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3 >

第172章

永乐大典 3-第172章

小说: 永乐大典 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抱而弥励。自期有补,终冀一伸。丘木成阴,虽郁春秋之志;囊书奏御,何殊旦暮之逢。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典学裕身,崇儒化俗,华衮岂惟于一字,缁衣不间于十年。乃因仲息之对扬,锡以温颜之清问。斯文不坠,多士流传。臣谨以校定舛讹,分成门次,爰从传置,进备览观。函剑有光,既彻斗牛之象;浦珠无类,合供旒冕之须。
  祖龙学文集
  【赵体国识】
  《右祖龙学家集》十六首。典雅韫藉,我国朝太平之文献也。苗裔有居合肥者,贫不给粥,能保此版,不妄予人,独欣然以归于学,其志可嘉尚已!然版之脱亡二十有九,不能为完书。虽得别本,帑亡羡财,弗克治。故书目仅存其名,体国怀兹久矣。于是誊拔刊补,首秩始备,庶几可以传远,亦先哲之志云。绍定已丑十月既望,郡文学赵体国敬识于卷末。
  华阳集
  【文献通考】
  《华阳集》:一百卷晁氏曰:皇朝王禹玉,其先成都人,故号华阳。后居开封。少好学,日诵数千言。及长,博通群书。庆历二年,廷试第二。嘉初,入翰林。至熙宁三年,始参大政。凡为学士者十五年。后拜相。薨,年六十七。谥文恭。陈氏曰:典内外制十八年,集中多大典册诏令。其诗号‘至宝丹’,以其好为富贵语也。在相位,无所建明,人目为三旨。元丰末命本无异论,亦缘其备首相,不能早发大议,依违迁延,以召谗贼云。
  【宋王华阳集】
  《许光疑序》:大观二年正月甲寅,有诏,故相岐国王公之家以文集来上,臣仲修等表言曰:先臣以文翰被遇四朝,辅相神考,十有六年。晚膺顾托,首陈上自有子之言,以定储议,不敢自以为功。既没一纪之余,仇怨攘功,架以奇祸,赖哲宗皇帝睿明,阖门得以全度。洎陛下嗣守大位,予其爵秩,禄其子孙。臣等虽万死,岂足以仰报圣泽之万一。兹承睿旨,宣取先臣遗藁,臣等被命,感泣不自胜。谨序次成一百卷,缮写以进。唯陛下哀怜先帝之旧臣,明其诬谤,而显其余勋,以示天下,不胜幸甚。上览奏恻然,展读嘉叹。既又除罪籍,还赠谥,复绘像,毕其遗恩如故。夫贤者之处世,所可贵于天下者,不过事业文章而已,然鲜或兼之。昔绛侯有诛吕之功,而贻少文之诮,博陆有立宣之绩,而被不学之讥。则事业非不著也。相如以凌云之赋,游金门而无闻;宗元擅作者之称,均司马而贬死。则文章非不工也。岐国王公,弱冠登甲科,不出都城,致位宰相。当熙宁元丰之际,翊戴圣主,比隆尧舜。盖自嘉之初,与欧阳永叔、蔡君谟,更直北门,声名振于一时,学者尤所师慕。每一篇出,四方传诵之。后虽当轴处中,朝廷有大典册,必命公为之。则事业文章,可谓兼之矣!公少登显涂,未尝迁谪。故平生著述,多代言应制之文,而无放逐无聊感愤之作。仁宗当称公文有体。英宗尝谓辅臣学士,唯王能草制。神考每有圣作,多令公视草。尝奉诏述高康王卫王碑,天语称以真大手笔!进仁英二帝纪,批诏以比班马。公薨,垂三十年,后进之士,闻公名,想见其风采,思欲诵其遗文而不可得。今家集既奏御,且镂板以传世,将使天下来世,知公之受眷累朝,为时宗工,与古之作者并驾而齐驱。若乃忠精结于上心,谋谟著于廊庙,载在信史,播在公议,此不复书,谨序。宋王仲修《进家集表》臣仲修等言:窃以在冶之金,以自跃而为耻;韫匮之玉,必待价而乃珍。念父书之久藏,当圣世而难隐。臣仲修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恭惟皇帝陛下英猷天启,睿学日熙。制规二帝之摹,言合六经之训。握枢临极,纂承禹绩之嘉;肆笔成书,丕绍尧章之焕。重念先臣某,少缘家学,蚤中甲科,校天禄之文,才称金马;视淮南之草,名在玉堂。作新两汉之文章,润色三朝之诰命。世有儒宗之誉,史多天奖之词。传诵一时,岂特语言之妙;协成大事,固多翰墨之功。晚受知于裕陵,久登庸于宰路。当廊庙谟谋之暇,犹国家论之兼。毕罄精忠,仰赞格天之业;逮膺顾托,独先定策之言。暨陷欢兜之诬,阻奏东方之牍。方陛下丕扬先烈,追念旧劳,辨销骨之谗,既昭前事;览凌云之作,恨不同时。悉哀平日之遗文,益怆他年之荣遇。启金滕之策,不及于生前;上茂陵之书,徒嗟于没后。今有先臣某文集一百卷,并目录十卷,共五十五册,随表上进以闻。臣等无任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大观二年五月日,朝奉大夫管勾南京鸿庆宫上护军臣王仲修等上表。
  司马文正公传家集
  【文献通考】
  晁氏曰:皇朝司马光君实,陕州夏县人。初以父荫入官,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故相庞籍荐,除馆阁校理。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除枢密副使。力辞而去。元初,拜门下侍郎,继迁尚书左仆射。卒。年六十八。谥文正。好学,如饥之嗜食。于学无所不通。音乐、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晚节犹好礼。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集乃公自编次。公薨,子康又没,晁以道德而藏之,中更禁锢。迨至渡江,幸不失坠。后以授谢克家刘峤刻板上之。今光州有集本。
  【温公传家集】
  《陈冠序》:右司马文正公文集,总八十卷。公平生片文只字,靡不毕载。然公初意,止为传家,则天下之士,固有愿见而不可得者。淳熙中,甫板行于泉南。然后其书稍稍间出。历年浸久,完缺未可知。嘉定癸未,公四世孙遵出守武攸,复以泉本刊于郡斋,课工未及五六一而罢去。事遂中废。是年冬,宝婺应候谦之未宣布之暇,阅其故编,喟然叹曰:文正一代伟人,方其立朝,建明论议,皆有开于治乱安危之大端。微而一话一言,亦足以警策后进。是书也,虽莫为前,吾犹将彰之,况既其端,其可已乎?于是,益鸠木饬匠,严其程式,且俾冠订正其字画之舛讹。始于春仲,迄于冬孟。工告讫事,视旧本加核。自是以往,凡昔之愿见而不可得者,皆可以家藏而人蓄之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夫子尝赞之曰:《诗》之好仁如此!夫推其景行先哲之心,与天下共之,非好仁之笃,能如是乎?然则是书之成,抑足以见侯之志云!(甲申日南至)门生文林郎差充武冈军军学教授陈冠谨识。
  宋毗陵张守《乞宣取司马温公文集札子》:臣伏见本路提刑司。近得司马光文集,镂板已毕。缘光初被遇神祖,为台谏侍从,启沃居多,所上章疏,具载文集。臣尝窃观其议论中厚正直,深有补于治道。恭惟陛下圣德日跻,而学不厌。臣愚窃意可以仰资乙夜之观,欲望圣慈,下提刑司宣取,仍乞以副本藏之秘阁。取进止。宋薛良斋《书温公集诗》:不用须藏用即行,未分丘壑与朝廷。声名怪得生来盛,非但潜心醉六经。
  范蜀公集
  【文献通考】
  《范蜀公集》:一百二十卷,汪玉山序。按《蜀公暮志》云:文集一百卷,《谏垣集》十卷,《内制集》二十卷,《外制集》十卷,《正书》三卷,《乐书》三卷。公成都人也。应辰守成都凡三年,求公文集,虽按访殆遍,来者不一,而竟无全书。盖公之没,距今八十年矣。窃意岁月愈久,则虽此不全之书,亦或未易得也。于是以意类次为六十二卷:曰乐议、曰使北录,不见于墓志,亦恐其初文集中未必载也。而乐议或特出于世俗所裒辑。今皆存之。又以谏疏、内制、外制、正书、乐书附之。通为一百十二卷。正书所得止一卷。今分为二。司马温公论正书,其间有云:舜无焚禀浚井之事,而今之正书无此语,岂亦非全书耶?
  张少愚白云集
  【文献通考】
  《张少愚白云集》:三十卷。晁氏曰:张俞,字少遇。幼通悟,于书无不该贯。朝廷尝以校书郎召,表乞授其父。隐于岷山之白云溪。凡六被征召,皆不起。为文有西汉风。尝赋洛阳怀古,苏子美见而叹曰:优游感讽,意不可尽。吾不能也。
  丹渊集
  【宋史】
  《文同传》:同方口秀眉,以学名世。操韵高洁,善诗文,所著有《丹渊集》四十卷,行于世。
  【文献通考】
  《丹渊集》四十卷。晁氏曰:文同,字与可,蜀人。进士高第,以文学名,操韵高洁,书笔尤妙。仕至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元丰初,出守吴兴,至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逝。东坡谓:“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书四。世少知者,惟予一见,识其妙处。”又有诗云: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他日观其飞白,复恨知与可之不尽也。
  陈氏曰:东坡与之厚善,《墨君堂记》、《谷记》皆为同作。司马温公称其襟韵萧洒,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其为人可知矣。《容斋洪氏随笔》曰:“今人但能知文与可之竹石,惟东坡公称其诗。骚人表出,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之句。予尝恨不见其全。比得蜀本石室先生《丹渊集》,盖其遗文也。于乐府杂咏,有《秦王卷衣篇》曰:咸阳秦王家,宫阙明晓霞。丹文映碧镂,光彩相钩加。铜螭逐银猊,压屋惊蟠拿。洞户琐日月,其中光景赊。春风动珠箔,鸾额金窠斜。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闲弄玉指环,轻冰抱红牙。君王顾之笑,为驻七宝车。自卷金缕衣,龙鸾蔚纷葩。持以赠所爱,结欢其无涯。其语意深入骚人阃域。又有《王昭君》三绝句云:绝艳生殊域,芳年入内庭。谁知金屋宠,只是信丹青。几岁后宫尘,今朝绝国春。君王重恩信,不欲遣他人。极目胡尘满,伤心汉月圆。一生埋没恨,长入四条弦。令人读之,缥缥然感慨无已也!
  【宋项安世诗】
  《读文与可集,效其体,送新邛州范宗丞》:荪字季少邛州官多书,大字宜眵昏。中有与可集,瑶琨贮金盆。王郎以赠我,读之泪纷纷。每到和苏作,姓诡字亦谖。多称苏子平,或号胡使君。家侯为之谱,其事盖有云。是时党祸起,无敢交苏门。子孙抱遗藁,涂改仍窜焚。至今集中字,舛驳难具论。最怜黄楼赋,一字今不存。衷哉谁作俑,见此伤人魂。君今当清时,往驾刺史辕。万一布宣暇,再三修此文。
  玉堂集
  【吴郡志】
  元绛,字厚之,居带城桥,天圣五年进士。屡典大藩。以文章政誉名一时。神宗欲选翰苑之才,王荆公曰:“有真翰林学士,恐不能用尔。”遂自外召入翰林。未几,参知政事。详在国史。后以太子少保致仕,还吴中,与程公辟诸公为九老会。乡人号其居曰裒绣坊。卒,年七十余。有《玉堂集》三十卷。
  【文献通考】
  陈氏曰:参政钱塘元绛厚之撰。绛之祖德昭,相吴越,本姓危氏。唐末危全讽,其伯父也。父白仔倡,兵败,目临川奔杭州。易娃元,至今建昌抚州郡武多危姓。绛能文辞,晚岁以王介甫荐入翰林,甚称职。遂柄用。晁氏曰:绛厅中进士第,为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立朝无特操,晚入翰林,谄事王安石及其子弟,时论鄙之。工文辞,为流辈所推许。卒时年七十六。
  【许应龙东涧集】
  《玉堂集序》:文章经国之大业,政化之黼黻。其所系盖甚重也。然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