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3 >

第63章

永乐大典 3-第63章

小说: 永乐大典 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惭为俗吏,泉石负幽情。夫子才名重,贫居志未劳。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心地通禅寂,田园近海涛。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
  【张咏诗】
  《送别祝隐士》:龙钟尘满衣,特特叩柴扉。暂慰经年别,人惊千里归。山川秋末后,风雪雁来稀。莫便长休去,明时待发挥。
  【蔡九峰诗】
  《赠武夷熊圣功隐士》:里皆华族。云山独草庐。非求龙虎鼎,爰傍圣贤居。石耸千寻直,溪涵万顷虚。文公精爽在,风月夜何如。
  【王东牟先生集】
  《绍兴庚申解官庐陵留别欧阳隐士》:梅雨翳江浦,我来初识君。俯仰寒暑移,几亲芝兰群。芝兰本何心,悠然荡清芬。不妨识度高,解使静躁分。我从困飘泊,朋从少知闻。投足自失所。造化本无根。妻儿惮远寓,岂复辨莸薰。顾惟鄙野性,乐此川原尊。时观前古俗,家传付儿孙。常疑百年馀,下流名尚存。惭非拨烦手,未能解纷纭。虚怀饱暖恋,有愧民吏勤。无乃桐乡夫,或可覃后昆。脱身亦由人,孤翥随骞腾。岂不快宿愿,谁能困笼樊。他年方外士。相期同策勋。
  【李复水集】
  《谒隐士段庭》:人生何多谋,常苦饥寒侵。裘完甑有炊,於世澹无心。筑室青涧曲,窈窕幽径深。闭门长松下,岁无车马音。古书束高阁,兀然遗屦赞。悠悠不记年,日月徒光阴。儿童城市还,得酒或自斟。隐几望南山,闲云起孤岑。《赠吴德秀隐士以来韵》:不计无成与有成,但能偿足百年心。喜营美酿多栽秫,广蓄奇书尽散金。三代遗文钟鼎古,五湖秋意画图深。超然真趣谁能识,目送孤鸿抚素琴。
  【陆游剑南续藁】
  《寄隐士》:乳窦寒犹滴,岩扉夜不扃。奇书窥鸟迹,灵药得人形。浩浩天风积,冥冥海气青。偿逢王内史,更为乞黄庭。
  【吴仲孚诗】
  《赠隐士》:晦迹云岩日久长,唐人冠帽道衣裳。草堂夜月琴声细,花坞春风杖策香。饮酒旋寻瓢作盏,架书高口水石为床。客来总是诗朋友,一笑人间万事忘。
  【潼川志】
  《鲁叶隐士》:深入烟霞谷,峰峦是四邻。夜唯冫食白石,书不识红尘。尼父许求志,伯阳交养神。生涯无别物,药杖与纱巾。《赠隐士》:一室高山顶,多年静远关。乾坤饶不老,日月与长闲。庭鹤同兴寝,岩猿伴往还。却因诗句累,名姓落人间。
  【清源阮琦诗】
  《怀隐士》:春近晓寒峭,携壶谐远寻。江山怀隐士,风日淡高林。白鹿已无迹。清泉犹见心。倚梅诵隹句,疑在碧云深。
  【叶水心诗】
  《赠岩电隐士》:近时术人多莽荡,要把虚名随妄想。神王虽云形不拘。尺直须防寻有枉。从来钟鼎无山林,老去岂复少年心。若言部位许亏阙,已早腾踏非埋沉。
  【李彭诗】
  《贻王充道隐士》:忆昨浩翁虎溪别,雁来一字不曾收。劳君为传三月信,遣我少宽千斛愁。烟艇方游建业水,玉人犹在仲宣楼。何时挂席西湖云,药杖青鞋鹦鹉洲。
  【元王沂】
  《寄王颜隐士》:南园分首记当年,东郭文星远避躔。机事只生鸥阁下,徵书不到鹿门边。中岁取禾三百,美酒时烦斗十千。倘忆幽禽能唤客,还家留取杖头钱。
  【刘文贞公诗】
  《寄空山隐士》:一举云霄笑陆沉,谁能钟鼎似山林。浑金自入青青眼,转石难酬赤赤心。彩笔懒题鹦鹉赋,朱弦闲奏凤凰吟。柳莺啼破南窗梦,桃李不言春又深。
  【王恽秋涧集】
  《送姬仲实隐士北还》: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九峰一作一篇。
  【吴舜举时】
  《赠宋隐士》:诛茅见说向云边,按上时鸣别鹤弦。晴峤采芝秋稍稍,晴轩酌酒月娟娟。闲门地迥人归掩,坐榻尘清客去悬。我政多情念乡井,可能无计恋林泉。
  【丁继道诗】
  《寄刘长卿隐士》:梅花伴我吟身闲,山中隐者时追攀。人生聚散别离苦,春风吹鹤归乡山。
  【僧盘谷游山集】
  《隐士》:属斤药归来山日斜,芒鞋竹杖缀云霞。梦窗一榻松风外,石鼎寒泉自煮茶。
  【连百正诗】
  《赠隐士》:不隐山林隐市,半生活计此书田。可邻世上无杨子,谁识雄心在太玄。
  【黄彦清集】
  《秋林隐士图》:岩扃半掩白云深,木叶萧萧秋满林。便欲操舟过溪去,一窗明月听弹琴。
  【国朝非空上人集】
  《陈自新隐士归新安》:十月飞霜满洞庭,官河水上放船行。山连庐阜云屏叠,江入新安雪练明。万里冥鸿归正远,九皋独鹤梦频惊。人生不是伤离别,白发何从头上生。
  逸 士
  【马明叟实宾录】
  晋左思为《三都赋》:徵士皇甫谧为之序,陈留卫文为思赋作解,略曰:余观三都之赋,言不苟华,必经典要。品物殊类,禀之图藉。辞义环玮,良可贵也。有晋徵士皇甫谧,西州之逸士,耽藉乐道,高尚其志:览斯文而慷慨为之东序。晋伍朝少有雅操,闲居乐道,不修世事。性好学,召不就。尚书郎胡济奏曰:“朝游心物外,不屑时务。守静衡门,志道日新。年过耳顺,而所尚无忘。诚江南之奇才,丘园之逸士也。
  【晋书】
  《孙惠传》:成都王颍引惠为大将军参军,领奋威将军白沙督。时颍将征长沙王义,以陆机为前锋都督。惠与机同乡里,忧其致祸,劝机让都督於王粹。及机兄弟被戮,惠甚伤恨之。惠又擅杀颍牙门将梁隽惧罪,因改姓名以遁。后东海王越举兵下邳,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以书干越。越以为记室参军,专掌文疏。
  【魏书】
  《列传》:眭夸、冯亮、李谧、郑修详各姓盖兼济独善,显晦之殊,其事不同,由来久矣。昔夷齐获全于周武,华裔不容于太公,何哉?求其心者,许以激贪之用;督其迹者,以为束教之风。而肥遁不反,代有人矣。夷情得丧,忘怀累有,比夫迈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自叔世浇浮,淳风殆尽。锥刀之末,竞入成群,而能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何必御霞乘云而追曰月,穷极天地、始为超远哉?今录眭夸等,为逸士传。
  【新安续志】
  张珏,字公予,婺源人。进朝请郎。建炎三年,从朱弁使金还。高庙优诏迎劳,珏以病,累章乞归,世居溪之东,环宅多竹。其归也,上书“竹溪逸士”赐之,一时名士推重焉。
  【廉州府合浦志】
  陈诰,字书言。邵才甫,字卓夫。德行为乡推服,以节操自守,不就科举,寿皆百余岁。淳熙十一年,恩封迪功郎。淳熙壬子郡守沈杞下车,优老待贤,作诗延见。自守以下,皆郊迎之。
  【唐高僧诗】
  《尚颜寄刘逸士》:无愁无累者,偶向市朝游。此后乘孤艇,依然入乱流。高眠歌圣日,下钓坐清秋。道不离方寸,而能混俗求。
  【宋陈郁诗】
  《赠东华老真锺逸士》:衣冠凉薄亦端严,为到贫时解养廉。京洛家风今尚在,宗王恩礼旧曾沾。谈高坚白囊无底,词纵题红笔退尖。自说学仙曾有遇,欲归岩壑理抽添。
  【诗海绘章】
  《滕先生赠刘逸士歌》:啸烟霞,卧酒家,优哉游哉刘子华。登楼笑杀银虾蟆,看水走却金老鸦。一生落托行天涯,髭须不管霜菱花。李白狂,祢衡傲,嗔风吹燕孟嘉帽。渔村酒熟不待报,江亭花发长先到。见说南寻清景时,过石水兮登石梯。云峰顶,观华夷,几教石木儿,推倒石贤碑。或弹白雪曲,冠挂高松枝。数年闻我穷章句,醉拖栉操来敲户。才得新诗便言去,千留万留留不住。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
卷之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
  二士
  庶 士
  【书】
  《泰誓》曰:“越我御事庶士。”注:庶士,众士也,详誓。
  多 士
  【诗】
  《文王篇》: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祯。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清庙篇》: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群书足用】
  昔周之方盛,多士盈朝。时靡有争,用能俾。
  【职官分纪】
  晋陶侃镇武昌军,殷浩庾翼等皆为佐史,时武昌号为多士。
  【宋苏东坡集】
  《谢制科启》:羽翼盛时,冠冕多士。《六一居士文集序》: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今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谏为忠,长育成就。至嘉末,号称多士。
  【张南轩集】
  《乞广取士状》:国家设科以罗多士,虽曰考之以文辞,而真才实能往往由此而得。
  【华镇云溪居士集】
  《上淮南监司书》:国家监两汉之制而广之,其所以搜猎多士,网罗英俊。《上柯运使书》:建察举之制,以网罗搜猎多士。三府光禄主其内,守领刺史主其外。《上陆侍郎书》:当先生参贰春官,衡石多士,某复得奏薄技,当藻鉴。
  【李曾伯可斋集】
  《回侯簿尉谢请举启》:较艺一台,孰究伏生之谊;冠名多士,首推侯喜之文。方老眼之增明,辱好辞之委贶。
  【沈与求龟溪集】
  《谢荐举启》:甘官提衡九流,推毂多士。小德役大德,每孟轲之言;先知觉后知,将成伊尹之志。
  【曹彦约昌谷集】
  《答李湖口谢荐启》:当新天子访落之时,诏求多士;若贤令尹鸣琴之化,代有几人。
  【兼金合壁】
  后汉蔡伯喈“释诲”曰: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济济多士,端委缙绅。鸿渐盈阶,振鹭充廷。譬锺山玉、泗滨石、累壁不为之盈。采浮磬不为之索。喻汉多贤人。唐刘子玄求罢奏记于萧至忠曰:“当今朝号得人,国称多士。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英奇接武。选卢子谅答魏子悌诗:崇台非一干,珍裘非一腋。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注:干,枝也。台非一木之枝而就,为裘非一狐腋之能成。赋偶:商氏赖是莫不咸化,文王用之果臻以宁。蔼蔼兮生此王国,济济兮广于德心。峨峨焉左右于辟王,济济焉羽仪于邦国。峨峨然愿立于王朝,济济焉使媚于天子。隆体貌于思皇之日,尽谦恭于师用之时。大而准牧也能以称位,小而携仆也亦皆效职。诗书礼乐而加彼磨琢,党庠遂序而与之泳游。自朋来而蔼蔼,咸汇进以彬彬。版筑鱼盐皆有遗逸,山林草泽岂无俊奇。俊坌集于唐帝,雄豪雾集于齐王。扃卿才于楚者何失之拘,指君子于卫者又几乎执。朋龟献策为我经纶,振鹭充庭作予辅翼。刍牧奴虏不害于拔士,滑稽应对亦称于有人。赋隔:舜开四方之门,贤斯咸用;唐有众科之目,士亦无余。彼阖郡不荐于一人,谩加诏责;虽上书自鬻以千数,亦许言陈。清庙兴歌,斯见以宁之效;卷阿流咏,宜臻维使之功。若论睦姻,谅不愧族师之掌;如云德行,得无烦党正之书。晋未可遽伐于齐,由登晏子;秦不敢加兵于赵,盖有相如。独孔子而尚见遗,徒闻日削;一范增而不能用,岂谓天亡。汉资汲黯之直方,淮南心惮;唐任晋公之威重,河北尘清。仲连却秦于谈笑,干木藩魏于偃息。楚王惧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