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八路军一二九师征战实录-山河呼啸 作者:傅建文 >

第35章

八路军一二九师征战实录-山河呼啸 作者:傅建文-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迥邢肫鹆苏饩渲泄爬系难栌铩R皇21 日的一个电话,第8 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的心情本来是很好的,年初以来,旅团为加强铁路警备,严格实施铁路爱护村的分工负责制及赏罚规则等,已经连续7 个月无事故。他感到自己很有希望成为旅团长中少有的几个中将衔的佩戴者之一。21 日上午的一个电话打破了他的梦想。电话报告了20 日夜间正定至石家庄之间的小铁桥遭到袭击,造成一定损失,石太路的获鹿、微水镇之间的铁路被炸毁,石家庄以西的电话线不通,井陉地区在21 日拂晓又遭到优势共军攻击。“立即组织兵力向微水镇增援。”水原义重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前功尽弃了。”他沮丧地想到。20 日晚,驻阳泉日军第4 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片山刚刚洗漱完毕,电话铃响了,是15 大队大队长德江光来的。片山这几天得到情报材料反映阳泉附近有八路军活动,所以,他要求德江光每天向他汇报一次。片山在电话里问:“今天有什么情况没有?”“报告,下午接到报告,在阳泉以南80 公里处发现有共军约2000 余人。”德江光在电话的另一头哈着腰,毕恭毕敬的答道。“注意监视,有情况马上向我报告。”说完,片山就放下了电话。他今天想早点休息。他刚要睡觉,就听到门外一声“报告”,还没等他回答,人已经急匆匆地进来了。片山满脸怒气,一看是旅团参谋土田兵吾中佐。“什么事把你慌成这个样子?”从旅团司令部到宿舍区大约有100 多米,土田跑得很急。土田上气不接下气地答道:“大事不好,娘子关打来电话,他们遭到八
  路军上千人的袭击,情况很危急。阳泉城里也已发现有小股八路,街上还有零星枪声”。片山骂道:“德江光这个饭桶,情报大大的不准确。你马上回旅团部,加强阳泉城的警戒。”这一晚,片山的好梦没有做成。
  “三不留”与战斗场面同样激动人心的是破路场面。总部在8 月8 日发布的关于百团大战破坏战术之一般指示明确指出“战役成果之大小主要是看破坏正太路之程度而定”,也就等于明确地告诉了各个作战区:无论歼灭多少敌人,拔掉多少据点,最终还是要看破路程度来衡量完成任务的好坏。以破路为最终目标的作战在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还是不多见的。在各种各样的电报、指示中“以歼敌为主”的话倒是能够经常见到。在最高的军事目的“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中,毛泽东也是将“消灭敌人”放在第一位的。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的背景下,在八路军深入敌后作战的独特的环境里,为配合正面战场,打击敌人,将破路作为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为此,总部提出了“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 “三不留”的口号。有的作战区又在“ 三不留”的基础上加上了“不留一个隧道,不留一支电线杆”而变成了“五不留”。有的政治工作者还在“三不留”、“五不留”后边加上一句更加生动、鲜明的口号:“破一里铁路等于消灭一连敌人”。这就使拿着锄头、绳子来破路的群众马上就变成了拿枪杀敌的战士,荣誉感一下子就激发出来了。口号还有很多,都很有特点。像“铁路是主要敌人”、“毁灭铁路就是消灭敌人”、“毁敌破路,让敌人用脚同我们赛跑”、“毁敌铁路饿死敌人”、“毁掉铁路好缴敌枪炮”等等。战后很多老战士在回忆文章中经常用“万人破路”来形容当时的破路场面,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在晋察冀军区,仅冀中一个分区就动员了10 万以上的群众配合对平汉路、津浦路、德石路、北宁路,以及境内的公路交通和沿线敌据点,进行广泛的反复的破击。共毁公路、铁路500 多公里,炸毁桥梁20 座,毁机车一辆、车箱49 节,收缴电线1500 多公斤。在129 师所在的晋冀豫解放区,战役第一阶段就动员了7 万多人。人民群众的力量,也使日军感到空前的恐惧。关于这次作战情况,第4 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片山回忆:八路军的工作已深入到居民当中,村民正如“空室清野”的标语那样,几乎逃避一空不见踪影,并且主动积极协助八路军。因而在作战期间,日军的动向被老百姓监视并转报给八路军,但日寇则对八路军的情报完全不明。八路军的行动变化无常,在一地仅住数日即行转移。在险峻的山岳地带,其游击行动非常灵便。与此相反,日军的行动由于用马驮运行李辎重;部队及个人的装备过重,比起轻如猿猴的八路军来显得十分笨拙。因此,任凭日军如何拼命追击也难以取得大的成果。日军第一军参谋朝枝有如下回忆:八路军的抗战十气甚为旺盛,共产地区的居民,一齐动手支援八路军,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往往冷不防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包围袭击而陷入苦战。回顾一下毛泽东的一段话,这时可能会感触更多。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缺点,就把日本侵
  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象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国民党曾经学过这篇文章,但没有学好。当白崇禧看到这篇文章后,迅速送给了蒋介石,蒋介石不愧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一下子就捕捉到了这篇文章中战略和战术部分的光彩。蒋介石还不得不佩服毛泽东哲学的思辩和臻密的逻辑。但蒋介石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句活他不知是没有看到,还是看到了但却无可奈何。如果是后者,那就是一种真正的悲哀了。铁轨铺在铁道上,就是日本鬼子的帮凶;把它抬回根据地,就是好钢材。根据地亟需钢材。八路军总部在太行扎下根后,1939 年八路军的兵工厂迁到了位于太行山脊的黎城附近的黄烟洞岩谷之中。经过不断发展,黄烟洞兵工厂已经可以月产几百支枪了。对于深入敌后又得不到蒋委员长补充的八路军,这几百支枪好似杯水车薪。但更加困难的是兵工厂经常无米下锅。造枪造炮需要钢材,没有钢铁,兵工厂就如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为此,总部在《正太线战役政治工作指示》中对搬运钢材有功的人员还欲予以奖赏。“注意各种资材,如粮食、钢、铜、铝、铅、仪器、炸药、汽车、发动机、重工业工具、机器、化学品、医药等之获得与运输,对此类工作有功的,亦酌量给赏。”同时还指示了破坏铁路的方法,“拆下后一部搬走,一部用枕木架起烧弯并乘势用大锤打扁。”八路军的仗是越打越精。以前破路时,只把铁轨扒开。后来发现日本人修复铁路的能力很强,八路军用一天时间扒掉的铁轨,日军修路队只半天的时间就能接好。再后来,八路军学精了,“以一物破坏另一物”,将枕木架起来,把铁轨放在上面烧,枕木烧光了,铁轨也变成弯弯曲曲的了,修复起来困难极大。即使这样,八路军在技术上有时仍欠些火候。据第8 独立混成旅团参谋泉可畏翁回忆:此次事件后,由九州紧急派来权威的矿山技术专家,经现场视察后,其看法大致如下:“新井的各项设施是被放火烧坏的。因此,起重机及选煤机等各种机器,都是因被火烧过而损坏。如火灾后突然冷却(救火时放水或下雨等)机器即变脆弱不能使用,幸而未遇骤冷,修理后尚可使用。“当时正值机械缺乏之际,仅受以上程度的损坏,实属侥幸。”但是鬼子也不得不承认,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土八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路是越修越困难。
  24。 浴血狮垴山
  “最少要坚持6~8 天”中央纵队担负着总预备队和攻占并坚守狮垴山的任务。从地图上看,阻止阳泉、平定之敌西援的最有利的地形是狮垴山。从石家庄往西一直到阳泉,地形较为平缓,偶有高山。一过阳泉,则山势连绵,陡峭险峻,正太铁路从这里开始进入山区。狮垴山则是进入山区的“咽喉”。总部之所以把破击重点选在狮垴山以西,也是充分考虑到在破路过程中,应避开敌之重兵,选择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段开刀。在这个地区,不易屯兵,敌据点较少,便于我大规模破路。狮垴山位于阳泉西南4 公里处,山不是很高,正太路从阳泉蜿蜒西行后又从狮垴山脚下经过。刘伯承、邓小平在战前反复向陈、陈、谢交代:战役成果看破路多少而定,而破路多少又取决于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止日军增援。“最少要坚持6~8 天”。阳泉原有驻守日军第4 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部和第15 大队的大队部,8 月19 日由太原开来中岛山炮中队150 人附山炮2 门。至此,阳泉守敌有日军约300 人,伪警察、伪保安队200 多人。20 허,中央纵队的14 团即一举攻占了狮垴山阵地。奇袭相当成功。谁先抢占狮垴山谁就占有了主动权。奇袭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陈旅大部队前移100 公里而敌人毫无知觉。毫无知觉似有些夸张。因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向陆军次官的报告中描述了“袭击前的一般征兆”。“共军向地盘以外移动共军移动和集结其兵力,扬言是要与中央军一战,巧妙地转移、引诱、欺骗日军的注意力,从而大规模地集结兵力。”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朱德从王家峪到洛阳与卫立煌谈判临行前,彭德怀交给随朱德一起出发的作战科参谋潘开文一封信,嘱咐他“过铁路时,将信扔在铁路旁”。潘开文迷惑不解地望着彭德怀。彭德怀接着说道:“我们要让鬼子知道,八路军和中央军又要互相‘磨擦’了。”潘开文恍然大悟,彭总原来搞的是“声东击西”。也许是这封信起了作用。
  激战狮垴山据日《华北治安战》记载:“第4 独立混成旅团司令部所在地阳泉,在盂兰盆会期间,发现很多平时不曾见过的健壮男子前来游逛,市场上卖东西的人有半数改换了新人。事后查明从8 月前后经常出入阳泉车站的一个男子,据说是共军某部的参谋长。”这是日军事后知道的情况,先机己被八路军抢到。14 团抢占了狮垴山后,在敌尚未知晓的情况下,派出预备队主动地打击敌人。这种方法对于迟滞敌人是有作用的。在八路军的枪声和喊杀声中,日军极度恐慌一时无法判断八路军有多少人马,不敢贸然出击。这对于陈锡联来讲则多少可以争取一些时间,在这种时候,时间是要用生命来衡量的。但片山也不是无能之辈,否则他就和中将衔无缘了。日军中旅团长的军衔一般都是少将,只有个别旅团长的军衔是中将。21 日上午10 点,片山迅速组织日军60 余人向狮垴山发起反扑。坚守狮垴山的14 团5 、6 连依托工事,沉着应战。陈锡联指示14 团领导:这是我们和片山的第一次较量,一定要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将敌人放近了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将片山打疼,使他不敢轻易出来。按照陈锡联的指示,14 团5 、6 连的指战员将敌人放到已经可以看到日军狰狞的面孔时,才将各种火器喷出的一条条火龙射向日军,打得日军惊惶失措,乱作一团。日军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