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天妖皇 >

第285章

天妖皇-第285章

小说: 天妖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因为,同是怀春的年龄,心易相通。也许因为,红娘生性热心,对张生有一丝怜悯之念。

红娘竟不惜涉嫌冒险,应允了为张生与莺莺设法撮合。

于是,张生的第一封情书《春词》,便由红娘之手,传递到莺莺的梳妆台上。

词云:“春来频行宋家东,垂袖开怀待晚风。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惹阮郎。”

诗词中暗藏“莺莺”两字,词句含情,充满诱惑。

满腹诗文的相国千金,见到梳妆台上的诗笺,心里不禁荡起春意。

诗词中的心意,她自然领会殆尽。

实际上那日赏花,她也瞟见了站在院外发痴的张生,春心也曾为他相倾,但碍于少女的羞涩,不便表露出来罢了。

不过,她是大家名媛的身份,深受礼教陶冶,自然不便私许男女之情。

因此,张君瑞刻意策谋的这封情书,投出后就像石沉大海一样,了无回音。

一介儒雅书生,能放下面子,求红娘传书,已是相当不易。书去无音,他当然也就无可奈何,除了长吁短叹之外,再也想不出博得佳人青睐的良策。

可谓无巧不成书,正在这时,当地打家劫舍的大盗孙飞虎,风闻普救寺住了一位艳丽如花的美娇娘,一时色心大发,决定来抢,做他的压寨夫人。

于是,孙飞虎率领手下喽罗,将普救寺四周团团围住,然后派他的军师进院提亲。

崔夫人一听这事,不禁勃然大怒:“堂堂相国家眷,竟遭这帮山匪毛贼欺侮,真真岂有此理!”

俗话说“虎落平阳遭犬欺”,曾经显赫一时的相国夫人,如今是客居异地,无权无势,强贼压头,怎不叫她好生悲伤!

但究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不一会儿,她已勉力镇定下来,忙叫红娘找来寺中住持相商。

普救寺中无人习武,几个护寺僧人,顶多只能赶走几个无赖泼皮。

如今孙飞虎是颇有阵容,住持也对他无可奈何。

最后,还是崔夫人自己拿定主意,派了一个可靠的家人,随孙飞虎军师去见孙飞虎,传话说:“小姐新承父丧,尚未服满孝期,不便议婚,请‘将军’改期再来迎娶。”

孙飞虎一听,甚嫌罗嗦,而一旁的军师提醒:“此说甚有道理,将军不妨等些时日,反正来日方长,宜从长计议。”

孙飞虎念这次要抢的姑娘,不但才貌双全,又很有身份,并不想跟以往一样,糟踏后就抛弃,而是打算长期留在身边,侍奉自己,所以不便一开始就把情况弄得太僵。

于是,他让崔家的家人带话回去:“留些时间给小姐尽孝道,半月之后再来迎娶。”

孙飞虎等人,又怕其中有诈,答应放宽时限后,并不撤兵,而是在普救寺四周驻扎下来,准备就地等上半月。

寺院内,急坏了崔氏一家。柔弱的莺莺小姐,从未见过这等阵势。这关头,除了对着母亲悲哭不止外,再也没有其它办法。

这时,一切担子都压在崔夫人的肩上。

她极力冷静下来,冥思苦想,知道只靠自家的力量,无论如何是解不了围的。

最后,她只好命家人,召来寺中所有的僧人和住客,对众人道:“如果有谁能设法解救我家危急,事成之后,必以重金相酬。若是年貌相当者,以小女莺莺下嫁为妻!!”

当时,她许下如此重诺,完全是出于无奈,情急所迫。

可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崔夫人许以嫁女,并非诚心,而站在众人之列的张君瑞,此时正苦于有情无缘,听到此说,无异于打了一剂兴奋药,心中又萌生希望之火。

与张君瑞有莫逆之交的白马将军,正好此时驻守在附近不远的地方,手下有数千精兵,对付毛贼孙飞虎,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于是,张生当即写下一封告急书,差崔家一位能干的家人,连夜送出,很快就搬来白马将军,不待大动干戈,就赶走了孙飞虎的乌合之众,并擒杀了孙飞虎。

解围之后,相国夫人设宴酬谢了白马将军及众将士,当然也没忘了把张君瑞让到上座。

酒宴上,人多声杂,自然无法提起事前的许诺。

待白马将军带兵返回驻地后,张生依然留在崔家客厅中品茶,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迟迟不提告辞之言。

崔夫人当然不好冷落他,只是左一言,右一语,不断的表示感激之辞,却并不提及许婚之事。

张生心中暗急,又不便先开口,时间在漫不经心的寒暄中溜走。

待感激的话,说过数遍之后,崔夫人没话找话,问起张生的家世故里,这一问竟问出瓜葛来。

原来张生的母亲郑氏,是睦州刺史郑济之女。而眼前这位相国夫人,是她的亲妹妹、张生的嫡亲姨母。不用说,崔莺莺也就是他的小表妹了。

为何姨表之亲,竟互相不认识了呢?

原来相国夫人嫁给崔鹏后,崔鹏官职不断迁升,最后到京城做了相国。而张生的母亲嫁给他父亲后,家道却不断下落,最初还在地方为官,后因政事牵连,竟闲赋为民。

姐妹两家的家境,相差愈来愈远。姐姐不愿高攀,妹妹也怕自家夫君在官场上受连累,加上战乱频频,两家已是多年失去联系,张生与莺莺姨表兄妹也从未谋过面。

崔夫人见是外甥相见,就命红娘叫来被她安置在楼上的莺莺,让她见过表兄。

一会儿,莺莺轻轻下楼来,只见她淡扫蛾眉,眼中含喜含羞,纤腰微摆,好比新荷临风。

她端庄娴雅的过来以礼见过表兄,秋波盈盈似语,却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张君瑞正暗自欣喜可以亲上加亲之际,崔夫人却悄悄拿定了悔婚的主意。

她一是考虑到,张生家境贫寒。二是张生自己又无功名,若将女儿嫁给他,自己母女二人的后半生,会没有权势可依靠。

因此,她只是细述亲戚之情,绝口不谈婚事。

张生渐渐感到失望,察觉到姨母有反悔之意,而他自己又碍着情面,不敢斗胆提出,叙谈到深夜后,也只好悻悻的离去。

张生回到自己房中,始终无法释怀。莺莺的影子,不断萦绕在他的心间,令他寝食不宁,行止无心,终于忧思成疾,病倒在床上。

第349章

张生得病的消息,传到了崔家。

颇有灵性的莺莺,似乎猜中了他的病因何起,于是派红娘前去探视。

红娘穿花拂柳的来到张生房中,并不说安慰之语,只是笑容可掬的递给张生一方诗笺。

只见上面写着:“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似玉人来。”

这幅诗笺,不啻就是一帖仙丹妙药,正中张生的病根。

看过诗后,他的病仿佛一下子全消失了,从床上一跃而起,感激的对红娘道:“请回复小姐,今夜定践约而来。”

红娘走后,张生喜孜孜的盥洗打扮,坐在书桌前,等待着夕阳西坠,明月东升。

他的心里,就像有一面鼓,呼呼敲响,恨不得还高挂在头顶的太阳转眼就落到山后去。

这时正是二月中旬,入夜后春寒料峭,月明星稀。

张生沿着墙角的一株杏花树,攀上墙头,然后一跃,落到隔壁院中。

这个文弱书生,此时身手竟是如此灵巧。借着月色,他小心翼翼的找到莺莺的闺房,也不叩门,轻轻推开虚掩着的门,就迈了进去。

莺莺小姐正端坐在梳妆台前,一听到响动,转过脸来,只见张生头粘杏花,衣染尘迹,一副狼狈不堪的姿态,脸上却挂着兴奋与欣喜的表情。

这一看,原本是让莺莺又怜又爱又喜,却不料脑海中一大套闺训礼教,在这时突然冒了出来。

因这些内容在平时被灌输得太多,在这春情涌动的时刻,它们居然也占了上风。

这种月夜逾墙偷情的行为,当然是闺训中绝不允许的。她竟也忘了张生的赴约,全因自己的一首情诗,居然对张生大加训诫,一副威严不可凌犯的神态。

这一着,真叫张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下子把那满腔的热情冻成了惊愕,让他羞愧难堪,狼狈的转身越墙而回。

从此,张生感到柔肠寸断,五内俱焚,几乎断绝了求生的念头,病倒在床头,医药均无效果。

红娘知道了事情的梗概,深为张生抱不平,便反复劝说小姐,让她为张生着想。

莺莺这时也深感自己的鲁莽,竟然枉屈有情人,心中内疚不已,于是再次让红娘送诗笺到张生的病榻前。

这次的诗是:“勿以闲相思,摧残天赋才。岂是因妾行,却变作君灾。报德难从礼,裁诗可当媒。高唐休咏赋,今夜云雨来!”

这首诗既道出了歉意,又表明了情怀,并再下盛邀,充满诱惑力。

张生奄奄一息的病情,竟然又因诗笺一扫而光。

爱情的力量,真是不可言喻。

夜阑人静,下弦月高挂天空,满园繁花飘送着阵阵幽香。

张生在房中千等万盼,望着院门缓缓的开启。红娘搀扶着千娇百媚、羞态怯怯的莺莺,悄悄进来。红娘扶莺莺坐下后,很快就退回去,顺手关了房门和院门。

此时,房中只剩下张生和莺莺,四目对望,彼此都感觉到,对方的身体中热情在激荡,那万种风情,都从对视的目光中,分明的传达出来。

彼此曾在梦中相拥千百回的人儿,此时近在咫尺!一时间,两人竟然都不知如何是好。

这究竟是梦,还是真?

张生脑中,有些恍惚。

最后,他先站起来,有些摇晃的靠近莺莺,而莺莺也不由自主的立起身来。

一对有情人,终于紧紧相拥在一起,溶成一体。

斜月晶莹,撒落半床幽辉,照着两个妙龄男女,飘飘然同赴巫山之梦。

千般恩爱,万般风情,自不必说。

有一首《会真诗》,生动描述了这一夜男欢女爱的神韵:“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说不尽的旖旎风光,道不完的柔情蜜意。

转瞬之间,寺钟鸣晨。红娘在走廊上,轻轻扣响窗棂,催促莺莺小姐离去。

天大亮了,张君瑞仍怀疑置身梦中,然而枕上尚留有胭脂的痕迹,室中犹留有兰麝的香味……昨夜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

西厢春暖,两情欢洽。

从此之后,崔莺莺在红娘的掩护下,常常‘朝隐而出,暮隐而入’,与张生卿卿我我,共度良宵,俨然是一对新婚燕尔的恩爱夫妻。

而这一切,巧妙的瞒着崔夫人。

这样的情况,整整持续了半年,又到了秋闱大考的日子。

对张生而言,十年的寒窗苦读,为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

眼前虽与莺莺两情缱绻,难舍难分,但想到如果要与莺莺终身相伴,就只有博取功名,才能得到姨母的应允,娶莺莺为妻。

因此,他不得不硬下心肠,从温柔乡中挣脱出来,远赴京城应试。

通情达礼的莺莺,虽然舍不得张生离去,但为他的前途着想,也只有含泪点头赞同。

临行前夕,两人再度相会在西厢张生屋中,其愁其苦,无法言表。

满怀柔情的莺莺,殷勤的叮嘱张生:“一路风尘,务必多加小心,好好保重自己,考完即归。”

张生却只是泪眼朦胧的望定莺莺,似乎要把她看化,看进自己的心里。

莺莺在等待着,等待他说一番山盟海誓,好让自己安心的等着他归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