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237章

正德五十年-第237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连子宁纵声厉喝道:“武毅军全体都有,转头向南,出发!”

    三百亲军齐声高喊:“武毅军,出发!”

    大旗猎猎,连子宁一马当先,身后数千男儿,铿锵似铁,汇聚成一道铁流,涌向南方!

    等他走远了,车厢中爆发出一声压抑的极低的哭泣。

    ——————分割线——————

 一九七 路上

    (今天第二章。

    得到了一个噩耗,嗯,至少对我来说是吧。我的初恋女友,要和人订婚了,可惜不是我。

    好吧,唯有祝福,还能说什么?其实我特想学男人帮里的顾小白,说一句‘看到你过得不幸福我就放心了。’

    好吧,到此为止,安心码字。

    为了那些忘却的记忆。)

    正德五十年九月二十六。

    连子宁没有想到,自己的首战,竟然这么快就打响。

    自从京城出发,这已经是第五日了,北直隶并未遭受兵灾蔓延,这里正是北地数得着的繁华地段。大明朝此时正是鼎盛至极,烈火烹油一般的繁华,商业极度发达,资本主义雏形已经出现。有了这等庞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虽然今年北地粮食只收获了不到往年的三成,但是地近京师,地方官员就在天子眼皮子底下,因此做起事来也算是得力,开义仓放粮,赈济灾民,也算是井井有条。因此地方依旧稳定繁盛,没有出现连子宁预料中的那等饿殍遍野,灾民流离失所的场景。

    一路行军,虽然都是在野外,没有进过一座城池,但就算是如此,也能看出这北地的繁华来。就算是城外,也是三里一村,五里一庄,人烟密集。一到了黄昏时候,炊烟连片,袅袅升起,一派安闲忧乐的时光。

    连子宁一路行来,看到这幅场景,也不由的颇为感慨。

    这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的沉沦之前的最后辉煌!这是汉人缔造的最后一个惶惶盛世,璀璨王朝!

    煌煌大明,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人口世界第一;矿产量世界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军队数量世界第一;军工产值世界第一;间谍机构世界第一;船只总吨位世界第一;第三产业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第一。

    这个王朝,经历了洪武帝建及登基,永乐帝五征塞北而达到了一个军事上的巅峰,实际控制区域就算是比起大唐盛世来也不逞多让!毕竟就算是大唐盛世之时,疆域东到太平洋,北至北海子(贝加尔湖),西到波斯吐火罗,南至林邑,有海外羁縻之州八百五十六个,根据后世的统计疆土面积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其实唐朝的实际控制区域,也只是和秦朝差不多而已。其他那些,都是当地的部落土司,压根儿就是不听调不听宣。

    而大明朝的疆域,虽然比起唐朝来略小一些,但是对于西藏、伊犁、以及东北奴儿干地区实际的掌控力,却是相当有力的。

    至于明朝的经济人口,更是远远超过以前那些王朝,正德四十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九千八百万,实际人口只怕不下两亿,而商业经济之繁华,更是只有宋朝可以媲美。

    在连子宁的那个时空,在经历了土木之变后,大明朝便是渐渐沉沦,终于,在万历朝,最后的万历三大征,彻底的消耗了这个国家最后一丝元气,天启崇祯,再然后,就是汉人的百年沉沦!也是这个民族的百年沉沦!

    天幸,在这个时空,还没有走到那一步,虽然当今的周边局势比历史上险恶许多,周围一群饿狼环伺,但是大明朝,却也比历史上更强盛许多!

    强盛而庞大的军队,年老却并不昏聩的皇帝,一个强有力的中枢,富足的民间百姓,繁华的商业经济,这一切,都在昭示着,经历了正德皇帝的大改革之后,大明朝的中兴时代已经到来!

    历史无数次证明,只要是中原王朝自己不出乱子,不是衰微至极,周围那些草原民族,永远也不可能征服中原!

    占据了整个东亚地区最为丰饶肥美的土地,拥有最多的人口,最先进的技术,最多最稳定的粮食产量,华夏民族,天然就对周围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方诸国,拥有极大的压制优势。

    连子宁这一路走来,所看所闻,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前缩在北京城中,不亲眼看看,根本不知道这个王朝到底强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而现在亲眼看到了,连子宁所思所感,对自己以后的道路,也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规划。

    走了五天,路过各个州县,连子宁约束部众,只在野外行军宿营,吃的是自己带的干粮肉脯,喝的是自己挑来的水,从来不打扰沿途的百姓,更是不会进城一步。

    这样军纪严明的军队,让沿途的地方官们都是瞠目结舌!俗话说,兵灾兵灾,这个兵灾,可不仅仅是指想要造反的乱军,大部分时候指的反而是自己人,每一次大军过境,地方上天高三尺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大兵们吃地方的,喝地方的,临走时还要索取好处,说不得还要闹出一些事端,偏生你还管不了,糊涂官司打到兵部打到五军都督府,人家也是向着自己人!

    所以的一听说自己的辖地要有大兵过境,地方官都是愁眉不展,却没成想,碰到这样一支军纪严明、秋毫不犯的军队!

    尤其是前几天,府军前卫的王千户带领两个千户所几乎是沿着相同的路线南下河间府,一路上到哪儿吃哪儿,临走时还索要好处,很是把地皮狠狠的刮了一层下来。

    这样一来,有了那些反面教材作对比,名声立刻就上去了。于是口口相传之下,武毅军一仗还没打,这名声就嗖嗖的往上窜。消息传到京城,更是有不少读书人四处宣扬,这武毅军总统连大人不愧是书生而掌兵,能写得出那两首惊才绝艳好词的大名士,当真是有古之名将遗风!

    兵部的行文早就到了地方上的各个州县,虽然连子宁只是露宿野外,也不来打扰,但是地方上的官员却不能不表示表示。

    连子宁出发第一天晚上扎营在固安的时候,固安县便派遣县里的钱谷师爷带着三班衙役百十号人,抬着几十头大肥猪,担着米粮好酒来劳军来了。那县令也摸不清楚连子宁的脾气,许是让之前过去的王千户给折腾的够呛,不但带了这些东西,更是给送来了五百两银子的好处和二三十个女人,只求赶紧把这些大爷给应付走。

    连子宁无意破坏官场上约定俗成的规矩,粮食肥猪就收下了,好酒也收下了,虽然不喝,但是这玩意儿用来消毒治疗兵员很有用,也是属于战略物资。至于女人和银子,那就敬谢不敏了。连子宁自认前程远大,可不想在这等小节上出岔子,被那些整天憋着心思跟疯狗一般的御史言官参上一笔。

 一九八 龙枪骑兵

    (今天第三章送到,嗯,这就要打仗了,兄弟们准备好了没?)

    之后路过的永丘、霸州、保定等地也是一概如此。

    让连子宁颇有些啼笑皆非的一幕发生在夜宿霸州城外的那一晚,那天晚上,天色擦黑,刚刚扎下营盘,就有辕门官禀告有人来拜访,连子宁还很是奇怪,这个地方怎么有人认识自己?

    一接待,才知道来的二十来个人竟然都是霸州的秀才,听说人生若只如初见连子宁连大人率军路过此地,这些秀才一合计,竟然来拜会心目中的大名士来了。

    这些文人自然是不怎么看得起大头兵的,但是在连子宁面前,却好似一个个毕恭毕敬,俨然把他当成座师前辈一般对待。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天下读书人都认这个道理,你能写出好诗好词好文章来,那大伙儿都服你!扯别的没用!所谓名士,文采风流才是硬道理。

    连子宁先是以话本儿而扬名京城,然后一曲人生若是如初见风行天下,这北直隶地区商业发达,商旅行于各地,消息散发的很快,这几日间,连子宁出征前在正阳门前做的那一首新词画堂春也流传开来。

    如此哀婉绝伦,愁肠百转的清词,竟然是今人能够做出来的?不知道多少痴男怨女为这首词如痴如狂,据说连子宁的这两首,已经成了京城那些小姐少爷们名目众多的诗会词会中被提及最多的东西。

    这首一生一世一双人,也彻底的击碎了一些关于连子宁是不是江郎才尽的言论,进一步奠定了他大名士的位置。

    既是名士风流,还有实权在手,这样的人路过,自然要来拜会一番。

    人家仰慕而来,连子宁自然不能拉着一张脸赶人,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应付走,立刻下了命令,以后再有这等人来,就说自己不在……

    九月二十六日一大早,早早的埋锅造饭,天边还是黑着的,大营的上空就已经飘起了袅袅炊烟。

    虽然是行军在外,但是连子宁是不会亏待自己手下的兵的,大车上拉着的肉脯、熏鸭、腌好的肥鸡咸鱼等等不知道有多少。这天早上,吃的是猪肉炖粉条子,大块大块的猪肉,肥的流油,吃的大伙儿稀里哗啦的,满头都是大汗。

    吃完饭,收拾了东西,一个个打着饱嗝儿开始行军。而此时,天边刚刚露出一抹鱼肚白。

    五人为一排,每排之间相隔一米,武毅军两千多号人排成整齐的队列顺着被过往行旅踩得光秃秃的道路向南前进。

    现在已经是过了五官淀,到了任丘附近,不过距离任丘还有十几里,连子宁打算今天直过任丘,然后在河间府以北驻扎,等明天一大早,便赶往大营。

    大量的步卒排成整齐的队伍前进,虽然是行军途中,但是队伍依旧严整,几十辆辎重大车被夹在队伍的中间,这样既能保护大车,免得被敌人破坏了粮草,在遇敌时又能依托大车进行防守。这些大车都是特制的,五尺高的大车轮子,车厢板足有两寸多厚,外面还包着一层厚重的额铁皮,极为的坚实紧密。每辆大车的前后都有一个铁扣,一遇到敌情,立刻就能两两连接起来,形成一道车墙!

    有了这样一道坚固的车墙作掩护,五雷神机的齐射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在队伍的外围,则是一队队的马队来回奔驰,以队伍为中心,分散出去很远。

    武毅军的骑兵一共就只有一百五十来人,没办法,战马一共就这么多。就这些马,还是连子宁一手一脚打拼出来的,这年头儿,骏马是稀罕东西,虽说价格不贵,但是那是朝廷规定的价格——朝廷从马户手中收购战马,一匹只给十五两银子,但是训练有素的战马流落出来,不知道多少富户或是三山五岳的好汉抢着要,一匹的价格能奔到六十两往上数!

    价钱不是问题,但是问题是有钱都买不到,连子宁还是通过戴章浦的关系才从兵部领出了一百匹战马的批文,花低价买了一百匹上好的货色。但是也就只有这些了,每年朝廷的战马要优先供应九边,大明朝苦啊,北边儿一溜儿的强敌,从西往东,瓦剌、鞑靼、朵颜三卫、三姓女真!

    四大强敌在北地虎视眈眈,随时都想南下入主花花中原,锦绣江山!

    周秦汉唐到如今,几千年来,就没有哪个王朝这么惨过!

    北边儿四大强敌,每个都带甲数十万,哪个是好惹的?

    西穷哈密卫,东到松花江,漫漫万里,都是大明朝的边界,都需要机动性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