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草原2:马踏东胡 >

第13章

帝国的草原2:马踏东胡-第13章

小说: 帝国的草原2:马踏东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席话让那些小帅频频点头,觉得大人想得比他们周全,拿出的主意也高明。

  乌力犍又说:“这些天我费神思索的是如何试探那个匈奴单于,如果光要他说一些好话,那是无用的,也看不出他对我东胡是否真有敬畏之心,总要……”

  这时,一个叫苏木的小帅插话说:“小臣以为,眼下是东胡强匈奴弱,大人可派使者去匈奴定要冒顿听命于我。这样,我们可以承认他这个单于,还要他们有所贡献,譬如牲畜呢,可不能少要了。”

  “那你说要多少?要千匹马千头牛?还是更多一些?那些牲畜我们又不缺,即使他给了,也不见其诚心,倒显得我们贪婪。”乌力犍笑着打断了苏木的话,显然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

  苏木也尴尬地笑了,嘟囔了一句:“那……那他还有什么好东西?”

  这句话启发了边上的哈隆小帅,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忙对乌力犍说道:

  “大人,小臣倒有个主意。我听沙力登讲过,头曼单于活着的时候,除了女人,爱的便是骏马,在他的马厩里收罗着全匈奴最好的骏马,其中四五匹是超一流的。去年事变中听说头曼常乘骑的‘王之星’与‘千里雪’两匹神骏,都被冒顿射杀了。可他马厩中还有两三匹难得的好马,尤其是一匹叫‘闪电’的白龙驹,更被誉为匈奴国宝。那匹马日行千里,疾驰起来像一道白色的闪电,还涉水渡过湍急的黄河。前些年因为口齿嫩,还是匹驹子,头曼单于舍不得乘骑,现在长得高大雄健,成为匈奴国第一神骏,许多部落首领都十分仰慕,但都是可望而不可即。我们这次就向冒顿索取这匹宝马做贡献,他若痛快答应便罢,若推诿不从,便是对我东胡不敬,我便师出有名,马上兴兵讨伐。”

  乌力犍听了这主意,动了心。虽然觉得这做法有些霸气,但这种霸气正是他需要的,有了这股霸气才能显示东胡的强大,有了这股霸气才能慑服那个危险的匈奴单于,这便是上天赐予他的权力,也是上天赋予他的公正。再者,乌力犍作为一个骑士,也爱马成癖,听说匈奴有这样一匹神骏,便眼馋了,潜意识中马上升起了一种急切的占有欲,这样的宝物当属于他,他是强大的东胡国的大人。

  他越来越赞赏这个主意,对于冒顿,这是记重拳,能砸在他心坎上,立时检验出他对东胡的态度。如果冒顿显示出桀骜不驯的劲头,他便答应独龙氏兄弟的请求,下决心剿灭匈奴单于,那样,也还能得到那匹白龙驹。说到底,经过独龙氏兄弟的反复灌输,在乌力犍的内心深处已经把冒顿看做一个潜在的对手,至少是个危险的邻居。

  乌力犍感到解决了一个难题,便松了一口气,扫了一眼周围的小帅,随意地问道:

  “哈隆小帅出的这个主意,你们以为怎样?”

  大家都还摸不清大人的意图,彼此相视着,一时不便表态。

  “我看这主意够狠的,也够损的,要他的国宝。不过也好,试探一下冒顿,扎他一下心窝子,看看他的反应,你们看呢?”乌力犍又启发性地问。

  “好,就这样办,要就要好的,要他的国宝。”

  “这样的骏马,就该归我东胡,该由大人乘骑,冒顿他不配。”

  “这……这怕要搞僵……”

  一时,各位小帅议论纷纷。

  那叫苏木的小帅又说话了:

  “大人,我们既然开口要他的国宝,就一定得搞到手,他愿意得给,他不愿意也得给,那时候就不客气了,得准备动刀剑了。”

  “这回,你说对了,是要作这个打算。”乌力犍凶狠地一笑,他停顿了一会儿,脸色一沉,说道,“哈隆小帅作为东胡国使者,即日去匈奴单于庭交涉此事,一定要把那匹千里驹带回来。随行人员中可以让独龙氏兄弟派人同往,他们熟悉情况,也可相机联络有关部落。

  “各小帅回去,做些准备,一旦事态有变,听我命令,即刻召集人马西进。至于眼下,不必大张旗鼓,不必声张。

  “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两天后,哈隆小帅带了二三十名东胡骑士出发了。沙力登、莫吉奇听到这消息,欣喜若狂,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乌力犍终于被他们说动了,东胡国开始向冒顿这个恶魔施加压力了。

  莫吉奇与另外三名匈奴人打扮成东胡骑士的模样,混杂在哈隆小帅的队伍中……

兰霞居次(1)

  翠绿的草地,雪白的云朵,青澄的蓝天,那无边无垠的天与地被这三种明丽的色彩涂抹成一幅纯净飘逸的画卷。奇特的是那雪白的云朵,淡淡的薄薄的,一朵朵低低地悬挂在半空,飘浮在蓝天与绿地之间,像一个个绽开的棉桃,又像在半空中结了成千上万的大白蘑菇。阳光被朵朵白云遮挡,在草地上斑斑驳驳地留下一大圈一大圈凉爽的阴影。牧人与牛羊就在这斑驳的阴影里缓缓地流动,使人感受到一种非凡的宁静、高远与美……

  冒顿单于离开单于庭已经三天了,他这次去与兰坡里首领会面心情很好。前几天,刚要动身的时候,女奴来告,玉阏氏临盆了。他马上推迟了行程,在大帐内焦急地等待着喜讯。两个时辰后,玉阏氏终于平安地给他生下了一个红通通的胖小子。他十分高兴,马上命令宰杀牛羊去神祠祭拜天神祖先,感谢上苍又赐给了他一个儿子。随后,他匆匆赶去玉阏氏那儿看望妻子与儿子。巫医抱来了他的儿子,他举着那手脚乱动的婴儿,平日严峻的脸上漾出了慈爱的笑容。巫医没让他进玉阏氏的内帐,说三日内男人进红房会有血光之灾。他无奈地咧了咧嘴,对一直守候着的燕阏氏叮嘱了几句,又亲了亲那脸皮还发皱的儿子,就回了大帐。

  马上,单于庭的王公大臣们都闻讯赶来祝贺。他摆开了宴席,痛痛快快与王公大臣们喝了一宿。第二天午后,他带着残存的几分酒意上路了。

  他心情好,不仅是因为他登上单于大位不久后即得了一个儿子,标志着他事业的兴旺,还因为他把儿子的降生看做是一个好兆头,预示着这次他与兰坡里首领和解的成功。

  他在路上不紧不慢走了三天,沿途的部落都盛情地接待了他。今晨他从须卜氏部落出发,已经走了一上午,还有五六十里地就到了兰坡里首领的领地。

  太阳到了头顶,盛夏的草原升腾起一股热浪,远近闻名的仙女湖波光粼粼出现在面前。仙女湖是片深深浅浅的水沼地,方圆几十里,周围全是密匝匝的芦苇丛。湖面有宽有窄,还有不少曲折的港汊,淡淡的晨雾与浓浓的暮霭升起时,湖面显得有几分神秘。

  据说好多年前,有一牧民在暮霭中影影绰绰见到有五六个妙龄少女在湖中洗澡,白皙的胴体勾勒出动人的曲线,还隐约传来清脆的嬉笑声。牧人隔着芦苇看不真切,他拨开挡在眼前的芦苇想饱览一番,谁知,稍有声响,转瞬间那几个女子便不见踪影。牧人揉了揉眼睛还想寻找,他发现自己的眼睛突然模糊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时,湖面刮起了一阵狂风,激起三尺浊浪,暮云四合,湖面水鸟惊慌地掠着水面乱飞。牧人吓坏了,跌跌撞撞地爬出了芦苇丛,跪在草滩上对着湖面叩头求拜。他想那几个沐浴的女子一定是上界的仙女,自己无意中亵渎了她们,仙女们发怒了,他将受到惩罚。

  从此,那片水面被牧人们称作仙女湖,每每经过这片美丽的湖面,人们都以敬畏与仰慕的心情驻足流连。

  仙女湖的仙女以后很少有人说又见到了她们,但那片神秘美丽的湖水却是草原神鸟——白天鹅的栖息地。当春天来临冰雪刚刚融化,一群群洁白美丽的天鹅就从南方飞越崇山峻岭,回到草原故乡,在大大小小草原湖泊的芦苇丛中生儿育女,仙女湖这片水沼地由于它优良的环境吸引了大群南归的天鹅。天鹅体态优美,圣洁娴静,她们悠然自得地游荡在湖面,像卷起的一簇簇白云,也像水族的公主仪态万方。

  冒顿单于一行百余人走近湖边,侍卫长玛卡传令下马休息,队伍要在仙女湖边小憩,以便躲过中午的暑热。

  那百名骑士下马后,有的忙着松开马肚带,取下辔头,遛马饮水;有的笼火造饭,为单于准备午餐。不少年轻骑士拴好了马,一面咬啃着熟肉干粮,一面脱下衣甲,咣当、咣当地蹚入了湖中,戏水、游泳、擦洗身体,把还在近水荡漾的十余只天鹅赶到了远处,惊起了一群群水鸟。

  冒顿也感到有些燥热,见部下在湖中嬉戏,不觉心动,便也解带脱衣,光溜溜地大步迈进凉爽的湖水。骑士们见单于陛下下了水,一阵欢呼,岸上没下水的也纷纷下水,只剩十来人在准备单于的午餐与照料马群。

  冒顿单于刚才出了一身汗,现在浸泡在湖水中,十分惬意。他兴致勃勃地向边上的骑士撩泼着湖水,在水中驱赶追逐着他们。卸下了衣甲,彼此赤条条的,身份地位的悬殊似乎也缩小了,君臣们在凉爽的湖水中忘情嬉戏。

  不一会儿,岸上的玛卡招呼单于陛下上岸用餐,冒顿答应着,便抹着一脸的水珠上了岸。岸上的两名侍从替他抹干了身子,侍候他穿上了衣袄。他坐在一株胡杨树下,侍从铺下了一张羊皮,端来了奶酒、烤肉与面饼。他还真感到饿了,尤其是身上凉爽了,食欲大增。他大口地喝着奶酒,咬啃着半生不熟的烤肉,吃得有滋有味。

  这时,百步外的芦苇丛中闪动着一红一黑两个身影,他们轻轻移动着,两双锐利的眼睛一直盯着坐在胡杨树下用餐的冒顿。他们终于找到了适当的位置,轻轻探下了肩背上的弓箭,悄悄地张弓搭箭,瞄准了目标。

  此刻,冒顿单于酒足饭饱,他抹了抹嘴,张开双臂舒服地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就在这时,芦苇丛中的人影交换了下眼色,手指一松,“嗖、嗖”地两支利箭便急疾地朝冒顿射来。

  侍卫长玛卡十分警觉,听到远处的弓弦声,忙喊了一声:“陛下,不好!”接着,他看到了射来的羽箭,但他已来不及抵挡。

  冒顿单于身经百战,耳聪目明,两声可疑的弓弦声他隐约听见,又听玛卡喊叫,便知有变,一留神只见两支利箭朝他咽喉射来。他本能地猛然偏头向右躲闪,两支利箭带着强劲的箭风随即而到,一支“噗”地一声射中了他的肩头,一支擦着发梢“噔”地钉在了身后的胡杨树上,冒顿“啊”地喊了一声,随势侧身倒了下去。

  玛卡见单于中箭,大叫一声:“有刺客!”便飞身扑了过来,周围几个侍从也慌张地冲过来。玛卡扶起冒顿,见单于陛下左肩中箭,鲜血直流,但幸好并非要害,稍许放心。他机警异常,一眼扫去,马上发现左前方芦苇丛中有人影闪动,便伸手一指,对周围侍卫喊道:“抓刺客!”自己则侧身挡在冒顿面前,以防不测。

  这时,冒顿单于的百名侍卫大都还泡在水中,留在岸上只十来人,仓促间五六名侍卫拔出刀剑赶了过去。芦苇丛一阵摇动,只见两个身影疾速地向深处逃逸,侍卫们随即冲进芦苇丛,却不见了人影。不一会儿,听到前面传来一串马蹄声,朝东北方向疾驰而去。

  这时,在湖中的侍卫们闻声都扑腾着往岸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