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妖皇 >

第187章

天妖皇-第187章

小说: 天妖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间里许,尽是石钟乳将前后洞隔断,不能再进。

洞中仙人用法力在钟乳林中开出两条甬道,才得里外通连。

再看二洞情景,比起外洞,又不相同。中间洞作圆形,广约五亩,没有外洞高大,可是洞壁上共有七个门户,内望有深有浅,洞室必定不少。

除来路二门外,全是石质,再见不到一根石钟乳。

全洞形如覆碗,洞顶也是圆的。通体石壁石地作灰白色,光洁莹泽,全没一丝斑痕,直和美玉相似,而且内里陈设也多。

在正对着中间洞门处,放着一个石榻。

榻前散列着许多石几、石凳、石屏、石案、丹灶、药炉、琴、书、剑器,陈设繁多。

榻后有一丈许高的石台,台上也有一个小石榻。

环洞壁石地上,种着许多奇花异卉,异常罕见。

有的形如海藻,朱实累累;有的叶如大扇,上缀细花;有的碧茎朱干,花开如斗;有的无花无叶,只有虬干屈伸,盘出地面;有的形似珊瑚,明艳晶莹,繁丝如发,无风自拂。

洞居地底,本不透光,可是一路行来,无一处不是明如白昼。

这二洞之内尤其宝光四射,耀眼欲花。

晴朗匆匆看个大概,便往右壁丹炉侧面的宝物放光之处跑去。

近前一看,一个三丈多长的大石案上,放着几堆道书和不少物事。

略一盘点,道家应备之物,以及寻常使用之物,如金针、剪刀、尺子等俱备,有数十件之多,都位列井然,整整齐齐的放在那里,十有九映射出珠光宝气。

再仔细一看,上首陈列的那些无光之物,是一根满镌古篆文的铁尺,一支玉笛,两把数寸长的钱刀,三枚黑玉连环,两个古戈头。

还有一面细如蛛丝网子的法宝,叠在一起,大只数寸,厚约寸许,分不清层数。稍微揭起上百层,也没显出一点薄,估量展开来,至少比一面蚊帐还大。

余下还有一面颜色黝黑,形如令牌的东西,非金非石,不知何物所制。虽与别物一样,乍看不放光华,微一注视,不但奇光内蕴,而且越看越深。

阳面所绘风云水火,隐隐竟有流动之势。背面符篆甚多,非镌非绘,深透牌里。

不远处的石屏风后面,也有一个大石案,放着十二个古陶盘,七大五小,有一半空着。

中有五个,盛着长短大小各种不同的异果。譬如绛红色的碗大桃子,颜色碧绿、粗逾碗口的两截大藕,还有二十多种罕见的果子。

每种最多的也不过十五个,最少只有两个。

晴朗毫不客气,先挑那数目多的,每样吃了一个,只觉得甘腴凉滑,芳腾齿颊,各有各的好处,顿觉心清体快,神智莹然。

果子中有十来个形似丹橘,大只径寸,里面却不分瓣,肉色金黄。他连皮嚼吃,竟有玫瑰香,芳甜如蜜,最为味美。

第234章

晴朗环顾四周,笑道:“既入宝山,我向来是有多少,就拿多少的。”

便施展挪移乾坤之术,将洞府中的宝物通通送进锦绣珠。

蓦然,洞府轰隆隆的剧震起来,似是就要坍塌。

晴朗笑道:“我就知道,如果太贪心,肯定遭报应,幸好早有准备。”

立即召唤出帝江分身,在他的帮助之下,迅速遁出岷山。

转眼之间,白犀潭底水眼山根之内的地仙宫阙,便彻底湮灭。那里是地仙六浮上人的故居,后来上人转劫飞升,再无一人到此,久为水怪夜叉之类盘踞。

六浮上人曾得太上老君的传授,学会了炼制九转还魂丹。

在那个洞府中,有一个玉匣,装着三粒还魂丹。

晴朗先飞去乌鸡国,将国王救活,便告辞而去。

他在郊外的山岭中,找到一个隐秘处,设下可以掩盖宝光的阵法,这才认真的查看那些宝物。

那面细如蛛丝网子的法宝,叫如意水烟罗,是一面宝网。不用时,折叠起来,薄薄一层,大只方寸;弹指展开,大小数百千丈,无不由心。

妙在它与别的法宝不同,毫无光华,也无甚形迹。多好的慧目法眼,也只依稀辨出一片薄得几非目力能见的烟痕。不管多么猛烈的水火风雷,均攻不进。

当年六浮上人遭劫时,便仗它保全法体原身,珍爱如命,视为至宝,从不轻易使用。

那块形如令牌的东西,叫神禹令,又名潜龙符,以洪荒前地海中的独角潜龙之角所制,能避水防火,降魔诛怪。相传夏禹治水,曾仗它驱妖除怪,开山通谷,妙用甚多。

当时晴朗在石洞晶壁中寻到,暂时只知大概用法,未能深悉奥妙。

即便如此,已非寻常怪物所能抵御。上有‘水、火、风、雷、龙、云、鸟、兽’八窍,用时只须口诵真言,手掐灵诀,一按那八窍,便可随心依次发生妙用。

那两个古戈头,叫钩弋戈,又名太皓戈,如果依照剑法练习,便和飞剑一样,可以运用自如。

它尚有一样妙处,如果双戈并用,无论敌人的法宝多么厉害,纵然不能将它收为己有,也可将它架住,不致伤己分毫。

那一根满镌古篆文的铁尺,叫降魔戒尺,八九寸长。

如意水烟罗、神禹令和钩弋戈,以及一支玉笛、两把数寸长的钱刀、三枚黑玉连环,都是石案上首陈列的无光之物,均为前古法宝。

而下首陈列的珠光宝气之物,分别是寒碧刀、碧斜钩、清宁磐、七情索镇心柱、神箭、宝衣。

寒碧刀放出时,是一道双尾碧光,虽非五金之质,却极其锋利。

碧斜钩是水宫神物,地阙奇珍,通灵变化,共十三把,其中以雌雄一双主钩最为厉害。

一旦发出,便是形如玉钩的碧色寒光,晃眼工夫,光已增强长大,宛如十三道青虹,蛟龙剪尾,不住屈伸掣动,发出极大的破空声。

清宁磐可以震慑鬼物,是佛家至宝。

七情索镇心柱,可以用来镇压邪魔。

合体期以上的修士,可以将元神遁出,附在神箭之上杀人,自然是神速无比。

那件宝衣十分轻便,能避免阴魔的侵害。

白犀潭中,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奇禽怪兽、鬼物夜叉、龙蛇狮象之属。

晴朗在那个地仙宫阙崩塌之前,施展挪移乾坤术,将那些异兽送进锦绣珠,带出水宫。

譬如,有一只守洞神鼍,已得道千年,炼就一粒内丹,颔下神爪握着法宝,来的无论是人是兽,遇见它休想再进一步。

有一对金蛛,形似蜘蛛,身子能大能小,是前古遗留的异虫。所喷金银二丝,寻常的法宝飞剑均难将它斩断。而口中呼吸之力,大得不可思议。

它们与天蚕岭所产的文蛛,同是世间毒物,在白犀潭底地仙宫阙旁的危石边,已潜修三千多年,性子渐趋驯善,从不出来害人。

有一只叫丁零的小兽,生得只有猫大,周身雪白,目似朱砂,狮鼻阔口,满头银发披拂。顶生三角,乌光明洁,犀利如锥。四条肥壮小腿,前高后矮,颇似狮子。

若非生得太小,看去倒也凶猛。但身子暴长起来,比水牛还大。只有双头神兽,是它的克星。无论多么厉害的猛兽虫豸,遇上时,除非它不想伤害,否则决无生理。

它不但脚上的钢爪能够穿铜裂铁,而且耳目最聪,能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略有些微警兆,便能预先察觉,心性尤其灵巧。

修道人若能将其收伏,用来守洞出行,再好不过。

它还能吐雾成云,口喷毒气,致人死命,真是厉害非常。

有一只九首神鳌,原本藏在北极夜明岛的海底寒泉眼里,后来被六浮上人带来此处。那泉眼有八十一个螺旋形的孔穴,方圆三百余里,互相通连。内里有几孔,更可通入万丈冰原之下。

有一只人獭,人首鳌身,初出时高还不及一尺,晃眼长大,身高丈许。它在水中颇有灵力,又擅长隐形飞遁之术。

此外,还有猴儿酒、阴沉竹、水晶柱子、奇花异卉、仙果灵药等宝物。

总之,那个地仙宫阙中的宝物,只要是能带走的,晴朗都没放过。

晴朗离开乌鸡国郊外的山岭,驾起真火遁光,又向西飞去。

此时是早春天气,但见:三阳转运,满天明媚开图画;万物生辉,遍地芳菲设绣茵。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渐开冰解山泉溜,尽放萌芽没烧痕。正是那太昊乘震,勾芒御辰。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道旁杨柳舒青眼,膏雨滋生万象春。

他在高空中游观景色,缓缓飞行,忽然听得一声吆喝,似是千万人呐喊之声,宛如地裂山崩,又如雷声霹雳,震耳欲聋。

晴朗隐起身来,循声望去,远处有一座城池。

近前一看,却是祥光隐隐,并没有凶气纷纷。

晴朗心道:真是好去处!为何会响声振耳?那城中既无旌旗闪灼,戈戟光明,又不是炮声响振,何以会人马喧哗?

正疑惑间,只见那城门外,有一块沙滩空地,攒簇了许多和尚,在那里扯车儿。

原来他们一齐着力打号,齐喊“大力王菩萨”,因而惊动了晴朗。

晴朗按下云头,发现那车子装的,都是砖瓦木植土坯之类,而滩头上坡坂最高,又有一道夹脊小路,两座大关,关下之路都是直立壁陡之崖,那车儿怎么拽得上去?

虽是天色和暖,那些和尚却衣衫褴褛,十分窘迫。

那城门里,摇摇摆摆的,走出两个少年道士,都是头戴星冠光耀耀,身披锦绣彩霞飘。足踏云头履,腰系熟丝绦。面如满月多聪俊,形似瑶天仙客娇。

那些和尚见道士来,一个个心惊胆战,加倍着力,猛拽那车子。

晴朗心道:我曾听得人言,西方路上,有个敬道灭僧之处,想必是这里。奇怪了,既然西牛贺洲是佛界的地盘,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略一沉吟,想出个主意,便将身一晃,变成一只蜂鸟,悄悄的飞过去,跟着那两个少年道士。

那两个少年道士点完卯,喝骂一阵,又走了回去。

晴朗跟过去,直至深夜,来到搭建在城门附近的一处工棚。

两人喝酒闲聊,多是些风月之事,竟然毫不避忌。

晴朗暗暗奇怪,却并不现出身来,只是凝神细听。

直到深夜,那两个道士已熟睡,晴朗才施展幻梦神功,窃取他们的记忆。

原来,这两个少年道士,有三位师父,老大叫虎力大仙,老二叫鹿力大仙,老三叫羊力大仙,敬奉三清道尊,又有极大神通。

在二十年前,此地民遭亢旱,天无点雨,地绝谷苗,不论君臣黎庶,大小人家,都沐浴焚香,拜天求雨。正在倒悬捱命之际,那三位大仙从天而降,拯救苍生。

当时,僧人在一边拜佛,道士在一边祷告,都请朝廷的粮饷。谁知那些和尚不中用,空念经文,不能济事。而三位大仙一到,立即解决难题。

呼风唤雨,只在翻掌之间;指水为油,点石成金,却如转身之易。

这般法力,能夺天地之造化,换星斗之玄微,自然深得国王的赏识,均在车迟国中担任国师。

而国王和百官,又说那些和尚无用,便拆了他们的山门,毁了他们的佛像,追了他们的度牒,不放他们回乡,御赐给道观干活,就跟小厮一般。

道观中烧火的是和尚,扫地的是和尚,顶门的也是和尚。

因为道观的后院还有住房,未曾完备,就让那些和尚来拽砖瓦,拖木植,起盖房宇。惟恐他们贪顽躲懒,不肯拽车,因而叫那两个少年道士去查点。

晴朗查明原因后,暗暗奇怪:既然西牛贺洲是佛界的地盘,为何当初没有暗中帮助那些和尚?

他还查出,那三个所谓的大仙,竟然跟北海幽明殿的蛟魔王,有着十分深厚的交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