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花醉 >

第311章

风花醉-第311章

小说: 风花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以来民间都有个说法,叫做南风送暖,北风带寒,突如其来的北风,让这阴沉的日子里又多了几分凉意,守卫大零桥的两千多名宋兵以为这种天气下应该无事的,便放松了警惕。按照规矩,桥北斥候要放出十里地的,可今日情况特殊,斥候也就覆盖了两里地而已。区区两里地,对顺风而来的契丹铁骑来说还不是转眼就到?当萧乾领骑兵赶至大零桥的时候,好多宋兵都慌了,萧乾自不肯放过良机,直接趁乱掩杀,仅仅一刻钟时间,两千多大零桥守兵被杀散,活下来的全都朝南边的范村跑去。
    天空乌云翻滚。偶尔带着几声闷雷,这个五月天里,响起闷雷。就像刮大北风一样稀奇。阴云笼罩,就好像预示着今日将是个不同的日子。
    “迭劳伦,你领一半人马驻守大零桥,等待都元帅大军前来,其余人随本将去白玉桥!”
    一声令下,铁骑奔腾,在这一片燕赵平原上。辽人铁骑就像无敌洪流,无人能挡。巳时。杨惟忠听探马来报,西面出现了大批辽骑,几乎不用多想,杨惟忠就知道大零桥被突破了。呼。杨惟忠万分不安的看了一眼北方,如他所想,休息一个时辰的叶乙所部骑兵也开始朝白玉桥扑来。必须得撤了,要是撤的慢一点,手下这几千人马可都要葬送在契丹骑兵手中了。
    杨惟忠找来几名裨将,着令他们领兵往东撤回清州,自己则领一千精兵殿后。
    白玉桥南边,宋兵奉命东撤,杨惟忠则领着一千精兵直接堵住了桥头。面对骑兵。唯一倚仗的就是弓箭,好在白玉桥不是万丈平原,在桥上骑兵展不开队形。弓箭齐发,叶乙也无法突破,再付出百人伤亡后,叶乙直接让手下人往后撤了撤。叶乙撤兵,却让杨惟忠那张脸变得死白死白的,这个契丹蛮子。还真阴险,他这是要等到西面骑兵包抄过来之后再动手啊。
    没过多久。萧乾所部骑兵便杀到白玉桥附近,这一路上,萧乾并没有受到多少阻力,虽然有抵抗,也多是零星小股人马。虽然是长途跋涉,可辽骑士气正盛,不需萧乾下令,几千骑兵就直朝杨惟忠组成的方阵扑去。叶乙等待多时,也立刻从北面发起攻击,面对两股骑兵,哪怕杨惟忠也没了主意。
    杨惟忠打仗有股子灵性,这也是种师道喜欢杨惟忠的原因。自知活下来的希望很小,他让手下上千儿郎收紧阵型,死死地抱成一个团,总之不管怎样,都不能被辽骑切割开,只要抱成团,辽人要想啃掉他们,怎么也得崩下两颗牙来才行。
    白玉桥大战,打的异常惨烈,杨惟忠将盾牌围在外边,所部人马又紧紧拧成一股绳,小小的白玉桥桥口又展不开阵型,哪怕辽骑占据了绝对优势,竟然也头疼了起来,因为杨惟忠所部就像个带刺的王八,虽然取得了不小战果,可不少辽骑也被拖下马砍死。
    萧乾面色铁青,眼中一片冷意,他一声令下,辽骑纷纷撤去,在外围,那些辽骑调转马头,张弓搭箭,顿时万箭齐发。由于骑兵居高临下,又是抛射,杨惟忠锁组建的盾牌阵一下就失去了作用,箭雨簌簌落下,好多宋兵非死即伤,伤亡惨重之下,阵型也松散了许多,趁此机会,叶乙再次下令冲击,杨惟忠自知抵挡不住,于是高喊道,“撤!”
    这一个撤字,其中夹杂了多少无奈,只有杨惟自己知道了,如今骑兵在侧,能不能逃回去,就要看天意了。
    杨惟忠领着所部兵马节节败退,萧乾和叶乙紧追不舍,短短半个时辰里,从白玉桥到清州方向五里处,丢下了几百具尸体。两条腿总是跑不过四条腿的,霸州刘家洼,杨惟忠脸色苍白,嘴唇发紫,跑到现在,已是双腿虚浮,气喘吁吁,看了看阴沉的天空,这个六尺大汉眼神中景流露出一丝茫然之色,难道真的是老天要灭他杨惟忠么?
    咔嚓轰隆,一声巨响,脸上多了几分湿润,伸出手,豆大的雨滴落在手心。杨惟忠嘿嘿傻笑了起来,竟然下雨了,还下的如此大,这可是绝望中看到了一丝生机啊。没有多想,杨惟忠站起身,兴奋的大笑道,“哈哈哈,老天不灭咱们啊,兄弟们,往南边沙地跑。”
    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杨惟忠和余下百多名士兵跑到了沙地。沙地,土质松软,雨水充沛的时候,就会变得松软异常,脚踩上去直接是几寸的坑,就别提战马了。这一场大雨,着着实实的救了杨伟中的一条命,杨惟忠逃得性命,可辛兴宗就没有如此幸运了。
    当日快午时,杨惟忠所派之人才到达范村,而此时大零桥失陷的消息已经传到范村大营,辛兴宗深知大零桥的重要性,所以他聚起全军直接对大零桥附近的四千辽骑发起了猛攻。此战由于范村兵马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所以将辽骑死死地压缩在了大零桥附近几里地,本来早有一点时间就能将辽骑赶回大零桥以北的,可天不遂人愿,大雨滂沱中,大辽南京都元帅韩旁骛领三万大军抵达,又有萧乾和叶乙领骑兵赶回助阵,直接将辛兴宗人马压了回去,一番激战之下,辛兴宗部下第一猛将王渊身中两枪,幸得亲兵悍勇,才让王渊捡了条性命。
    

第371章 郭药师出场
    辛兴宗几万大军被杀得大败,也并非完全是辛兴宗无能。燕赵平原上,可是辽兵铁骑驰骋的天堂,大宋骑兵稀少,未经实战,本就不是辽骑对手,再加上辽骑熟悉了平原交锋,宋军自然没有胜算的。辛兴宗本来派五千精兵殿后的,怎奈何韩旁骛为人狡诈,他留下几千人跟那五千人纠缠后,所有骑兵不理会那些殿后的骑兵,紧盯着辛兴宗大部人马掩杀。
    大雨倾泻,骑兵阵阵,宋军一败涂地,仓皇逃窜。辛兴宗没有逃往范村,而是去了雄州城,如今辽人大举来攻,范村无法守的,也只有最近的雄州城才能挡住辽骑的脚步。一路上,满是尸体,宋兵死伤无数,力尽千辛万苦后,总算撤到了雄州城,也许是怕大宋儿郎依着城墙发起拼死反扑吧,辽骑在雄州以西二十里处就收住了马。辛兴宗得到喘息之机后,立刻让人统计大军伤亡情况,当得到结果后,辛兴宗一口气没上来,身子一晃,差点没晕过去。
    四万多士卒,一战就丢了一万八,几乎是伤亡一半了,如此大的伤亡,若说不心疼,那纯属是骗人。不过做为一军主将,就算再心疼,也必须坚强起来才行,很快,辛兴宗收拢心情,让人给雄州城去了封信,结果雄州宣抚司的人却下令不开城门,让辛兴宗所部靠着城墙就地驻扎。宣抚司不让进城,辛兴宗也能理解一些。是怕辽骑会借进城的时候趁乱攻城吧。雄州城外,大军驻扎,到了末时。确定辽兵没有攻城之意后,宣抚司才下令放辛兴宗大军入城。
    当天,就在韩旁骛攻掠雄州等地时,耶律淳也亲率三万五千大军越过白玉桥,对驻防清州的东路军展开了疯狂进攻。耶律淳非常狡猾,他并没有硬攻清州城,而是集中所有兵力对清州城南边的钓台寨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冒着大雨。两万辽兵仅用了一个时辰,就全歼了钓台寨三千宋兵。随后辽兵直扑东面苑桥镇。
    钓台寨和苑桥镇的失陷,让种师道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外边大雨没有停下的意思,种师道裹着披风低头坐在屋中。屋里燃着一个炭盆,几员部将恭恭敬敬的坐在两侧,各个都是一脸的凝重之色。此时众人心中慌乱,也只有种师道来拿主意了。钓台寨和苑桥镇可是清州南面门户,粮草辎重进出都要经过这里,如果绕路的话,不仅路途远,还不安全。如今河北之地情形非常特殊,沧州河间府等地为田虎乱贼占据。粮草途经这两地,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种师道征战沙场几十年,心智也绝非常人能比。耶律淳不打清州。而占据钓台寨,这可是亮在明面上的狠招啊,驻兵钓台寨,就算扼住了清州几万大军的咽喉,如果不尽快夺回钓台寨,总有一天能把清州几万大军掐死的。好一招攻其必救。按照常理,为了保住清州。是一定要夺回钓台寨的,可种师道不想这么做。
    如今大宋的优势就是依靠坚城和辽兵作战,若是去攻城或者野战,那可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了。虽然不愿承认,可大宋兵马和辽兵野战实在没有多少胜算,首先,辽人有骑兵之利,其次,士卒素养也有差距。虽说这些年辽国虚弱,对女真人胜少败多,可这南京和西京兵马比起大宋兵马还是强不少的。耶律淳占着钓台寨,就是要他种师道领兵出城迎战,他好以逸待劳,再以骑兵之利,尽破东路几万大军。这耶律淳果真不愧是耶律大石之后最为年轻的英杰人物,不过他种师道也不会上这个恶当,耶律淳想要清州是么?那就给他。
    “和诜,你速去城中点齐辎重粮草,再带五千兵马护送辎重先行,经任丘去雄州,与西路大军汇合!”
    “喏”和诜拱手应是,等他拿着将令离开后,种师道慢慢站起身,嚷声道,“余者众将,随老夫去大城,这耶律小儿想逼迫咱们去钓台寨野战,老夫偏不如他愿,不就是清州吗?给他便是,老夫就去大城堵住这耶律小儿的后路,也让他知道下粮草后路被断的感觉。”
    虽然大病一场,可发起号令来,依旧是中气十足,见种师道如此信心满满,众将慌乱之心也平复了不少,全都起身拱手道,“谨遵老将军号令!”
    五月初二酉时,大雨未曾停下,清州大军全部弃城而出,他们未去钓台寨,而是去了东面的大城。远在钓台寨的耶律淳听闻东路大军赶往大城的消息后,先是一愣,接着就是一阵惧意。大城位于霸州南部,钓台寨东北方,西面就是清州城,也就是说将来大辽兵马无论是撤军还是运送辎重粮草都得经过大城附近。耶律淳也不禁有点佩服重视到了,他耶律淳刚刚掐了清州兵马的脖子,种师道转眼间就用了同样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放弃清州,驻兵大城的主意,可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虽然东路大军占据大城不可谓不妙,不过耶律淳也不是太担心,种师道不好对付,可其他人就不一定了,只要韩旁骛等人攻破雄州,再东进莫州,那时种师道还敢守着大城么?哎,要是汉人将军都如种师道这般,大辽勇士也不可能胜的这般轻松了。
    召集众将,耶律淳手持将令,指挥若定,“布琼,本王给你五千兵马,你要在一天时间内打下田家寨,可有把握?”
    “殿下放心,若不能打下田家寨,末将提头来见!”
    布琼走后,耶律淳翘嘴一笑,只要打下田家寨,就算有了后路。这田家寨位于清州最北端,紧邻白沟河,今后就算韩旁骛打不下雄州。不能夹击种师道,他耶律淳也能北入田家寨,经白沟河撤回北边。
    当日戌时末。布琼的五千大军就抵达了清州北端田家寨,田家寨是一处小县城,驻防此地的乃是保定军三千兵马,其中主将为指挥使康铲镬。康铲镬本为渤海人,政和初年随童贯攻打西夏,后因为人机智,为童贯所喜。倚为心腹,政和四年调河北东路保定军为承宣使。后升任指挥使之位。康铲镬长相威猛,口才也是了得,可事实上真本事没多少,当夜闻听耶律淳手下第一勇将布琼攻城。这位指挥使大人第一个慌了神。布琼连夜攻城,仅仅攻了两次,就打上了城头,本以为会有一场巷战的,谁曾想刚准备厮杀一番呢,就听探子来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