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中国哲学名著蚜 >

第75章

中国哲学名著蚜-第75章

小说: 中国哲学名著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 , 汉 末 著 名 士 族 王 粲 的 侄 孙 , 三 国 时 期 魏 晋 玄 学 的 主 要 开 
创 者 , 是 中 国 哲 学 史 上 有 较 大 影 响 的 哲 学 家 。              
      魏 正 始 年 间 , 曹 爽 、 何 晏 擅 权 , 王 弼 在 政 治 上 倾 向 曹 爽 , 
经 何 晏 推 荐 , 做 了 尚 书 郎 。 正 始 十 年 , 司 马 懿 发 动 政 变 , 曹 
爽 、 何 晏 被 杀 , 王 弼 受 株 连 丢 了 官 , 并 在 这 年 因 病 而 亡 , 年 
仅 2 4 岁 。 王 弼 性 情 高 傲 、 刻 薄 , 善 谈 玄 理 , 政 治 活 动 较 少 ; 
但 他 关 心 时 事 , 敢 于 面 对 现 实 。 当 时 曹 魏 政 治 腐 败 , 它 所 面 
临 的 最 紧 迫 的 问 题 , 是 如 何 巩 固 局 部 地 区 的 统 一 , 进 而 实 现 
全 国 的 大 一 统 。 围 绕 这 一 现 实 问 题 , 政 治 家 和 思 想 家 分 别 从 
实 践 和 理 论 方 面 进 行 了 探 索 , 王 弼 也 提 出 了 他 的 看 法 。 他 认 
为 , 当 时 的 社 会 风 气 败 坏 , 政 治 秩 序 紊 乱 , 关 键 在 于 上 层 统 
治 者 决 策 思 想 的 失 误 , 不 善 于 “ 用 谋 ” 。 而 且 他 不 就 事 论 事 , 
局 限 于 评 判 具 体 政 策 上 的 是 非 得 失 , 而 是 着 眼 事 物 联 系 的 整 
体 , 从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的 高 度 去 分 析 比 较 。 这 是 他 比 别 人 高 
明 的 地 方 。 他 根 据 对 当 时 的 时 代 课 题 和 政 治 积 弊 的 深 刻 观 察 
和 理 解 , 提 出 了 一 套 如 何 理 顺 各 种 关 系 以 达 到 大 治 的 政 治 谋 
略 思 想 。 在 这 些 思 想 和 各 种 具 体 政 治 主 张 中 贯 穿 着 一 条 总 的 



… 281

   2 7 2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原 则 , 即 “ 以 无 为 本 ” , 这 是 他 的 哲 学 思 想 的 核 心 。 他 宣 称 一 
 切 都 不 过 是 假 象 , 富 贵 是 假 象 , 贫 贱 也 是 假 象 , 一 切 都 归 结 
 为 “ 无 ” , 得 是 无 , 失 也 是 无 , 以 此 来 “ 使 民 爱 欲 不 生 ” ( 王 
 弼 : 《 老 子 指 略 》 ) 。 这 种 “ 以 无 为 本 ” 的 唯 心 主 义 , 在 理 论 上 
 比 起 董 仲 舒 所 宣 扬 的 神 学 目 的 论 来 要 精 巧 得 多 , 在 统 治 手 段 
 上 比 用 天 意 威 胁 的 办 法 要 狡 猾 得 多 , 它 表 达 了 门 阀 士 族 的 政 
 治 需 要 , 因 此 , 在 正 始 年 间 很 快 风 行 起 来 。 和 “ 以 无 为 本 ” 的 
 本 体 论 原 则 相 应 , 在 认 识 论 上 所 提 出 的 , 就 是 他 在 《 明 象 》 中 
 所 讲 的 “ 得 意 忘 象 ” 的 原 则 , 他 把 “ 忘 象 ” 看 作 “ 得 意 ” 的 
 条 件 , 成 为 彻 底 的 唯 心 主 义 者 。 
      “ 以 无 为 本 ” 出 自 《 老 子 注 》 , 这 是 王 弼 一 部 重 要 的 哲 学 
 著 作 , 影 响 很 大 , 被 后 人 当 做 标 准 本 。 王 弼 还 有 《 周 易 注 》 , 
 它 在 经 学 历 史 上 , 有 相 当 重 要 的 地 位 。 《 周 易 》 是 儒 家 经 典 中 
 一 部 重 要 著 作 , 历 代 有 许 多 人 给 它 作 注 。 在 王 弼 以 前 , 汉 朝 
 人 注 《 周 易 》 多 讲 究 所 谓 “ 象 ” 和 “ 数 ” 以 及 许 多 宗 教 迷 信 、 
 五 行 四 时 之 类 的 神 秘 主 义 东 西 , 对 《 周 易 》 进 行 烦 琐 的 考 释 , 
 忽 视 义 理 分 析 。 王 弼 针 对 这 种 流 弊 , 改 用 《 老 子 》 的 思 想 来 
 解 《 周 易 》 , 基 本 上 摆 脱 了 汉 人 的 迷 魂 阵 , 使 人 耳 目 一 新 。 唐 
 以 后 , 王 弼 注 被 钦 定 为 《 周 易 》 的 标 准 注 释 本 , 影 响 很 大 。 与 
《 周 易 注 》 相 辅 而 行 的 是 《 周 易 略 例 》 , 它 讲 的 是 《 周 易 》 的 
 基 本 原 则 , 是 了 解 王 弼 哲 学 思 想 的 重 要 资 料 。 这 里 所 选 的 
《 明 象 》 就 是 这 部 书 中 的 一 篇 。 
       王 弼 的 著 作 还 有 《 老 子 指 略 》 、 《 论 语 释 疑 》 等 。 1 9 8 0 年 
 中 华 书 局 出 版 了 楼 宇 烈 的 《 王 弼 集 校 释 》 ( 上 下 两 册 ) , 汇 集 
 了 王 弼 的 全 部 著 作 , 可 以 参 考 。 这 里 的 选 文 , 即 依 此 书 下 册 。 



… 282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2 7 3 
                                明   象                                      
A 原 文 B                                                                     
                              ①                        ②                 ③ 
      夫 象 者 , 出 意 者 也   。 言 者 , 明 象 者 也  。 尽 意 莫 若 象   , 
                                                      ④                      
尽 象 莫 若 言 。 言 生 于 象 , 故 可 寻 言 以 观 象  ; 象 生 于 意 , 故 可 
寻 象 以 观 意 。 意 以 象 尽 , 象 以 言 著 。 故 言 者 所 以 明 象 , 得 象 
                                 ⑤                                           
而 忘 言 ; 象 者 , 所 以 存 意   , 得 意 而 忘 象 。 犹 蹄 者 所 以 在 兔 , 
                                                         ⑥                   
得 兔 而 忘 蹄 ; 筌 者 所 以 在 鱼 , 得 鱼 而 忘 筌 也   。 然 则 , 言 者 , 
                                    ⑦                                        
象 之 蹄 也 ; 象 者 , 意 之 筌 也   。 是 故 , 存 言 者 , 非 得 象 者 也 ; 
存 象 者 , 非 得 意 者 也 。 象 生 于 意 而 存 象 焉 , 则 所 存 者 乃 非 其 
      ⑧                                                        ⑨            
象 也  ; 言 生 于 象 而 存 言 焉 , 则 所 存 者 乃 非 其 言 也  。 然 则 , 忘 
象 者 , 乃 得 意 者 也 ; 忘 言 者 , 乃 得 象 者 也 。 得 意 在 忘 象 , 得 
                                                                   D C        
象 在 忘 言 。 故 立 象 以 尽 意 , 而 象 可 忘 也 ; 重 画 以 尽 情  , 而 画 
可 忘 也 。                                                                   
                             E C                    F C                       
      是 故 触 类 可 为 其 象   , 合 义 可 为 其 征   。 义 苟 在 健 , 何 必 
                                 G C                                  H C     
马 乎 ? 类 苟 在 顺 , 何 必 牛 乎  ? 爻 苟 合 顺 , 何 必 坤 乃 为 牛  ? 义 
苟 应 健 , 何 必 乾 乃 为 马 ? 而 或 者 定 马 于 乾 , 案 文 责 卦 , 有 马 
                                     I C             J C              K C     
无 乾 , 则 伪 说 滋 漫 , 难 可 纪 矣  。 互 体 不 足   , 遂 及 卦 变  ; 变 
                      L C                                             M C     
又 不 足 , 推 致 五 行   。 一 失 其 原 , 巧 愈 弥 甚 。 纵 复 或 值   , 而 
                                      D N                                     
义 无 所 取 。 盖 存 象 忘 意 之 由 也   。 忘 象 以 求 其 意 , 义 斯 见 矣 。 
A 注 释 B                                                                     
     ① 象 : 指 爻 象 和 卦 象 , 如 — 、 - - 、  、  ; 也 泛 指 一 般 事 物 或 



… 283

2 7 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现 象 。 意 : 意 义 , 这 里 指 卦 象 或 事 物 所 包 含 的 意 义 。 这 是 说 , 所 
      谓 象 是 用 来 表 达 意 的 。 
   ② 言 : 语 言 、 文 字 , 具 体 指 《 周 易 》 中 的 卦 辞 和 爻 辞 。 这 是 说 , 所 
      谓 言 是 用 来 说 明 象 的 。 
   ③ 尽 意 : 充 分 地 把 意 表 达 出 来 。 
   ④ 这 是 说 , 《 周 易 》 的 卦 爻 辞 是 由 卦 爻 象 派 生 出 来 的 , 所 以 可 以 根 
      据 卦 爻 辞 的 内 容 来 观 察 卦 爻 象 。 
   ⑤ 存 : 保 存 , 蕴 含 。 
   ⑥ 蹄 : 捕 兔 的 器 具 。 筌 : 捕 鱼 的 竹 器 。 这 是 说 , 言 如 同 捕 兔 用 的 
      蹄 , 得 到 了 兔 就 可 以 把 蹄 忘 掉 ; 象 如 同 捕 鱼 用 的 筌 , 得 到 了 鱼 
      就 可 以 把 筌 忘 掉 。 
   ⑦ 蹄 : 用 来 比 喻 言 。 筌 : 用 来 比 喻 象 。 
   ⑧ 非 其 象 : 指 不 是 生 于 意 的 象 。 这 是 说 , 象 是 从 意 产 生 的 , 如 果 
      只 停 留 在 象 本 身 , 那 么 它 就 不 是 具 有 “ 存 意 ” 作 用 的 象 了 。 
   ⑨ 非 其 言 : 指 不 是 生 于 象 的 言 。 这 是 说 , 言 是 从 象 产 生 的 , 如 果 
      只 停 留 在 言 本 身 , 那 么 它 就 不 是 具 有 “ 明 象 ” 作 用 的 言 了 。 
 D C 画 : 指 爻 。 重 画 : 重 爻 为 卦 。 情 : 指 一 卦 的 义 理 或 情 理 。 
 E C 触 类 可 为 其 象 : 触 逢 一 类 的 事 物 , 可 以 用 同 一 物 象 来 表 示 , 例 
      如 以 马 象 征 刚 健 一 类 的 东 西 , 以 牛 象 征 柔 顺 一 类 的 东 西 。 
 F C 合 义 : 义 理 相 同 的 事 物 。 征 : 象 征 。 这 是 说 , 义 理 相 同 的 事 物 , 
      可 用 同 一 象 征 。  
 G C 这 是 说 , 乾 卦 的 义 理 是 刚 健 , 所 以 用 马 来 象 征 。 坤 卦 的 义 理 是 
      柔 顺 , 所 以 用 牛 来 象 征 。 其 实 只 要 合 乎 刚 健 和 柔 顺 的 义 理 , 何 
      必 拘 泥 于 马 和 牛 这 些 具 体 象 征 呢 ? 事 实 上 , 牛 未 必 只 象 征 坤 , 马 
      也 未 必 只 象 征 乾 , 如 坤 卦 卦 辞 说 : “ 利 牝 马 之 贞 ” , 就 是 用 牝 马 
      象 征 坤 。           
 H C 这 是 说 , 卦 爻 只 要 合 乎 柔 顺 的 义 理 , 不 是 坤 卦 的 , 也 可 以 用 牛 



… 284

                             中 国 哲 学 名 著 选 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