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3 >

第68章

永乐大典 3-第68章

小说: 永乐大典 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之士,一至此乎?”
  志义之士
  【五代欧史】
  《和凝传》: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幼聪敏,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凝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大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斥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以女。
  腹心之士
  【资治通鉴】
  唐贞元十二年,初,刘玄佐增汴州兵至十万,遇之厚,李万荣、邓惟恭每加厚焉。士卒骄,不能御。乃置腹心之士于公庭庑下,挟刀执剑以备之,时劳赐酒肉。及董晋代之,悉罢之。
  兼济之士
  【唐柳宗元集】
  兼济之士,唯利万物之为谋,故当而不辞。
  修智之士
  【韩非子】
  《孤愤篇》:人臣之欲得官者:其修士,且以精洁固身;其智士,且以治辨进业。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恃其精洁,而更不能以枉法为治。则修智之士不事左右,不听请谒矣。左右谓财货修智之士不肯听从也。
  质行之士
  【元王恽秋涧集】
  《行尚书孙公碑》:齐家教子,敦写义方;循尚礼法,又似夫齐鲁质行之士。
  儒雅之士
  【宋史长编】
  左谏义大夫史馆修撰杨徽之次对上言:“方今文士虽多,通经者甚少。愿精选五经博士,增其员,各专业,以教胄子。此风化之本。”上顾谓宰相曰:“徽之操履无玷,真儒雅之士。出理州郡,非其所长,置之馆殿,正得其意矣!”
  敦朴之士
  【通鉴】
  汉顺帝阳嘉二年夏四月,京师地震,诏公卿直言,举敦朴之士。
  风流之士
  【续世说】
  贺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牒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陆象先,知章族姑子也,与知章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调态,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二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旧唐书】
  《李大亮传》:大亮族孙迥,秀雅有文才,饮酒斗馀,广接宾朋,当时称为风流之士。
  秉德之士
  【曾子】
  《制言》下章:昔者禹见耕者五偶而式,过十室之邑则下,为秉德之士存焉。
  知几之士
  【韩氵虎涧泉日记】
  蔡谟三年辞司徒,可谓知几之士矣。虽殷深源亦于罪之,荀羡一言,蔡谟获全,晋之诸贤远矣。
  高才之士
  【乐安语录】
  高才之士易得,纯德之士难得。
  智术之士
  【韩非子】
  《孤愤篇》: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独私。
  石兼勇之士
  【韩非子】
  《六反篇》:行剑攻杀暴忄敫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石兼勇之士。
  立名之士
  【韩氵虎涧泉日记】
  乐毅。《战国策》,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交结者,立名之士也。
  特立之士
  【邵氏闻见录】
  儒释之道虽不同,而非特立之士不足以明其家。大儒伊川先生程正叔,元初用荐侍讲禁中,以师道自居。后出判国子监,两加直秘阁,皆辞之。党祸起谪涪州,注《周易》,与门弟子讲学,不以为忧。遇赦得归,不以为喜。长老道楷者,朝廷命住京师法云寺。一日赐方袍,楷曰:“非吾法也。”却不受,中使谮于上,上怒,下大理寺杖之。理官知楷为有道者,欲出之,问曰:“师年七十乎?”曰:“六十九矣。”“有疾乎?”楷正色曰:“某平生无病,上赐杖,官不可辄轻之。”遂受杖,无一言。自此隐芙蓉溪,朝廷复命为僧,不从。呜呼!二人虽学不同,皆特立之士也。为儒为释而不以道者,闻其风可以少愧矣。
  独任之士
  【唐柳宗元集】
  《上李中丞启》:列子独任之士,唯己一毛之为爱,故循以自免。
  名世之士
  【荀子】
  《注序》:孟轲辟其前,荀卿振其后,观其立言指事,根极理要,易于反掌。真名世之士,王者之师。
  平世之士
  【庄子外篇】
  《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端奇之士
  【元张西严集】
  《祭乐御史先生文》:其接物于内也,则春风和气;其临事于外也,则烈日秋霜。真一代端奇之士,迥乎拔其俗而异其常也。
  八能之士
  【书林事类】
  《后律志》: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候钟律,权土灰,放阴阳。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至。黄钟之音调,君道得,孝道褒。”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则召太史各板书,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施当轩,北面稽首,拜上封事,尚书授侍中常侍迎受,报闻,以小黄门幡麾节度。太史令前白,礼毕,制曰:“可。”太史令前稽首曰:“诺。”太史令八能士请太官受赐,陛者,以次罢。日夏至,礼亦如之。《后礼仪志》云云所以观得失之效者也。故圣人不取备于一人,以从八能之士,故撞钟者当知钟,击鼓者当知鼓,吹管者当知管,吹竽者当知竽,击罄者当知罄,鼓琴者当知琴。故八士曰:“或调阴阳,或调律历,或调五音。故撞钟者以知法度,鼓琴者以知四海,击罄者以知民事。”
  有能之士
  【韩非子】
  《六反篇》:游居厚食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能之士。
  干能之士
  【北史王】
  《王世良传》:后论曰:唐永良能之名,所在著美,清白之誉,显于累职。所谓干能之士也。
  异能之士
  【史记】
  《仲尼第子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
  【通鉴】
  汉平帝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灵台,立《乐经》,徵天下异能之士。
  异常之士
  【史子朴语】
  天下有常道不可违也。违常者,虽成必败。秦得异常之士三,以是致强,亦以是致灭。或问三士,曰:“始以由余,中以商鞅,末以李斯。”
  异等之士
  【通鉴续编】
  宋太宗淳化五年冬十一月,契丹令郡邑举明经茂材异等之士。
  不宾之士
  【东汉书】
  《周党传》: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不群之士
  【抱朴子】
  《逸民篇》:苟有卓然不群之士,不出户庭,潜志味道,诚宜优访,以兴谦退也。
  好古之士
  【张横蒲心传录】
  或问:“好古之士,未尝不欲行所学,一旦入仕,往往与所学背驰,多不合时宜,岂所学未到邪?抑文章政事两途也?”先生曰:“习俗便情,正理多碍,守道之士,难施设耳。其间号为巧宦者,多非纯正之士。世俗之论又何足怪?至如见理不到,务为乖僻以取异于人者,则又非真好古之士也!古人行事,又何常远人情哉?此又不可不察。”
  自好之士
  【韩非子】
  《显学篇》:今有人于此,立节参明,执操不侵,怨言过于耳,必随之以剑,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自好之士。夫斩首之劳不赏,而家斗之勇尊显,而索民之疾战距敌而毋私斗,不可得也。
  魁奇智略之士
  【容斋续笔】
  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知名者出其间,史传所书可考也。郑烛之武、弦高,从容立计,以存其国,后世至不可胜纪。在唐尤多。姑摭其小小者数人载于此。武德初,北海贼帅綦公顺攻郡城,为郡兵所败。后得刘兰成以为谋主,才用数十百人,出奇再奋,北海即降。海州臧君相帅众五万来争,兰成以敢死士二十人夜袭之,扫空其众。徐圆朗据海岱,或说之曰:“有刘世彻者,才略不世出。名高东夏,若迎而奉之,天下指挥可定。”圆朗使迎之,世彻至,已有众数千。圆朗使徇谯杞,东人素闻其名,所向皆下。裘甫乱浙东,朝廷遣王式往讨。其党刘劝甫引兵取越,凭城郭,据府库,循浙江,筑垒以拒之。得间则长驱进取浙西,过大江,掠扬州,还修石头城而守之。宣歙、江西必有响应者,别以万人循海而南,袭取福建,则国家贡赋之地,尽入于我矣。甫不能用。高骈之将毕帅铎攻骈,乞师宣州秦彦。彦兵至,遂下扬州。师铎遣使趣彦过江,将奉以为主。或说之曰:“仆射顺众心,为一方去害,宜复奉高公而佐之,总其兵权,谁敢不服?且秦司空为节度使,卢州、寿州其肯为之下乎?窃恐功名成败未可知也。不若亟止秦司空,勿使过江,彼若粗识安危,必未敢轻进,就使他日责我以负约,犹不失为高士忠臣也。”师铎不以为然,明日,以告郑汉章,汉章曰:“此智士也。”求之,弗获。王建镇成都,攻杨晟于彭州,久不下。民皆窜匿山谷,诸寨日出抄掠之。王先成往说其将王宗侃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从而掠之,与盗贼无异。且出淘虏,薄暮乃返,曾无守备之意,万一城中有智者为之画策,使乘虚奔突,先伏精兵于门内,望淘虏者稍远,出弓弩手炮各百人,攻寨之一面,又于三面各出耀兵,诸寨咸自备御,无暇相救,如此能无败乎?”宗侃矍然。先成为条列七事为状,以白王建,建即施行之。榜至三日,山中之民,竞出如归市,浸还故业。观此五者,则其他姓名不传,与草木俱腐者,盖不可胜计矣!
  殆非凡士
  【文中子】
  《中说》后述:太和末,关朗为公府记室,妙极占算,许穆公知其贤,厚礼焉,引与共席,对谈《易》义,终日竟夜,各相叹许。穆公谓朗曰:“足下今之奇士也,不可使天子不识。”入言于孝文帝,帝曰:“张彝郭祚昔尝为朕言之,朕以占算小道,恐乱大经,故不见。”穆公曰:“此人微法玄深,殆非凡士。”诏见,帝谓:穆公真可谓知人。
  非今世士
  【宋朱晦庵大全集】
  《刘君墓志》:熹年十四五,以先君遗命,学于故聘士刘君先生。时幼且愚,未足以识其大者、远者,特观于容貌词气之间,知其伟然,非今世之士也。
  【江州志】
  宋刘涣,字凝之。其先京兆人。六世祖度为临川令,葬高安,因家焉。涣优词学,擢天圣八年第,为小官,有直气,数以事屈任势者,不容于时。年四十为颍上令,以太常博士致仕。入庐山,聚书教子,种莳自给,暇则与山僧野人往还。苏辙过庐山,拜涣床下。出谓人曰:“瞻其容,粹然;听其言,肃然;视其环堵,萧然。饣干粥以为食,而游心尘垢之外,凛乎非今世士也。”自号西涧居士。
  侧席幽士
  【宋史】
  《朱敦儒传》:绍兴二年,宣谕使明橐言:敦儒深达治体,有经世才。诏以为右迪功郎,下肇庆府,敦遣诣行在。敦儒不肯受诏。其故人劝之曰:“今天子侧席幽士,翼宣中兴,谯定召于蜀,苏庠召于浙,张自牧召于长芦,莫不声流天京,风动郡国。君何为栖茅茹藿,白首岩谷乎?”敦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