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

第105章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第105章

小说: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诱我加盟。这关我什么事?”我说:“那您就下令备好飞机,我们明天就走。哪
有功夫掺和他们的内讧。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吧。”可9个月后勃列日涅夫竟出兵捷克
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切尔尼亚耶夫认为,发自布拉格的情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大量的、越来越多
的情报让人觉得,捷克斯洛伐克想背叛社会主义……
  对安德罗波夫来说,“布拉格之春”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建立“仁慈的社
会主义” 的尝试是匈牙利事件的翻版,应该采取迅速而强硬的行动。与匈牙利
人不同的是,捷克人没有用武力抵抗苏联军队。
  1969年3月,达曼斯基岛(珍宝岛译者注)事件发生时安德罗波夫正在开会。
怎么办?作何反应?主张对中国人予以有力打击的人慷慨激昂地发言。安德罗波夫
表示反对,勃列日涅夫赞同他的意见。没有同中国发生战争,冲突也慢慢地平息下
来。
  职务本身迫使安德罗波夫在对外政策中如鹰一般警惕着周围的世界。在克格勃
的公文中,美国被公开称作“主要敌人”。克格勃一直处于同美国和整个西方永恒
交战的状态。
  在勃列日涅夫身体还健康时,这一特点因他一直想使局势和缓、同西方保持正
常关系而未得到表露。当勃列日涅夫病人膏盲时,他松开了手中的缰绳,外交和军
事政策开始由3个人来决定,即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国防部长德米特里·费奥多
罗维奇·乌斯季诺夫和外交部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在政治局会议
上他们三人甚至坐在一起,安德罗波夫位于葛罗米柯和乌斯季诺夫之间。
  不管觉得多么奇怪,三人联合执政确实比勃列日涅夫一人执政时的情况糟糕。
自信的领导通常善于作出让步和妥协。可这三个人,每人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毫不动
摇性、坚定性。他们使国家陷入了同外部世界的激烈对抗之中。
  安德罗波夫对乌斯季诺夫特别亲切,用“你” 和小名米佳来称呼他。克格勃主
席关于帝国主义侵略意图的报告有助于乌斯季诺夫为军事生产部门争取更多的预算。
在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成为总书记后,同西方的关系糟糕到了让人又谈起新的战
争威胁的地步……
  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以及对他俩亦步亦趋的葛罗米柯卷进了阿富汗这场冒
险行动。
  据法林说,乌斯季诺夫允诺只用几个月就能把阿富汗制服,因为“阿富汗没有
能同我们抗衡的军事对手”。
  安德罗波夫支持乌斯季诺夫,但却不信任总参谋长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
加尔科夫元帅,称他是个“小拿破仑”。奥加尔科夫并不完全同意国防部长的意见,
他认为军队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
  马赫穆特·艾哈迈托维奇·加列耶夫大将写道,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在政治局
会议上反对苏联出兵阿富汗。他说,这种行动注定会给苏联的对外政策造成非常巨
大的麻烦。安德罗波夫打断元帅的话说:“我们有负责政策的人。您应该考虑军事
方面的问题,考虑如何更好地完成布置给您的任务。”
  出兵是从杀害阿富汗领导人哈菲祖拉·阿明开始的。这是克格勃干的。
  苏联军方认为,阿明是个完全可以打交道的人,但克格勃从一开始就不喜欢他,
并插手了阿明同革命政府首任首脑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的争吵。
  克格勃建议除掉阿明,并于1979年12月27日这样干了。基尔皮琴科中将对这一
行动作过描述,尽管该行动的所有参加者被建议忘记这一切,销毁有关行动计划的
全部文件。
  首先从喀布尔撤走了对阿明有好感的苏联军事顾问。
  驻阿富汗的克格勃代表、总军事顾问及内务部高级代表大约提前一周被告知计
划除掉阿明。未向大使和军事情报机关驻阿负责人透露任何风声。当战斗已打响时,
塔别耶夫大使要求基尔皮琴科作出解释:城里发生了什么事?后者说,到早晨他将
说清一切。
  克格勃的特种部队在夜晚采取了行动,他们杀死了阿明的警卫(他们无法相信
攻击他们的是俄罗斯人)、偶然进到宫里的人、阿明一家及他本人。阿明的首级被
割下,并被当作物证送到莫斯科。
  1979年12月31日,基尔皮琴科和克格勃秘密情报机关负责人尤里·伊万诺维奇
·德罗兹多夫向安德罗波夫报告行动取得成功。安德罗波夫允诺将对所有人予以嘉
奖。
  安德罗波夫在阿富汗落入了自己部门布下的陷阱。他受到了诱惑,以为可以轻
而易举地解决问题:除掉阿明,把自己人卡尔迈勒弄到喀布尔,再把他扶植上台。
秘密行动因简单易行、代价小及隐秘而极具诱惑力,尽管后来表明一切并非如此,
但这毕竟是后来的事……
  听命于莫斯科的巴布拉克·卡尔迈勒确实被扶植为阿富汗的首脑,也派驻了军
队。苏军在那片异国的土地上多年里进退维谷,有许多人因此丧命。
  苏联出兵阿富汗时勃列日涅夫已病得很重,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如果勃
列日涅夫没有生病,他多半不会允许安德罗波夫、乌斯季诺夫和葛罗米柯使国家卷
入阿富汗的这场风险。用瓦连京·法林的话来说,“所有事情都是背着总书记做的。”
更为准确地说,是总书记已丧失了清醒看待形势的能力。据法林讲,列昂尼德·伊
里奇“已经感觉到自己在对外政策方面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缓和势头正日渐衰
落,就算他还想有所作为,他已无能为力”。
  当安德罗波夫成为总书记后,他命令进一步广泛开展无神论工作。由于入侵阿
富汗,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地位有了提高。1983年4月,苏共中央通过《关于对部分
反动的伊斯兰教神职人员采取思想隔离措施的决定》。但这已无济于事……是那些
派兵进驻阿富汗的人亲手推开了苏联各穆斯林民族,这直接助长了宗教意识的复兴
和对国家独立的渴望。   
   历届克格勃主席的命运        
                                   总书记
  1982年1月25日,任中央书记达35年之久的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苏斯洛夫
离开了人世。苏共中央主楼一门五层的2号办公室空出来了。这一层只有两个办公室,
一个是总书记的,另一个属于党内二号人物。大家都在等待,看谁能填补那个空缺。
人选很多。出乎许多人预料的是,勃列日涅夫挑选了安德罗波夫。第一次谈话是在
苏斯洛夫死后进行的,但不知为什么勃列日涅夫迟迟不作最后的决定。安德罗波夫
坐立不安,他认为这是契尔年科捣的鬼。
  在1982年5月24日的中央全会上,还是他成为了中央书记。整个国家和世界都在
猜测,这位新书记会采取何种举措,会提出什么样的思路。但很少有人想到,在苏
共中央办公室里的是一个身患重病、在世时间已所剩无几的人。
  瓦季姆·基尔皮琴科将军回忆说,克格勃工作人员眼见着安德罗波夫一天天衰
弱下去。他不喜欢散步,变成了一个足不出户的人。在克格勃工作的最后一段时间,
安德罗波夫考虑问题已失去了原有的敏捷。他阅读起来很吃力,要求他们大声读给
他听。
  在克格勃的多年工作没有给他带来好处。瓦连京·法林写道:“生活在一个闭
塞、风气不正的空间里,安德罗波夫本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猜忌、疑心和
报复心理都在加重。
  人们早已开始议论谁将是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勃列日涅夫本人也在暗示,有
时则表现得较为明显。勃列日涅夫曾指着自己的坐椅,语重心长地对他所赏识的乌
克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谢尔比茨基说:“这位子以
后就是你的了。”
  但列昂尼德·伊里奇的情绪看来又有了变化。
  瓦连京·法林写道:“勃列日涅夫有一次在和契尔年科谈话时说:‘科斯佳,
你准备着继承我的事业吧。’我猜当时可能还有别人也听到过他说这种话。各代朝
廷都玩这种游戏。但契尔年科显得对勃列日涅夫特别地忠诚,他不给人以任何理由
怀疑他有篡夺赢弱的总书记的宝座的念头。这可能起了主要作用。”
  当勃列日涅夫从中央委员会挑选出安德罗波夫,让他当第二书记后,情况已很
明朗,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成为继承人的机会最大。但他知道契尔年科和谢尔比
茨基事先得到过什么样的表态,因此他更加坐立不安。
  安德罗波夫1982年在列宁诞辰纪念大会上的发言(当时勃列日涅夫还活着)给
人的印象是空话较其他人少,有几句出人意料的话,例如,“我们非常不了解我们
所生活的社会”。他得到的掌声比平时热烈。安德罗波夫吓坏了。
  在政治局会议上,契尔年科坐在勃列日涅夫身旁,而安德罗波夫还隔着一个人,
也就是说他坐在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身旁。安德罗波夫似乎曾向勃列日涅夫抱怨
说,契尔年科在排挤他,并且把持书记处和政治局的会议。于是,勃列日涅夫吩咐
由安德罗波夫主持书记处和政治局会议。这里面包含着一些特殊的考虑。
  勃列日涅夫向来害怕第二书记的地位得到加强,因为主持书记处工作并掌管着
苏共中央二号淡紫色印章的人,对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及地方的党委书记们来说是
最重要的人物,这是由于第二书记负责这些人的任免,负责到国外出差和学习的派
遣工作,也就是说,他掌管着“县令们” 的“饭碗”。由于取决于能否得到二号人
物的垂青,因此党委书记们极力表现出对他的忠顺。
  但勃列日涅夫并不害怕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离开了人世。
  安德罗波夫、葛罗米柯、乌斯季诺夫和吉洪诺夫秘密商定,由安德罗波夫出任
总书记。当时他68岁。在我们国家这是一个不能掉以轻心的年龄,因为很少有人能
够在这样的年纪保持着开始一项新工作所必需的充沛精力和活力。
  作家尤里。马尔科维奇·纳吉宾在自己的日记中提到了安德罗波夫被任命为总
书记这件事:
  “发生了一件大事,这是俄罗斯文学界全体人士一直极为忐忑不安地等待着的
一件事。但不知为什么渴望的心灵并没有因此变得明净。           “我们生活的这一新的时期似乎不大吸引人,甚至连一些虚幻的希望都没有带
给人们。这也难怪,就连苏联人通常对新上台的领导所怀有的那种信任也消失了,
没有听到一句赞美的话。大家等待的只有压制、涨价、贫困和镇压。没有任何人相
信,颠覆的列车能够重新回到轨道上。
  “国家新领导人的举动显得忧郁而胆怯,不像是那种胸怀宽广的人。他恪守着
一个古老的训条:只能依靠镇压的力量。这是极其危险的。”
  直到今天,关于安德罗波夫打算干什么、如果他活得更长会把国家引向何方的
争论仍没有停止。安德罗波夫的许多崇拜者相信,他会在不使国家受到破坏的情况
下进行一切必要的经济改革。也许他们所看到的仍是一个年轻、精力充沛的安德罗
波夫,一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