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风花醉 >

第914章

风花醉-第914章

小说: 风花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北之地撒泡尿都能冻成冰棍,那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根本无法继续修建城池的。一旦临时停工,一停就是几个月,太浪费资源了。不过现在两座城池建成,也去了朝廷一大心病。
    不过太康三年,也不全都是好消息,高丽方面依旧粮食减产,夏天的时候闹了一场水灾,导致刚刚安稳下来的局面又有些暴动。高丽南部许多部落起兵,互相厮杀,搞得流民无数,汉阳一带都快成了难民营。赵有恭背着手走来走去的,神情说不出的气闷,章亿等人坐在一旁苦思冥想。高丽的局势不能继续恶化下去了,如果继续恶化下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辽东局势恐怕会再起波澜,大家到不担心用兵,扈成坐镇辽东,今年四月份就改镇平壤,麾下几万大军,对付高丽乱党是没有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安置流民,这些流民安置不好,转眼间就能变成一群暴民,“殿下,眼下主要是粮食问题,西伯利亚持续开发,但农作物一直是个大问题,所以中原以及河北一带的粮食大多都运到了西伯利亚,如今大宋境内存粮并不多。户部的粮食也是用来应急的,如果送到高丽去,一旦我们这里出现意外,就不好对付了。”
    章亿所言也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就是粮食,缺什么都不能缺粮,所以户部存粮是不能动的。可高丽的局势不能不管,这时一直没有言语的东方瑾拢着袖子站了起来,“其实诸位大可不必为粮食的问题发愁,咱们大宋存粮有限,但西域各国还是有粮食的,大家一直待在汴梁,可能对长安的情况不太了解。在长安,可有许多胡商,其中不乏很大粮商,据某家所知,有一个叫赛亚姆的塞尔柱人曾经数次求见王妃,想用大量的粮食换取在大宋的传教权。但当时王妃出于许多考虑,并没有答应。现在,就看殿下是如何考虑的了。”
    塞尔柱人?这个国家赵有恭还是了解的,塞尔柱帝国其实就是广泛称呼的波斯帝国,塞尔柱不过是波斯帝国的一个阶段罢了,帝国以掌权的塞尔柱人命名。以前曾经听朱琏提起过塞尔柱人的事情,如今的塞尔柱人统治下的波斯王朝富有开拓意识,对东西两边的邻国不断攻伐。几十年前,塞尔柱人于伊斯法汗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自此******教开始充斥波斯,******教义显然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很大的冲突,再加上波斯人对邻国不断用兵,朱琏当然有理由担心了。就算赵有恭,也不同意塞尔柱人在大宋传教的,难道让这些塞尔柱人创造出一批恐怖分子么?疯狂的宗教主义,是赵有恭严格杜绝的,大宋子民应该思想自由,百家争鸣,但那种疯狂的宗教主义是绝对不能引入的。或许东方瑾不太了解这些吧,所以才提出这个想法。
    赵有恭坚定地摇了摇头,点着桌面面无表情的说道,“那帮子头巾男想在咱们这大肆传教,那是春秋做梦,大的危害,那应该知道方腊吧,一个方腊不够,你还想看到更多的方腊?我们大宋百姓过得好好的,可不需要这些疯狂的******来解救。”
    东方瑾对所谓的******并不了解,听赵有恭一说,才反应过来,“方腊就是塞尔柱人的信徒,怪不得王妃不同意,那现在怎么办?要不咱们抢了赛亚姆?”
    “抢了赛亚姆?”赵有恭额头三道黑线,章亿等人一阵咧嘴,大官人就是大官人,脑子里稀奇古怪的主意层出不穷,抢粮食的主意都能想出来。倒不是章亿等人仁义,而是考虑更为周全罢了,赛亚姆能千里迢迢带着粮食来,那身份肯定不会太简单,在波斯那边想来有着一定的身份地位,抢了赛亚姆,不怕引起两国交恶?
    萧芷韵对这些朝廷政事不太感兴趣的,但她看到几个男人犹犹豫豫的,当即有点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冷哼一声,“难道东方瑾说的不对么?要是放在我们契丹,早就抢了,抢了粮食,总比饿肚子强吧,至于波斯人会不会生气,哪里管得着。做事情畏首畏尾,举棋不定,能成什么大事?我的殿下,当年你只有大杨滩的时候,要是也这么瞻前顾后的,能有今日之成就?很多时候,没法做到完美的,现在我们需要粮食,赛亚姆又不愿意收钱,那咱们除了抢还有其他办法?”
    被萧芷韵一通数落后,赵有恭突然回过味儿来,一拍桌面,冷笑道,“绰绰说的不错,瞻前顾后,非大丈夫所为,传令长安方面,盯紧了赛亚姆。想来赛亚姆这些年在长安城也没闲着,只要他敢传教,就给本王以挑唆百姓聚众闹事的罪名抓起来。这个波斯头巾男,还想在我大宋朝当第二个方腊不成?”
    赵有恭骤然发飙,弄得章亿和李纲有点接受不了,章亿还好,李纲和宗泽可是非常传统的人,总觉得这抢波斯人粮食有点过分了,“殿下,这样不大好吧?”
    “本王还管得了这么多?高丽局势迫在眉睫,除非我们愿意放弃高丽半壁江山,至于波斯人,他们都把爪子伸到我大宋来了,还需要跟他们客气么?”赵有恭挥挥手,算是把事情决定了下来。随着汴梁一封书信,崔念奴发动情报处进行了全面搜查,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短短两年时间里,赛亚姆竟然在长安附近聚集起了八千多信徒。得到这个数字,朱琏惊得倒吸凉气,也就是关中这些年百姓过得不错,要是有什么天灾人祸,流民丛生的话,那赛亚姆振臂一呼,还不得变成方腊第二?随着赛亚姆的详细情报被挖出来,更是坚定了朱琏杀掉赛亚姆的决心。
    

第907章 来自遥远北方的客人
    一个国家想要源远流长,那么请放下刀枪,收起鲜血,只有一视同仁,真正的融入才会成为一个民族。不知是谁说过这句话,赵有恭一直对此话深感佩服,只有一个真正的智者,才能看透表面,直言本质。放下刀枪,不是放下暴力,而是不要以刀枪为最终的武器,因为暴力永远不可能让一个国家源远流长。只有真正地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成功,所以,移民是最好的办法。如果一个民族不再分犹太、******,有着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利益追逐,那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一个整体。赵有恭不知道自己的移民策略是不是正确的,也许只有后世人才有资格来评判。但目前,赵有恭必须坚持下去,想要彻底的将回鹘以及高丽纳入大宋版图,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就必须做到一视同仁,不管用什么办法,让所有人的利益变得更为一致。
    高丽人也好,长安人也好,西夏人也好,人们只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已,如果能够平平安安的活着,谁愿意跃马扬鞭,征战沙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死,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有时候不禁猜测,如果后世日本侵华的时候,像改造东北一样对待那些其他百姓,那中国的反抗热潮还有那么激烈么?答案恐怕是许多人不愿意承认的,纵观千古,人类历史所有的反抗全都是因为生存,无论什么样式的反抗不过是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可悲的发现,所谓的民族,所谓的国家,这些********的的东西是那么的脆弱不堪。赵有恭希望自己的计划能够圆满的执行下去,几十年后,当所有的子民说着同样的语言,追求着同样的利益,也就渐渐地捏合在了一起,哪怕今后战乱丛生,也不过是整体上的分分合合,绝对不会彻底走向分裂。也绝不会像罗马帝国一样,盛极而衰后,彻底分裂成一个个的国家。
    其实朝廷上下对救助高丽是颇有微词的,毕竟这个年代的人大多还有着****上国尔等贱民的想法,但赵有恭手握强权,也懒得跟这帮子迂腐之人一般见识。二十年后,当这些人看到高丽回馈的利益后,就能理解现在的做法了。随着深秋来临,天气清爽了许多,难得的清闲日子,赵有恭躺在蔡河水畔,静静地欣赏着美丽的汴梁之秋,不远处凉亭里,师师一袭淡绿色的纱裙,抚琴而乐。上个月,大定府、会宁府、平壤、汉阳这些地方相继修建了大学堂,大批的人才也赶赴这些地方授学。修建大学堂,普及汉话,同时让当地人慢慢习惯朝廷的选拔,是赵有恭的第一步计划。接下来几年,还会进一步推广汉话,后世日本人或许缺少足够的战略眼光,但是统一语言这一项绝对是干的最正确的事情。语言,往往比刀枪更有杀伤力。可惜日本人没能坚持太久,如果能坚持个二十多年,影响一代人,那日本人的野心可就真的成功了。赵有恭觉得自己面临的情况要比日本人轻松多了,至少以大宋现在的实力,维持王朝五十年的稳定是没有问题的
    一曲终了,师师喜滋滋的抬起头,望着河边的男人,不过很快,她收敛笑容,玉容浮现出一丝郁闷。提着粉群,踩着松软的青草慢慢走过去,看男人不知想什么想的如此入神,忍不住哼出了声,“官人,你这人忒得没有诚意,说好陪奴家出来散心的,结果一曲终了,你却全当成了耳旁风。”
    声如黄莺,便是生气,也是惹人喜欢。赵有恭眨眨眼,任他脸皮奇厚,此时也免不了一阵尴尬,“你这就错怪本王了,听师师一曲,仿佛回身来到云巅,只愿回味其中,不愿醒来啊。”
    师师清冷的性子,便是一辈子估计也难改,但听着赵有恭明显缺少诚意的话,她还是被逗的一乐。其实能有现在的生活,师师已经非常满足了,当年殿下抱着她从河边小院,一路走过汴河大街,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呢?当年发生那么多事情,谁对谁错已经没必要计较了,只要现在开心就好,因为这是她李师师想要的生活。歪着头,躺在男人胸口,看着天空幽云远去,不断变幻,“官人,如果我们今后每天的日子,都像现在一样多好,无拘无束,没有烦恼。”
    师师知道自己是在妄想,因为一回到楚王府,就得恢复到原来的生活里去。赵有恭又何尝不想要这样的生活呢,可是一步步走到今天,过什么样的生活,已经不是他能决定的了。宁静安详的秋天,清风拂面,带来几分清明。这样的日子注定是无法继续下去的,远处马蹄踏踏,只见杨再兴将马停在凉亭,加快脚步走到了河边,“殿下,府上来了几个西伯利亚蛮子,说代表什么什么公,来求见大宋国主的。”
    在大宋人眼中,虽然西伯利亚部落众多,但是从面相上很难分辨出来的,所以只要从北面来的人,杨再兴一直统称为西伯利亚蛮子。不过现阶段的西伯利亚部落,对大宋来说也就是未开化的蛮子。只是赵有恭很纳闷,这些西伯利亚蛮子也懂得来****称臣纳贡了?想起这事,赵有恭就展颜一笑,李师师和杨再兴都被赵有恭这诡异的一笑搞得有点糊涂了。
    “官人,你笑什么?”师师着实无法理解,西伯利亚人前来朝贡不是好事么,如今朝廷可是加大对西伯利亚的控制呢,更不惜一切代价修建了凤凰城和图拉城,如今有西伯利亚人主动找过来,也省得多用刀兵了。赵有恭耸耸肩,伸手将师师拉起来,“你们啊可能不晓得这其中缘由,师师不知道,绍烈你多少应该了解一些的,如今西伯利亚那片,可是部族林立,大一些的公国还不如我们一个县城大,一个个国主,还过着剥削农民过日子呢,本王实在想不通,他们找本王有什么可谈的?”
    听赵有恭如此解释,杨再兴也挠了挠头,以前听林冲介绍过西伯利亚的情况,哪里活跃着的大都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