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水天一色-杜公子系列 >

第32章

水天一色-杜公子系列-第32章

小说: 水天一色-杜公子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
  “这个证据太多了。你极度的消瘦,终年穿长袖的衣服。吕老师说你经常感冒。感冒的症状是什么?流鼻涕流眼泪?毒瘾发作也一定会这样的。我猜他一定是看到你的鼻子眼睛是红的,推测了一个合理的答案。我不相信他是真的看到你发作的样子,不然他活不到今天。”
  “他还说你很要强,一定要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去上课。我的理解是你上课前他看到你很病弱,结果一上课就神采奕奕。感冒不可能好这么快。毒瘾倒可以迅速解除。想推翻我的假设,最简单的方法,给我看看你的胳膊。如果上面没有针孔,你可以立刻让学校用诽谤老师的罪名处分我!”
  席老师慢慢地拉起袖子,注视那干枯的手臂。
  “我……确实不想让人知道。大学教授吸毒,丑闻呀!”
  “休想用‘丑闻’两个字简单地蒙混过去!这种恶习什么时候染上的?五年前应该还没有,所以还算手软,如果杀了两个人可以称为‘手软’的话。而现在,你真正害怕没有毒品的日子。所以贩毒的线路要不惜代价地保住,任何可能有威胁的人你都不放过,根本到了滥杀无辜的地步。所有死者中,有些根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被杀。”
  “我确实吸毒,却没有贩毒和杀人。”席老师急切地说。
  “我说到哪里你就承认到哪里啊?好,咱们从头说。我说,你听着,少插嘴。我暂时不想听你狡辩。”
  “首先必须想到,你是怎么把毒品藏进花盆的。如果是白天,已经在校园里摆好了再去藏,难保不会有人看见,风险不是太大?于是你仿制了一套花匠的制服,夜里穿着进入花房--你住宿舍,晚上也在学校,条件很便利--把货藏进去,第二天再去找到具体位置,再用密码通知。这样确实很麻烦,但相对安全,因为几乎没人会看见。而且有内涵的花盆可能会摆在任何地方,校门口,楼门口,或者就在花园里。这样充分利用了流动性,让取货的人也不必总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安全了不少。”
  “至于杀人事件,从林雯去花园帮忙开始。那次你们的交易出了问题,大概是因为领导检查,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被刷掉了,所以没联系上。或者是你藏好了毒品,第二天却没有在学校里找到它,你不知道那花盆是放在会议室的。不管什么原因,花盆又被收回花房时,毒品还没有拿出去,很巧,那天要换土,被林雯看见了。她惊慌地缩回手,假装被扎到了,急忙要走。那种情况,自然以为是蔡师傅。她非常气愤,所以会和他大吵,说什么‘不就是钱吗’。”
  “冷静下来后,林雯回忆起以前夜里和男朋友出去约会,在花园角落看星星,无意中看见有人从花房走出来。以前没觉得怎么样,现在知道有问题了。她会想,如果是蔡师傅,随时都可以,不用必须是晚上呀。她想调查。方法很简单,夜里在花园守着就行。你可能又被看到了,而且被认出了身份。然后,她自然告诉了罗晨。”
  “罗晨这个人,和每个老师都处得不错。他很单纯,大概会用那种固定的句式说什么‘老师都是可敬的’。他一向很敬重你。当他知道后,给同学陈赫写了一封信,表示他不敢相信林雯说的,你为钱做这种事破坏了他对你的信任,对他打击很大。他不擅于控制情绪,他一旦知道,你就一定觉得他有些不对。其他人也看出来了,还认为这是他自杀的先兆。”
  “你是怎么具体知道的呢?因为林雯信错了人,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另一个人,她同宿舍的女生,也就是后来被一刀割断喉管的那个。我听说了她的行为,只要对自己有好处,就什么都可以做,似乎出卖朋友成了惯性。她把那一对恋人知道你贩毒的消息透露给你,也得到了好处,成功地考上了物理系的研究生。优秀教师评选中介绍你时,明明白白写着:一直负责研究生招生工作。你没有想到装病能造成这种反效果吧?”
  “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你‘手软’。她也知道真相,但你觉得没什么威胁,居然放过了她。要按你现在的作风,当时就杀了,不会等到五年后。”
  “你约罗晨实验楼五楼见面,你以为没人知道这个约会,可是当林雯在花园角落劝阻他时,被一个中文爱好者记下了一部分。她要他别去,而罗晨说‘他不会把我怎么样。至少我们也是……’,后面听漏的也许是‘忘年交’?然后又安慰说‘只要有你在,他对我不利,根本一点意义都没有’,他认为就算你杀了他,还有林雯知道真相,所以你不会杀他。他大概还是不肯真正相信你是坏人,终于低估你的狠毒。”
  “结果,晚上蔡花匠看见了罗晨的尸体。第二天,林雯被发现挂在花园角落里。调查的人居然以为是殉情自杀,还认为罗晨曾经留下遗言,因为在尸体边发现了录音带的转轮。这实在是典型的一步推理,就是给我一个线索,我推出一个结论;线索是分散的,我的结论同样是分散的。这样的结果多半错误。一旦联系起来想,就知道这有多荒谬!”
  “按照自杀的说法就是,一个人跳了楼,他用录音带留下了遗言。但是有没有想过,他和录音带的位置关系,以及录音带为什么会和转轮分开。除非是罗晨带着它跳楼,高空摔落。当然,最后也是没找到录音带,可是就算找到,都已经散了,还能听吗?类比一下,那些自杀的人,都是怎么对待遗书的?那可是一生只能写一次的文章,都会用生平最漂亮的字,写完了放在是个人就看得到的地方。怎么会这么对待自己留在世上最后的东西?”
  “我一开始就肯定是他杀,这就扯出顺序的问题。因为尸体发现的顺序,会以为罗晨先死。可是从罗晨摔下去的窗口,可以看见花园角落,所以在花园角落的林雯,就可以看见他摔出去。她绝不会漏看,她很担心他,一定会盯住窗口的方向不放的。再说,他一定会叫的。如果一个人把他推出去,再赶到角落杀林雯,她恐怕已经报警,找人来救他,或者躲到安全的地方去了。所以,我判断,林雯是先被杀的。”
  “她一直注意着五楼的窗口,没留心身边的动静,你从背后靠过去,用绳子勒住她,然后把她挂在树上,也没忘了在石凳上留下脚印。你是怎么知道她在哪里的呢?可能是你太了解情况,知道那是他们平时约会的地点,所以她会在那里等。还有可能,和李维安一样。她听了那么多都没被发现,她走了以后,你在和她一样的位置偷听到的。巧合,或者是一直监视他们,谁知道?”
  “然后,你到五楼去见罗晨。以他的性格,可能想劝你改邪归正。你们争论起来。也许他说‘如果你停止贩毒活动,我和小雯不会说出去的’。然后你说‘小雯吗?她已经死了’。罗晨对他女友的感情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虽然当时是晚上,他还是一定要看。但那个窗口,要看见花园的角落,我试过,要探半个身子出去。你只要一掀他的腿,就可以如愿了。这当然是我的想象,你当时还没有吸毒,身体也够强壮,但要把他--一个大三的男生--扔下楼还是很困难的。这是个比较轻松的方法。”
  “你非常小心地下楼去看他死了没有,却发现了另一样东西。他摔下来的时候,衣服被钉子剐破,暗藏的小型录音机--随身听--掉了出来,都已经散了。他怕你不肯改过,想留下更确凿的证据。你把那些零件和录音带都敛起来,却漏了一个小转轮。”
  “后来,这件事以殉情自杀收场。”
  “该三年前了。一个男生,很有些小聪明,比如他发小广告,从不用站在大街上塞给路人,总是能趁存车处管理员吃饭的时间,溜进去塞满车筐,轻松地完成任务,让禁止分发的牌子形同虚设。可是同一段时间,还有真正的犯罪活动在利用。”
  “你藏毒品的花盆可能放在任何地方,而写密码的地方也不是唯一的。有时候是板报上,有时候是电线杆的小广告上。而存车处更是个好地方。那里有些被大四毕业生抛弃的破车,很脏,全是土,任何存车的人都唯恐避之不急。我想你会利用它。你随便找来张小广告--你知道,这太好找了--写上密码,放在一辆特定的破车里。不会有人取走,不会有人注意,那只是和别人车筐里一样的普通的烦人的小广告。”
  “那个男生可能三番五次碰到你,并且有些好奇,也许还研究过你放的东西。你也开始注意到他了。终于有一天,管理员又去吃饭了,你们又碰到了。你过去和他说话,他问你:‘老师,您怎么也发这个呢?周围的这些数字,是干什么用的?’你早就想这么做了,拿出藏在袖子里的车条,刺进他的喉咙,迅速逃离。过程很顺利,因为你是老师,这个优秀的职业,他不会提防你。他其实只看到那些密码,很难想到有什么惊人的内幕,根本不知情。你看,你开始无谓地杀人了。是什么造成这种变化?那时你已经吸毒了吧?但时间不长。毒品还没有腐蚀你的身体,你还有力气扎死他。”
  “很快尸体被发现,一个因摔倒致死的意外事故诞生了。”
  “下面该说今年的开学初。为了竞争‘菁英教育基金’,学校开始翻盖和装修。楼少了,只好不同学院不同科目的老师挤剩下的楼,你的办公室也搬到了这里--实验楼四层。别人对这种改变简直是抱怨连连。你却暗自高兴,因为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这里的正上方是生物实验室,我在那里从窗户能看到什么,相信你这里也能。三面窗,一面对着校门口,一面对着花园。而你联络用的学生会板报,贴小广告的电线杆,都集中在校门口。花园也是你犯罪的中心。你也可以看到,早上花匠们把花盆都搬到哪里,这样就容易找到有内涵的那个。也可以看着你的同伙在校门口读密码,如果货就埋在花坛里,还可以看着他取出来。”
  “这些听起来很普通,似乎没有什么用,其实至关重要。多亏了陆月事件重要的证人,我才想到这些。那个孩子才四岁,他所有的证词中,最诡异不可理解的莫过于两个字:‘猩猩’。我实在想不出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发现是踩入了误区。”
  “我们都会犯这样的错误,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心里想的是一个意思,而别人因为境遇的不同,理解为另一个意思。表象与真相同样合理的情况,我称它为‘镜面反射’。真正能做到这种境界的犯罪者,实在--不得不说--是出色的。事实上,更多类似的误解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往一个方向去想了,好像所有的证据也都指过去了。其实,这种作茧自缚的‘镜面’才真正可怕。”
  “这实在太普遍了,还不到两个星期就遇到好几件这样的事。”
  “比如我和同伴在一起讨论案子,我当时提到吕老师,忽然想到了他说的一些话,就自言自语说‘我怀疑’,结果我的同伴就以为我在怀疑吕老师,其实我怀疑的是你。”
  “再比如,我和张平聊天,他说‘要是有一天,我离开了……’。我们前面正在说死亡的话题,所以这个‘离开’我应该理解为‘死’。可是因为我早察觉到他有心事,也猜出可能他家里有问题,他也许会回去看看。所以,我听那个‘离开’就是‘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