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661章

正德五十年-第661章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黄青冈更关注国内的信息,多方搜集之后,告诉他,这是一支新近崛起的势力,名曰武毅军,在镇压大明朝山东布政使司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有极为出彩的表现,战斗力堪称强悍!这支武毅军的首领,便是名满天下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连子宁,而他的背后靠山,则是大明朝兵部左侍郎戴章浦,他和戴章浦唯一的女儿,即将订婚。

    寺内信隆一听就知道坏了!恨不得扇自个儿两个耳刮子,宁可是跟立花雷神打对战也不能得罪这一位啊!

    大明朝这些权贵的德行,寺内信隆和他们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也很是了解了一些,说得好听点儿,那叫天朝上国威仪不可冒犯,说的实在些,那就是小心眼儿,睚眦必报。

    得罪了他们,别看你在扶桑,他们有的是办法收拾你!

    但是寺内信隆还是没有想到,这场报复,来的竟是如此的猛烈,如此的让他束手无策!

    之后好几个月,武毅军都没什么动静儿,他这才是慢慢放心。但是就在几日之前,从九州岛那边传来了消息,大词人,大文豪连子宁来到了扶桑。

    不过是短短几日,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扶桑的上流社会。

    别的大名听到了都是摩拳擦掌,准备邀请其去自家山城一行,吟诗作赋,以此作为夸耀的资本。

    但是寺内信隆听了,却只是恐慌,因为那位连大人,可不是自己来的,还带着一支恐怖的大军!

    那支军队很快就展现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占据肥前港,击败五岛氏,那支大军还未尽全力,就已经展露了雪亮的獠牙!

    大军一路北上,在立花家驻扎下来。

    寺内信隆心里清楚,他们是来找自己麻烦的,而且看这个架势,还拉上了雷神立花道雪。

    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完了!”

    一个立花家就足够难对付,更别说还有这么一支强军在身侧。

    他第一个念头便是把弘二那逆子给打死,但是这小子也是机灵,他母亲小松给他通风报信,让他天还没亮就逃出了水城,为此,寺内信隆还很扇了小松两个耳光。

    冷静下来之后,便是把黄青冈派出去,让他联系人手,打探立花家的消息。

    “家督大人,消息很不乐观。”黄青冈皱了皱眉头,满脸的阴翳:“根据咱们线人的消息,现下立花家的一万精锐,已经到了长门国和石见国的边境,而且立花道雪又是紧急征发了三万足轻,而两千五百武毅军,此时正驻扎在青木城!”

    “看那架势,目标正是咱们!”

    黄青冈沉重的说完这句话,偏殿中便是陷入一片凝滞之中,气氛很是沉重。

    两个人都不是一般人,就算是资质再怎么平庸的人,在这个位子上呆了许多年,眼角也是早就变得很开阔了,看问题自然也就看的更远一些。

    这意味着什么,两个人都一清二楚,一个立花家就已经足够疼痛,再加上武毅军,根本是寺内家无法抗衡的。

    武毅军虽然只有两千五百人,但是之前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他们这两千五百人,至少可以相当于一万人的扶桑正规军。

    因为彼时的扶桑,并没有多么先进的战法可以把群体的力量发挥出来,更多依靠的则是双方接阵之后的混战,总之一句话,这个年代的扶桑,就像是民国时期的中国一样,装备参差不齐,士兵勇气可嘉,军官一塌糊涂,技战术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诸强。

    能打赢才怪了!

    沉默半响,寺内信隆低声道:“青冈先生,你说,若是我将弘二交出去,会怎样?”

    “万万不可!”黄青冈脸色一变,断然道:“家督大人,万万不敢如此做,在下是明国人,对于明国人的心思最是明白,明国人讲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那连子宁是冲着寺内家来的。就算是杀了一个弘二,他也无法和武毅军上上下下交代,而且人家已经是自以为吃定了咱们,就算是交上去弘二,他也定然不会罢手的,反而是会认为咱们软弱,更是步步紧逼!”

    “家督,此时决不能退,一退之后,下面就是万丈深渊!”

    寺内信隆满脸的苦涩:“我何尝不知道这些,但是,咱们打,也不是对手啊!”

    “谁说要打?”黄青冈脸上露出一抹笑容,轻轻一拍手:“在下适才忽然想到了,咱们不必他们动手!”

    “哦?先生教我!”寺内信隆大喜,赶紧文绉绉说道。

    “在,四个字,坚壁清野!”黄青冈成竹在胸道:“咱们所有大军,退守水城,所有船只,全部集中于此,就将大熊湖以外的土地,让给他们也就算了!”

    “啊?”寺内信隆傻了,没想到黄先生给出的就是这么一个主意,他犹豫片刻,道:“但是这样一来,咱们岸边那些肥田沃土,那些百姓,岂不都?”

    “这样也总比我寺内家消亡与这苍茫大地上更好!”黄青冈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水城地势如此险要,只能以战船攻之,咱们把战船征集起来,统一纳入水城,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攻打,临时造船,已经所来不及。那些武毅军浮海而来,虽说传说中有山一般庞大的战舰,但是咱们大熊湖和大海的海峡已经以铁链横亘,什么大船都过不来!如此一来,我寺内水城固若金汤矣!”

    他越说越是兴奋,脑子也越发的活泛起来:“咱们可以把百姓家中的东西,全部征集起来,把地里所有还在生长的庄稼,全部割掉烧掉,一点儿家当都不给这些贱民们剩下!到时候就算是立花家占据了此地,也不过是得到一片废墟而已,他们还要想办法赈济灾民,要收拾土地,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气力!武毅军孤悬海外,定然不敢长留,根据在下估算,最多不过两月,他们定然就要回国,咱们只要是能拖过了这两个月,那就算赢了!”

    寺内信隆脸上一阵白一阵青,本来是相当荒谬的一个主意,让黄青冈说说,却是觉得当前就只有这一个办法而已!

    终于,他权衡良久,咬了咬牙道:“青冈先生,这个事儿,便拜托了!”

    这个主意,虽然可能是会管那么一些作用,但是确实是会背负上极大的恶名,虽说扶桑的大名一向是不怎么把农民当人看的,但是能够公然做出这等事的大名,却也是没几个。但凡是寺内信隆还想再扶桑打混,这个骂名,他就背不得!而作为一个外来人的黄青冈,这件事儿,他去干再合适不过了。

    黄青冈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思,但是他功利心极重,子啊扶桑过惯了人上之人的人日子,现在再让他回到河南归德府做那个普通的秀才,当真是生不如死,而要保住自己的权位,就一定要保住寺内家!

    “家督大人请放心,这件事儿,在下定然般的妥当!”黄青冈拱拱手,慨然应道:“非但如此,这些日子,在下还要去往其它大名领地,合纵连横,那立花家作恶多端,树敌无数,定然是不少人欲要制其于死地!到时候咱们合纵连横,等武毅军一退,便是把这立花家四面合围!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寺内信隆大喜过望:“那就多谢先生了!”

    “不敢不敢!”黄青冈摆摆手,低低一笑:“这些日子以来,在下在南边儿也没白呆,这一次,可是为大人领回来一位贵客!”

    “贵客?”寺内信隆疑惑问道。

    黄青冈微微一笑,走到殿门,冲着外面喊道:“有请五岛白菊大人当面……”

    ——————分割线————

    “这是,玉米?”连子宁望着自己的面前的一个黄橙橙的棒槌子,抬起头,愕然问道。

    一曲蓑衣舞跳完,那十几个冒犯过连子宁的武士已经是生生的而被烧成了一团焦尸,尸体整个蜷缩成一团,双手拢在头侧,就像是个婴儿一般。

    对于连子宁来说,他们烧死也就是烧死了,只不过是感觉恶心一点儿,倒是没什么别的,他可不会烂好人到去给冒犯过自己的人求情。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还是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美女和粗汉享受的待遇确实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把江梨野奈换成一个丑妇,连子宁会不会出手相救还是两两之说。

    宴会的最后一项,立花道雪却是神神秘秘的,说是要请诸位品尝一件稀罕物。

    连子宁本来还以为是什么活人茶之类恶心巴拉的玩意儿,却没想到,一个人面前端上来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个黄澄澄的煮熟了的棒子。

    颗粒如黄玉,可不正是玉米?

    在连子宁前世,这玩意儿在山东叫做热棒子。

    “哦?连大人见过这东西?”立花道雪诧异道:“这玩意儿是前一阵子一个佛郎机商人送给我的,也没说叫什么东西,只说是从他们新发现的什么新大陆发现的毫物事,甘甜糯软,味道却是不错。”

    连子宁笑笑:“学生看书时候见过!”

    “果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大人这话说得着实有道理,这东西,便是我扶桑最博学的大师也不知道是什么物事,今日却是被连大人一语道破!哈哈,这颗粒温润如黄玉一般,玉米,玉米,当真是个好名字!”立花道雪摇头晃脑的说道。

    所谓董大人,便是时任礼部尚书,在大明朝的高官序列中排位还要在戴章浦之前几位的董其昌,正德十九年以弱冠之年中状元,名扬天下,现在也不过是刚知天命而已,却已经是成为了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他说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脍炙人口,极有道理,便是扶桑人也都知道。

    连子宁心里此时已是颇为的激动,玉米这玩意儿的功用,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知道么?中国人真真是该感谢佛郎机人和印第安人,这种高产量的粮食作物,自从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之后,不知道挽救了中国多少次的危机。

    明末小冰河时期,粮食全面检查,若没有玉米,不知道要饿死几百上千万人;清末太平天国作乱,江淮民不聊生,若无玉米,又是一场大面积的饥荒;甚至是建国之后的几年饥荒,也是多亏了玉米的功劳。

    当然,还有地瓜,也就是番薯。

    不过连子宁向来是看重眼前的东西,玉米,就是摆在他面前的巨大财富。

    大明朝这两年天灾**不断,河南江淮地面儿,已经是流民四起,眼见有不稳之趋势,玉米对气候要求相当低,不能说旱涝保收,但是一般的小灾小病,却是对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生长周期短,从麦收之后道秋收,这三个半月间,就足以成熟。在夏天天气炎热,湿气充足的时候,坐在玉米地边儿上,甚至能听见咔嚓,咔嚓,玉米拔节的声音,生长迅速可见一斑。

    !@#

 三零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全文字无广告 三零九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嘿嘿,这个好宝贝出现了,兄弟们你们说,该咋办才好尼?)

    小麦的产量一直是个大问题,便是在后世那等科技条件下,深耕作业,肥料充足,保证风调雨顺,一亩地的产量也不过是千多斤而已,而在现在的大名,能产到一石半,也就是二百八十多不到三百斤的地,那就是上等的好地,当初连子宁想要在西门外置办的田庄,那些上好的水浇地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