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13_南史 >

第150章

13_南史-第150章

小说: 13_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子諝,位尚书郎,湘东王外兵参军。諝子准有文才,梁宣帝时,位度支尚书。

  昭弟映字徽远,三岁而孤。兄弟友睦,修身励行,非礼不动。始昭之守临海,陆倕饯之,宾主俱欢,日暮不反。映以昭年高,不可连夜极乐,乃自往候接,同乘而归。兄弟并已斑白,时人美而服焉。及昭卒,映丧之如父,年踰七十,哀戚过礼,服制虽除,每言辄恸。天监中,位乌程令,卒于太中大夫。子弘。

  孔休源字庆绪,会稽山阴人,晋尚书冲之八世孙,冲即开府仪同三司愉之世父也。曾祖遥之,宋尚书水部郎。父佩,齐通直郎。

  休源十一而孤,居丧尽礼,每见父手所写书,必哀恸流涕不能自胜,见者莫不爲之垂泣。后就吴兴沈麟士受经,略通大义。州举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策,深善之,谓同坐曰:「董仲舒、华令思何以尚此,可谓后生之准的也。观此足称王佐之才。」琅邪王融雅相友善,乃荐之于司徒竟陵王,爲西邸学士。

  梁台建,与南阳刘之遴同爲太学博士,当时以爲美选。休源初到都,寓于宗人少府孔登。曾以祠事入庙,侍中范云一与相遇,深加褒赏,曰:「不期忽觏清顔,顿祛鄙吝,观天披雾,验之今日。」后云命驾到少府,登便拂筵整带,谓当诣己,备水陆之品。云驻箸命休源,及至,命取其常膳,止有赤仓米饭,蒸鲍鱼。云食休源食,不举主人之馔。高谈尽日,同载还家。登深以爲愧。尚书令沈约当朝贵显,轩盖盈门,休源或时后来,必虚襟引接,处之坐右,商略文义。其爲通人所推如此。

  武帝尝问吏部尚书徐勉求一有学艺解朝仪者,爲尚书仪曹郎,勉曰:「孔休源识见清通,详练故事,自晋、宋起居注,诵略上口。」武帝亦素闻之,即日除兼尚书仪曹郎。时多所改作,每逮访前事,休源即以所诵记随机断决,曾无疑滞。吏部郎任昉常谓之爲「孔独诵」。

  迁建康狱正,平反辩析,时罕冤人。后有选人爲狱司者,帝常引休源以励之。除中书舍人。后爲尚书左丞,弹肃礼闱,雅允朝望。时周舍撰礼疑义,自汉、魏至于齐、梁,并皆搜采,休源所有奏议,咸预编录。再迁长兼御史中丞,正色直绳,无所回避,百僚惮之。

  后爲晋安王长史、南郡太守,行荆州府州事。帝谓曰:「荆州总上流冲要,义高分陕,今以十岁儿委卿,善匡翼之,勿惮周昌之举也。」乃敕晋安王曰:「孔休源人伦仪表,汝年尚幼,当每事师之。」寻始兴王憺代镇荆州,复爲憺府长史,太守、行府事如故。在州累政,甚有政绩,平心决断,请托弗行。帝深嘉之。历秘书监,复爲晋安王府长史、南兰陵太守,别敕专行南徐州事。休源累佐名蕃,甚得人誉,王深相倚仗,常于中斋别施一榻,云「此是孔长史坐」,人莫得预焉,其见敬如此。历都官尚书。

  普通七年,扬州刺史临川王宏薨,武帝与群臣议代居州任者,时贵戚王公咸望迁授。帝曰:「朕已得人,孔休源才识通敏,实应此选。」乃授宣惠将军、监扬州事。休源初爲临川王行佐,及王薨而管州任,时论荣之。神州都会,簿领殷繁,休源剖断如流,傍无私谒。

  中大通二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在州昼决辞讼,夜览坟籍。每车驾巡幸,常以军国事委之。昭明太子薨,有敕夜召休源入宴居殿与群公参定谋议,立晋安王纲爲皇太子。自公卿珥貂插笔奏决于休源前,休源怡然无愧,时人名爲兼天子。四年,卒,遗令薄葬,节朔荐蔬菲而已。帝爲之流涕,顾谢举曰:「孔休源居职清忠,方欲共康政道,奄至陨没,朕甚痛之。」举曰:「此人清介强直,臣窃爲陛下惜之。」諡曰贞子。

  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爲己任。武帝深委仗之。累居显职,性缜密,未尝言禁中事。聚书盈七千卷,手自校练。凡奏议弹文勒成十五卷。

  长子云章颇有父风,位东扬州别驾。少子宗范聪敏有识度,位中书郎。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祖齐之,宋都水使者,尚书金部郎。父柔之,齐尚书仓部郎,有孝行,以母忧毁卒。

  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解属文。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九岁丁父艰,与第四弟观同生,少孤贫,傍无师友,兄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郎谢朓雅相钦重。朓尝行还过候革,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着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司徒竟陵王闻其名,引爲西邸学士。

  弱冠举南徐州秀才。时豫章胡谐之行州事,王融与谐之书令荐革。谐之方贡琅邪王泛,便以革代之。仆射江祏深相引接,祏爲太子詹事,啓革爲丞。祏时权倾朝右,以革才堪经国,令参掌机务,诏诰文檄皆委以具。革防杜形迹,外人不知。祏诛,宾客皆罹其罪,革独以智免。除尚书驾部郎。

  中兴元年,梁武帝入石头,时吴兴太守袁昂据郡拒义不从,革制书与昂,于坐立成,辞义典雅,帝深赏叹之,令与徐勉同掌书记。建安王爲雍州刺史,表求管记,以革爲征北记室参军,带中庐令。与弟观少长共居,不忍离别,苦求同行。以观爲征北行参军,兼记室。时吴兴沈约、乐安任昉与革书云:「比闻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骐骥于千里。」途次江夏,观卒。革在雍州,爲府王所礼,款若布衣。后爲建康正,频迁秣陵、建康令,爲政明肃,豪强惮之。历中书舍人,尚书左丞,晋安王长史、寻阳太守,行江州府事。徙庐陵王长史,太守、行事如故。以清严爲属城所惮。时少王行事,多倾意于签帅,革以正直自居,不与典签赵道智坐。道智因还都啓事,面陈革堕事好酒,以琅邪王昙聪代爲行事。南州士庶爲之语曰:「故人不道智,新人佞散骑,莫知度不度,新人不如故。」迁御史中丞,弹奏豪权,一无所避。

  后爲镇北豫章王长史、广陵太守。时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降附,革被敕随府王镇彭城。城既失守,革素不便马,泛舟而还。途经下邳,爲魏人所执。魏徐州刺史安丰王延明闻革才名,厚加接待。革称脚疾不拜,延明将害之,见革辞色严正,更加敬重。时祖搄同被拘絷,延明使搄作欹器漏刻铭,革唾駡搄曰:「卿荷国厚恩,已无报答,乃爲虏立铭,孤负朝廷。」延明闻之,乃令革作丈八寺碑并祭彭祖文,革辞以囚执既久,无复心思。延明将加棰扑,革厉色曰:「江革行年六十,不能杀身报主,今日得死爲幸,誓不爲人执笔。」延明知不可屈乃止。日给脱粟三升,仅馀性命。会魏帝请中山王元略反北,乃放革及祖搄还朝。上大宴,举酒劝革曰:「卿那不畏延明害?」对曰:「臣行年六十,死不爲夭,岂畏延明。」帝曰:「今日始见苏武之节。」于是以爲太尉临川王长史。

  时帝惑于佛教,朝贤多啓求受戒。革精信因果,而帝未知,谓革不奉佛法,乃赐革觉意诗五百字,云:「唯当勤精进,自强行胜修,岂可作底突,如彼必死囚。以此告江革,并及诸贵游。」又手敕曰:「果报不可不信,岂得底突如对元延明邪。」革因乞受菩萨戒。

  时武陵王纪在东州,颇骄纵,上以臧盾性弱,不能匡正,召革慰遣,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行府州事。革门生故吏家多在东,闻革应至,并赉持缘道迎候。革曰:「我通不受饷,不容独当故人筐篚。」至镇唯资公俸,食不兼味。郡境殷广,辞讼日数百,革分判辩析,曾无疑滞,人安吏畏,百城震恐。琅邪王骞爲山阴令,赃货狼籍,望风自解。府王惮之。每侍燕,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耽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武帝,帝谓仆射徐勉曰:「革果称职。」乃除都官尚书。将还,赠遗一无所受,送故依旧订舫,革并不纳,唯乘台所给一舸。舸艚偏欹,不得安卧。或请济江徙重物以迮轻艚,革既无物,乃于西陵岸取石十馀片以实之。其清贫如此。

  寻监吴郡,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唯有公给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革反省游军尉,百姓逾恐。革乃广施恩惠,盗贼静息。

  武陵王出镇江州,乃曰:「我得江革文,得革清贫,岂能一日忘之,当与其同饱。」乃表革同行。除南中郎长史、寻阳太守。征入爲度支尚书。好奖进闾阎,爲后生延誉,由是衣冠士子翕然归之。时尚书令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革性强直,每朝宴恒有褒贬,以此爲权贵所疾。乃谢病还家,除光禄大夫,优游闲放,以文酒自娱。卒,諡曰强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革历官八府长史,四王行事,三爲二千石,傍无姬侍,家徒壁立,时以此高之。长子行敏早卒,次子德藻。

  德藻字德藻,好学,美风仪,身长七尺四寸。性至孝,事亲尽礼。与异産昆弟居,恩惠甚笃。涉猎经籍,善属文。仕梁爲尚书比部郎,以父忧去职。服阕后,容貌毁瘠,如居丧时。

  及陈武帝受禅,爲秘书监,兼尚书左丞。寻以本官兼中书舍人。天嘉中,兼散骑常侍,与中书郎刘师知使齐,着北征道里记三卷。还除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坐公事免。后自求宰县,补新渝令。政尚恩惠,颇有异绩。卒于官,文帝赠散骑常侍。文笔十五卷。子椿亦善属文,位尚书右丞。

  德藻弟从简,少有文情,年十七,作采荷调以刺何敬容,爲当时所赏。位司徒从事中郎。侯景乱,爲任约所害。子兼叩

  头流血,乞代父命,以身蔽刃,遂俱见杀,天下痛之。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祖长宗,宋武帝霸府行参军。父融,南昌相。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爲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又尝谓诸子曰:「此人师也,尔等则而行之。」年十八,召爲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迁临海王西中郎田曹行参军,俄徙署都曹。时琅邪王融一时才俊,特相慕悦,尝请交焉。勉谓所亲曰:「王郎名高望促,难可轻霹衣裾。」融后果陷于法,以此见推识鉴。累迁领军长史。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武帝兵至建邺,勉于新林谒见,帝甚加恩礼,使管书记。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迁临川王后军谘议、尚书左丞。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爲称职。

  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迁侍中。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若吾亡后,亦是传中一事。」

  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彜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