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花醉 >

第228章

风花醉-第228章

小说: 风花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真的想知道?”
    “嗯,想,就告诉青黛吧,青黛不想一直蒙在鼓里。”
    “其实这么做全都是为了你好,本王走的这条路,总有一天要跟朝廷起冲突的,到那时,也定然跟官家等人对立。你姐跟了我,你若再跟了郓王,那时你们姐妹如何相处?你生性纯真,也不适合搅进这些事的。”
    赵有恭跟朱凤英说了许多,有这件事的,还有以前的,总之,朱凤英问什么,他就回答什么,如果今日不彻底解决朱凤英心中的疑惑,这朱二娘子绝不会安心留在同州的。一个人听,一个人说,时间不知不觉中走过,大约戌时刚到,贞娘推门走了进来,“官人,饭都准备好了,该去用饭了。”
    赵有恭轻轻点头,让朱凤英站起身后,他对贞娘说道,“以后青黛就先跟着你,可要看好她,这丫头性子跳脱,莫要出什么事。”
    “官人放心,奴家一定会照顾好青黛的。看青黛妹妹也是灵巧人,哪会出什么事?”走到桌旁,贞娘拉起朱凤英的手,笑着安抚着。朱凤英虽然性子跳脱,有些野,可基本的礼数她还是懂的,所以抽抽鼻子,有点腼腆的说道,“王妃好。”
    朱二娘子能恭恭敬敬的说句王妃好,也实属不易了,赵有恭爽朗的笑道,“不错,小丫头长大了,也懂礼数了。”
    听着赵小郡王的话,朱凤英扭着小脸,很是不依的哼道,“胡说,小妹什么时候不懂礼数了?”看到朱凤英如此,赵有恭也放了心。
    汴梁城里,朱琏歪在床上,看着一本书,只要在床上的时候,朱琏都会卸去梳妆,简单的散着长发,她神色如水,眉目清秀,倒有几分成熟妇人的味道。芷兰从外边走进来,手里还捏着一封信,“娘子,二娘子已经到同州了。这是殿下给你的信。”
    听到妹妹安全到达同州,朱琏也着实松了口气,虽说路上不会出什么事。但没得到确切消息,总有些挂念的。把书交到芷兰手中。便耐心看起了信,没一会儿,朱娘子就怪笑道,“咯咯,这家伙,还真能给人找事做。”
    “娘子,怎么了?殿下惹你不高兴了?”
    “这倒没有,只是咱们这位殿下想在宫里找个眼线。这可不容易啊!”朱琏轻轻起身,芷兰拿过枕头帮她垫在后背上,朱琏靠着枕头,闭目思索着。在宫里找个眼线,风险极大,可也很有必要,到底该从何处下手呢?想了足有一刻钟,朱琏低声问道,“最近跟官家走得近的牛鼻子是谁?”
    “回娘子,是林灵素道长。三个月前,听说林大师给官家送了什么长生灵药,官家大喜之下。就让林大师代替张大师讲道,最近,林大师可是经常往宫里跑的。”
    “林灵素?”朱琏仔轻轻笑着,这林灵素贪财、怕死,还能装,说不得这在宫里找眼线的事情就放在他身上了。
    “芷兰,你去趟城南孟家那边,到了那里,找一个两鬓发白的怪人。就说是姓赵的有事麻烦他。”
    朱琏将详细地址说了一遍,芷兰就悄悄离开了朱家大宅。
    亥时。一处宅院里,坐着一个双鬓泛白。脸色清冷的男子,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离开同州许久的独孤求败。听外边响起阵敲门声,他手一挥,门边向里打开。
    芷兰裹着一件黑色披风,看着眼前的冷面男子,她有些心惧的说道,“先生,我家娘子让婢子来传话,说是姓赵的有事麻烦你。”
    “你回吧。”
    独孤求败心中一阵腹诽,这个赵有恭,当真能麻烦人,他远在同州,还想着用人。独孤求败惜字如金,芷兰却是一点都不习惯,“先生”
    “让你回!”
    多说一个字能死?芷兰轻哼一声,转身离开了院子,怪不得娘子称他为怪人,这种人还是第一次见。
    不到子时,独孤求败如约而至,他是来得快,离开的也快。
    独孤求败就像一块万年寒冰,冻得人直打寒颤,芷兰很怕这个怪人,可心中又有些着恼,等着独孤求败走了,她才敢低声道,“娘子,这家伙怪得很,好像别人欠他似的。”
    “行了,你这丫头就少说两句吧,咱家殿下见了他都得收着,给你点脸色看,又有什么奇怪的?”
    “殿下怎么会认识这种怪人?”
    朱琏也懒得跟芷兰解释,因为就是她也不晓得独孤先生是怎么跟殿下成为好朋友的。
    七星观,劳累一天的林灵素晃晃悠悠的回到了卧房,虽说能给官家讲道好处多多,可难处也不少,官家就喜欢新奇的道法理念,所以每次回来之后,还得琢磨着下次讲些什么。躺在床上,林灵素寻找着灵感,迷迷糊糊中,突然感觉到脖子上凉凉的,睁开眼来,整个人就僵住了。
    月光透过窗户,淡淡的洒在屋中,此时屋里站着一个青衣蒙面男子,男子手持一把宝剑,目光森冷,“想活么?”
    虽是在问话,却像是地狱里传出来的声音,林灵素觉得全身都快麻了,他不怕这把剑,而怕这把剑的主人。人如寒冰,语声也不带半点感情,这还是人吗?林灵素怕死,非常的怕死,所以他本能的点点头,可脖子一动就碰到了那把剑,吃疼之下,林灵素吓得一动不敢动了,“想,当然想,好汉,你求财的吧?钱都在墙上那幅道尊画后面。”
    蒙面人神色未动,随后将一张纸摔倒了林灵素脸上,“看!”
    “我看,我看”林灵素乖乖地拿起纸,就着火折子的光看了起来,等看完了之后,他眼珠子一阵乱转,心里更是纳闷不已。信中内容并不复杂,就是想让他借着给官家讲道的机会说点话而已。
    “能做?”
    林灵素吓得一个机灵,努力挤出点笑容,“能做,绝对能做,好汉放心,林某一定能做到的。”
    得了林灵素的保证,蒙面人手腕一抖,那把剑就回到了剑鞘中。从怀里掏出几张交子,丢到林灵素床上,转眼间,屋中就没了蒙面人的身影,只是人不在,却留下了冷冰冰的两个字,“你的。”
    捡起几张交子,林灵素激动不已,只是说几句话而已,就能得到这么大一笔钱,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嗯,怎么脖子有点痒,伸手一摸,满是血迹,这下林灵素吓得浑身哆嗦了起来。
    好可怕的蒙面人,好快的剑,这事要是做不好,他林某人可就是有命拿钱没命花钱了。
    

第273章 花花公子赵有恭
    皇宫传道殿,此时屋里青烟袅袅,处处散发着檀香味道。赵佶双手捏着诀,仔细听着,林灵素手持一根翠玉戒尺,语声不断,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普天之下,当为天子之地,天子从金龙而生,自是福禄无双,子孙繁衍。”
    林老道说到此处,赵佶就睁开了眼,他可是很喜欢与几位大师讨论道法的,此时,他对刚才那话确实有着不同的看法,“大师所言,未必为真吧?”
    “赵道友难道有别的看法,不妨说说看”林灵素摸着胡子,好像一点都不生气,一声赵道友,更是喊得赵佶神清气爽。参研道法时,他希望做个真正的道士,因为只有真正的道士,才能得道飞升,进入天界,位列仙班。
    放松神态,赵佶微微笑道,“大师既然说金龙之子,子孙繁衍,为何官家最近几年子孙不继呢,难道官家不是真龙天子?”
    “呵呵,赵道友此话差矣,官家自然是真龙天子的,不过福禄之事,也不是一路无阻的。这就像是修行,总有些污浊之事,坏人修行。这福禄之事,子孙繁衍,也是如此,若是官家最近几年子孙不继,那多是遇到了什么妖魔鬼怪,绝不是福禄出了问题。只要官家能将身边的妖魔疏远些,没了阻挡,福禄自然回来的。”
    “哦?”赵佶果然来了兴趣,他歪着头,很是认真的问道,“大师说说,什么鬼怪能挡福禄?”
    “赵道友可听说过妖狐之说?这妖狐本位天界仙怪,靠的就是吸人福禄为生,妖狐大多长相媚俗,迷惑人心。尤其是这白面妖狐。专门阻帝王福禄,如商纣妲己、周幽褒姒,都是白狐转生。”
    林灵素信口开河。如换做别人也就一下而过,可偏偏遇到的事赵佶。赵佶对国事不感兴趣,可对这些神怪之事却是颇为相信,眼见林灵素神色高雅,赵佶不由的问道,“那可有辨别白狐的办法?”
    还辨别白狐,林灵素自己都不晓得世上有没有白虎转世,不过他惯会装腔作势,右手捏个诀。手指连点,嘴里还念念有词的,他嗯声道,“这妖狐转生,必是四月,而夺金龙之白狐,多是沫邑后裔,若要寻找白狐,只需在宫中寻找一元符二年,四月出生的沫邑女子便可。找到此女。只要疏远,福禄自然畅通。”
    “大师,这沫邑后裔又是?”
    “哦。赵道友莫急,待贫道细细说来,沫邑便是朝歌,也就是我京畿路北部一带。”
    出身京畿路北部,又是元符二年四月生人,要想找到此女,只需查一查往年入宫秀女记录就可以了。林灵素讲完道法,便告辞而去,只是赵佶却还记着那白狐一事。唤来杨戬,很是认真的吩咐道。“杨戬,你去把最近两届的秀女记录给朕找来。”
    赵佶也不傻。自他当政,也就选了四次秀女,而子孙不继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所以只需查看最近两届秀女记录就可。杨戬还糊涂呢,官家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心血来潮,不翻行幸局的牌子了,改为看名单抓阄了?也怪不得杨戬这般想,实在是这位官家做过太多的荒唐事了。
    很快杨戬就将名单记录放到了案上,这次赵佶也不让杨戬陪着,独自坐在御书房里查阅起来。其实查起来并不难,只要先找到元符二年四月生人的就好,一番翻阅下来,也就两个而已,而来自京畿路北部的,也就一个,看着那个名字,赵佶就发起了呆。
    刘欣媛,韦城人,元符二年四月初九亥时生人。
    刘欣媛,不正是小刘妃的名字么?怪不得这几年子孙不继,原来是因为她,林灵素可以害她?这怎么可能?林灵素与她无冤无仇何苦害她,更何况林灵素也根本不晓得是谁,再说了,这些年自己不正是一直宠爱小刘妃么?也正是这几年,宫里再未添新丁。
    同州,眼看着腊月将至,赵有恭却一点都轻松不下来,骑兵组建已经步入正轨,对林冲等人的练兵之道,自不必担心。可是这骑兵盔甲一事还得多费费脑子才行,大宋骑兵所用的盔甲太笨重了,好多时候一个骑兵想穿好盔甲,得有两个人伺候,而且还是穿上之后不能轻易脱下来。单就一个上身胸甲,就重达二十多斤,全套下来四五十斤,穿着真身盔甲,就像背了一块大石头一样。
    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好点子,毕竟大宋朝可没有后世的复合材料,熟铁炼制更没戏,想要既轻便又有防护作用,实在是太难了,否则古代重骑兵也不会如此稀少了。正头疼着呢,阿九却是自在的很,坐在旁边晃着小脚,嘴里吃着东西。
    “你这丫头,整天吃吃吃的,也不怕吃成猪。要是没事,也给本王琢磨下!”
    阿九嘟嘟嘴,很是不宁愿的把赵小郡王画的那副草图抓了过来,眼睛瞅瞅,又把草图放在桌上,随后拿着毛笔在上边写了三个大字,“找裁缝!”
    找裁缝?赵小郡王暗骂一声猪头,怎么就把这招忘了呢?他赵某人再聪明,也不是专门弄盔甲的匠人,真没想到,小阿九还真帮了个大忙,拍拍阿九的肩头,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