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魔沼 作者:乔治·桑(法) >

第2章

魔沼 作者:乔治·桑(法)-第2章

小说: 魔沼 作者:乔治·桑(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不见,充当着他们的斟酒人。而今日,作恶的富人要修筑工事,买枪买炮,预防雅克
团①式的暴动;艺术给那些富人指出,暴动正在暗中细密地酝酿,等待时机向现存社会
发动袭击。中世纪的教会以出售免罪符来满足世上权贵的恐惧心理。当今政府却是让富
人纳税,维持宪兵、狱吏、刺刀和监狱,来平息富人的不安。    
  ①雅克团是在1358年5月28日爆发的一场农民暴动,雅克一般是对农民的称呼。

    阿尔贝特·丢勒、米盖朗琪罗、霍尔拜因、卡洛、戈雅①都曾对他们的时代和他们
的国家的弊端作过强有力的讽刺。这些都是不朽的作品,是具有无可否认的价值的历史
篇章;我们并不想否认艺术家有权探索社会的创伤,并暴露在我们的眼前;但是,除了
描绘恐怖和威胁以外,现在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吗?在这种才能加上想像使之变得流
行的、描写道德败坏的秘密②的文学中,我们更喜欢那些温柔可爱的人物,而不喜欢那
些使人惊心动魄的坏蛋恶棍。前者可以引导人改恶从善,后者使人心惊肉跳。恐怖不能
医治自私自利,反而使它变本加厉。    
  ①丢勒(1471—1528),德国画家;雕刻家;米盖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
大画家;卡洛(1592—1632),法国画家、雕刻家;戈雅(1746—1828),西班牙画家。
    ②此处指欧仁·苏(1803—1857)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保尔·费瓦尔的小说
《伦敦的秘密》。

    我们相信,艺术的使命是一种情感和爱的使命,今日的小说应当取代人类幼稚时期
的寓言和隐喻的写法,艺术家除了提供一些谨慎的缓和的方法,减轻他的描绘所引起的
恐怖以外,还有一个更重大和更富有诗意的任务。他的目的应该是使人喜爱他关怀的对
象,必要的话,我不责备艺术家稍稍美化这些对象。艺术不是对实际存在的现实的研究,
而是对理想真实的追求。因此,《威克菲尔牧师传》这本小说比《堕落的农民》和《危
险的联系》①更有用,更有益于身心。    
  ①《威克菲尔牧师传》是英国作家哥尔斯密(1728—1774)的小说,属于感伤主义
作品。《堕落的农民》是法国作家雷斯蒂夫·德·拉布勒东(1734—1806)的小说;
《危险的联系》是法国作家拉克洛(1741—1803)的名作。

    读者,请原谅我写下这些想法,把它们作为序言看待吧。我要给您讲述的故事没有
别的序言。这篇故事很短很简单,为此,就需要把自己关于恐怖故事的想法告诉您,事
先求得谅解。
    关于这个农夫,我不由自主说了这些题外话。我打算而且马上要对您讲的,正是关
于一个农夫的故事。
 
    
  

 
  




上一页    下一页




 








二 耕种



  
    
    我刚才带着深深的忧郁,对着霍尔拜因笔下的农夫看了很久,然后我漫步在田野里,
沉思着乡村生活和农民的命运。农夫耗尽了气力和光阴,开垦这片不会轻易被人夺走丰
富宝藏的土地,一天结束,这样艰苦的劳动惟一的报酬和收益是一片最黑最粗糙的面包,
这实在是一件可悲哀的事。这些覆盖在土地上面的财富,这些庄稼,这些果实,这些在
茂盛的草地吃得膘肥体壮的牲口,是几个人的财产和大多数人劳累与受奴役的工具。有
闲者一般不爱田野、牧场、大自然的景色、能换成金钱供他挥霍的健美的牲口这些事物
本身。他到乡间小住,是要换换空气,调养身体,然后回到大城市去,享受他的奴仆的
劳动果实。
    另一方面,庄稼人太劳累,太悲惨,对未来大忧心忡忡,无心享受乡村的美和田园
生活的情趣。在他看来,金黄的田野,美丽的牧场,肥壮的牲口,也代表着成袋的金币,
他只能有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入不敷出,但他每年还得装满这些该诅咒的钱袋,去满足
他的主人,并获得权利,省吃俭用,悲惨地生活在主人的领地内。
    然而,大自然永远是年轻、美丽和慷慨的。它把诗意和美倾注给一切在它怀抱里自
由自在发展的动植物。它掌握着幸福的奥秘,没有人能从它那里夺走。掌握劳动技能、
自食其力、在运用智力中汲取舒适和自由的人,也许是最幸福的人;他有时间在生活中
运用心灵和头脑,了解自己的事业,热爱上帝的事业。艺术家在静观和再现大自然的美
的时候,也有这种乐趣;但是,具有正直和仁慈心肠的艺术家,看到繁衍在这人间乐园
的人的痛苦,他的乐趣会受到扰乱。在上帝的眼睛底下,精神、心灵和手臂协力工作,
这样,在上帝的仁慈和人们心灵的欢乐之间便存在一种神圣的和谐,幸福也许就在这儿。
这样,寓意画家就不用画手执鞭子、在犁沟行走的既可怕又可恶的死神,而可以在农夫
身旁描绘一个光彩焕发的天使,把祝福过的麦种满把播撒在冒着水气的沟垄里。
    对于一个庄稼人,梦想过上甜蜜、自由、诗意、勤劳和纯朴的生活,并不是那样难
以实现的,不应把这看作想入非非。“啊,庄稼汉要是了解他的幸福的话,那是真幸福
啊!”维吉尔这句忧郁的充满柔情蜜意的话是一句惋惜的感叹;正像一切惋惜的感叹一
样,这也是一个预言。有朝一日,农夫也会成为一个艺术家,即使不能表现美(那时这
无关紧要),至少可以感受美。能不能认为,在他身上,这种对诗意的神秘直觉处在本
能和模糊幻想的状态中呢?在那些今日受到生活稍许宽裕的优惠的人们身上,以及在精
神和智力的发展没有完全受到过度不幸压抑的人们身上,能让人感觉、赏识的纯粹幸福,
是处在原始状态中;况且,从痛苦和劳累的胸膛里已经爆发出诗人的声音①,那么为什
么有人还说手臂的操劳和心灵的活动是相排斥的呢?这种相排斥无疑是过度劳动和极端
贫困普遍造成的结果;可是,我们不能说,当人们工作有节制和有成效时,世上就只有
坏工人和坏诗人了。能在诗意的情感里汲取高尚情趣的人是真正的诗人,尽管他一生都
没有写过一句诗。    
  ①指1840年左右出现的无产者诗人:织工马居、鞋匠萨瓦尼安·拉潘特、泥瓦匠尔
·蓬西,乔治·桑热情地支持过他们。

    我这样思索着,并没发觉,由于受到野外的影响,对人的可教育性的信心在我心里
加强了。我走到一块田边,农民正在那里忙着准备就要到来的播种工作。田野是广阔的,
如同霍尔拜因所画的一样。景色也是开阔的,深褐色的宽阔的土地镶嵌着绿色的宽线条,
在这秋天临近的时节稍稍泛红;刚下过的雨水在犁沟里留下一条条积水,太阳一照,像
银丝一样闪闪发亮。这一天晴朗和煦,土地被犁刀新翻过,散发出微微的水气。在这块
田的高处有一个老人,他宽阔的肩背和严肃的脸孔令人想起霍尔拜因笔下的老农,但他
的衣服看不出贫困;他沉着地推扶着那古老的、由两头沉静的牛拖着的犁。它们是牧场
上真正的主人,毛皮浅黄,体形高大,略有点瘦,牛角很长,向下弯曲。这一对年老的
劳动者,由于长年累月的习惯,结成了“兄弟”,在乡下老乡就是这样起名的;失去了
其中一头,另一头会拒绝同新伙伴一起干活,最后忧郁而死。不熟识农村的人会把牛对
同套伙伴的友情看成一种寓言。请他们到牛棚来看看吧,一头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可
怜的牲口,摆动尾巴,不安地拍打瘦削的腹部,怀着恐惧和轻蔑,对放在它面前的饲料
喷着响鼻,眼睛总是转向门口,蹄子刨着旁边的空位置,嗅嗅它的伙伴套过的牛轭和链
子,用悲惨的哞哞声不停地叫唤它的伙伴。放牛人会说:“这要损失两头牛;它的兄弟
死了,这一头不会再干活。最好把它喂肥宰掉;可它不肯吃东西,不用多久它就会饿
死。”
    那个老农不慌不忙地、默默地、不白费一点力气地干着活。驯服的耕牛同他一样从
容;由于他持续不断、专心致志地干活,也由于他的体力训练有素、持久不衰,他犁起
地来和他的儿子一样快;他儿子隔开一点地方,在一块比较坚硬而多石的地里,赶着四
头不那么健壮的牛。
    但是接着吸引我注意的是一片真正幽美的景致,对画家来说是一个庄严的题材。在
一马平川的耕地的另一头,有个脸色红润的年轻人驾驭着一套出色的耕犁:四对年轻力
壮的牲口,深色的皮毛杂有黑斑,闪射出火一般的亮光,头颅短粗,带有卷毛,具有野
牛的气息,大眼凶恶,动作突兀,干起活来急躁乱动,对牛轭和刺棒还恼怒不服,在屈
从新近强加的制驭时还气得颤抖。这就是所谓新上套的牛。驾驭这群牛的人要开垦一片
不久以前还弃作牧场的土地,那儿布满了百年树根,这真是大力士的活儿,他的精力、
他的青春和他那八头还没有驯服的牲口刚能胜任。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像天使一样漂亮,穿着罩衫,肩上披一块羔羊皮,活脱脱像文
艺复兴时期的画家笔下施洗礼的小约翰①,他沿着同犁平行的一条犁沟向前走,用一根
又长又轻,不太尖锐的刺棒戳着那群牛的两肋。傲岸的牲口在孩子的小手下战栗,使牛
轭和系在额顶上的皮带轧轧作响,辕木也猛烈颤动。每当一个树根挡住了犁刀时,农夫
便用有力的声音吆喝着每头牛的名字,与其说是鼓劲,不如说是镇定它们;因为这群牛
给突如其来的阻挡激怒了,蹦跳起来,宽大的分趾的蹄竟挖出坑来。要是年轻人用吆喝
声和刺棒都控制不住前面四头牛,而让孩子管住另外四头,那么,这群牛便会带着犁,
向斜刺穿过去。可怜的小孩也吆喝着,竭力使声音显得可怕,但像他天使般的脸庞一样,
仍然是柔和的。景色、大人、孩子、轭下的公牛,这一切都有刚劲的美和优雅的美;不
管这场征服土地的斗争多么激烈,却有一种柔和与宁馨的气氛笼罩在这一切事物之上。
待到阻碍克服,耕牛恢复平稳庄重的步伐,那农夫本来装出的暴烈不过是一种精力的施
展和活力的消耗,这时便立刻恢复那种纯朴的心的宁静,朝他的孩子投了慈父的满意的
一瞥;孩子也回过头来报以微笑。随后,这个年轻的父亲用雄壮的嗓音唱起又庄严又忧
郁的曲子,这是当地自古传留下来的曲调,并不是所有农夫毫无例外都会唱,只有那些
深诸怎样激起和控制耕牛的劲头的农夫才唱得出来。这种曲调的起源被认为是神圣的,
大概从前受到过神秘的影响,至今人们还认为它具有保持耕牛的劲头,平息它们的不满,
排解它们对长时间干活厌烦的效力。只知道怎样驾驭它们,耕出一条笔直的垄沟,把犁
刀提起或恰到好处地插入土中,以减轻它们的辛苦,这些都是不够的:倘若不会给牛唱
歌,就决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农夫;这是一门特殊的科学,需要有鉴赏力和特殊技能。    
  ①施洗礼的小约翰是文艺复兴时期常见的绘画题材,米盖朗琪罗的《圣家庭》和拉
斐尔的《坐着的圣母》和《戴面纱的圣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

    说实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