族是虚构的,当然拿破仑和库图佐夫这是两个真有其人的历史人物,但是它主要故事是虚构的,来表现这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都是多条情节线,这是它的一个特点,和传记小说不一样的地方。
  它的描写,既然反映这样一个历史大事件,刻画人,描写事都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叫做人事相依。怎么叫人事相依?注意描写个性化的人物,同时也描写典型事件,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一点就比旅程小说进步了,旅程小说写人,那些人物是没有突出的性格的,编年史小说的人物性格很突出。而且还有一个特点,编年史小说的人物性格是发展的,它不是说一成不变,不是固定的,它是发展的。包括传记小说,人物性格都是在发展中写的,而且通过典型事件,它就不像传记小说写那种日常生活小事,鸡毛蒜皮的小事来写人,它通过一些大的事件来写人,这是它的一个特点,编年史小说。
  这种编年史小说,它就表现了一种悲喜剧色彩。怎么讲悲喜剧色彩呢?就是它的结尾是有悲有喜的,整个故事的讲述是有悲有喜的,这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人写事。因为我们生活当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在编年史小说中,要写人结婚,要写人死亡,要写生孩子,要写战争,也写和平,都是悲和喜在发生一种转换,有悲有喜的故事。所以它结尾的时候,《高老头》里边,高老头死了,但是高老头死,我们从来不感到悲哀,生活还在继续。所以说高老头死的时候,伏盖公寓的人还在大吃大喝,还在谈笑风生,并不因为高老头死了,他们就感到悲哀。我们看《战争与和平》也是这样,《战争与和平》死了那么多的人,但是结尾时候写彼尔的家庭生活,它还预示了他还要参加贵族革命,还在集会。而且娜塔莎,他的妻子已经成了一个贤妻良母,并不是因为死了人,活的着的人就不过了,生活在不断地继续。
  这样子它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结尾是开放式的,它不是封闭的,像传记小说的结尾是封闭的,人死了故事也就完了。像于连死了,故事就完了,还加了一句,三天以后德·瑞拉夫人也去了。德·瑞拉夫人都跟着死了,故事还有什么戏呢?就没戏了。而编年史小说不一样,它可以继续把故事讲下去,只要作家愿意讲,这是它的一种悲喜剧色彩。
  编年史小说也有它的文学传统,就是历史文学传统。当时,19世纪初期历史散文和历史小说得到了繁荣,历史小说之父就是司各特,英国的小说家。司各特被称为历史小说之父,比如他的《艾凡赫》,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表现了一种历史意识,这是第三种模式。
  第四种模式是内意识模式,就进入20世纪文学。这种内意识模式就是以意识流小说为主的小说的情节结构,这种内意识模式就是按照人物的内心意识活动,来结构小说的,这么一种小说模式,有哪些作品呢,著名的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还有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还有《达洛卫夫人》,法国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美国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还有像索尔·贝娄的《赫索格》,这些都是属于以意识流为主来描写的作品。
  作为意识流小说,它最主要的一个时间结构,就是重视心理时间,以心理时间为小说叙述的主要时序。客观时间就是自然时间,只是故事叙事的一个立足点。比如说《尤利西斯》,它的客观时间,就是指的1904年6月16日,早晨8点到次日凌晨2点,写了18个小时的故事。客观时间是个立足点,写的是1904年6月16日这一天,故事发生这一天,而实际上通过三个人物它把爱尔兰两千年的历史都浓缩在里边了。通过人物的意识流活动,回忆呀,倒叙呀,就把爱尔兰两千年的历史浓缩进去,也把主人公10多年的生活,概括进去了。但是它总共的时间只有18个小时,这是心理时间。
  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怎么样才能够实现把这两千年的历史,和一个人半生的历史,浓缩到18小时呢?它就采取了很多叙述方式。心理时间的叙述方式,就有倒时序,循环时序,颠倒时序,闪回时序,预见时序。通过倒时序,循环时序,怎么循环呢,比如说布卢姆那一天,6月16日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参加葬礼就通过脑子回忆起了19世纪爱尔兰一个民族英雄死亡的祭日也是6月16日,通过循环的时间就把不同的人,不同时间,联系到一起了,这是它的心理时间的表述方式。
  另外,就是意识流的特点。意识流的特点,有动态性,无逻辑性,非理性,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我们的意识活动是非常自由自在的,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静止的可能是那个人是静止的,意识呢?人成了植物人了,那他就没有意识,停留在那里了。但是一个活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那个意识总是动态的。而且这种意识活动是无逻辑的,不像我们在表述的时候,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通过理性的思考。而我们的意识活动,有时候是没有逻辑性的,最突出的表现可能在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说没有事,无聊的时候遐想,如果一连放几天长假,叫我们年轻人干什么?不能天天到公园去玩,有时候就无聊了,你在床上想这想那。可能那个时候你的思绪是无逻辑的,一会儿东想,西想,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非理性的一种思维。
  这个意识流的层次,它有两层,一个是意识层,一个是潜意识层,就是无意识层。它在小说中写意识层,意识层比较好理解,我们看《红与黑》里边的心理描写都是属于意识层的,于连要不要握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