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1121章

正德五十年-第1121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章浦则是眼神微微一跳,心中暗道,城璧好大的胃口。

    然后便看到,赫连豹深深的吸了口气,沉声道:“是以,下臣,请天朝大皇帝,重设奴儿干都司,重设江南江北三百八十四卫、二十四所、七地面、七站、一寨,统领松江南北!”

    他说完之后,其余的八十五位汗王也是齐声道:“下臣等,请天朝大皇帝,重设奴儿干都司,统领松江南北!”

    图穷匕见!

    这,就是连子宁的最终目的!

    ————————分割线——————

    朝堂之上,顿时大哗!

    “重设奴儿干都司?我的天,这些蛮子还真敢提啊!这么大的事儿,能是他们能做主的?说设就设了?”

    “这你还瞧不明白?人家来之前分明是商量好了的!”

    “不过这也是难怪,谁不想不过好日子?这帮蛮子这么说,却也没错儿!”

    朝堂之中顿时是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声,而看皇帝似乎也没有要阻止的意思,那些礼仪官儿便也是选择性的无视掉了。

    他们可不想得罪这么多人。

    倒也不是这些朝臣们大惊小怪,确实重设奴儿干都司,乃是兹事体大之事!

    一个机构的设立,其中牵扯了许多的方面,多少人的升降,多少人的前途改变,新出现的这些差事能带来多大的好处,谁能往上爬一爬,谁估计得掉下来了。

    一个普通机关的裁撤或者是建立都是涉及到了极广的利益关系,很是不好办,就更别说奴儿干都司更有两桩异数了。

    其一,乃是其广大。

    广大,极为的广大。

    奴儿干都司,全称乃是: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按照大明的制度,在一个省,设立三司:也就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与都指挥使司,合称为“三司”,三司分别掌管一省之行政、刑名、军事,也算是地方上三权分立的典范了。三司皆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三司首长同秩同阶从二品,与朝中的尚书级别等同。

    而奴儿干由于情况特殊,汉民少,少数民族多,而且多荒蛮部落,是以因地制宜,不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只设立都指挥使司,军民一体,都指挥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各地的卫指挥使,千户所千户也是这般,军政一把抓,是以权势极重。

    在奴儿干,都指挥一职被放大到了最大,可以说其权力,和唐末割据一地的节度使也是差相仿佛了。

    按照国朝在正统朝和宣德朝时候奴儿干都司的范围,乃是东到大海,西到鞑靼,北至外兴安岭,南抵辽东。从洪武帝之后,一直到本朝为止,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都还是大明朝老老实实的顺臣,其地盘都是属于奴儿干都司的辖地,那时候是奴儿干都司的巅峰时期,其面积,相当于山东、山西、北直隶、陕西、河南、南直隶、湖广、四川八个布政使司加起来的面积总和,甚至还要大。

    后来随着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相继独立出去,奴儿干都司的面积也是大为的缩水,到正德三十年的时候,其管辖区域大致是东到鲸海也就是现在的日本海,西到现在的大庆,北至松花江一线,南至朝鲜和辽东。尽管已经如此缩水,也是相当于三个山东那么大。

    奴儿干都司太大了,其中包括三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四所、七地面、七站、一寨,四百余个卫所。

    而一个卫的编制,就是至少需要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镇抚二人,从五品;经历一人,从七品;知事一人,正八品;吏目一人,从九品;仓大使一人,未入流;及副使一人,未入流

正文 六一六难处

    。

    六一六难处

    一个千户所,则是需要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百户十人,正六品。再往下,更是总旗小旗无数。

    一个卫一个千户所就能带来这么多官位,那么四百余个卫所能带来多少?

    算算就让人害怕!

    这么大一个机构,牵扯这许多的利益,能是说设就设的?

    这是第一桩难处。

    而第二桩难处,则是更大了一些,盖因现在如果要设立奴儿干都司的话,那么不是凭空设立的,而是要顶掉一个机构。

    被它顶掉的衙门,叫做奴儿干总督衙署。

    奴儿干都司本是统领整个东北军民各部的一个机构,而朵颜三卫和三姓女真先后自立之后,这个机构便是不那么合时宜了,控制力度有限。是以朝廷废止奴儿干都司,设立奴儿干总督区,设奴儿干总督,加左副都御使衔儿,提督奴儿干诸军事,兼理粮饷等,一般是文官来充任。

    而在奴儿干总督之下,又是有四大将军辖地,分别是镇守松花江南岸区域的松花江将军,镇守阿速江一直到鲸海大片区域的阿速江将军,镇守鸭绿江以北,原本建州女真部故地,临近朝鲜的建州将军,镇守辽东以北,和朵颜三卫接壤地区的辽北将军。

    四大将军辖地各自镇守,相对于奴儿干都司来说,奴儿干总督区毫无疑问军事性更强一些,也更适合和朵颜三卫以及三姓女真的作战。

    而现在,如果要建奴儿干都司的话,那奴儿干总督衙署怎么办?那些衙署中的官儿,总督大人,下面的各有司衙门,你让他们去哪儿?总得有个安置的所在吧?

    若是再往深处想一想,若是要废除奴儿干总督衙署的话,那么下面的四大将军辖地呢?这个换不换?若是换了的话,那那些将领军兵,又该如何?

    这也是一个更大的难处,首先人就是一种不喜欢未知而更喜欢耽于现状的存在,除非未可知有巨大的好处,但是问题是,现在好处看不见,坏处倒是先知道了,谁还愿意去改?来自奴儿干内部的压力也是巨大的。

    有了这两个难处,这奴儿干都司,自然不是想设立就设立的。

    “这个?”听了赫连豹的话之后,正德皇帝脸上也是露出了沉吟犹豫的神色。

    当然,对他来说,考虑的顾虑,绝对跟朝臣们是不一样的。以他作为皇帝的视角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教你怎样,你自然就得怎么样。是以这其中的利益牵扯,根本没有被他放在眼里。都不是问题,都不是事儿,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若真的设立了奴儿干都司,那都指挥使一职,谁来担当?

    若是按照国朝惯例的话,自然是于勋戚之中遴选一沉稳老练,战功赫赫外加对东北环境熟知之人,作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但是正德皇帝眼光从勋戚群中扫了一圈儿之后,便是微微摇头。

    现如今可不比洪武帝永乐帝那会儿了,那时候朝中随便拉出一位公侯伯,就是那等能领十万兵站镇守平定一方的狠角色。可是现在,朝中勋戚,纨绔世家子居多,能打仗的没多少,而熟悉东北环境的,更是一个都没有。当然,当年屡战屡败的薛瀚自然是被正德皇帝给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再说了,自从经历了徐鹏举那档子事儿之后,再用勋戚的时候,正德都是小心了许多,每每都是用那些可靠的熟手。

    像是张燕昌、顾仕隆、朱能这等。

    其实对于重设奴儿干都司这个很是突兀的提议,正德却是很是心动,因为对于他来说,奴儿干都司,代表着大明朝对于东北完全掌控,大明号令东北万族的那个时代的巨大荣光。而正德皇帝对这些,向来是很看重的。

    “若是朱辅和顾仕隆两人有一人在的话,都可堪此重任,可惜两人都有职差在身,却是脱不开。张燕昌自也是可以,不过现如今却要执掌京营,也不成。英国公张仑?”想到张仑,正德顿时是微微摇头,把这个人给否决了。且不说无缘无故的被免职会不会使得他心有怨气,就算是他没有怨气正德也不会再用他,若不然的话岂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脸?

    因此正德一时间竟是委决不下。

    于是便扫了一眼群臣,开口道:“列位臣工,方才赫连爱卿的话,你们也都听的明白了,议一议吧!”

    由于之前赫连豹说的那番话的铺垫,于是众人的思路都是给引偏了——他们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方才提的这个建议,却是没几个人想到了会是连子宁在暗中指使。当然,就算是告诉他们是连子宁在背后指使的他们也是不会相信的——笑话,他连子宁算个什么东西?就算是手底下有些军队,就能让这些汗王听令?

    这不是扯淡么?

    光一个赫连大王手底下可就两万兵!这儿有八十六个呢,就算是其他人少些,加起来得有多少?

    一个人一口唾沫也把武毅军给淹了!

    由此可见连子宁心机之深沉,策划之精密,对人心揣测之透彻,当真是一环套一环,毫无破绽。先是让赫连豹拉大旗扯虎皮,吹嘘实力,然后又是动之以情,追忆过往,巧妙的引导偏了众人的思维,从而让自己置身事外。众人连推断的证据都是连子宁想让他们用的假证据,自然就更是距离真相南辕北辙了!

    当然,也绝对不是没人能推断出真相来的。

    比如说孙言之。

    当其他臣子听到了关于重设奴儿干都司的话题的时候,虽然窃窃私语,但多半还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情,但是孙言之却是立刻脸色大变!

    孙言之以一种近乎于女人般的直觉察觉到,在这件事的背后,定然有着连子宁的影子!

    俗话说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的仇人,怕是整个朝堂之上,都没有几个人比孙言之更了解连子宁,他很是细致的仔细揣摩研究过连子宁的升迁发达路线,发现此子不但文采横溢,能文能武,更是城府极深,尤其善于把握住每一个极小的机会来为自己谋取好处。

    此次女真使节进京,东北诸部汗王进京朝觐,孙言之就不信其中没有连子宁的影子!

    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他有什么好处?还能有什么好处?自然是连子宁有把握成为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

    不得不说,孙言之对连子宁的研究确实是很透彻的,他的猜测已经无限接近了目的的真相,但是他却是根本不知道连子宁到底会如何做。

    其实连子宁的手段虽然是高妙,却也不是无迹可寻的那种,只要是用心的话,总是有些蛛丝马迹的。

    只是最近孙言之很忙、

    前两日福王进宫一趟,然后潞王便是被皇帝叫去一阵狠狠的训斥,说的话极重,把潞王都给吓傻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不知所以然的潞王跪在地上只是跟捣蒜一般的磕头。心里惊骇欲死,生怕自己也跟大哥一般,给锁到凤阳宫中幽闭待死,所幸最糟糕的事情没有发生。潞王最后被正德皇帝一番怒骂还踹了两脚之后,被责令闭门思过,没有皇帝敕令不得外出。

    可怜的潞王浑浑噩噩神不守舍的回到了自己的居所之后,才发现,自己连发生了什么事儿还没搞清楚呢!

    他回去之后越想这事儿越是不对,自己跟老大可不一样,父皇不怎么讨厌我啊!素日里对我也不错啊!而且前两天刚刚献上了寇白门,讨了父皇欢心,这些日子又是小意的巴结逢迎,使得父皇很是高兴开怀,怎么地今日就突然翻脸了?

    肯定是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变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