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机动战士WS >

第130章

机动战士WS-第130章

小说: 机动战士WS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基地里。面对一位拥有斩舰实力且带着斩舰刀的王牌机师,战舰是最危险的地方。

  几艘小型救援船战战兢兢地飞到卫4L4区域,正在收容那些躲在附近的MS。

  风宇没有去攻击那些救援船,而是又摧毁了一座中继矿业城,以此来试探第6舰队的反应。可惜的是,龟缩于L2的留守编队毫无动静,完全没有出击的意思。

  风宇不知道中继矿业城对于UAC的意义,但是他知道第6舰队留守编队已经失去了再次出击的勇气,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兴趣去攻击那些意味不明的中继矿业城。

  不过他已经先后摧毁了五座中继矿业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直接导致Fi…298的供应不足,破坏了L5研究所的一次重大实验,使得UAC第三代跃迁引擎的诞生无形中被延后了半年之久。

  这枚苦果UAC默默地咽下了,新亚洲和反抗军暂时什么都不知道。否则单凭这份功绩,风宇的军衔可以再上升一级到准将,而其他共和国卫士勋章之类的更不在话下,足以冲淡他和机动军“风暴门”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已经失去了继续与第6舰队纠缠的风宇终于决定退出HM03星域,毕竟孤军奋战实在太危险,一个不好就会将所有人都搭进去。风宇自己身为一线作战的军人也就罢了,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是他不希望洛云曦承担这么大的风险。那是他在这个世上最后的亲人。

  国家大义什么的固然重要,但风宇自认还没有那么高的觉悟,能够置亲人的安危于不顾。

  “撤了吧!”在第六行星周边游弋了两天,发现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而且第6舰队派出的几个编队都陆续返回,再待下去恐有不测,风宇终于下令返航。

  而在第6舰队旗舰刚刚返回L2半要塞的当天,舰队司令也终于下定决心,“派出高速舰,请求方面军指挥部派出王牌机师增援!”


第十八章 无路可走


  “情况如何?”风宇走进“热带高压号”驾驶舱,此时距离离开第六行星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天,但是他们依然还没离开HM03星域。

  昨天当风宇下令返航之后,高速舰便毫无耽搁地向前往F2星域的航道驶去。即便这样,当他们抵达那条位于离散盘中的狭长通道时,却发现一支由五艘战舰组成的编队已经将这条通道封锁。

  不甘心地在附近徘徊了两小时,封锁通道的战舰编队在明明能够看到“热带高压号”的情况下,却完全没有出击的意思,依然恪尽职守地封锁着航道。

  尽管封锁航道的战舰只有五艘,和之前在第六行星卫4L4交战的兵力相仿,不过此时对方却是摆好了阵势布好了防线,硬闯只能是送死。最终还是风宇选择了退让,下令斯图尔特改道。

  谁知在接下来的一天里,“热带高压号”在临近的几条大小航道都遇到了同样的封锁。舰长斯图尔特最终干脆反其道而行,向着远离F2星域的航道驶去,也就是眼下这条通往好望角星域的主航道。

  作为HM03最重要的一条航道,UAC曾经动用舰队对这条航道进行过拓宽,以确保往来于好望角与本星域的飞船能够畅通无阻。就是这样一条宽敞的主航道,现在也布下了层层封锁。

  数以百万记的太空机雷切断了一段长达一千公里的狭窄地段,仅留下中间一个最多通行一艘飞船或战舰的小口。小口两端已经有不少民用飞船排起了等待通过的长龙,淤积在主航道上。而且在小口的另一端,十艘战舰严阵以待,主炮随时可以发射。

  “没法强行通过,雷区的纵深确实不够,一般舰队可以轻松突破,但我们肯定做不到。专用舰没有主炮,又没有机动工兵,若是风上校你亲自出去排雷,效率太低不说,还容易被对方主炮集火。”斯图尔特客观地分析。

  自从SC0098年太亚WH战役被UAC布下的太空机雷阵截断后路而遭遇惨败之后,新亚洲针对性地开发出了专用排雷机动战士——机动工兵RMK。

  机动工兵RMK其实是结合了工业机器人与机动战士双方面特点而诞生的一种后勤保障型机动战士。其最初目的自然是用来排雷,携带的诱爆弹发射器能够以伞形密集发射电磁霰弹,诱发前方四分之一球面、距离100公里之内的太空机雷爆炸。

  简单地说,只要一架机动工兵RMK开路,发射十轮诱爆弹,便可以为“热带高压号”这样的小型舰打通这一千公里纵深的雷区。

  这款机动战士基本没有战斗力,但是厚实的装甲可以有效防御机雷爆炸产生的破片伤害,两支手臂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更换,通常是一支多功能维修机械臂和一支手持诱爆弹发射器的常规机械臂。

  机动工兵RMK的多功能维修机械臂可以在太空中实施对战舰和机动战士的紧急维修及更换配件工作,而这工作以前是由工业机器人来完成的。但是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缺点在于智能化程度不够,必须预先设定维修程序方能投入使用,且遥控工业机器人所使用的电磁信号在战场上会被R粒子干扰而导致通讯失败。

  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显然有着自主判断能力的人要强于工业机器人,于是机动工兵RMK便迅速地活跃于新亚洲的各主战场上。

  机动工兵RMK由于不需要执行第一线的作战任务,对于驾驶员的要求就比较低,不需要是机师,只要有一定的维修技术和空间感就行。

  机动工兵RMK目前的主要职能就是排雷和抢修两项。排雷是设计的初衷自不必说,而抢修的最大意义在于战场上挽回大量本可以不牺牲的战士。其背部的战术背包里携带着发泡材料,可以随时对破损的战舰、机动战士和铁球进行填充灌注。

  众所周知,铁球之所以被戏称为铁棺材,就是因为其脆弱的构造,哪怕被一发40mm粒子束武器穿透,都会导致驾驶舱气密结构丧失。战场上阵亡的铁球驾驶员有相当部分并非直接被打爆的,而是因为驾驶舱及抗荷服漏气导致被憋死或者冻死。

  这款后勤保障型机动战士出现之后,新亚洲军的铁球部队战场存活率大大提高了五个百分点。

  不过这些和风宇关系并不大,他所面对的战斗层次太高,就算受伤也没有时间在战场上处理,基本不存在让机动工兵RMK插手抢修的机会。

  风宇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准备一把俗称为高斯霰弹枪的诱爆弹发射器。高斯武器的特点就是通过一个异步线性电磁感应原动机产生一个双极磁场,对枪膛中的磁性弹丸进行加速。是一种高效地将电磁能转换成动能的武器。

  相比于旧时代利用火药化学能转换动能的危险性、弹药加工复杂性,以及巨大的后勤压力,高斯武器显然是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其能量来源依靠战舰的动力炉提供,通用性高,无需单独补给。其磁性金属弹丸加工容易,常规舰队甚至可以依靠后勤补给船上携带的设备开采陨石或者矮星上的磁性材料进行就地加工。

  机动战士WS只要事先准备一把高斯霰弹枪,完全可以自己搞定这片雷区。但是现在看着短短一千公里的距离,却有如一道天堑,将“热带高压号”给困死在了HM03星域。

  “毫无疑问,HM03的所有航道应该都已经有舰队布防,UAC打算困死我们!”已经绕到最远端,依然面对一条被封锁的航道,这时候风宇已经不再心存侥幸。

  “那我们怎么办?强行穿越离散盘?”斯图尔特追问到。

  “可能吗?以常规航速飞出离散盘得多久?几年?”风宇对于这个无脑的建议实在是有些无语。

  无法依靠超光速的曲率飞行,离散盘那20个天文单位的厚度对于太空航行简直就是个灾难。只有那些没有天体威胁的安全通道适合进行曲率飞行,高速穿越离散盘,这才有了航道一说。否则宇宙四通八达,只要是常规航行,往哪个方向都是可以的。

  “我们可以从主航道进入离散盘,绕过雷区之后,再回到主航道上,相信用不了几天时间。”斯图尔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赶紧修正了方案。

  风宇还是摇摇头,“UAC难道想不到这一点?既然要封锁航道,他们势必会在整条航道周边区域全部架设观测点或者侦察卫星,无论我们从哪个位置出来,事先得到消息的他们比然会抢先一步赶到主航道等我们!甚至绕前围堵我们!”

  这是风宇的切身经验,当初在W1星域,被UAC一路追击躲进该星域的离散盘,最终就是被对方绕前埋伏,才导致MGAS…01舰被击沉。

  想到那些往事,尽管时隔近三年,但在风宇心中依然是抹不去的伤痕。这也是他这两三年来如此拼命的缘故,只有自身强大了,才有能力守护自己关心和在意的人。正因为W1的伤,成就了他今天的强大,让他以王牌机师的姿态在HM03星域所向披靡。

  只是不管之前风宇取得了怎样骄人的战绩,眼下的情况是“热带高压号”被堵在了HM03星域里,无路可走……


第十九章 客串海盗


  HM03对于UAC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星域,L5研究所的第三代跃迁引擎直接关系到联邦未来在军事科技上的领先地位。

  别看UAC拥有三颗宜居行星,领土地跨三大星系,但是他们面临的外部压力也最大。

  新亚洲星系方面,与新亚洲共和国的战事从未停止,新亚洲人对于收复领土的执着有目共睹,除非消灭这个国家,否则战争永远不会完结。

  新非洲星系方面,一方面新非洲反抗军死而不僵,小动作频频,虽然不至于伤筋动骨,却也给以好望角星域为核心的UAC控制区带来不少麻烦,总是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与新欧盟“欧洲之星”即原第三宜居行星撒哈拉星域接壤的星域也处于持续的对峙状态,虽不像新亚洲星系那样如火如荼,却也小有摩擦,时不时有小规模的冲突在发生。

  再加上新美洲星系本土也需要基本的防卫力量,面对这样的外部压力,UAC分驻三大星系的舰队超过一百支。以每支舰队平均三万人计,UAC单单是在舰队服役的现役军人就超过了三百万,各型号战舰的数量也超过了6000艘,相当于新亚洲和新欧盟两国的总和。

  相比于辽阔的领土,这个时代的人口生育率并不高。即便在各国政府利用奖励政策鼓励民众多生育的情况下,各国的平均生育率也仅仅维持在2。20左右。由此产生的人口出生率大约是1。2%,扣除0。7%的死亡率,最终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可怜的0。5%。即差不多每140年人类人口总和才能翻一番,远不及人类在宇宙中的扩张速度。

  基于种种理由,人类迫切地需要第三代跃迁引擎,通过更高的机动力来实现宇宙飞船的快速调动,而不是让人类短暂生命的相当一段时间耗费在漫漫的宇宙航行中。

  UAC联邦此时正在L5研究所研发的第三代跃迁引擎的设计值是单次跃迁距离差不多是0。5光年,达到第二代跃迁引擎的三十倍。第一台引擎样机已经在去年制作出来,但是体积太大,即便是目前人类最大的飞船UAC的星系级母舰也无法安装。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引擎的小型化研究,预期缩小到能够给普通舰船搭载的程度为止。

  预期中,各级战舰可以搭载一台战舰级第三代引擎,每次充能时间为2…3小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