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125章

血沃轩辕-第125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夜,朱斌大享齐人之福,一屋春意融融……
  ……
  “回抚帅,各营皆以列队完毕,随时可以出发!”北京城外,江南军完成集结,黄飙上前道。
  朱斌看了眼自己的部下,慢慢道:“兄弟们,崇祯八年,闯贼高迎祥肆虐中原,我江南军奉命出征剿贼,现在已是崇祯九年,咱们在外整整征战了一年有余。从中原大地再到京师,转战何止千里之遥,兄弟们,想家没有?”
  “不想!”
  底下士兵一齐大声回道。
  “放屁!”朱斌破口骂了一句:“说不想的,要么就是一个人过,要么就是哄骗本侯爷。你们不想,反正本侯爷想了,本侯爷家里还有两个小妾呢!”
  将士们放声大笑起来。
  朱斌也笑道:“现在,我就要带你们回家了,回家看看你们的老婆孩子,看看你们的父母姐妹,可是,要是没老婆的怎么办?”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侯爷肚子里卖的是什么药。
  朱斌诡异地笑了一下:“咱们这次不是还抓了近三百妖女吗?这些女的可个个都是貌美如花的大姑娘啊,投身邪教,那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本大人决定,除了千总以上将官,所有人按照军功大小,尚未婚配的每人自行挑选,这婚礼钱,本大人替你们出了……没分到的,可怨不得别人,谁让你们的功绩比不上别人?弟兄们,你们说是不是!”
  江南军诸将顿时一片欢腾,当兵吃粮,当兵吃粮,现在当兵连媳妇都讨上了,将来再生上几个儿子的话,死了可就不怕没人送终了,跟着这位侯爷,实在大有奔头。
  那些盘算着自己功绩小,可能分不上媳妇的人,心中大是懊丧,早知道这样在战场上就不要命的多杀上几个贼人了,现在倒好,没自己的份了,下次再上了战场,无论如何豁出命来也得和敌人厮杀!
  “抚帅,我不服!”
  众人一看,叫出来不服的是李天齐,只听那李天齐气哼哼地说道:
  “抚帅,凭什么千总以上的就要排除了?咱们在战场上,可从来没有含糊过。到头倒好,看着那么些大姑娘,合着咱们只能干咽口水……你看,咱郑大哥可不也讨上媳妇了?”
  朱斌飞起就是一脚:“他妈的,满脑子就想着女人,有本事你和郑天瑞学去,也骗个老婆回来,老子一样出钱帮你办婚事!”
  李天齐揉着被踢疼的屁股,嘴里嘟嘟囔囔地说道:“合着就许你娶那么多老婆,轮着咱们了,就得自己想办法,还踢人,不服,不服……”
  朱斌大笑起来:“兄弟们,回家了!”
  江南军浩浩荡荡启程,此番出征剿匪,历时一年有余,三万精锐出征,战死一千五百余人,受伤一千余人,失踪百余人。除了剿灭了闯贼高迎祥外,带给这枝军队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他们亲身感悟了战场上的血与火,生与死……
  武英侯以得胜之师回江南,京城文武百官俱都出城相送,在这些送行的官员中,有大明内阁首辅温体仁、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等人。
  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与朱斌有数面之缘,两人交情也不太深,他在一边看着官员纷纷拜别,只是默不作声,等朱斌身边人渐渐少了,他这才向前,只对朱斌说道:
  “侯爷,你是一条好汉,可锦衣卫和厂卫有许多人恨你,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不过骆养性真心佩服侯爷,骆养性只有一句心腹之言相告,千万要小心身边最不可能出卖你的人,千万,千万……”
  说完这几句话,他掉头就走。朱斌愣在那里,仔细品位他这话的意思,最不可能出卖自己的人,是谁?这骆养性和自己并无交情,又为什么会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这时送出约有几里地,各官纷纷告辞。卢象升策马上前道:“走,侯爷,我再送你一程。”
  两人边走边聊了些朝廷事物,卢象升忽然说道:“侯爷,我可得拜托你件事了。”
  “帅爷但说无妨。”
  卢象升叹了口气:“这次前去督帅三地,与金虏作战,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来。侯爷,卢象升是宜兴人,宜兴亦属侯爷治下,卢某的家眷都在宜兴,万一……万一我有了什么三长两短的话,还请侯爷看在我们曾共同剿匪的份上,多多照应那些孤儿寡母……”
  见他意气消沉,朱斌心下黯然,他知道自卢象升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之后,用最短的时间训练出了一枝精兵,屡败满清鞑子。可在崇祯十一年十二月的时候,因为得罪了杨嗣昌和太监高起潜,两人暗中使坏,不发援兵,终于使卢象升孤军奋战。
  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卢象升为了大明,当真做到了“鞠躬尽瘁”四字,连死也死得悲壮之极,朱斌握住了他的手,一字一顿地说道:“帅爷,尽管放心,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帅爷的孩子,也就是我朱由斌的孩子,绝不敢有违重托!”
  “卢象升在这先行谢过侯爷了!”卢象升感激地说到,旋即他眼露忧虑:“侯爷,有句话我一定要对你说,自古功高震主,侯爷千万得把这四字记在心上。虽然侯爷身份非比寻常,可是,哎,这其中侯爷想来自己心里也明白得很……”
  朱斌默默点了点头,他与这卢象升之间,实际并无深交,可今日卢象升的这番话,却的的确确的是番肺腑之言,早已把自己当成了莫逆之交一般……
  两人边走边行有一段路,忽见前面太监王承恩匆匆而来,一见朱斌便说道:“侯爷,赶快下马,圣上正在前面等着你!”
  朱斌大惊,急忙与卢象升二人下马,跟着王承恩走不多远,就看到崇祯在几名卫士的护送下,正坐在一棵树下纳凉。二人来到面前,倒头就拜。
  “两位爱卿快快请起。”崇祯神情古怪地看了一眼卢象升,面露笑容说道:“武英侯功勋盖世,此次拱卫京师,是为天下群臣楷模,你这次回江南,朕焉能不来相送?可想着若和百官们一起来送,却又显得平淡无奇了,所以便一大早就悄悄地带着几个侍卫来这里等候侯爷……”
  这话若放到以前,朱斌必然感动得无以复加,可现在不知怎么的,朱斌心里却一点感觉也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连朱斌自己也不知道。
  “臣朱斌何德何能,敢劳动圣上相送!”朱斌抹了抹眼睛说道。
  “来,带朕看看你那无敌于天下的精锐之师,朕久闻大名,却无缘得见啊!”崇祯今天看起来兴致很高拉住朱斌的手,说道。
  “万岁!万岁!万岁!”
  当得知当今圣上亲自出城相送,近三万江南军将士齐声高呼道。
  “壮哉,壮哉,真虎狼之师,精锐之师!”崇祯大声赞道:“我大明官兵,若人人都如江南军,何愁大明不能中兴,天下不能太平!”
  他在军前来回走了几步,说道:“江南军转战千里,剿灭了中原流寇,替朕,替朝廷除去了一个心腹之患,使朕可以专心对付金虏,这等功绩,虽天地亦为之动容。朕朱由检,在这谢谢你们啦!”
  说着,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崇祯,这位至高无上的天子,大明的皇上,竟然对着江南军将士长长一揖。
  “万岁!万岁!万岁!”
  又是那惊天动地的呼声。可是朱斌和卢象升互相看了一眼,心中一片雪亮。这位高傲的皇上,作这一揖丝毫也不丢脸,反而却可以借此收获江南军之心,等将来传了出去,谁不夸他是个有德的好皇帝?
  眼见自己的部下脸上露出感动的神色,朱斌脑海里急速转动,一个念头迅速在脑袋里形成。江南军是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是未来保卫大明的骨干力量,他绝不容许任何人企图分化江南军的举动,不管这人是谁,这已经超过了他的心里底线……
  “武英侯,请上马!”崇祯转身,竟然为朱斌牵过了战马。
  朱斌笑了一下,崇祯对自己当真是“仁德义尽”了,他翻身上马,大声道:“陛下,保重,臣去也,臣心里,永远只有这大明的万里江山!”


  第193章 连环画
  大明崇祯十年,以朝廷首辅温体仁为首,告复社“败坏风俗”、“以乱天下”,并将复社归为异党邪说之流,请求朝廷严办!
  复社,崇祯二年成立于吴江,系由云间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阳社等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又曾同窗共读,“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时人称为“娄东二张”。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其。
  万历后期政治日趋腐败,到天启年间更出现了阉党擅权局面,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都有人甘当魏忠贤的死党。张溥等人痛感“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目,几幸戈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所以联络四方人士,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因名曰“复社”。
  复社以东林后继自任,主张“蠲逋租,举废籍,撤中使,止内操”,它高度代表着“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又与这一带市民阶层相呼应,因而具有相当广泛的基础。
  其成员主要是青年士子,先后共计有二千二百五十五人之多,声势遍及海内。该社春秋集会时,衣冠盈路,一城出观,社会影响极大。主要集会有吴江尹山大会,南京金陵大会和苏州虎丘大会。
  而在这几年间,许多复社成员相继登第,声动朝野,而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从之者几万余人”。为此招致执政大僚温体仁等的嫉恨,又有陆文声等上疏参劾二张“倡导复社以乱天下”,于是朝廷下严旨察治。
  这一来复社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到处都在抓捕复社成员,这些人俨然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些昨日还风光无限的复社成员,一觉醒来,却发现满大街都在抓捕自己。匆忙逃窜之间,可天下虽大,却哪里又有他们的容身之所?
  唯有江南省的复社成员状况要好上许多,这里原本就是复社的大本营,人数众多,理应遭受的打击最为沉重,可自朝廷取缔复社,要求各地官府抓捕复社成员的命令下达后,江南总督朱斌却好像从来不知道这事一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举动。
  开始复社成员还以为,朱斌既有“义军屠夫”之称,又是当今的皇室宗亲,必然会不惜一切代价地抓捕自己,之所以不动手,肯定有什么阴谋在内,而一旦动起手,必然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大部分在江南的复社成员都做好了下狱的准备,甚至有的人都写下了遗书,和家人诀别,在家里静候官府上门抓人,谁想到时间一天接着一天过去了,朱斌却依然一点动静没有……
  这一来可就让人大为奇怪了,甚至还发生了这样的事,有几个胆小的复社成员,到当地衙门投案自首,谁想到当地官员一脸的莫名其妙,说根本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反而到了后来,还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