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13_南史 >

第42章

13_南史-第42章

小说: 13_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从事。

  前废帝即位,罢王畿复旧,征子尚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领尚书令。初,孝建中,孝武以子尚太子母弟,甚留心;后新安王子鸾以母幸见爱,子尚宠衰。及长凶慝,有废帝之风。明帝既殒废帝,乃称太皇太后令曰:「子尚顽凶,楚玉淫乱,并于第赐尽。」楚玉,废帝姊山阴公主也。废帝改封会稽郡长公主,给鼓吹一部,加班剑二十人,未拜受而废帝败。

  晋安王子勋字孝德,孝武第三子也。眼患风,不爲孝武所爱。大明四年,年五岁,封晋安王。七年,爲江州刺史,加都督。八年,改授雍州,未拜而孝武崩,还爲江州。

  时废帝狂凶,多所诛害。前抚军谘议参军何迈谋因帝出爲变,迎立子勋。事泄,帝诛迈,使八座奏子勋与迈通谋,遣左右朱景送药赐子勋死。景至盆口,遣报长史邓琬。琬等奉子勋起兵,以废立爲名。明帝定乱,进子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琬等不受命。

  泰始二年正月七日,奉子勋爲帝,即僞位于寻阳,年号义嘉,备置百官,四方回应。是岁四方贡计,并诣寻阳。及军败,子勋见杀,时年十一。即葬寻阳庐山。

  松滋侯子房字孝良,孝武第六子也。大明四年,年五岁,封寻阳王。前废帝景和元年,爲会稽太守,加都督。明帝即位,征爲抚军,领太常。长史孔觊不受命,举兵应晋安王子勋。上虞令王晏杀觊,送子房还建邺。上宥之,贬爲松滋县侯。司徒建安王休仁以子房兄弟终爲祸难,劝上除之。废徙远郡见杀,年十一。

  临海王子顼字孝烈,孝武第七子也。初封历阳王,后改封临海,位荆州刺史。明帝即位,进督雍州,长史孔道存不受命,应晋安王子勋。事败赐死,年十一。

  始平孝敬王子鸾字孝羽,孝武第八子也。大明四年,封襄阳王,寻改封新安。五年,爲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领南琅邪太守。母殷淑仪宠倾后宫,子鸾爱冠诸子,凡爲上眄遇者莫不入子鸾府国。爲南徐州,又割吴郡属之。六年,丁母忧。前废帝素疾子鸾有宠,及即位,既诛群臣,乃遣使赐子鸾死,时年十岁。子鸾临死谓左右曰:「愿后身不复生王家。」同生弟妹并死。明帝即位,改封始平王,以建平王景素子延年嗣。

  永嘉王子仁字孝和,孝武第九子也。大明五年,封永嘉王。明帝即位,以爲湘州刺史。帝寻从司徒建安王休仁计,未拜赐死,时年十岁。

  始安王子真字孝贞,孝武第十一子也。

  邵陵王子元字孝善,孝武第十三子也。并被明帝赐死。

  齐敬王子羽字孝英,孝武第十四子也。生二岁而薨,追加封諡。

  淮南王子孟字孝光,孝武第十六子也。初封淮南王,明帝改封安成王,未拜赐死。

  晋陵孝王子云字孝举,孝武第十九子也。大明六年封,未拜而亡。

  南海哀王子师字孝友,孝武第二十二子也。大明七年封,未拜,爲前废帝所害。明帝即位追諡。

  淮阳思王子霄字孝云,孝武第二十三子也。早薨,追加封諡。

  东平王子嗣字孝叔,孝武帝第二十七子也,明帝赐死。

  武陵王赞字仲敷,小字智随,明帝第九子也。明帝既诛孝武诸子,诏以智随奉孝武爲子,封武陵郡王。顺帝升明二年薨,国除。

  明帝十二男:陈贵妃生后废帝。谢修仪生皇子法良。陈昭华生顺帝。徐婕妤生第四皇子。郑修容生皇子智井。次晋熙王燮与皇子法良同生。泉美人生邵陵殇王友;次江夏王跻与第四皇子同生。徐良人生武陵王赞。杜修华生随阳王翽。次新兴王嵩与武陵王赞同生。又泉美人生始建王禧。智井、燮、跻、赞并出继。法良未封。第四皇子未有名,早夭。

  邵陵殇王友字仲贤,明帝第七子也。年五岁,出爲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封邵陵王。后废帝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诛后,王室微弱,友府州文案及臣吏不讳「有无」之「有」。顺帝升明二年,徙南豫州刺史,薨。无子国除。

  随阳王翽字仲仪,明帝第十子也。初封南阳王,升明二年,改封随阳。齐受禅,封舞阴县公。

  新兴王嵩字仲岳,明帝第十一子也。齐受禅,降封定襄县公。

  始建王禧字仲安,明帝第十二子也。齐受禅,降封荔浦县公,寻并云谋反赐死。

  论曰:甚矣哉,元嘉之遇祸也。杀逆之衅,事起肌肤,因心之童,遂亡天性。虽鸣镝之酷,未极于斯,其不至覆亡,亦爲幸也。明皇统运,疑隙内构,寻斧所加,先自王戚。晋刺以犷暴摧躯,巴哀由和良酖体,保身之路,未知攸适。昔之戒子,慎勿爲善,详求其旨,将远有以乎。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盖古人之畏乱也。孝武诸子,提挈以成衅乱,遂至宇内沸腾,王室如毁,而帝之诸胤莫不歼焉。强不如弱,义在于此。明帝负螟之庆,事非己出,枝叶不茂,岂能庇其本乎。

 





卷十五

列传第五

刘穆之徐羡之傅亮檀道济

  及武帝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帝曰:「吾亦识之。」即驰召焉。时穆之闻京城有叫声,晨出陌头,属与信会,直视不言者久之,反室坏布裳爲裤往见帝,帝谓曰:「我始举大义,须一军吏甚急,谁堪其选?」穆之曰:「无见踰者。」帝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从平建邺,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遂动见谘询。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

  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盛族豪家,负势陵纵;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

  迁尚书祠部郎,复爲府主簿、记室、录事参军,领堂邑太守。以平桓玄功,封西华县五等子。及扬州刺史王谧薨,帝次应入辅。刘毅等不欲帝入,议以中领军谢混爲扬州,或欲令帝于丹徒领州,以内事付仆射孟昶。遣尚书右丞皮沈以二议谘帝。沈先与穆之言,穆之僞如厕,即密疏白帝,言沈语不可从。帝既见沈,且令出外,呼穆之问焉。穆之曰:「公今日岂得居谦,遂爲守蕃将邪?刘、孟诸公俱起布衣,共立大义,事乃一时相推,非宿定臣主分也。力敌势均,终相吞咀。扬州根本所系,不可假人。前授王谧,事出权道,今若复他授,便应受制于人。一失权柄,无由可得。公功高勋重,不可直置疑畏,便可入朝共尽同异。公至京邑,彼必不敢越公更授馀人。」帝从其言,由是入辅。

  从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刘毅等疾之,每从容言其权重,帝愈信仗之。穆之外所闻见,大小必白,虽闾里言谑,皆一二以闻。帝每得人间委密消息以示聪明,皆由穆之。又爱宾游,坐客恒满,布林目以爲视听,故朝野同异,穆之莫不必知。虽亲昵短长,皆陈奏无隐。人或讥之,穆之曰:「我蒙公恩,义无隐讳,此张辽所以告关羽欲叛也。」

  帝举止施爲,穆之皆下节度,帝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布四远,愿公小复留意。」帝既不能留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公但纵笔爲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其势亦美。」帝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

  穆之凡所荐达,不纳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穆之与朱龄石并便尺牍,尝于武帝坐与龄石并答书,自旦至日中,穆之得百函,龄石得八十函,而穆之应对无废。

  迁中军、太尉司马,加丹阳尹。帝西讨刘毅,以诸葛长人监留府,疑其难独任,留穆之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人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泝流远伐,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豪不尽,岂容若此。」长人意乃小安,穆之亦厚爲之备。长人谓所亲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践危机。今日思爲丹徒布衣,不可得也。」帝还,长人伏诛。进前将军。

  帝西伐司马休之,中军将军道怜知留任,而事无大小,一决穆之。迁尚书右仆射,领选,将军、尹如故。帝北伐,留世子爲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转穆之左仆射、领监军中军二府

  军司,将军、尹、领选如故,甲仗五十人入殿,入居东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宾客辐凑,求诉百端,内外谘禀,盈阶满室。目览词讼,手答笺书,耳行听受,口并酬应,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又言谈赏笑,弥日亘时,未尝倦苦。裁有闲暇,手自写书,寻览篇章,校定坟籍。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爲十人馔,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帐下依常下食,以此爲常。尝白帝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爲过丰,此外无一豪负公。」

  义熙十三年卒。帝在长安,本欲顿驾关中,经略赵、魏,闻问惊恸,哀惋者数日。以根本虚,乃驰还彭城。以司马徐羡之代管留台,而朝廷大事常决于穆之者,并悉北谘。穆之前军府文武二万人,以三千配羡之建威府,馀悉配世子中军府。追赠穆之开府仪同三司。帝又表天子曰:「臣闻崇贤旌善,王教所先,念功简劳,义深追远。故司勋执策,在勤必记,德之休明,没而弥着。故尚书左仆射、前将军臣穆之,爰自布衣,协佐义始,内竭谋猷,外勤庶政,密勿军国,心力俱尽。及登庸朝右,尹司京畿,敷赞百揆,翼新大猷。顷戎车远役,居中作捍,抚宁之勋,实洽朝野,识量局致,栋干之器也。方宣赞盛化,缉隆圣世,忠绩未究,远迩悼心。皇恩褒述,班同三事,荣哀既备,宠灵已泰。臣伏思寻,自义熙草创,艰患未弭,外虞既殷,内难亦荐,时屯世故,靡有宁岁。臣以寡乏,负荷国重,实赖穆之匡翼之益。岂唯谠言嘉谋,溢于人听,若乃忠规密谟,潜虑帷幕,造膝诡辞,莫见其际。事隔于皇朝,功隐于视听者,不可胜纪。所以陈力一纪,遂克有成,出征入辅,幸不辱命。微夫人之左右,未有宁济其事者矣。履谦居寡,守之弥固,每议及封爵,辄深自抑绝。所以勋高当年,而茅土弗及,抚事永念,胡宁可昧。谓宜加赠正司,追甄土宇。俾忠贞之烈,不泯于身后,大赉所及,永旌于善人。臣契阔屯夷,旋观终始,金兰之分,义深情感,是以献其乃怀,布之朝听。」于是重赠侍中、司徒,封南昌县侯。

  及帝受禅,每叹忆之,曰:「穆之不死,当助我理天下。可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光禄大夫范泰对曰:「圣主在上,英彦满朝,穆之虽功着艰难,未容便关兴毁。」帝笑曰:「卿不闻骥騄乎,贵日致千里耳。」帝后复曰:「穆之死,人轻易我。」其见思如此。以佐命元勋,追封南康郡公,諡曰文宣。

  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酒食,不修拘检。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爲耻。其妻江嗣女,甚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妻复截发市肴馔,爲其兄弟以饷穆之,自此不对穆之梳沐。及穆之爲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谢。穆之曰:「本不匿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