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花醉 >

第909章

风花醉-第909章

小说: 风花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无数守军临阵倒戈下,黔州城很快就成了柴氏的地盘,黔州府衙外还有一些忠心耿耿的人,不过这些人面对潮水般的柴氏兵马,根本掀不起一点浪花。厮杀声越来越弱,也预示着战斗进入了尾声,宋江收拾心情,望着门外阴暗的天空,“吴兄弟,你我兄弟缘分到此吧,也许你说得对,宋某本就不该走这条路,晁天王的死是宋某犯下的错,上天的惩罚终于来了。你没必要陪着宋某了,退下去吧,柴可言是个聪明的女人,她不会杀你的。”
    吴用或许能活下来,但是宋江一定活不了,柴氏越来越稳固,已经不需要宋江这个威胁存在了。脚步声响起,十几名戎装卫士闯入屋中,不久之后,一身红色软甲的柴可言在几名武将的陪同下走了进来。柴可言眼光傲慢,散发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她眉目如画,有着天仙的美貌,偏偏手掌生杀大权。宋江起了身,拱了拱手,略显无奈道,“太后,我们能单独谈谈么?”
    柴可言挥挥手,示意众人退下去,柴永浩却不太放心,柴可言眯着眼,笑言道,“尽管退下去就好,一头没了牙的老虎,还能对本后造成什么威胁么?”
    最终,柴永浩还是带着人退出了大厅,只留下柴可言和宋江两个人。柴可言虽是一介女儿身,可有着寻常男儿没有的魄力,她站在那里,神态自然,没有一点惧意,她确实很自信,因为宋江已经没了半点威胁。往前走了两步,盯着宋江没有神采的目光,淡淡的笑道,“宋江,其实你可以活的非常快活的,只是你总是抑制不住膨胀的野心。”
    “太后,那么你呢?你可以对天下人无情,但对赵有恭呢,宋某是失败了,但你也一定会失败”宋江阴沉的笑着,柴可言的笑容却消失不见,不知为何,听到宋江的话,她会忍不住害怕起来。她不得不承认,永远也无法狠下心来斩断脑海中的身影,那个人注定会羁绊一生。其实,很多个夜晚,她都会不断询问自己,人真的可以做到无情么?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无情,如果可以无情,就不会放不下柴氏,能放下一切,或许她才是秦王宫真正的女主人,便是朱琏也要退居次席。同样,赵有恭如果真的心狠手辣,听雨阁也不会走到今天。不知不觉中,已经错过了许多,哪怕今后的岁月里,也未必能真的做到冷血无情。
    希望不大,却要坚持下去,这是命运赋予她的责任。摇摇头,柴可言并没有反驳什么,“宋江,你说的不错,或许本后会失败,但至少你看不到那一天的。在本后眼里,你就是一条疯狗,除了发疯咬人,什么用处都没有,瞧瞧巴蜀多好的条件,你又利用好了么?”
    柴可言的话刺激到了宋江敏感的神经,还算平静的宋江,突然目露凶光,变得阴沉可怕,“宋某没有利用好巴蜀,你就能行?嘿嘿,柴可言,这么多年了,你还忍得住么?是不是一到了晚上就想着姓赵的,桀桀,你是不是满脑子都是男人?你多么的高高在上,可还能忍多久呢?你是不是很怕,怕找了别的男人后,会被自己儿子认为是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没事的,宋某可以帮你,没人会知道的哈哈哈哈哈哈”
    宋江突然疯狂的笑了起来,笑得眼泪缓缓流下,他看到柴可言的脸色紫青不定,变幻莫测,原来这才是柴可言的逆鳞,原来她也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只是笑容戛然而止,寒芒闪过,那把宝剑转眼间又回到剑鞘中,看着缓缓倒下的尸体,柴可言的声音如同来自九幽地狱,“宋江,你赢了,你触到了本后最大的痛处,你本该千刀万剐的。”
    最终,宋江还是赢了一局,他想死的痛快一些,而这一切希望并不大,好在,他触碰到了柴可言的逆鳞,让这个女人忍不住下了杀手。听到响动,柴永浩等人冲了进来,看到宋江的尸体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只是柴永浩疑惑的看了柴可言一眼,太后怎么让宋江这么轻易的死了呢?只是,柴永浩不敢问其中的缘由,傻子都看得出柴可言的脸色十分不善。
    “把宋江的尸体收拾一下,送到江陵府去,就说是本后送给他的礼物”柴可言慢慢走出大厅,留下柴永浩等人恍恍惚惚的站在那里,太后这是怎么了,把宋江的尸体送给定****?柴可言当然有着自己的考虑,只不过不想对旁人说罢了,吴用不知从什么地方走出来,叹口气小声言道,“大将军,按照太后说的做吧,给定****一份厚礼,定****也会给我们一个面子。示好是有必要的,这个阶段,谁都不愿意继续打下去了。”
    原来还有着这么多缘由,经吴用点拨后,柴永浩方才着人收拾宋江的尸体。看着宋江的尸首被草草的收拾,吴用的心里也不是滋味,但事到如今,他还能做什么呢,柴可言能留他活着已经是个奇迹了。元宵夜,柴氏进入了黔州城,不过城中可没有半点节日的气氛。宋江终于死了,这个在大宋朝掀起无数风雨的枭雄死在了小小的黔州城里,他死的时候,没有人哀叹,没有人惊讶,在历史长河中,再伟大的人也不过是一粒尘埃。
    明月初上,照耀着雅致的窗棂,屋里一个身材娇柔的女子蜷缩在榻上,美丽的容颜让月光憔悴,鲜花羞涩。她目光如水,喘息急促,双颊带着醉人的潮红。柴可言不知道自己还能忍耐多久,难道像宋江说的那样,自己是个不知廉耻的女人?赵凌,你又在哪里?
    

第902章 太康三年
    柴氏在拿下巴蜀之后,就停止了战火,虽然柴氏足够强大,但并没有像宋江那样继续侵扰大理国,而此时的定****还未从连年征战中休整过来,也不可能对巴蜀用兵。就这样,似乎约定好的一般,谁也没有继续打下去的意思。自太康三年元宵节之后,天下呈现一片祥和的气氛,百姓们终于不再担心会有生命危险了。柴氏将宋江的尸体送到江陵府,随后,宋江就被运送到了长安。在长安城,宋江遭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曝晒三日后,才草草的入葬。虽然不想看着柴氏坐拥巴蜀,但眼下各处都需要休养生息,定****也没有能力对巴蜀发起猛攻,只能暂且放下。同样,柴可言也不是不想拿下大理国,只不过大理国国内势力复杂,大理国南面还有着许多南蛮国家,柴氏刚刚占据巴蜀,还没有能力控制这片地方。这就是柴可言政治上成熟的地方,占据大理,就要面对那些南蛮部落,需要负责安置这些人,目前的柴氏可没有那么大实力。
    自从巴蜀之战以及南阳大战后,柴氏集兵伏牛山一带,并没有向前南阳以及襄阳兵马也没有动伏牛山的意思。时间匆匆,很快到了开春时节,双方似乎谁也不愿意率先打破这种难得的祥和气氛,无论柴氏还是定****,都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尤其是对定****来说,自从靖康元年开始,定****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经过了金人南下,康王、郓王叛乱,还有后来的辽东以及关中一系列的战事,可以说从来没有停止过征战的脚步,前后历时五年,如此长时间的战争,早已经让定****内部变得伤痕累累,好不容易停下来,也需要充足的时间去舔平伤口。同样,柴氏刚刚占据巴蜀,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控制巴蜀。太康三年,注定是一个太平无事的年份,双方都在为未来积蓄着力量。
    虽然各处无战事,可对摄政王赵有恭来说,日子过得并不轻松,每日都有着无数公文需要他亲自批复,时间久了,赵有恭觉得批阅奏折简直比打仗还累。尤其是想要当个合格的帝王,早朝不能延误,在赵有恭看来,大宋朝的早朝制度是缺少人性化的,卯时早朝,巳时就得起床,夏天还好,要是大冬天的,大臣们得每个人抱着个炭盆上朝否则就得冻死。赵有恭也觉得早朝时间有点太早了,于是经过一段时间商讨,早朝时间由卯时改为辰时三刻,这样大家就能睡一个安稳觉了。如今盛夏来临,大臣们除了上朝办公,事情也不多,赵有恭便重开经筵,给文人士子们一个交流的机会。今日便是重开经筵的日子,而赵有恭却还躺在王府榻上不愿醒来。
    昨日批阅公文看到了子时末,又被萧公主拉着翻云覆雨一番,铁打的汉子也爬不起来了。师师早早地起床,在客厅里等了许久不见人来,只能领着芷兰找到后院,伸手敲门,房门却应声而开,师师顿时一阵脸红,这萧姐姐好生大胆,虽然是后宅,但大晚上的不插门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推门走进来,粉色帷帐里香气飘荡,散发着一种浓郁的****气息,真不知道昨晚上二人折腾了多久,“官人,该起来了,今日可是重开经筵的日子,你去晚了,也不太好呢。”
    师师温声细语,吐气如兰,赵有恭眼睛没睁开,却伸出一只手揽过师师轻轻地亲了一下,“这便起,只是旁边这位,找人伺候着吧!”说罢,伸手在萧娘子雪白的玉臀上拍了一下,惹得美人睁开惺忪的睡眼,一阵娇嗔,“你真是害人。”
    看来什么样的女人耍起无赖来,真的无道理可讲的,也不知道昨晚上谁闹着要大战三百回合的。其实赵有恭也明白的,萧美人这肚子一直没动静,她要是不着急就见鬼了,但这种事情急可急不来。在师师的侍奉下,穿戴好锦龙袍,吃些东西便往文华殿走去,第一次经筵,参加的人还真不少,由于政治开明,准许各大书院学子参与,所以前来文华殿的人几乎堵住了路口。杨再兴直皱眉头,生怕跑出几个刺客来,“殿下,广开经筵真的妥当么,要不安排到书院那边去吧。”
    “不必,难道本王还要怕刺客么?”赵有恭不以为然,经筵放到书院举行,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文华殿对很多文人士子来说,意义是不一样的,在他们心中,这里就是学术圣地,也只有在这里重开经筵,才能显示出对文人士子们的重视。前些年自己南征北战,麾下武将如云,但文臣还是太少,想要建设大宋,缺少了文人士子的支持是行不通的。在文风鼎盛的大宋朝,缺少文人士子的支持,可谓寸步难行。
    赵有恭刚刚进入文华殿,就听到一连串的惊呼声,当年摄政王可是不少年轻人的偶像,听说定****重军功,不少学子还从书院休学,跑到长安京师大学堂学习军事,因为这事,赵有恭可没少遭到李纲等人的唠叨。双方见礼之后,经筵便算进入正题,李纲等人的想法,就是借经筵重现秦汉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议题非常开放。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不过有一个叫费赢醇的年轻人引起了赵有恭的主意。费赢醇提出了民生立国的概念,这与大部分人提出的才学治国可有很大的不同,按照费赢醇的说法,所有的动乱根本原因不在治国如何,而在百姓生存条件如何,如果百姓丰衣足食,及时上边的人治国能力不行,也一样能安然渡过,反之,若百姓生活困顿,及时秦皇汉武再生,依旧避免不了四寇作乱的局面。
    费赢醇提出这个观点,可就有点大逆不道了,宗泽当即起身斥责,“费赢醇,不可胡言乱语,还不快快退下。”
    周围的人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都觉得费赢醇这家伙是不是昨晚上吃错药了,什么话都敢说,那等草民能有这么大作用?费赢醇显然也是个驴脾气,不顾恩师宗泽的斥责,硬着头皮嚷嚷说道,“唐太宗时期便有言,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先人警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